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纲要》追求的教育理想是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通过教师的工作去实现的。由此可见,时代的发展对教师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角色和任务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重视教师的发展是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幼儿园构建教研活动,拓展思路,利用全新的教研活动和思路,可有效地解决新的教师角色要求和现有教师整体素质不够等多重问题,从而打造幼儿园的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0)03(b)-0000-00
1以教研活动为载体,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教师除了要具有教育信念、策略性知识、情景知识等相应的教育实践性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较广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因此,幼儿园要通过教研活动激发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培养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在教研活动中不但要引导教师在实践性知识上的日益丰富,同时,也要积极引入或者引导教师吸收各科知识,努力培养“通才”和“专才”相结合的人才。如幼儿园在开展教研活动中,可让教师推荐自己平时读到的好文章、好书,在教研活动中向大家讲述其主要的或者是精辟的观点,扩大教师的知识面,促使教师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培养了教师提炼观点、清楚表达的能力。
幼儿教育的发展,对幼儿教师的能力要求逐渐呈现多元结构化,包含了教育幼儿的能力、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教育环境的创设能力、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等多方面。教研活动也要适应这种多元化的要求,从内容和活动形式上去体现和促成教师能力结构的专业化。在教研活动中,幼儿园可开设一些有益的教研活动,如开展“首席讲师”活动,请教师自愿或者轮流担任,负责活动内容的选定,活动形式的安排,以及在活动中的引导发言和总结性陈词等;也可以由教师自愿组合选题,合作收集相关资料,向大家做“小小讲座”。通过此类活动,教师的合作、组织、表述、反思等能力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2以区域活动为载体,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区域活动是一种幼儿的主体活动。幼儿通过操作、摆弄、发现、讨论、拼搭等活动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区域活动更多强调的是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自己决定活动的内容、活动方式、活动伙伴,对活动区的环境、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活动的趣味性强。这要求教师不要一味地将区域活动学习化,应加强活动区的游戏性,特别是当今幼儿园盛行的任务定向的区域活动,应适当减少。教师可可尝试“阶段性主题下的区域活动”, 即教师以一个主题为背景,扩散性地设置几个区角,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要求,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劳动。另外,教师应大胆尝试开展开放式的区域活动,各活动区之间应是开放联系的,幼儿方便出入,便于各区之间的交流。这样既能实现资源共享,又能扩大幼儿的交往空间,更好地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通过上述实践,使教师提高了对区域活动的认识,明确了目标。由于有了专项指导,大家的思路更加清晰了,每位教师都根据自身及班级实际,努力创设富有本班特色的区域活动,积极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使其在区域活动中获得满足。同时,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更加明确,在活动中能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保证了区域活动的有效进行。
3以一课多研为依托,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在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研活动中开展“一课多研”,目的是训练教师学会发现问题,反思教育行為,在反思中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能明显感受到自己进步的学习方式就是不断地试教,每一次试教,都会面临新的教育情景,出现新的问题,引发新的思考。教师可尝试采取“一课多研”即一摩、二评、三提高的教研模式,通过不断反思,提高自身能力。
一摩:即组织教学观摩。首先确定观摩内容,分别由两位教师同时设计教学活动,然后组织教师观摩。选定的教师一般都是老、中、青结合,目的是让两个案例的思路、设计存在着较大差异。不同的教学形式,不同的组织风格,为教师们反思教育行为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师们在观摩中感受到了两位教师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许多教学点滴都引发了大家的思考,激励着他们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二评:即课后组织教师进行评课。评课,其实也是一次开放式的教研“大练兵”。首先由主讲教师介绍自己这节课的教学思路及课后反思,接着由观摩教师点评,由于大家看问题的切入点不同,提出的观点也各有所异。点评的过程,也是大家共同反思、调整的过程。
三提高:通过点评、总结,改进后的教案更加完善,组织教师进行二次上课、二次评课。
在整个观摩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经历着同样的感受:就是在不断的梳理、反思中逐步明确教育思路和教育目标,学会了如何寻找问题,如何改进教学,切实提高了教学实践能力。事实证明,一课多研可以实现教师之间优势互补,思维互补,大家能以开放的眼光接纳别人,反思自己;一课多研可充分拓展教师的思路,感受多角度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短时间实现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的提升,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4借助教研活动,实施教师个性化成长策略
促成幼儿个体富有个性的成长是新《纲要》的重要观点,这一要求首先应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要促进教师的个性化成长首先是了解个性,其次是促进个性的积极发展。通过教研活动的一“推”一“引”,将会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个性化成长。
营造宽松的教研氛围:如果教学管理者在活动中,能够积极营造平等、合作、欣赏、分享的氛围,消除教师的紧张和依赖心理,使教师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一方面能让教师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利于自己深入了解每一个教师的个性、特长和需要。
推崇对话式研究:一言堂的教研、灌输式的理论学习,并不能让每一个教师展现真实的自己。只有通过沟通和交流,教学管理者才能了解教师心中所想,心中所需,也只有在了解每一个教师的具体情况后,教学管理者才能进行分析,给予相应的建议,帮助教师选择适合于她们的方式。这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在双向的交流中,彼此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最终使得教师能够将各种建议内化为自己的认识。这种基于每一个教师不同的需要上进行的对话,是个性化的,其影响也将是个性化的。
积极的期望和无穷的挑战:积极的期待表现在充分肯定和欣赏每一个教师的特点,为个性化的创造活动提供自由空间。如幼儿园在开展各类教师技能比赛活动中,可设立不同的奖项,如亲切互动奖、快乐参与奖、创意活动奖等,以此来激励教师不同教学风格和特色的形成。同时,还要根据教师不同的个性,为其设定相应的任务,让其在挑战中积极地学习,大胆地创造,不断地超越自己,从而引导其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0)03(b)-0000-00
1以教研活动为载体,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教师除了要具有教育信念、策略性知识、情景知识等相应的教育实践性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较广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因此,幼儿园要通过教研活动激发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培养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在教研活动中不但要引导教师在实践性知识上的日益丰富,同时,也要积极引入或者引导教师吸收各科知识,努力培养“通才”和“专才”相结合的人才。如幼儿园在开展教研活动中,可让教师推荐自己平时读到的好文章、好书,在教研活动中向大家讲述其主要的或者是精辟的观点,扩大教师的知识面,促使教师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培养了教师提炼观点、清楚表达的能力。
幼儿教育的发展,对幼儿教师的能力要求逐渐呈现多元结构化,包含了教育幼儿的能力、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教育环境的创设能力、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等多方面。教研活动也要适应这种多元化的要求,从内容和活动形式上去体现和促成教师能力结构的专业化。在教研活动中,幼儿园可开设一些有益的教研活动,如开展“首席讲师”活动,请教师自愿或者轮流担任,负责活动内容的选定,活动形式的安排,以及在活动中的引导发言和总结性陈词等;也可以由教师自愿组合选题,合作收集相关资料,向大家做“小小讲座”。通过此类活动,教师的合作、组织、表述、反思等能力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2以区域活动为载体,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区域活动是一种幼儿的主体活动。幼儿通过操作、摆弄、发现、讨论、拼搭等活动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区域活动更多强调的是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自己决定活动的内容、活动方式、活动伙伴,对活动区的环境、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活动的趣味性强。这要求教师不要一味地将区域活动学习化,应加强活动区的游戏性,特别是当今幼儿园盛行的任务定向的区域活动,应适当减少。教师可可尝试“阶段性主题下的区域活动”, 即教师以一个主题为背景,扩散性地设置几个区角,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要求,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劳动。另外,教师应大胆尝试开展开放式的区域活动,各活动区之间应是开放联系的,幼儿方便出入,便于各区之间的交流。这样既能实现资源共享,又能扩大幼儿的交往空间,更好地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通过上述实践,使教师提高了对区域活动的认识,明确了目标。由于有了专项指导,大家的思路更加清晰了,每位教师都根据自身及班级实际,努力创设富有本班特色的区域活动,积极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使其在区域活动中获得满足。同时,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更加明确,在活动中能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保证了区域活动的有效进行。
3以一课多研为依托,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在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研活动中开展“一课多研”,目的是训练教师学会发现问题,反思教育行為,在反思中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能明显感受到自己进步的学习方式就是不断地试教,每一次试教,都会面临新的教育情景,出现新的问题,引发新的思考。教师可尝试采取“一课多研”即一摩、二评、三提高的教研模式,通过不断反思,提高自身能力。
一摩:即组织教学观摩。首先确定观摩内容,分别由两位教师同时设计教学活动,然后组织教师观摩。选定的教师一般都是老、中、青结合,目的是让两个案例的思路、设计存在着较大差异。不同的教学形式,不同的组织风格,为教师们反思教育行为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师们在观摩中感受到了两位教师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许多教学点滴都引发了大家的思考,激励着他们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二评:即课后组织教师进行评课。评课,其实也是一次开放式的教研“大练兵”。首先由主讲教师介绍自己这节课的教学思路及课后反思,接着由观摩教师点评,由于大家看问题的切入点不同,提出的观点也各有所异。点评的过程,也是大家共同反思、调整的过程。
三提高:通过点评、总结,改进后的教案更加完善,组织教师进行二次上课、二次评课。
在整个观摩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经历着同样的感受:就是在不断的梳理、反思中逐步明确教育思路和教育目标,学会了如何寻找问题,如何改进教学,切实提高了教学实践能力。事实证明,一课多研可以实现教师之间优势互补,思维互补,大家能以开放的眼光接纳别人,反思自己;一课多研可充分拓展教师的思路,感受多角度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短时间实现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的提升,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4借助教研活动,实施教师个性化成长策略
促成幼儿个体富有个性的成长是新《纲要》的重要观点,这一要求首先应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要促进教师的个性化成长首先是了解个性,其次是促进个性的积极发展。通过教研活动的一“推”一“引”,将会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个性化成长。
营造宽松的教研氛围:如果教学管理者在活动中,能够积极营造平等、合作、欣赏、分享的氛围,消除教师的紧张和依赖心理,使教师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一方面能让教师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利于自己深入了解每一个教师的个性、特长和需要。
推崇对话式研究:一言堂的教研、灌输式的理论学习,并不能让每一个教师展现真实的自己。只有通过沟通和交流,教学管理者才能了解教师心中所想,心中所需,也只有在了解每一个教师的具体情况后,教学管理者才能进行分析,给予相应的建议,帮助教师选择适合于她们的方式。这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在双向的交流中,彼此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最终使得教师能够将各种建议内化为自己的认识。这种基于每一个教师不同的需要上进行的对话,是个性化的,其影响也将是个性化的。
积极的期望和无穷的挑战:积极的期待表现在充分肯定和欣赏每一个教师的特点,为个性化的创造活动提供自由空间。如幼儿园在开展各类教师技能比赛活动中,可设立不同的奖项,如亲切互动奖、快乐参与奖、创意活动奖等,以此来激励教师不同教学风格和特色的形成。同时,还要根据教师不同的个性,为其设定相应的任务,让其在挑战中积极地学习,大胆地创造,不断地超越自己,从而引导其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