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字”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ons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心推敲,使所用得字词获得简洁,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效果。从常见的古诗词内容看,古人炼字往往体现在动词、形容词、叠音词、拟声词,数量词和副词这几类词语上。
  关键词:炼字;动词;形容词;叠音词;语言鉴赏
  在近几年的语文高考中,“炼字”是高考古典诗歌语言鉴赏中的一种常见题型。所以,我们在备考时一定要不断地加强阅读和训练,对古典诗词中有关炼字的作用和方法加以了解,这样在诗歌炼字时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下面着重谈谈古典诗歌鉴赏中炼字题,谈谈这类题型的考查特点及其解答思路,以便我们更好的掌握诗歌炼字的精妙。
  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心推敲,使所用得字词获得简洁,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效果。
  从常见的古诗词内容看,古人炼字往往体现在动词、形容词、叠音词、拟声词,数量词和副词这几类词语上。
  一、炼动词
  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亮整首诗句,能够使诗歌意象在表情达意、刻畫形象上具有生动、形象、准确、鲜明、动态感强等特点。尤其需要关注“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如:⑴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的 “穿”,化静为动;“拍”,有力度,有面积,更有气势;“卷”,形态比较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⑵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句中的“生”字,许多人会误认为是“升”字。“升”只能表现月亮的位置由低到高的变化过程,而“生”不但能表达上述意思,而且能体现大海孕育明月的意思。
  ⑶白居易《南浦别》中“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看” 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这一细节的刻画,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神情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二、炼形容词
  这些词可以从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尤其是表颜色的形容词,更能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例如:⑴杜甫《春夜喜雨》 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细”字,脉脉绵绵,轻轻悄悄地。从形和声上,写出了自然造化发生之机,十分贴切。又如:《月夜》“香雾云鬓湿,清辉寒玉臂”这里的“湿”和“寒”都是使动用法,诗人想象远方的妻子也在闺中抬头望月思念着我,那散发着幽香的雾气沾湿了她的发髻,清冷的月光使她的胳臂感到了凉气,传达出浓浓的思乡思人之情。
  ⑵姜夔的《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青青”用色彩来描写荠麦(野麦),具有了一种凄艳之色,这样就使一幅城市破败,人烟稀少的图景宛然在目,增加了青山故国之情。
  ⑶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这一组颜色的对比用语简炼,又很形象化地写出了枝叶茂盛,花朵稀少的凋零形态,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香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三、炼叠音词和拟声词
  这两类词的作用不外乎两点:一是, 让诗文中的形象更加生动或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触其物、如历其境;二是,增强诗歌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例如:⑴李清照《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下七对叠字,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极富音乐美。同时,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刻画出一位若有所失,悲凉凄苦的人物形象。
  ⑵《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指草木繁茂的样子,同时也写出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态, 如触其物,如见其人。
  ⑶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风吹落叶,萧萧飘堕,一片凋零;江水滚滚汹涌而来,排山倒海。闻落叶之“萧萧”,见波涛之“滚滚”,气象万千,其状物之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同时,两句又多用双声迭字,读来音调铿锵,充满着声韵之美。
  四、炼副词
  副词主要强调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这类词锤炼的恰到好处,可以使诗歌内容深刻。
  例如:⑴白居易《琵琶行》里的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描写用语平实,但将一位萍水相逢的女子欲露还藏的情态,拘谨、腼腆而又稳重的样子,刻画的入木三分。如果把“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改成“一声呼唤就出来,抱着琵琶来见面。”效果会怎样? “始”“半”这两个词看似平常却奇崛,在程度上强化并展现了女子复杂的心理活动,为下文引出“天涯沦落”的主旨奠定了基石。
  ⑵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素称千古绝唱。“与”和“共”将落霞孤鹜相连,秋水长天相接,相映增辉,上下浑然一色,构成了一幅经纬交错相携、明暗暖冷相加、色彩明丽变幻、气象万千的绝妙好图。
  ⑶张籍有一首《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中一个“复”和“又”字把游子那种复杂而细腻的心理活动充分表现出来了。
  五、炼数量词
  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一字传神,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例如:⑴杜甫在《登高》中写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地之远也;这儿言家乡路程之远,凸显了羁旅生活的悲凉。“百年”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而人在暮年作客他乡,在此更见深沉。
  ⑵郑板桥的《咏竹》可谓别出心裁:“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诗中只用了简简单单的几个数字,却写尽了竹子的风姿神韵。
  总之,在平时的学习中只要我们擅长积累,多总结,并能结合相应的步骤多思考,多锤炼,在“炼字”型诗歌题型解答中定能“炼”出诗歌的精彩!
其他文献
1989年1月28日,第十世班禅大师在西藏圆寂,并就活佛转世问题留下遗愿:“我想在释迦牟尼像前,采取‘金瓶掣签’的办法来确定。”于是,西藏那曲地区嘉黎县一户普通人家的儿子坚赞诺布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如今,这位“90后”大活佛已从无邪孩童成长为青年才俊。他刻苦学习,肩负起历史和现实赋予的重任;他与时俱进,继承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他慈悲为怀,身体力行。宗教界人士认为,虽然十一世班禅只有25岁,但
期刊
暮鼓晨钟的宗教生活为西藏披上了神秘面纱。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解决教派和活佛传承问题的特有方式。长期以来,这一制度得到国家的尊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沿袭了千年的宗教仪轨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近日,本刊记者就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发展脉络,现实意义以及如何应对当今社会背景下的乱象问题,专访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所长张云。
期刊
今年57岁的西藏藏医学院图书馆馆长朗东·多吉卓嘎和她的同事们每天都很忙。因为面对许多藏医药古籍文献难以保存、收藏分散、内容残缺、毁坏严重等岌岌可危的现状,他们认识到只有把藏医药古籍文献尽可能多地收集、整理出来,这些凝聚着先人智慧、尘封了上千年的古籍文献才能真正造福子孙后代。
期刊
“4·25”地震后,中国境内重灾区西藏吉隆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当得知当地幼儿园缺少乐器时,由爱心人士发起的“为地震灾区孩子送乐器”活动得到了积极响应。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两台钢琴、玩具和衣服等物资就运抵吉隆镇达曼村。  当拉巴顿珠老师带着钢琴回到达曼村,幼儿园的孩子们呼啦啦就围拢来,拉着他的手问:“老师,你这几天去哪里了?我们好想你!”  包装被拆开,黑色的钢琴矗立在广场上。这是达曼村、乃至
期刊
西藏首家“擦擦”展览馆在拉萨落成。由于担心极具文化宗教价值的“擦擦”艺术品散落各处无人问津,最终导致技艺失传,琼达和师傅尼玛加布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了擦擦作品的收集。如今,尼玛加布师徒通过学习研究,已经掌握了“雕母”的制作工艺,能“把手艺完整地传授给更多人”是这对师徒的最大的希望。
期刊
在吉隆,在云端,遇见好时光  吉隆在哪里?去吉隆怎么走?提起吉隆,不少人往往一问三不知。在公元2015年之前,我对此也是一脸茫然、一头雾水。直到前几日,我才第一次走进了这条穿过喜马拉雅山的河谷,并邂逅了吉隆这座美丽圣洁的藏南小城。
期刊
日前,西藏墨脱县亚让水电站首台机组及其线路延伸工程正式并网送电,标志着西藏无电地区可再生能源局域网示范工程初步建成。墨脱县各族群众就此结束严重缺电历史,墨脱告别“电力孤岛”,进入稳定、可靠的局域电网供电时代。
期刊
2015年12月8日,是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坐床二十周年的日子。在藏传佛教僧俗信众心中这是一个殊胜的日子。  二十年前,按照历史定制和宗教仪轨寻访。在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前金瓶掣签认定,并报中央政府批准继位的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于1995年12月8日在扎什伦布寺举行了隆重的坐床仪式。  二十年来,十一世班禅严守戒律,刻苦修行,勤学精进,佛学造诣日益精深,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展现出
期刊
摘 要:法律思想的进步是历代法制革新的动力源泉,学习中国法制史,更是学习中国的法律思想史。本文选取先秦儒、墨、道、法诸家对立时代中的法家思想展开讨论,就法家思想对大秦帝国的兴亡得失产生的影响进行剖析,并提出法家思想对现世意义。  关键词:法家;秦国;兴盛;灭亡  一、秦国兴盛及一统天下的原因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期刊
2015年12月8日,日喀则市的扎什伦布寺经幡飘扬、金幢高悬、法铃清脆。在冬日和煦温暖的阳光中,扎什伦布寺迎来班禅坐床二十周年庆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