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老的医术拔罐现在风靡全球,由于其疗效显著,简单廉价的特点,现已成为众多患者的不二选择。拔罐疗法又称“负压疗法”、“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气等方法使罐中产生负压,把罐吸附于施术部(穴)位,产生温热、负压等刺激,导致局部充血、瘀血现象,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很多人咳嗽时往往都会选择药物治疗,殊不知罐疗也能在治疗咳嗽疾病上大显神威。
咳嗽疾病多见于现代医学所诊断的气管及支气管炎、哮喘、咽炎、间质性肺炎、肺气肿、扁桃体炎、支气管扩张呼吸系统。如今很多人在家自己就能拔罐治疗,下面介绍几个基本的穴位及拔罐方法。
罐疗咳嗽在选穴上选的主穴有:大椎穴、肺腧穴、定喘穴、膈腧穴、脾腧穴、膻中穴、天突穴。
大椎穴
位置: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大椎穴为督脉清热之要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之交会穴。在此穴拔罐能开通诸阳之会,解热泄暑,发汗解表,使暑热豁然而解。
肺腧穴
位置: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处。
功效:肺腧穴系五脏之腧穴,为肺气聚集转输之处,具有调肺气,止咳喘,实腠理之功效,是治疗呼吸系统的重要腧穴。
定喘穴
位置:位于背部,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功效:此穴为经外奇穴,善治咳喘。
膈腧穴
位置: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正中线旁开1.5寸处。
功效:在该穴拔罐有降膈上下气逆的作用。
脾腧穴
位置: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脾腧穴是调节脾胃功能的要穴,取培土生金之意。在此穴拔罐具有抗过敏、改善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有利于哮喘的长期稳定,操作简便、经济实用。
膻中穴
位置: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功效:膻中穴为心包募穴,又是八会穴之气会,是宗气会聚之处,具有调理人体气机的作用。
天突穴
位置: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功效:该穴有理气宣肺、利咽止咳之功。
拔罐方法
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并保持背部相对平坦。根据年龄和体型选择适合直径的玻璃火罐,每一罐选一穴,用带酒精棉的止血钳,点燃后使火在罐内环绕1~2圈,迅速退火,将火罐拔在穴位上。留罐时间10分钟左右,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年龄较小者有可能一罐能拔俩穴,留罐时间相应缩短,罐内负压相对降低,避免损伤皮肤。隔日1次,1周为一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仍未痊愈,则进行第2个疗程治疗。
起罐方法
先用左手握住火罐,右手拇指或食指在罐口旁边轻轻按压一下,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顺势将罐取下,切不可硬行上提或旋转提拔,以免损伤皮肤。
注意事项
●观察火罐吸附及皮肤情况,以皮肤紫红为宜;
●拔罐手法要稳,准,快,防止罐口过热而损伤皮肤;
●拔罐时,起罐后血管扩张,腠理开泄,应避开风口,注意保暧。部分病人局部出现小水泡,可涂黄连素油或涂百邦软膏后敷无菌纱布防感染,1~2天自行吸收;
●天突穴不宜久留,时间约5~10分钟即可。
拔罐疗法临床应用广泛,方法操作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痛苦小,疗程短,疗效高,能使患者免于打针吃药之苦,又无药物的毒副作用,易于被成人及儿童接受。
咳嗽疾病多见于现代医学所诊断的气管及支气管炎、哮喘、咽炎、间质性肺炎、肺气肿、扁桃体炎、支气管扩张呼吸系统。如今很多人在家自己就能拔罐治疗,下面介绍几个基本的穴位及拔罐方法。
罐疗咳嗽在选穴上选的主穴有:大椎穴、肺腧穴、定喘穴、膈腧穴、脾腧穴、膻中穴、天突穴。
大椎穴
位置: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大椎穴为督脉清热之要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之交会穴。在此穴拔罐能开通诸阳之会,解热泄暑,发汗解表,使暑热豁然而解。
肺腧穴
位置: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处。
功效:肺腧穴系五脏之腧穴,为肺气聚集转输之处,具有调肺气,止咳喘,实腠理之功效,是治疗呼吸系统的重要腧穴。
定喘穴
位置:位于背部,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功效:此穴为经外奇穴,善治咳喘。
膈腧穴
位置: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正中线旁开1.5寸处。
功效:在该穴拔罐有降膈上下气逆的作用。
脾腧穴
位置: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脾腧穴是调节脾胃功能的要穴,取培土生金之意。在此穴拔罐具有抗过敏、改善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有利于哮喘的长期稳定,操作简便、经济实用。
膻中穴
位置: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功效:膻中穴为心包募穴,又是八会穴之气会,是宗气会聚之处,具有调理人体气机的作用。
天突穴
位置: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功效:该穴有理气宣肺、利咽止咳之功。
拔罐方法
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并保持背部相对平坦。根据年龄和体型选择适合直径的玻璃火罐,每一罐选一穴,用带酒精棉的止血钳,点燃后使火在罐内环绕1~2圈,迅速退火,将火罐拔在穴位上。留罐时间10分钟左右,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年龄较小者有可能一罐能拔俩穴,留罐时间相应缩短,罐内负压相对降低,避免损伤皮肤。隔日1次,1周为一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仍未痊愈,则进行第2个疗程治疗。
起罐方法
先用左手握住火罐,右手拇指或食指在罐口旁边轻轻按压一下,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顺势将罐取下,切不可硬行上提或旋转提拔,以免损伤皮肤。
注意事项
●观察火罐吸附及皮肤情况,以皮肤紫红为宜;
●拔罐手法要稳,准,快,防止罐口过热而损伤皮肤;
●拔罐时,起罐后血管扩张,腠理开泄,应避开风口,注意保暧。部分病人局部出现小水泡,可涂黄连素油或涂百邦软膏后敷无菌纱布防感染,1~2天自行吸收;
●天突穴不宜久留,时间约5~10分钟即可。
拔罐疗法临床应用广泛,方法操作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痛苦小,疗程短,疗效高,能使患者免于打针吃药之苦,又无药物的毒副作用,易于被成人及儿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