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课间活动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课间操形式。各级学校为了开展好这项体育活动,出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但基于各种因素,大课间活动仍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中小学大课间活动 开展形式 场地器材 组织管理 主体单一
大课间活动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课间操形式。各中小学校为了开展好这项体育活动,出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但基于各种因素,大课间活动仍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开展形式过于简单
不少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项目与内容比较单一,春夏两季做操,秋冬两季跑操。多数学校以固定的模式开展,比如,有的中学首先做一套《舞动青春》,再做一套韵律操,或者仅做一套《舞动青春》就解散。更有甚者,不做任何组织,任由学生自由活动。这种枯燥缺少变化的形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导致学生兴趣降低,以至于逃避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事情屡见不鲜。
改进建议:全体体育教师商讨并且实践,选取有特色的体育项目,例如兔子舞、跳绳、踢毽子、搏击操、竹竿舞,班级特色项目等。另外,定期组织大课间评比活动,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大课间内容的充实上,应该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二、场地器材设施不足
资金不到位以及活动开展时安排的不恰当,导致场地、器械设施没有保障,这就在客观上制约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条件稍好的学校配有基本规格的场地,而条件稍差的学校连做操的场地都不具备。而器材问题也较为突出,常常出现很多学生争抢一个篮球的情况。与此同时,体育教师组织安排的不够恰当,也使得场地器材奇缺的问题更为凸显。加上近年来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人均运动场地和可供活动的器材更加不足。
改进建议:因地制宜,形成特色。一切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实效出发,适当增加对场地器材的资金投入。体育教师合理安排大课间活动,在组织前充分考虑场地器材的数量、学生的人数等因素,力求达到最大限度的合理使用。比如,设置几个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版块,不同班级分批次分时间段进行定期轮换活动,通过充分利用,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组织管理尚未系统化
大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尚处在实践摸索阶段,有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执行部门对于如何抓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理解不够深刻,对活动质量、活动内容和模式、组织形式等方面都缺乏严格的要求和评价体系。比如,教育主管部门对大课间活动的检查力度不够,导致很多学校存在应付检查的现象,平时不够重视,而面对检查不得不临阵磨枪。另外,大课间活动的组织者所接受的培训较少,对外交流与学习的机会欠缺,导致组织者的业务能力不足以解决在大课间活动开展时所遇到的问题。
改进建议:建立一个自上而下、合理、科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体系,形成校长领头、体育教师牵头、班主任主抓、任课教师辅助、学生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层层落实,齐抓共管。加大对大课间活动的检查力度,增加检查的次数,并且不定时不定期进行突袭检查。另外,加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培训力度,适时进行交流,发挥体育老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奖励机制,以促进其积极性。
四、参与活动的主体单一
不少学校片面地认为大课间活动是学生的活动,忽视了教师的参与,加之教师本身对此认识不够,且由于平常繁重工作的原因,很少加入积极的体育锻炼。因此,操场上通常都是学生在活动,很少有教师活动的身影,没能形成师生共同参与共同锻炼的场面。
改进建议:通过宣传与鼓励组织教师走进操场,与学生一起进行适宜的活动。学校领导身先士卒,起到带头作用。开展多样化的大课间活动,提高教师参与的兴趣与主动性。组织教师大课间活动评比,激励教师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
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实施,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因此,为了使其达到最佳效果,要不断地发现问题予以改进。
【参考文献】
[1]许高铭. 大课间活动存在问题及对策. 甘肃教育,2011(3).
[2]江延英. 普通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探索. 华中师范大学,2011.
[3]张连蕊. 大课间活动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中国学校体育,2012(S1).
[4]段有林. 浅谈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影响因素. 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8).
【关键词】中小学大课间活动 开展形式 场地器材 组织管理 主体单一
大课间活动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课间操形式。各中小学校为了开展好这项体育活动,出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但基于各种因素,大课间活动仍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开展形式过于简单
不少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项目与内容比较单一,春夏两季做操,秋冬两季跑操。多数学校以固定的模式开展,比如,有的中学首先做一套《舞动青春》,再做一套韵律操,或者仅做一套《舞动青春》就解散。更有甚者,不做任何组织,任由学生自由活动。这种枯燥缺少变化的形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导致学生兴趣降低,以至于逃避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事情屡见不鲜。
改进建议:全体体育教师商讨并且实践,选取有特色的体育项目,例如兔子舞、跳绳、踢毽子、搏击操、竹竿舞,班级特色项目等。另外,定期组织大课间评比活动,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大课间内容的充实上,应该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二、场地器材设施不足
资金不到位以及活动开展时安排的不恰当,导致场地、器械设施没有保障,这就在客观上制约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条件稍好的学校配有基本规格的场地,而条件稍差的学校连做操的场地都不具备。而器材问题也较为突出,常常出现很多学生争抢一个篮球的情况。与此同时,体育教师组织安排的不够恰当,也使得场地器材奇缺的问题更为凸显。加上近年来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人均运动场地和可供活动的器材更加不足。
改进建议:因地制宜,形成特色。一切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实效出发,适当增加对场地器材的资金投入。体育教师合理安排大课间活动,在组织前充分考虑场地器材的数量、学生的人数等因素,力求达到最大限度的合理使用。比如,设置几个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版块,不同班级分批次分时间段进行定期轮换活动,通过充分利用,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组织管理尚未系统化
大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尚处在实践摸索阶段,有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执行部门对于如何抓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理解不够深刻,对活动质量、活动内容和模式、组织形式等方面都缺乏严格的要求和评价体系。比如,教育主管部门对大课间活动的检查力度不够,导致很多学校存在应付检查的现象,平时不够重视,而面对检查不得不临阵磨枪。另外,大课间活动的组织者所接受的培训较少,对外交流与学习的机会欠缺,导致组织者的业务能力不足以解决在大课间活动开展时所遇到的问题。
改进建议:建立一个自上而下、合理、科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体系,形成校长领头、体育教师牵头、班主任主抓、任课教师辅助、学生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层层落实,齐抓共管。加大对大课间活动的检查力度,增加检查的次数,并且不定时不定期进行突袭检查。另外,加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培训力度,适时进行交流,发挥体育老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奖励机制,以促进其积极性。
四、参与活动的主体单一
不少学校片面地认为大课间活动是学生的活动,忽视了教师的参与,加之教师本身对此认识不够,且由于平常繁重工作的原因,很少加入积极的体育锻炼。因此,操场上通常都是学生在活动,很少有教师活动的身影,没能形成师生共同参与共同锻炼的场面。
改进建议:通过宣传与鼓励组织教师走进操场,与学生一起进行适宜的活动。学校领导身先士卒,起到带头作用。开展多样化的大课间活动,提高教师参与的兴趣与主动性。组织教师大课间活动评比,激励教师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
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实施,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因此,为了使其达到最佳效果,要不断地发现问题予以改进。
【参考文献】
[1]许高铭. 大课间活动存在问题及对策. 甘肃教育,2011(3).
[2]江延英. 普通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探索. 华中师范大学,2011.
[3]张连蕊. 大课间活动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中国学校体育,2012(S1).
[4]段有林. 浅谈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影响因素. 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