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中年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个有点儿尴尬的边缘年纪:比起中年要年轻一点儿,比起青年要年老一些。年轻的背影尚在眼前,中年的嘴脸已经在门口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到底是一条不归路,脑海中孕育着气象万千的人生景象,咬咬牙顶风冒雪地往前走吧,因为,回是回不去了。
  阅历有了,不过世故也有了;经验有了,当然手腕也有了;成熟有了,然而沧桑也有了。得失之间,哪个多一点儿,哪个少一点儿,恐怕只有自己清楚了。
  即将中年,千辛万苦,地位是多少弄回了一点儿,尊严与体面一件件地印到了名片上,堂而皇之地写到了眉眼里,不管人物大小,总是很津津乐道地互道身价。与人初次见面,便拐弯抹角地探询对方的家底和头衔,俗气得自己都叹为观止。还好这个年纪的男女,还没学会不可一世,极少数出类拔萃的,也是涩手涩脚的。只有留待中年,把那份赫赫然的姿态,锤炼得炉火纯青。
  即将中年,钞票多少攒起来了些,运气好的房产置上三五套,一般的咬咬牙,也能贷上一套房子。而每月底银行的清单总毫无风情地讲述着每一笔数字。
  即将中年,爱恨情仇见识过了。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一一亲历了数遍。运气好的,只是些小打小闹的初级版本;痛苦一点儿的,恐怕要亲身游历电视剧般的尔虞我诈了。
  即将中年,配偶是有了,或者即将有了,或者有过了。知己一定有,红颜蓝颜各种颜,恐怕都要沾染一二。敌人呢?好自为之吧。
  即将中年,体型绝大多数是走样了,不可遏制地发福起来。谁也无法免俗地关注起“减肥”与“三高”来,一年下来总要狠心地饿上自己三五顿。有时一边抚摸自己的巨腹,一边会回想起年轻时身材美好的样子,不胜唏嘘。
  即将中年,心里有了明镜一般的清楚,也有了泥潭一般的彷徨;有了一点儿来之不易的自知之明,也有了一点儿得来辛苦的从容不迫; 有了一点儿深度,也有了一点儿宽度;有了一点儿雍容涵养,也有了一点儿一针见血。
  即将中年,想闭起门来韬光养晦,仿佛早了一点儿;想冲杀出来奋斗奔驰,又仿佛有些急躁轻狂。那该怎么度过这段日子呢?也许真的该坐下来,喝杯酽茶,做份计划,把未来20年想个通透。毕竟,我们只有这么一个即将中年,一旦错过,只有来生了。
  (董敏君摘自《羊城晚报》)
其他文献
教授做的学问可深了,每年都要在国内外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还经常被人邀请去讲学。同时,他又是三个地方政府智囊团的主任,为政府官员出谋划策。  教授做的是经济理论,非常深奥,不是一句两句能够说明白的。还是用教授家的小保姆的话来说吧。教授家的小保姆是从贫困山区来的,小保姆对人家说:东家经常说,这个社会,就是因为有你们这些贫困人口,才会变成这个模样。这个社会是精英撑起来的。小保姆后来就对人说,她在老家时
期刊
一日,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兴高采烈地跑回家,说:“爸爸,我得奖了!”  爸爸:“得了什么奖?”  儿子:“全国规范化汉字书写二等奖。”  爸爸:“那是假的。”  儿子:“为什么是假的?”  爸爸:“是不是让交钱了?”  儿子:“你怎么知道的?老师让我们得奖的同学每人交10 元钱。”  爸爸:“凡是交钱的,都是假的。”  儿子:“到超市买啥东西不需要钱啊?交钱的是假的,难道不交钱的还是真的?”  爸爸
期刊
那天,我站在阳台上浇花,看见楼底一个红色鸡冠头男生骑着单车打着口哨飞速而过。“乒”的一声,一个空饮料瓶从他手里飞向不远处的垃圾桶。可能是因为车速太快,饮料瓶被扔到了地上。望着他扬长而去的背影,我不禁蹙了蹙眉,心里抱怨着谁素质这么差。  大约二十秒后,我又听到楼底响起一阵口哨声—— 刚才那个男生竟折回来了,只见他迅速捡起地上的饮料瓶扔回垃圾桶,然后骑着单车呼啸而去。  就在那一瞬间,突然就觉得那个远
期刊
有学者指出,如今民众心灵的荒漠化,已经成为一个和解决人口温饱一样严峻的社会问题,因此每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都有义务认真思考:怎样拯救这些冰冷荒芜的心灵?  曾几何时,跳楼这一残酷的自杀行为竟然成了某些人眼中比看电视剧还要过瘾的“现场直播”。  成都某酒店6楼的窗台上,一个女孩正试图跳楼轻生。从女孩坐上窗台,直到经警方和消防官兵劝说,女孩放弃轻生念头随警察离去的近5 个小时里,楼下的围观者起哄声不断
期刊
从火热的公交车站跨上空调车的那一瞬,他感觉一股森森的凉气。这些凉气,来自汽车上方的通风管道,也来自车上乘客们的眼睛。  照说他是不该上这辆空调车的,因为这车的票价比别的公交车贵出一元钱。那一元钱,可以买将近两斤糙米再加几钱盐巴,足够他吃上一天。  但今天,他决定要上而且坚决地要上,因为他今天要做一件大事情,他觉得自己这辈子很难得做一次大事情,总应该选一辆对得起这件大事的漂亮车才行。于是,他选了一辆
期刊
有一回,在苏州汽车站等车,无聊间走进一家商店,三个营业员大嫂一下子围上来,吓人一跳,她们放连珠炮似地介绍各种食物,仿佛面前站的这个人就是传说中百年一遇的老饕或是十年一遇的购物狂。过度的热情让我受不了,想抽身退出,但是想到几个中年妇女推销商品,也不容易,就站了一下。无意间看到有卖虾籽鲞鱼的,很高兴,掏钱买几盒。大嫂接过一张百元钞票,滑稽剧演出就开始了。  大嫂甲接过钞票用手用力抖几下,对发出的挺刮声
期刊
一个年轻的企业家捐助了一对乡下小女孩。她们是孤儿。他为她们支付学费,每年到她们的村子去一次,看看她们。  一天晚上,企业家参加完一个宴会,回来的路上,刚好经过小女孩家的巷口,心想,进去看看吧。于是把车子停在路边,走向巷子深处。  到了,轻轻地敲了几下门,门开了。屋里,她们给他搬凳子。这时,企业家觉得眼前闪了一下,是那种老式日光灯亮着之前的那种闪。原来,屋子里亮着的是一盏昏暗的电灯,是女孩拉亮了日光
期刊
2006年夏天,在德国留学的中国青年杨立从波恩港出发,沿着莱茵河开始了他的自行车旅行。  一天,当他来到莱茵河沿岸的一座小镇投宿时,却被几名身着制服的警察拦住。德国国内的治安相当不错,几名警察对他也很客气,在仔细询问了他从哪里来之后,彬彬有礼地把他请到了警局。不明就里的杨立非常紧张,向警察询问缘由,可是对方对情况也并不清楚,说是受一个叫做克里斯托的小镇之托来寻找他。  来到警局不久,杨立就接到从克
期刊
那天是星期天,我和老婆带着孩子开车去买东西,走的那条路是一条可供5 辆车同时通行的单行道。那天阳光明媚,视野良好,我走在靠右边的道上(日本是靠左行驶的),快走到中央大道的交叉点时,我刚确认了前面是绿灯,准备匀速通过的时候,正前方突然出现了一个骑自行车的老太太,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的前面会突然出来一个人,考虑到后面还有孩子和老婆,我下意识地先踩了一半刹车,再把刹车踩到底。尽管这样,老婆和女儿还是来不及发
期刊
整治一位环保局的朋友坚持说“整治”来自他所在的行业。那是十年前的事情了。那会儿,“整治”正流行在所有的行业人士中,特别是行政官员,他们的使命就是“整治”各种各样的事(如果遇到麻烦的话,还要“整治”各种各样的人)。我居住的城市,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整治”所有的道路,这是项非常有意思的、“可持续性”的工作,至少我门前的这一条,已经给“整治”好几次了。除了道路,“整治”的对象还很多,我曾听一个主人许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