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手术一次性治疗环状嵌顿痔198例

来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t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环状嵌顿痔;早期手术;一次治愈
  中图分类号:R65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5-0030-03
  
   环状痔又称花圈痔或脱肛痔,其病理特点为:病变包括母痔和子痔及肛管全圈脱出于肛外,齿线下移甚至消失,成为病理性组织,失去了原有的生理功能。其手术难度大。嵌顿痔又称“痔绞窄”,“内痔的急性发作”指Ⅱ、Ⅲ度内痔脱出于肛门外,由于括约肌的痉挛收缩,使痔不能回纳于肛内,发展为Ⅳ度内痔。是肛肠外科的急症之一,过去常先采用保守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治疗,现多趋向于早期手术。本科自2003年以来采用急诊手术治疗198例环状嵌顿痔,均一次治愈,疗效满意,现报道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98例,男118例,女80例;年龄23~76岁,平均39岁;患痔病史6d~48a,嵌顿时间1~10d,平均5.2d。本组患者均于入院当日急诊手术或次日晨(晚上入院者)手术,诊断均符合环状嵌顿痔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术前准备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术前备皮、清洁灌肠。
  2.2 手术方法(1)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骶管麻醉,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肛管及直肠下段用0.1%新洁尔灭棉球消毒。若外痔水肿较甚者,用湿纱布轻揉片刻,使组织水肿消退。(2)双手腕交叉,指力扩肛。(3)采用外剥(切)内扎及其改良术:①观察痔核整体分布,设计手术方案:设计痔核分段,切口部位、数目、方式,保留皮肤、黏膜桥的部位、条目,内痔结扎点。一般分为3~6段,尽量以母痔区大痔核为中心,切口选在大痔核(尤其是大外痔较隆起)处,常为母痔区(但临床观察,有的患者于截石位5、9点位痔核亦较大),并与结扎内痔相对应(溃烂处选择为切出皮肤,保留皮桥为相对正常皮肤)。以自然凹陷处为保留皮肤、黏膜桥处,一般保留3~4条皮肤、黏膜桥。内痔结扎点常在母痔区或大内痔处。②具体操作:先剥扎大痔核,再治小痔核。于外痔部分行一尖端向外的“V”形皮肤切日至齿线(视痔核大小及齿线附近静脉曲张情况,切口尚可至齿线上0.2 cm,或齿线下0.3~0.5 cm),特大痔核可行菱形切口,切缘一般选在2/3左右外痔体处,切口尖端超出外痔体下缘约0.5~1.0am。V形切口最好一次性切准,以估计剥离结扎后呈线形放射状自然闭合状态为佳。钝、锐剥离曲张静脉丛及血栓,皮桥下潜行剥离干净,提起外痔皮瓣用弯钳平行肛管纵轴夹住对应内痔基底部,自内痔基底正中稍偏上,圆针7号丝线“8”字形贯穿缝扎牢固,平行线结剪结扎痔核使残留约0.5 cm,留尾线约2 cm。若为特大痔核,可用双7号丝线缝扎更牢固。同法处理其它痔核。对于小痔核,外痔可行小梭形切口或放射状切口剥离,或仅作一减压切口,其内痔仅用1:1消痔灵注射其黏膜下层。对于病史经年,黏膜松弛下移,肛门皮肤松弛外翻者,轻者用1:1消痔灵注射痔核上端松弛黏膜下层,重者配合悬吊术:①肛垫提升术:结扎内痔时,使痔上方0.5~1.0 cm的正常黏膜及黏膜下层亦被同时夹住,然后用圆针7号丝线在内痔顶端紧靠钳下贯穿,先扎紧已被提起的正常的黏膜及黏膜下层,使之成为一肛垫提升点,再于内痔下端用原线边松钳边结扎。②皮瓣悬吊术:肛门皮肤松弛外翻,剥离后皮瓣松沓、对合不良者,延长外痔切口,在结扎内痔时将齿线下方约0.2 cm以内的皮瓣一并结扎,以便上提肛缘松沓不齐的皮瓣,间接上提外括约肌皮下部。若皮桥松弛冗长者,配合缩短术:从中间适当横行切除(皮桥宽者弧形横断)一段冗长皮桥,配合潜行剥离,断端间断缝合平整,使游离的肛管皮肤固定于内括约肌下缘。对于重度环状混合痔,肛门基础口径小,术后不能容纳二横指者,行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可选在肛管后正中或截石位3、9、5、7点之一(若3、9、5、7点有外痔切口可选在原切口,笔者多习惯选3或6点),切断内括约肌下缘和外括约肌皮下部,切口上至齿线,下至肛缘外2cm,深度不超过0.5 cm。松解后以肛内能容纳两指中节为度,若年老体弱或肛门松驰者勿用。术中注意结扎线上、下端均宜相互错开,不在同一平面,为齿形曲线;尽量保留齿线、ATZ上皮;留皮桥大于0.5 cm,黏膜桥大于0.3 cm;皮瓣尽量不缝或低张力少缝。操作时动作宜轻柔、细致,止血彻底,不可钳夹或过度牵拉皮桥,可配合用手指翻转剥离。术毕于切口周围均匀注射长效止痛液(1%亚甲兰2mL合0.75%布比卡因5mL合灭菌注射用水3mL合1~2滴肾上腺素),明胶海绵、油纱条填塞(勿过多),塔纱包扎固定。
  2.3 术后处理半流质饮食2d,控制大便36~48 h。静滴抗生素3~7d,手术次日晚口服麻仁丸加减润肠通便,每日便后换药。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治疗标准》。治愈:痔核脱落,创面修复,肛门功能基本正常,无出血及痔核突出。1975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远期疗效标准:治疗后2~3年,检查原手术部位未见复发,为远期治愈。
  3.2 治疗结果本组全部一次性根治,并发症极少(同其它痔病),均未并发门静脉炎等。远期疗效好。
  
  4 病案举例
  
   病例1:秦某,男,76岁,农民。以“反复便时或劳累后肛内脱出肿物40余年,不能还纳伴肿痛3d”人院。查:肛门环形突起外翻、部分水肿,内痔环形脱出嵌顿,以截石位3、7、11点尤甚,大如核桃,相互融合,齿线模糊,内痔充血、糜烂。诊断:环状嵌顿痔。入院,完善检查后次日晨于骶麻下行分段内扎外剥术。操作:消毒、体位同前所述。划分为3、7、11点3痔块,以自然稍凹陷处为保留皮肤、黏膜桥处(3条),于3点外痔部分行一菱形切口至齿线上0.2 cm,钝、锐剥离曲张静脉丛及血栓,皮桥下配合手指翻转剥离干净,止血,延长切口。提起外痔皮瓣,用大弯钳平行肛管纵轴钳夹对应内痔及痔上端0.5 cm松弛黏膜,圆针双7号丝线“8”字形贯穿缝扎牢固。平行线结剪结扎痔核残端留约0.5 cm。同法处理7、11点痔块,但结扎点不在同一平面。结扎内痔还纳肛内。对合11点皮瓣用l号丝线缝合1针。长效止痛液均匀注射于切口周围。术毕,外翻回提,切口呈线形放射状对合,皮肤、黏膜桥足够,且无残留。凡士林纱条填塞、塔纱包扎固定。患者于术后当晚即痛减入睡,无任何并发症。术后第15d病愈出院。随访3a未见复发。
   病例2:张某,男,36岁,商人。因“反复便血,便时肛内脱出肿物8a,不能还纳伴肿痛3d”入院。查:肛门环形突起,红肿,截石位3、7、9、11点内痔脱出嵌顿,糜烂、渗血,部分坏死,血栓满布。诊断:环状混合痔(炎性血栓性外痔,Ⅳ度内痔)。急诊手术。术前准备、消毒同前。连续硬膜外麻醉,用湿纱布轻揉外痔片刻,水肿消退。划分为1、3、5、7、9、11点6痔块, 同例1分别处理3、7、9、11点痔核(V形切口;两痔核悬吊)。5点子痔先用弯钳夹住其内痔基底部,外痔行梭形切口,剥离后用圆针7号丝线“8”字形贯穿缝扎,留残端同上;1点内痔用1:1消痔灵注射其黏膜下层,外端行一放射状减压口。内痔结扎点不在同一平面。于3点外痔切口切断内括约肌下缘及外括约肌皮下部,使肛内可容纳两指中节。分别对合3、7、11点皮瓣1号丝线间断缝合各1针。长效止痛液注射,敷料包扎同例1。手术当晚痛稍减,小便点滴而行,松解敷料后小便调,痛更减,入睡。无并发症。术后第16d病愈出院。随访2a半未见复发。
  
  5 讨论
  
   嵌顿痔治疗,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其痔核胀大,手术中易损伤肛管上皮和增加手术困难,术后可能并发蜂窝组织炎,门静脉炎等,需待肿消复位后再择期手术。另一种认为应积极手术治疗。过去常采用第一种,现多主张第二种。A.E.laurence曾对切除的嵌顿痔进行组织学观察后发现,当痔块表面完整时,虽有栓塞但炎症很轻微。当痔表面有溃疡时,溃疡一般也都表浅,虽然有炎症出现,但深部组织、附近粘膜、外括约肌皮下部分都没有显著的炎症改变,认为嵌顿和血栓形成不会增加手术困难和并发症。Ganchow曾对本病的血栓进行研究,未发现与形成血栓有关的细菌因素,故血栓形成与细菌无关。认为本病应看成是内痔静脉丛和(或)外痔静脉丛扩张的基础上发生急性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形成大量血栓和间质高度水肿,继发感染后有炎症细胞浸润。Tinkler指出切除感染病灶是防止感染扩散的基本原则,切除嵌顿痔也符合这一外科原则,即使有扩散感染的危险,可用抗生素控制。
   嵌顿痔痔核较大,且常伴炎性水肿、血栓形成,甚至表面破溃坏死。而环状混合痔又是痔的最严重阶段,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肛肠科难治性疾病之一。术前宜整体规化、设计手术方案,灵活正确选用手术方式与操作,做到患者个体化、痔个体化,个体服从整体;充分兼顾治疗的彻底性和保护肛门功能;达到痔核剥扎彻底,无残留或过多切扎,较好地保留皮肤、黏膜桥,齿线,ATZ上皮;使肛门功能好,外形美观,并发症少。(1)术中操作先大后小原则,使操作方便,视野清晰,更利于保留皮肤、黏膜桥。(2)切口选在内、外痔对应处及外痔较隆起处,v形皮肤切口估计准确,尽量一次性切准,极少作二次修切;配合放射状切口或减压口,切口向外延长足够,外痔剥(切)彻底;配合悬吊术、缩短术;结扎内痔还纳肛内。这样切口选择合理(外切口与结扎内痔对应,引流通畅,并随结扎、悬吊后切口回提、缩小,无皮赘残留),切缘整齐,线形放射状对合良好,桥瓣足,创面小,无多余皮赘及余留外痔,引流畅,疼痛轻;肛垫、肛管上移,外翻回提,松沓皮肤伸展,重建肛门括约肌间沟,符合解剖生理,愈合时间短,外形美观。(3)钳夹内痔结扎时平行肛管纵轴,使痔核脱落后所留瘢痕成柱状,可起固定作用;内痔结扎点不在同一平面,连线成齿形曲线,避免形成环状疤痕致狭窄。(4)尽量避免损伤齿线,保护ATZ上皮。因齿线区、ATZ上皮是高度特化的感觉神经终末带,是排便运动的诱发区,术中如过多损伤,就会使排便反射减弱或消失,精细控便力差,术后出现便秘或感觉性大便失禁,黏膜外翻,Whitehead畸形,肛门溢液、粪便滞留等后遗症,但并非绝对、一味保留齿线,若外痔静脉曲张严重至齿线者,切口可至齿线或少许切除齿线,反无残留,引流畅。况且,皮肤松弛、静脉曲张严重者,切除少许齿线,配合潜剥并结扎后,皮瓣、黏膜瓣对合严密,几乎相当于未损伤,仍可有效保留原解剖生理功能。否则,虽绝对保留了齿线区,但因残留和创口引流不畅而致术后肛缘水肿。(5)配合选择性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解除高肛压状态,恢复血液、淋巴液循环,避免疼痛、水肿及狭窄。(6)术毕注射长效止痛液,亚甲兰与神经组织有较强的亲和力,可逆性损害末梢神经髓质,新生的髓质大约于30d后修复完毕,达长效止痛目的,配以布比卡因消除亚甲兰的前期灼痛,且作用时间长于利多卡因,达3~6 h。
   总之,通过本组病例治疗实践,笔者亦认为嵌顿痔应早期或急诊手术,且越早越好。手术可迅速解除循环障碍,缓解症状,避免坏死及感染,缩短患者痛苦期及疗程,减少并发症及患者经费,且达一期根治。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针对舰船装备保障资源评估问题,建立了评估的指标体系,给出了指标的隶属度函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可变权重的舰船装备保障资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方法克服了现有方法的
艾滋病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lmmunodeficiencyVirue,HIV)感染人体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机会性感染为主要特征。本院从2005年9月开展中医药治
藏族的部落社会发展演变史中,作为社会发展存在的形式不断变迁。历史上,通过部落政权组织与制度运作实现传统社会的控制,部落制度的深度影响着藏族社会,并渗透到政治、经济、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达克宁栓阴道局部用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基于潜水器水平面方向的非线性水动力学模型,在设定的工作点下对模型进行线性化,利用滑动模控制器设计理论设计出潜水器平面运动的积分滑动模控制器,并对滑动模控制器中的切换控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活动断裂带和边界构造带,其鲁苏段全新世活动断层的空间展布和古地震序列是地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准确评价区域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参数.以往研究
活动地块作为地质构造单元,其周缘的地震常常较为活跃,并且有时表现出大地震丛集发生的现象.鄂尔多斯地块处于受来自青藏高原NE向的主压应力等多重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区域构造环境中,地块周缘大地震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值得研究.本文以鄂尔多斯地块周缘的几次历史地震为例,分别研究了级联断层、地块同侧断层、地块不同侧断层间大地震间应力转移的现象,尝试对地块在其周缘发生大地震时的应力传递和转移行为获得新的认识.得到的结
简要介绍了小水线面双体船的纵向运动方程,并用动力学系统灵敏度方法就小水线面双体船纵向运动稳定性、临界动稳定性以及纵向运动特性开展了深入的讨论.分析研究表明,运动导
断层两侧介质物理性质的差异(bimaterial contrast)会对震源破裂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而地球介质的各向异性十分常见,但对于断层两侧材料的各向异性对断层破裂动力学过程有何影响,目前不甚了解,而国内外也未见相关研究报道.为此,研究中利用有限单元法,对断层两侧材料存在各向异性时的破裂行为进行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断层两侧材料的各向异性性质对断层破裂动力学过程有重要作用,并且材料性质与破裂之
从节约设计角度论述了生产流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中一些易被忽视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具体解决办法。主要涉及设备选型、控制系统优化、设计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