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颜知己,光阴不老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wh14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回想起它时,已是20多天后了。春已缓缓归,枝头新绿,四围却是冷寂萧索,令人感到陌生。曾经的习以为常,有时也会变得遥不可及,甚至是奢望。然而,当时只道是寻常。
  一
  年前,虽是腊月,天气却温暖得像阳春三月。暖日融融,给即将到来的春节增添了不少热闹气氛。
  好天气,也灿烂了心情。趁着节前的一点点闲暇,茗淑约我们几个老铁到她茶室去泡茶。所谓“茶室”,其实就是普通的居家套房,谈不上什么雅洁精致,但每次来这里,就像回家一样,可以无拘无束,更没有繁文缛节。
  茗淑是一个铁杆普洱茶发烧友。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她就试着收点藏点普洱茶,还拜了师。那时,茶市可是铁观音的“天下”,玩普洱的人算是另类了吧。她半玩半卖,20多年下来,“藏品”也颇为可观,有些还是“现象级”的。
  她打趣说,除了留些给女儿作嫁妆和养老,剩下的就慢慢喝掉。所以,只要她一约茶,我们的好奇心总是会被吊得足足的——在我们眼里,她的茶室是一个迷你版的普洱茶“大观园”。
  二
  刚坐下,彼此寒暄了几句,我们就心照不宣地望着茶柜。
  “今天要不喝个02年的大叶青饼吧。”茗淑心领神会地笑了笑。一出手就是18年陈的“中期茶”,果真是老铁啊!
  打开箬叶厚实的包裹,就能感觉到一阵清香。这种香气,茶与箬叶交织,很纯净,毫无仓味。
  茶饼的棉纸平整如新,赫然印着深蓝色的“八中茶”(“中茶”的LOGO),原来是中茶云南分公司的大蓝印。坊间多称其为“鬼蓝印”,大概因为这一色调的蓝,看起来比较深沉冷峻的缘故吧。
  对于许多普洱茶“茶小白”来说,和“号级茶”一样,“印级茶”扑朔迷离,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印级茶”,全称叫印级圆茶,是上世纪50年代A80年代的七子饼茶产品,因包装纸上不同颜色的“中茶”商标而得名,有红、蓝(绿)、黄之分,再加上时间这一维度,就更加“深”不可测了。印级茶,一直被普洱茶爱好者们视作隋珠和璧,其量少价高,决定了市面上充斥着海量的仿品与赝品,让涉茶未深的痴迷者投资者们为此交了不少“学费”。
  于是,鉴定印级茶的真伪,就像鉴宝,除了鉴评外形和内质,有的茶友还从印刷字体、色差、包装纸质、包装方式等细节来细细分辨考据,愣是把茶玩成了“考古”!
  三
  尽管鱼龙混杂,但“印级茶”依然是经得起岁月考验的经典之作,更多是一种怀旧的情愫。这种浓厚的情愫,加之“谜”雾的笼罩,就算“陷阱”重重,发烧友们对其依然爱之弥笃。2002大蓝印大致算得上老“瓶”装新“酒”了吧。
  包装纸下,是一片周正轻泛光泽的茶饼。饼面上,被压缩的茶条,紧结匀整,深绿银灰浅黑褐相间,深绿是晒青茶的本色,银灰是细密肥壮的芽毫,有些还带着嫩梗,显得颀长,透着乔木大叶种的清鲜,陈味似有若无,几乎觉察不到。
  “这是存了18年的茶?”我们深表I不疑。
  操刀撬饼,煮水以待。
  四
  其实,不光是我们,就连茗淑她自己起初有同样的疑问,直到在茶汤里遇见它被它的真纯所感动,才知道好茶从不会骗人。
  三四人品饮,约300毫升的朱泥壶,投茶量刚好把壶底铺满。沸水缓注,润茶亦润壶。
  壶中,枯槁的芽叶,遇水重生。
  水蒸气带出温热的茶香,纯净略有清甜,高雅似幽兰初绽。金黄剔透的茶汤,光影浮动,就像阳光在流淌。
  汤色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蜜及其甜润的质感。轻抿一口,淡中带甜,似乎与口舌融为一体。入喉爽滑,泛起丝丝清甜。
  又接连品试了两道,汤感总是保持着不愠不火。刚入口,会稍有些苦涩感,但须臾就回甜生津,苦与甜,涩与润,很快就达到了平衡。含在嘴里,柔和細腻,慢慢咽下,清冽柔顺,如饮山泉。这样的味蕾体验,愈发加重我们的疑窦了:十八年就仅仅是如此“不痛不痒”的转化?
  五
  “收(买)茶或藏茶,新茶或老茶,干净是衡量茶质的第一把标尺。”茗淑说。纯净,是自然赋予茶的本来面目,而加工乃至仓储则是人与自然的亲密合作。做茶也好,藏茶也好,茶永远都是主角,人所发挥的作用是配合,因而人同茶之间要保持着—种类似于商量的态度,因势利导。
  在“山头茶”“纯料茶”概念出炉之前,诸如“中茶”这样数一数二的老牌“大厂”,原料收购有等级之分,并无小产区之分,或者说小产区之间的界限不明显。压制大蓝印的原料,采自勐海茶区。也许,详致的“山头”信息并不显著,但地域与品种共同塑造的个性却是忠实地呈现在内质上。
  从第五道开始,香气中的蜜甜渐浓,绵长且持久,挤兑去了先前的陈味。清澈透亮的茶汤,鲜活有力,在口中表现地很“立体”,层次感鲜明。
  香气久长、滋味丰厚,是生长在云贵高原上乔木大叶种茶树的共性,也是“中生代”普洱茶应有之质。
  六
  无疑,大叶种茶树是天生丽质的。
  在它身上,茶多酚、咖啡碱等构成滋味的有效成分比中、小叶种茶树要来得多,而且独树一帜的产地环境,如地形地貌、气候、土质、微生物、植被等因素,携手孕育了它的香气特质。
  行走在云南勐海的茶山,尤其是名山名寨,不论是古树茶大树茶,还是台地茶,大多生长在古木参天的热带雨林里。这些草木,相携守望,共生共荣,成就彼此。
  于是,我们在品啜大叶茶时,总能在杯盏方寸间呼吸到雨林的潮润氤氲,感受到藤蔓盘错、落叶覆盖的原始粗犷。
  它在阳光下芽短芽长,在阳光里酝酿淳朴宽厚的韵味,又在时间里被重新定义。
  七
  十八年的陈期,于其它茶类来说,足以醇化出如老酒般的浓酽。然而,它似乎被时间遗忘了,竟“年轻”得还保留着当年的青涩。
  “它是存放在干仓里的,自入仓起就没有启封过。”茗淑说。
  普洱茶圈流行“无仓不成茶”之说,不论生熟茶,都有一个仓储存放及陈化的过程。“仓”是存放陈化的场所,亦可理解为仓储环境与方式。干仓,是存放在非常干燥环境中的茶。但,干燥也是相对而言的,干仓茶的转化往往会受到仓储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
  干仓茶转化慢、耗费时间长,而转化结果亦不可预计,藏家们投入的不只是时间与耐心,还有等待和期待。
  “也许,再等个五六年,它就会变得更迷人些,我们再给它时间吧。”茶如知己,知己如茶。“要它懂你,你得先懂它。”
  八
  涩味褪尽,满是清甘爽润。舌尖齿颊,蜜香萦绕徘徊。开展的芽叶,黄绿鲜亮,最是那嫩芽,饱蘸盈满,柔韧如初。
  面前的茶瓯,又见澄亮的金黄。当我欲握杯再品时,视线被茶桌一角的瓶花牵引过去了。
  花瓣雪白,沾着点点水珠,更觉玉洁冰清。枝叶扶疏,繁花烂漫,一朵朵,—簇簇,好不热闹。
  “这是白丁香,也叫香雪柳。”
  它不是“芭蕉不展丁香结”的愁绪,而是“香凝素质向春暄”的豁然。
  香雪满枝,幽香沁人,这是姹紫嫣红的优雅前奏。
其他文献
一曲古琴悠然,一盏香茗自飘香。在古田五龙湖畔的一角——儒溪苑,多位茶友围席而坐,在悠游柔转的声乐中品啜香茗,感受悠然韵致。  竹修空间/至美无言  简洁朴素单纯的美,是禅宗的“无”,茶室的配置,竹修家具最为简朴,其古朴典雅、端庄优雅、古色古香,诠释了一种脱离于寺院的修心养性之愿望。这次的茶会,茶室中的竹修空间则整体风格雅致,调性统一,茶花、茶签、茶包、茶器等皆以素淡文雅相应,呈现出一幅风和日丽的山
期刊
两年前,一只矾红诗文盖碗突然在茶圈兴起,或许你没有使用过,但一定多次在不同的社交平台和茶人空间里见过它。同样在短时间内风靡起来的还有一款暖桌,在图片中它被放在榻榻米中间,矮矮一张中间嵌一个火钵,上面吊一只铁壶咕嘟咕嘟烧水。  追根溯源,这两个网红茶器最早都出自景德镇师傅一凡之手。有人说他给景德镇注入了一股活水,但现在看来,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  愉悦自己  一凡说话鼻音很重,又长着张自带三分
期刊
今年《茶道》1月刊,讲述了两个年轻艺术家“景漂”的经历。他们的故事,也是“景漂”一族生存现状的剪影。的确,对于许多年轻手艺人来说,景德镇是一个“梦工厂”。这座千年的瓷都,交织着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时尚,也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于是,它的“能量”吸引了五湖四海乃至世界的陶艺人来这里寻梦筑梦。  本期要介绍的“景漂”是来自北方的两个青年陶艺家,尽管术业有专攻,且风格不一,但他们的作品都有着南方特有的灵动与清
期刊
2019年5月15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开幕。本届茶博会由农业农村部和浙江省政府共同主办,以“茶和世界,共享发展”为主题,全面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茶产业的发展成就。福建参展代表团连续第三次参展,100多家茶企惊艳亮相本屆茶博会。  一杯安全、健康、优质的闽茶  福建综合展区面积630平方米,划分为福建茶产业形象展示区与区域公用品牌展销区。省农业农村厅围绕茶产业绿色发展,以“清新福建-
期刊
正月初八,二月的第一天,因为新冠肺炎病毒的疫情,我们大多数的人,都还宅在家里。此时,尽管世间纷乱,但万物的生长依然随着季节的更替在展现出不同的情趣,春花,春草,各种春意萌动……还有几天就立春了。春和景明,对茶的渴望,会变得更加强烈。越是在这样困难的特殊时期,我们越要努力保持生活的仪式感。于是,拎上简朴易行的茶篮,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我们说走就走,驾车出门喝“春茶”。  世间纷乱,/唯茶以清心/  春
期刊
2013年,我有—次莆田之行。莆田仙游是蔡襄故里,蔡襄《茶录》被誉为继陆羽《茶经》之后最重要的茶著之一,我自然很想去看看蔡襄故居,祭拜他的陵寝。但因为是集体活动,未能如愿。几年里,我一直因此耿耿于怀。  武夷山茶友徐谦早些年在仙游工作过,与蔡襄后人蔡朝忠熟识。我知道后,每去武夷山就与徐谦商量什么时候再去一次莆田,请蔡朝忠做带路人。  时隔六年,我们在武夷山又说起此事,徐谦说:“去吧,你定下来,我马
期刊
“入瓶铜鼎春茶白,接竹斋厨午饭香。”花开茶生,洇染了春色的茶,总是会哨然地把我们带往诗意的远方。  政和,一座隐于莽莽大山的白茶之乡。这里,似乎存在着另一种时间,不奔竞,不迟滞,恬然质朴。阳光、微风、梯田、茶山、竹林、农舍、炊烟……自然的,本真的,一切都简单得触手可及。  常听人说,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茶,滋身养心,可品可读,有诗有远方。眼下,春风十里,山河无恙。风日正好,茶也刚刚好。 
期刊
近年来,虽然中国茶产量和消费量稳中有进,但经济下行的压力导致普通茶叶经营者和中小企业压力重重,行业内部的不断整合、强者恒强等,生存竞争愈发激烈。因此作为整体输出,空间整合的品牌资源不仅成熟,而且“一站式”的采购便捷、高效,可定制可复制,解决从业者的许多困扰。《茶道》杂志深耕茶行业13年,通过整合优质资源,空间联盟严选优质产品,与一线茶叶品牌、茶器具、茶家具等知名茶配套品牌合作,开发订制茶产品及可标
期刊
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茶艺学习中心主任。现任:马来西亚茶道研究会会长。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系客座副教授。中國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学会,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分校华文学会茶艺顾问。著作:《茶铎八音一茶文化复兴之声》、《茶人的第三只眼》、《喝茶慢》、《约会中国茶A Passage TO Chinese Tea)  这次要谈关于泡茶用水的三个思路:要用现煮新鲜沸水,勿用阴
期刊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国家—级评茶师、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从事茶叶科研、教学工作40多年,主持選育出春兰、丹桂、瑞香、九龙袍、春闺等五个国家级、省级优良茶树新品种。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大奖。  武夷肉桂,条索壮实,色泽清褐泛黄带砂绿,汤色橙黄清澈,香气浓郁辛锐似桂皮香或姜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