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事度其时

来源 :前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xue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用】
  “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文中引用
  【原文节选】
  故夏之即叙,周之于攘,太宗之翦乱,皆乘其时而善用其势者也;古公之避狄,文景之和亲,神尧之降礼,皆顺其时而不失其称者也;秦皇之长城,汉武之穷讨,皆知其事而不度其时者也。向若遇孔炽之势,行即叙之方,则见侮而不从矣;乘可取之资,怀畏避之志,则失机而养寇矣;有攘却之力,用和亲之谋,则示弱而劳费矣;当降屈之时,务翦伐之略,则召祸而危殆致辞。故曰: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附其时而不失其称则成。是无必定之规,亦无长胜之法,得失著效,不其然欤?——《旧唐书·陆贽传》
  【原文释义】
  所以,夏代太康失国而四夷背叛,少康中兴而使夷人归顺臣服,周宣王于“朔方”筑“城”以抵御“猃狁”(匈奴前身)南侵,唐太宗出击突厥消灭叛乱而安定国家,都是当其时、乘其势之为;周太王古公亶父(周文王祖父)为避戎狄威逼而率领族人由豳迁到岐山下的周原而王业兴,汉文帝、景帝时期与匈奴和亲约好而弭患,高祖李渊曾对突厥卑辞厚礼,都是合其时、顺其势之举;秦始皇筑长城抵御匈奴最终却国家覆亡,汉武帝晚年穷兵黩武征讨匈奴却下诏深陈既往之悔,他们都属于知道去做但却不知衡量时势之人。如果最初在戎狄势力十分猖獗嚣张时,能够采取令其归顺的策略,就不会令对方感觉受到欺侮而不服从了;如果有可供取用的资财,却怀畏惧趋避之心,就是坐失良机而姑息纵容敌寇;如果有驱寇御敌的兵力,却采用和亲的计策,就是向对方示弱而空耗人力财力;如果应当降身屈节之时,却采取征讨攻伐的策略,就是自招灾祸而陷入危急境地。所以说,知道去做却不懂得审时度势就会失败,知道顺应时宜并能依据具体情况而行才会成功。这其中既没有一定之规,也没有长胜之法,但成败利害的效果却十分显著,事实不正是如此么?!
  【经典简介】
  此段文字是陸贽关于国家对外策略的论述,出自《旧唐书·陆贽传》。《旧唐书》原名《唐书》,后晋刘昫等撰,实际主持编修者为赵莹,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问世后,改称《旧唐书》。全书共200卷,其中《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该书卷139《列传》第89单独列传,详尽记载陆贽的生平与思想。陆贽(754-805),字敬舆,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南)人。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进士,中博学宏词科,任郑县尉、渭南县主簿、监察御史。德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参赞机要,负责起草文诏,甚得倚重,人称“内相”。其人品行端方,为人刚正不阿、特立不群,工诗文,尤其长于制诰政论,世称其“榷古扬今,雄文藻思。”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探讨双语教育评价和双语教育关系,继而利用理论知识验证了在新疆地区执行双语教育评估的重要性,同时创建了双语教育评估系统,用以对新疆不同区块、不同学校的双语教育评
实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应以强化人道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道德价值观念、突出优秀传统医德为主要内容,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促进人文精神的养成。
就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手段几个方面分析成因,提出教学创新的策略。
贷款风险分类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但在实际操作中,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分类真实性不够,偏离度较大,风险分类没有充分发挥其预警作用.本文就银行贷款风险分类存在的问题进行
在新时代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服务业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能、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和国际竞争的主战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促进就业的“助推器”、孕育新经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2015年12月17日在沙特东部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签署了3.92亿美元住宅建设合同,加上本月初与该公司签署的2.15亿美元校舍合同,中国水电一个月内与
<正>~~
期刊
【引用】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原文节选】  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新时期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阶段高职师专健康教育仍然存在健康教育观念模糊、健康教育机制不完善、健康教育课
北京中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坐落在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景路与凤城八路的交会处。与西安市政府隔路相望,南临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北看西北建筑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