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在全身麻醉手术中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过去我院所收治的128名外科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的手术方式。将128名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58名对照组患者,选择运用舒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以及70名观察组患者,选择运用瑞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字术后的各项生命体征、恢复状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各项生命体征相较而言,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身麻醉手术中,运用瑞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患者在术后能够更好的得到恢复,并且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以在临床加以推广与运用。
关键词:手术;全身麻醉;舒芬太尼;瑞芬太尼
全身麻醉是指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等途径为患者使用麻醉药物,对其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暂时、可逆的抑制作用,使其出现神志消失、全身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等表现。麻醉药物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程度与其血药浓度有关。当麻醉药物被人体代谢掉或排出体外后,行全身麻醉患者的神志及各种反射可逐渐恢复。本研究旨在探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外科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在本研究的128例患者中,有81例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其年龄为23-65岁,平均年龄为(41.2±7.8)岁。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58名对照组患者,选择运用舒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以及70名观察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麻醉方法
为两组患者进行全身静脉麻醉,在术前嘱其禁食8~12h,在为其麻醉前30min为其肌注苯巴比妥钠100mg、阿托品0.5mg,采用多功能无创检测仪监测其HP、HR、SpO2、ECG等指标,开放其外周静脉。在为两组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时采用咪唑安定0.04mg/kg、丙泊酚2mg/kg、依托咪酯0.2mg/kg进行静脉注射。为两组患者静脉泵入丙泊酚75ug/kg.min进行麻醉维持。为5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0.05ug/kg.min进行全身静脉麻醉,为7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瑞芬太尼0.02ug/kg.min进行全身静脉麻醉,使其CO2气腹的压力维持在13~14mm Hg。在手术结束前20min停止往日患者注入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根据患者术中麻醉深浅及生命体征指标为其调节麻醉药物的用量及输入速度,为其静脉注射麻黄碱或阿托品调节术中血压。
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的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术后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发生麻醉不良反应的情况(包括术中低氧血症、术后低血压、术后恶心呕吐、术后疼痛等)。
4、统计学标准
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各项生命体征相较而言,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外科手术中,常常使用全身麻醉来确保手术的正常进行。然而,在手术过程中,由于患者对手术体位的不耐受及全麻等药物残余作用都会造成患者疼痛或者苏醒期出现躁动等。不仅影响手术效果,而且还会造成其他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在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时常需为其进行气管插管,但进行插管和建立人工气腹的操作易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均为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属于麻醉性镇痛药,其镇痛作用起效较快,持续时间较短,能保证手术麻醉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良好的可控性,使患者在术中获得平稳的麻醉效果,并在术后较快苏醒和恢复各种生理反射。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均属于新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在芬太尼家族中,舒芬太尼具有最强的镇痛作用;瑞芬太尼具有较快的止痛速度,患者具有较快的苏醒速度和恢复速度。二者都能够在全身麻醉镇痛中安全应用。
舒芬太尼具有起效快、镇痛性强及安全性大的优点,同时可提高患者迷走神经的张力及减少交感神经张力,较好维持动力学动态。气管插管前3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可明显抑制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同时与芬太尼相比其持久性更久。而瑞芬太尼是阿片类强效镇痛药物,起效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适用于短小及中长手术患者的麻醉,同时适用于老年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合理调整给药剂量及其速度。
与瑞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对人体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更强,易诱发低氧血症。瑞芬太尼是新型人工合成的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属于超短效镇痛药,对人体循环系统的影响不明显。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与舒芬太尼相比,将瑞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手术时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麻醉苏醒的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的时间均较短,其发生术后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全身麻醉手术中,运用瑞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患者在术后能够更好的得到恢复,并且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以在临床加以推广与运用。
参考文献:
[1]魏珂,闵苏,童珊珊.帕瑞昔布防止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对术后镇痛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0,06:441-444.
[2]陈芳,李永旺,李洪,黄河,杜智勇,杨天德.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0,24:3312-3313+3316.
[3]张斌,刘成龙.预注射舒芬太尼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4,01:67-69.
关键词:手术;全身麻醉;舒芬太尼;瑞芬太尼
全身麻醉是指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等途径为患者使用麻醉药物,对其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暂时、可逆的抑制作用,使其出现神志消失、全身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等表现。麻醉药物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程度与其血药浓度有关。当麻醉药物被人体代谢掉或排出体外后,行全身麻醉患者的神志及各种反射可逐渐恢复。本研究旨在探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外科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在本研究的128例患者中,有81例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其年龄为23-65岁,平均年龄为(41.2±7.8)岁。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58名对照组患者,选择运用舒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以及70名观察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麻醉方法
为两组患者进行全身静脉麻醉,在术前嘱其禁食8~12h,在为其麻醉前30min为其肌注苯巴比妥钠100mg、阿托品0.5mg,采用多功能无创检测仪监测其HP、HR、SpO2、ECG等指标,开放其外周静脉。在为两组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时采用咪唑安定0.04mg/kg、丙泊酚2mg/kg、依托咪酯0.2mg/kg进行静脉注射。为两组患者静脉泵入丙泊酚75ug/kg.min进行麻醉维持。为5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0.05ug/kg.min进行全身静脉麻醉,为7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瑞芬太尼0.02ug/kg.min进行全身静脉麻醉,使其CO2气腹的压力维持在13~14mm Hg。在手术结束前20min停止往日患者注入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根据患者术中麻醉深浅及生命体征指标为其调节麻醉药物的用量及输入速度,为其静脉注射麻黄碱或阿托品调节术中血压。
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的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术后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发生麻醉不良反应的情况(包括术中低氧血症、术后低血压、术后恶心呕吐、术后疼痛等)。
4、统计学标准
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各项生命体征相较而言,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外科手术中,常常使用全身麻醉来确保手术的正常进行。然而,在手术过程中,由于患者对手术体位的不耐受及全麻等药物残余作用都会造成患者疼痛或者苏醒期出现躁动等。不仅影响手术效果,而且还会造成其他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在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时常需为其进行气管插管,但进行插管和建立人工气腹的操作易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均为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属于麻醉性镇痛药,其镇痛作用起效较快,持续时间较短,能保证手术麻醉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良好的可控性,使患者在术中获得平稳的麻醉效果,并在术后较快苏醒和恢复各种生理反射。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均属于新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在芬太尼家族中,舒芬太尼具有最强的镇痛作用;瑞芬太尼具有较快的止痛速度,患者具有较快的苏醒速度和恢复速度。二者都能够在全身麻醉镇痛中安全应用。
舒芬太尼具有起效快、镇痛性强及安全性大的优点,同时可提高患者迷走神经的张力及减少交感神经张力,较好维持动力学动态。气管插管前3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可明显抑制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同时与芬太尼相比其持久性更久。而瑞芬太尼是阿片类强效镇痛药物,起效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适用于短小及中长手术患者的麻醉,同时适用于老年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合理调整给药剂量及其速度。
与瑞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对人体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更强,易诱发低氧血症。瑞芬太尼是新型人工合成的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属于超短效镇痛药,对人体循环系统的影响不明显。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与舒芬太尼相比,将瑞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手术时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麻醉苏醒的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的时间均较短,其发生术后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全身麻醉手术中,运用瑞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患者在术后能够更好的得到恢复,并且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以在临床加以推广与运用。
参考文献:
[1]魏珂,闵苏,童珊珊.帕瑞昔布防止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对术后镇痛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0,06:441-444.
[2]陈芳,李永旺,李洪,黄河,杜智勇,杨天德.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0,24:3312-3313+3316.
[3]张斌,刘成龙.预注射舒芬太尼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4,0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