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视点
“你没能得到必要的帮助,知道这个事实的时候,感到非常悲哀。希望你的家人能尽快得到安慰并恢复平静……”(巴贝拉)
“今后如果看到像你一样的孩子,我会对他伸出双手,给予他勇气和力量,把他的人生变得更好。”(大卫)
2007年4月21日,举世震惊的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的第5天,33个花岗岩悼念碑按照椭圆形被安放在学校中央广场上。其中也包括凶手赵承熙的悼念碑。在巨大的伤痛面前,学生们选择的不是仇恨,而是深深的自省和宽恕……
新回放
弗吉尼亚大学校园没有仇恨
2007年4月16日上午,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尖厉的枪声打破了原有的祥和。一起举世震惊的校园枪击案在人们猝不及防中发生。共造成33人死亡,20多人受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校园枪击案。
4月17日,警方确认枪击案的制造者为23岁的韩国学生赵承熙,而后者也在当场饮弹自尽。
震惊、哀痛之余,人们不禁猜测、疑惑:平时不声不响的赵承熙,缘何积聚了如此大的仇恨和疯狂?也有人开始担心:如此严重的枪击事件,会否波及到韩、美两国的关系,引发更为严重的种族冲突?
4天之后的4月20日中午,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学生们为遇难者举行了悼念仪式。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悼念仪式上,学生们敲响了33声丧钟,其中包括被射杀的32名遇难者,和凶手赵承熙。放飞到空中的气球也是33个。一直看到这些气球消失后,学生们互相抱在一起放声大哭。研究生克里斯·车巴克说:“他也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一共有33名学生死亡。我们应该公平地为所有人的死亡者哀悼。”
4月21日,纪念遇难者的33个花岗岩悼念碑按照椭圆形被安放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中央广场上,第四个位置就是赵承熙的。
在赵承熙的悼念碑上,和其他悼念碑一样,在剪成“VT(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缩写)”模样的桔黄色彩纸上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旁边放着玫瑰、百合、康乃馨等鲜花和紫色蜡烛。在这些鲜花中放着一张便笺。上面写着:
“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劳拉)
“你没能得到必要的帮助,知道这个事实的时候,感到非常悲哀。希望你的家人能尽快得到安慰并恢复平静。上帝的恩宠……”(巴贝拉)
“今后如果看到像你一样的孩子,我会对他伸出双手,给予他勇气和力量,把他的人生变得更好。”(大卫)
一直排到中央广场的吊客在各悼念碑前想着遇难者,不断擦拭着泪水。他们看到赵承熙悼念碑前放置的便笺后,不禁露出百感交集的表情。3年级学生雷切尔说:“他虽然很可恶,但他的家人真是可怜。”该校毕业生比尔·贝内特苦涩地说:“他也是一个人。”
学生们制作的网络报纸《planetblacksburg》(www.planetblacksburg.com)上也陆续登载了安慰赵承熙家人的文章。赵承熙的姐姐赵善敬20日代表家人为弟弟的行为发表了一篇道歉文章,网上留下的回帖中,一位名为凯西·克拉克的网民安慰说:“这不是你或你家人的错误。你也失去了你心爱的人。”
一位名为克里斯蒂娜的网民表示:“对向遇难者家属勇敢站出来公开致歉的赵善敬表示感谢。赵的家人也在我的祈祷名单中。我能充分理解他的家人必须经历的痛苦。”
点延伸
有一种感动叫宽恕
几乎同样的悲剧也在中国留学生身上发生过。1991年11月1日,一位名叫卢刚的中国留学生,在他刚刚获得爱荷华大学太空物理博士学位之后,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一位同学,还有一位是曾待他如亲生孩子一般的副校长安妮·柯莱瑞。葬礼上,安妮的兄弟们强忍悲痛,宣读了一封致卢刚家人的书信:
安妮相信爱和宽恕。我们也愿意在这一沉重的时刻向你们伸出我们的手,请接受我们的爱和祈祷……此刻如果有一个家庭正承受比我们更沉重的悲痛的话,那就是你们一家。我们想让你们知道,我们与你们分担这一份悲痛……
这不禁令我们想到2004年,发生在中国昆明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案(本刊2004年5期曾作专题报道),同样的伤痛引发的整个社会的悲哀、自省和反思。然而我们也看到另外一些场面:马加爵落网后人们奔走相告,举杯相庆;受害者家人不依不饶,定要给孩子一个“瞑目”的理由;三年了,马加爵的骨灰家人拒绝认领,称但愿马家从没有这个儿子……
以血还血,以牙还牙。面对邪恶,人的天然反应是伸张公义和报仇雪恨。沉淀过后,我们是否该从中学会深思和反省,用同情和宽容来回报邪恶与变态,用宽恕来化解仇恨扭曲。因为,悲剧并非只属于受害者,而属于所有的人。逝者已矣,生者要面对的,是如何修复心灵的伤痛,慰藉生者的灵魂。
宽恕的力量,不是来自已经存在的黑暗,而是来自人性的光明。
心主张
恕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宽恕是对产生的伤害释怀。
每个人都受过伤害,不一定是你做错了什么——却仍免不了受伤害。
扪心自问,每个人也都伤害过别人。但是最大的问题不是伤害本身,而是我们不能或不愿忘记——这才是无法愈合的伤害。
◇宽恕并不是同意别人来伤害你,而是为了自己着想愿意将伤害抛开,因为你知道抓住怨恨只会让自己活在痛苦里。
无法宽恕的障碍,第一是感觉自己好像在赦免造成伤害的行为;第二是产生复仇的欲望。无法宽恕的人应该记住,你惩罚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你大可不必让某个人或某件事永远触痛你,想通这一点你就能产生莫大的快慰。
◇宽恕的方法
宽恕的第一步:发掘你的愤怒。这被阻塞的能量必须发泄出来,不管是对着枕头大叫、向朋友倾诉或尖叫。然后你会发现愤怒底下深藏的悲伤、痛苦、怨恨、伤害,你必须尽可能去感受这些感觉。
接下来是最困难的部分:抛开这些感觉。
宽恕的重点不在伤害你的人,不管对方做了什么,更可能反映出的是他自己的问题,他自会从其中受到惩罚,或外在的,或内心的。
你要做的是让你自己从被伤害的感觉中与对方的行为脱钩,为自己的心灵找到平静与快乐。因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问题,那不是你能管的。所以表面上你是宽恕了别人的过错,实际上是在解放自己。
◇宽恕不只是针对别人,我们最需要宽恕的常常是自己。
宽恕自己做过或未能做到的事,宽恕自己犯了错或没有学会某些道理。宽恕就是再次打开你的心门,找到那些让你感到痛苦的根源,然后把它们一一放下。因为我们最终渴望得到的,不是继续在伤害里挣扎,而是心灵平静,满怀欢欣地过自己未来的生活。
正如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图图所言: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你没能得到必要的帮助,知道这个事实的时候,感到非常悲哀。希望你的家人能尽快得到安慰并恢复平静……”(巴贝拉)
“今后如果看到像你一样的孩子,我会对他伸出双手,给予他勇气和力量,把他的人生变得更好。”(大卫)
2007年4月21日,举世震惊的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的第5天,33个花岗岩悼念碑按照椭圆形被安放在学校中央广场上。其中也包括凶手赵承熙的悼念碑。在巨大的伤痛面前,学生们选择的不是仇恨,而是深深的自省和宽恕……
新回放
弗吉尼亚大学校园没有仇恨
2007年4月16日上午,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尖厉的枪声打破了原有的祥和。一起举世震惊的校园枪击案在人们猝不及防中发生。共造成33人死亡,20多人受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校园枪击案。
4月17日,警方确认枪击案的制造者为23岁的韩国学生赵承熙,而后者也在当场饮弹自尽。
震惊、哀痛之余,人们不禁猜测、疑惑:平时不声不响的赵承熙,缘何积聚了如此大的仇恨和疯狂?也有人开始担心:如此严重的枪击事件,会否波及到韩、美两国的关系,引发更为严重的种族冲突?
4天之后的4月20日中午,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学生们为遇难者举行了悼念仪式。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悼念仪式上,学生们敲响了33声丧钟,其中包括被射杀的32名遇难者,和凶手赵承熙。放飞到空中的气球也是33个。一直看到这些气球消失后,学生们互相抱在一起放声大哭。研究生克里斯·车巴克说:“他也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一共有33名学生死亡。我们应该公平地为所有人的死亡者哀悼。”
4月21日,纪念遇难者的33个花岗岩悼念碑按照椭圆形被安放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中央广场上,第四个位置就是赵承熙的。
在赵承熙的悼念碑上,和其他悼念碑一样,在剪成“VT(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缩写)”模样的桔黄色彩纸上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旁边放着玫瑰、百合、康乃馨等鲜花和紫色蜡烛。在这些鲜花中放着一张便笺。上面写着:
“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劳拉)
“你没能得到必要的帮助,知道这个事实的时候,感到非常悲哀。希望你的家人能尽快得到安慰并恢复平静。上帝的恩宠……”(巴贝拉)
“今后如果看到像你一样的孩子,我会对他伸出双手,给予他勇气和力量,把他的人生变得更好。”(大卫)
一直排到中央广场的吊客在各悼念碑前想着遇难者,不断擦拭着泪水。他们看到赵承熙悼念碑前放置的便笺后,不禁露出百感交集的表情。3年级学生雷切尔说:“他虽然很可恶,但他的家人真是可怜。”该校毕业生比尔·贝内特苦涩地说:“他也是一个人。”
学生们制作的网络报纸《planetblacksburg》(www.planetblacksburg.com)上也陆续登载了安慰赵承熙家人的文章。赵承熙的姐姐赵善敬20日代表家人为弟弟的行为发表了一篇道歉文章,网上留下的回帖中,一位名为凯西·克拉克的网民安慰说:“这不是你或你家人的错误。你也失去了你心爱的人。”
一位名为克里斯蒂娜的网民表示:“对向遇难者家属勇敢站出来公开致歉的赵善敬表示感谢。赵的家人也在我的祈祷名单中。我能充分理解他的家人必须经历的痛苦。”
点延伸
有一种感动叫宽恕
几乎同样的悲剧也在中国留学生身上发生过。1991年11月1日,一位名叫卢刚的中国留学生,在他刚刚获得爱荷华大学太空物理博士学位之后,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一位同学,还有一位是曾待他如亲生孩子一般的副校长安妮·柯莱瑞。葬礼上,安妮的兄弟们强忍悲痛,宣读了一封致卢刚家人的书信:
安妮相信爱和宽恕。我们也愿意在这一沉重的时刻向你们伸出我们的手,请接受我们的爱和祈祷……此刻如果有一个家庭正承受比我们更沉重的悲痛的话,那就是你们一家。我们想让你们知道,我们与你们分担这一份悲痛……
这不禁令我们想到2004年,发生在中国昆明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案(本刊2004年5期曾作专题报道),同样的伤痛引发的整个社会的悲哀、自省和反思。然而我们也看到另外一些场面:马加爵落网后人们奔走相告,举杯相庆;受害者家人不依不饶,定要给孩子一个“瞑目”的理由;三年了,马加爵的骨灰家人拒绝认领,称但愿马家从没有这个儿子……
以血还血,以牙还牙。面对邪恶,人的天然反应是伸张公义和报仇雪恨。沉淀过后,我们是否该从中学会深思和反省,用同情和宽容来回报邪恶与变态,用宽恕来化解仇恨扭曲。因为,悲剧并非只属于受害者,而属于所有的人。逝者已矣,生者要面对的,是如何修复心灵的伤痛,慰藉生者的灵魂。
宽恕的力量,不是来自已经存在的黑暗,而是来自人性的光明。
心主张
恕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宽恕是对产生的伤害释怀。
每个人都受过伤害,不一定是你做错了什么——却仍免不了受伤害。
扪心自问,每个人也都伤害过别人。但是最大的问题不是伤害本身,而是我们不能或不愿忘记——这才是无法愈合的伤害。
◇宽恕并不是同意别人来伤害你,而是为了自己着想愿意将伤害抛开,因为你知道抓住怨恨只会让自己活在痛苦里。
无法宽恕的障碍,第一是感觉自己好像在赦免造成伤害的行为;第二是产生复仇的欲望。无法宽恕的人应该记住,你惩罚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你大可不必让某个人或某件事永远触痛你,想通这一点你就能产生莫大的快慰。
◇宽恕的方法
宽恕的第一步:发掘你的愤怒。这被阻塞的能量必须发泄出来,不管是对着枕头大叫、向朋友倾诉或尖叫。然后你会发现愤怒底下深藏的悲伤、痛苦、怨恨、伤害,你必须尽可能去感受这些感觉。
接下来是最困难的部分:抛开这些感觉。
宽恕的重点不在伤害你的人,不管对方做了什么,更可能反映出的是他自己的问题,他自会从其中受到惩罚,或外在的,或内心的。
你要做的是让你自己从被伤害的感觉中与对方的行为脱钩,为自己的心灵找到平静与快乐。因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问题,那不是你能管的。所以表面上你是宽恕了别人的过错,实际上是在解放自己。
◇宽恕不只是针对别人,我们最需要宽恕的常常是自己。
宽恕自己做过或未能做到的事,宽恕自己犯了错或没有学会某些道理。宽恕就是再次打开你的心门,找到那些让你感到痛苦的根源,然后把它们一一放下。因为我们最终渴望得到的,不是继续在伤害里挣扎,而是心灵平静,满怀欢欣地过自己未来的生活。
正如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图图所言: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