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高中化学教学主要以理论为主要内容,而新课程增加了许多的实验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所揭示的是自然界中事物变化的本质,而实验正好可以使学生真正地通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加深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新课程;实验教学
素质教育的发展,让高中教育教学理念逐渐发生变化,促使化学课程作出调整与改进,在实施新课程的条件与手段上逐步完善。但化学新教程的进行却不是一帆风顺,课堂上对知识的传授也并未进入一个全新的局面,如不忠实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现象经常发生。“教学围绕考试转”的情况依旧,甚至愈演愈烈;化学实验教学和化学实践环节不被重视;题海战术、课外补课,随意增加课时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对高中化学课改作些反思,从课堂中寻找改变目前状况的思路与办法,显得十分必要。
一、教学的前提与关键
转变教学理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追求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达成。
选择适应课改的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只有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法,才能适应课改要求。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
二、根据新课标改善教学方法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要获得化学双基而且要學习实验研究方法,把获得化学双基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拓宽了化学教学的内涵。其中,对化学实验的要求明显提高。要求学生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不仅要完成验证性实验操作,还要进行实验探究,掌握一定的实证研究方法、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及实验数据处理等科学研究方法。重视学生对学习的反思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可持续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总结出以下五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由教师的演示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教学转变。新课程实验教学要求激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协助和点拨。要鼓励同学之间、同学老师之间的实验协作。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尽可能地将知识点设计成学生动手的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探究实验。将某些演示实验(简单的试管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开放实验室,鼓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自主操作实验。这样就迫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设计实验,去创新。
(2)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努力打造学习型课堂。课堂教学时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势必成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只有抓紧时间、合理利用时间、优化课堂时间安排,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传统的课堂表现为老师课上讲得太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太少,使学生容易出现倦怠、厌烦等不稳定情绪。所以,根据新课改精神,要求我们要打破常规,更新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课堂为学堂,变教时为学时,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只有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才能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5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3)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又称认知的动机,是以求知作为目标,以了解、理解要解决的知识为目的的求知欲望。这种内驱力不是指向各种奖励,而是指向学习任务,因而在学习中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内驱性。高中化学教师,既要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化学素质,又要重点培养一批有志于化学专业的人才。在这样双重任务的要求下,对于大部分学生,教师应该让他们掌握必须掌握的化学知识,使之能够顺利地通过会考。对于一小部分将来想从事化学专业的学生,除了要让他们掌握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化学知识外,还应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对化学的浓厚兴趣以及娴熟的化学技能,使他们能够在知识和技能上同步提高,做到融会贯通。
(4)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高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家庭小实验就是加强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的一种手段。课余家庭小实验的完成,不仅能验证理论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加强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而且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多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分解实验过程,放大实验效果。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是极富发展前景的探索和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活动,它的宗旨和任务就是促进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探索教育现代化、探索教学改革,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责任和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总之,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改革化学的体现,是实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学增强演示实验的探索性,增设边讲边做实验,多采用探究法教学。学生由被动、机械的操作变为主动、探究的实验,活跃了学生思维,开发了学生潜能,使学生成为了实验教学的主体,巩固实验教学效果。观察是探究的基础和前提,探究是观察的延续和升华。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融观察、探究于一体,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好的化学人才。
(通渭县鸡川中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新课程;实验教学
素质教育的发展,让高中教育教学理念逐渐发生变化,促使化学课程作出调整与改进,在实施新课程的条件与手段上逐步完善。但化学新教程的进行却不是一帆风顺,课堂上对知识的传授也并未进入一个全新的局面,如不忠实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现象经常发生。“教学围绕考试转”的情况依旧,甚至愈演愈烈;化学实验教学和化学实践环节不被重视;题海战术、课外补课,随意增加课时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对高中化学课改作些反思,从课堂中寻找改变目前状况的思路与办法,显得十分必要。
一、教学的前提与关键
转变教学理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追求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达成。
选择适应课改的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只有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法,才能适应课改要求。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
二、根据新课标改善教学方法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要获得化学双基而且要學习实验研究方法,把获得化学双基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拓宽了化学教学的内涵。其中,对化学实验的要求明显提高。要求学生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不仅要完成验证性实验操作,还要进行实验探究,掌握一定的实证研究方法、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及实验数据处理等科学研究方法。重视学生对学习的反思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可持续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总结出以下五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由教师的演示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教学转变。新课程实验教学要求激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协助和点拨。要鼓励同学之间、同学老师之间的实验协作。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尽可能地将知识点设计成学生动手的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探究实验。将某些演示实验(简单的试管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开放实验室,鼓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自主操作实验。这样就迫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设计实验,去创新。
(2)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努力打造学习型课堂。课堂教学时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势必成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只有抓紧时间、合理利用时间、优化课堂时间安排,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传统的课堂表现为老师课上讲得太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太少,使学生容易出现倦怠、厌烦等不稳定情绪。所以,根据新课改精神,要求我们要打破常规,更新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课堂为学堂,变教时为学时,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只有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才能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5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3)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又称认知的动机,是以求知作为目标,以了解、理解要解决的知识为目的的求知欲望。这种内驱力不是指向各种奖励,而是指向学习任务,因而在学习中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内驱性。高中化学教师,既要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化学素质,又要重点培养一批有志于化学专业的人才。在这样双重任务的要求下,对于大部分学生,教师应该让他们掌握必须掌握的化学知识,使之能够顺利地通过会考。对于一小部分将来想从事化学专业的学生,除了要让他们掌握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化学知识外,还应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对化学的浓厚兴趣以及娴熟的化学技能,使他们能够在知识和技能上同步提高,做到融会贯通。
(4)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高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家庭小实验就是加强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的一种手段。课余家庭小实验的完成,不仅能验证理论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加强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而且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多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分解实验过程,放大实验效果。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是极富发展前景的探索和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活动,它的宗旨和任务就是促进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探索教育现代化、探索教学改革,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责任和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总之,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改革化学的体现,是实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学增强演示实验的探索性,增设边讲边做实验,多采用探究法教学。学生由被动、机械的操作变为主动、探究的实验,活跃了学生思维,开发了学生潜能,使学生成为了实验教学的主体,巩固实验教学效果。观察是探究的基础和前提,探究是观察的延续和升华。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融观察、探究于一体,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好的化学人才。
(通渭县鸡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