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洛仑兹力公式中V的参照系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ie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电荷相对于磁场或相对于导体的速度一定时,不同参照系其受力情况是不同的,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在磁场中运动电荷的速度是相对于观察者的。
  [关键词]参照系 速度 洛仑磁力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所受的洛仑兹力F=qV×B。一般书上只说V是电荷q在磁场中的运动速度并不指出其参照系,而在实际中,相对不同的参照系存在三种理解:(1)电荷相对与磁场的速度。(2)载流导体中电荷相对于导体的速度。(3)电荷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如果磁场载流导体和观察者相对静止,这三种理解是等效的。但是在一般情况下,(1)、(2)两种理解是错误的,只有第(3)种理解才是正确的。下面我们分别给予论证。
  
  一、速度V不是相对于磁场的
  
  设空间某一区域有一均匀磁场B,一段导体以速度V向右运动。无论是在对于磁场静止的参考系K中,还是在相对于导体静止的参考系K/中导体中的电荷与磁场之间相对运动速率都是V。而在这两种情况下,由F=qV×B所决定的洛仑兹力是完全不同的。
  在参考系K中,自由电子的运动速度是V,它所受洛仑兹力FL/=-eV×B,方向向下(图1)自由电子受到洛仑兹力作用后向下运动,从而在两端发生电荷堆积。
  在参考系K/中,自由电子相对静止,它受的洛仑兹力为零(图1)。但仍在导体两端发生电荷堆积,原因是:由于电磁场量的相对性,在K′系看来不仅有磁场还应有电场。自由电子不受磁场力但将受到一个同样大小和方向的电场力,从而使电荷重新分布。
  根据相对论,设K/系相对于K系以速度V沿X方向运动,则同一电磁场的E和B,在这两个参数系之间的变换关系如下。
  E/X=EXB/X =BX
  
  E/y=r(Ey- VBX)B/y=r(By+ VEX /C2)——①
  E /X= r(EX + VB y)B/X =r(BX- VEy /C2)
  其中r=1/ (1-V2/C2)1/2
  在低速时(V《C时》 上式可变换为:
  E/=E+V×BB/=B-1/c2(V×E)——②
  
  由上式,在K/中可得,导体周围除了磁场B/=B外,还存在电场E/=V×B,该电场依赖于磁场,不依赖于电荷,属于感生电场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将受到一个向下的感生电场力Fe=-eE/=-eV×B,其大小和方向都与K系中的自由电子所受洛仑兹力兹FK相同,由此可得导体两端会出现电荷堆积。所以洛仑兹力公式中V不是电荷相对于磁场的速度。
  
  二、速度V不是相对于导体的
  
  在磁场B中的一般载流导体dl,设自由电子相对于导体的平均定向移动速度是V1,同时导体相对于磁场以速度V2顺着导体向右运动(如图2)。无论是在相对于磁场静止的参考系K中,还是在相对于导体静止的参考系K/中,自由电子相对于导体的速度都是V1(忽略相对论效应)。而在这两种情况下,由F=qV×B所决定的洛仑兹力是不同的。在相对于导体静止的K/系中,自由电子的运动速度是V1,它所受的洛仑兹力FK/=-eV1×B;但在相对于磁场静止的K系中,自由电子的速度是V1+V2;它所受的洛仑兹力FK=-e(V1+V2)×B
  载流导体所受的安培力,才是在任何情形下只依赖于电荷相对于导体的平均速度V1,因为此速度决定着导体中的电流强度。电子在等大反向的霍尔电场力和洛仑兹力作用下,作无测向漂移的定向运动,而晶格中的正电荷只受霍尔电场力的作用,其宏观效果是载流导体所受的安培力:dFA=Idl×B=-NeV1×B
  在K系中,自由电子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导体的两侧要出现电荷堆积,形成一个竖直向下的霍尔电场EH在平衡时:EH=-( V1+V2)×B;在此自由电子所受的洛仑兹力FK与霍尔电场力FH=-eEH等大反向,恢复其原来的定向漂移运动而自由电子和晶格中的正电荷,对霍尔电场的反作用力也等大反向,其合力对安培力没有贡献。自由电子仍然在平衡力作用下定向运动,而晶格中的正电荷这时要受两个力:一个是霍尔电场力F1=-e(V1+V2)×B;另一个是导体牵连运动引起的洛仑兹力F2=eV2×B。晶格上所有正电荷所受的合力,其宏观效果就是载流导体所受的安培力FA=N(F1+F2)=-NeV1×B=Idl×B,它与K/系中的安培力完全相同。在两个参数系中出现了不同的电磁现象。
  由此可见,洛仑兹力公式中的V不是相对于导体的速度。
  
  三、速度V是相对于观察者的
  
  电荷在电磁场中所受的力F=qE+qV×B是与观察它的参照系密切相关的。在电荷相对于磁场或相对于导体的速度一定时,不同参照系其受力情况是不同的,因此F=qV×B中的V是电荷相对于给定参照系中观察者的速度。
  
  (作者单位: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实践证明,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求知欲强,他们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的效率高。质疑的同时,他们还能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这样,不但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而这一点正适应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质疑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质疑 质疑能力 学生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
期刊
[摘要]: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我们现在所进行的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动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创新精神 探讨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我们现在所
期刊
[摘要]: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科学素质培养跟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HPS教学模式恰好就是一种基于科学本质的科学史教育的教学模式,正确运用可以实现新课程对培养人的目标,本文以HPS教学理论指导教学设计了《质量守恒定律》一节的课堂教学,具体展现HPS在化学学科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新课程 HPS教学模式 化学教学 质量守恒定律    1问题的提出    科学史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期刊
[摘要]:要进行课程改革,首先应进行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注重以培养为重点,以生为本,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探究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关键词]: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 智能发展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探究精神,促进学生智能发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努力创设能符合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学
期刊
[摘要]: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手段、方法和教学内容(包括本课题定向研究的田径运动基础教学),它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是改善学生的健康、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以有效的影响和提高现代人的工作与生活质量。  [关键词]:身心健康 田径教学 终身锻炼 改善心肺功能    一、引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充分发扬人的个性、兴趣和爱好,本校体育部自采用由学生自
期刊
[摘要]:如何加强大中专院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和服务,本文以广东省惠州商业学校为例,站在探索职业学校职业指导操作方法角度,介绍其在开展中职职业指导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一种“一轴四位六环”职业指导模式。此模式对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类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具有普适性,对其他学校亦具有参考意义。笔者从模式简介、产生背景、指导性理论依据及模式的建构四方面展开阐述,在方法上突出实践性特点,向专业化、个性化、社会化方向发
期刊
[摘要]:近几年,高职教育发展如火如荼,大有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之势。尤其对于会计类专业而言,几乎每所高职院校都开设有相近的专业。然而,在研究各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人才培养方案时,笔者发现,绝大多数都是脱胎于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从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过程的开展等,两者惊人的相似。然而,本科院校和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培养方案的相似导致本应具有自我特色的高职会计类人才产生了“四不像”的现象。
期刊
[摘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是一系列对世界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经典著作。本文从教育目的的角度出发,对丛书的写作背景及教育目的的演变作出比较分析,以期能对丛书的内容起到一种导读的作用,并使人较为系统地了解其主要内容。  [关键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教育丛书 教育目的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50周年之际,教育科学出版社陆续推出教科文组织的重要教育文献与论著,其中主要包括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中
期刊
Abstract:Children can acquire knowledge of their mother tongue easily in a relatively short time, whereas adults are too inferior to bear the comparison in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This paper sets
期刊
[摘要]笔者多年的班主任教学经验,使自己认识到,只有有“爱心”,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深厚的友谊,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真正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关键词]班主任 爱心 尊重 鼓励 交流    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面对的孩子很特别,只有有“爱心”,才能成为他们的“朋友”, 走进他们的心灵,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达到心灵的沟通。笔者认为,要让爱成为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