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从中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从而促进聋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对于正常学生来说,朗读能以声解义、动口又动脑,调动多种感官,使大脑左右半球同时和谐地活动起来。耳聋学生朗读,则有利于理解课文、丰富词汇,对于他们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说完整话、提高写作水平、发展语言都有很大的好处。因此,聋校教师应重视朗读教学,加强对耳聋学生的朗读指导。
根据耳聋学生的自身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 在讲解中来读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一定要先把课文所要表述的意思讲清楚,要让每个学生明白课文向他们传达的是什么信息。在讲解课文时,可以边讲边读,边读边讲。做到讲中有读,读中有讲,两者相辅相成,互相结合。三年级第一学期10课《到海边去》,写了“我”到海边时、在海边玩耍、在海滩上玩耍、离开海边时依依不舍的心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中,可以围绕“从那句话可以看出作者是热爱大自然的?”这一问题,教师边引导边让学生朗读,找出问题的答案,使学生通过朗读和讲解,体会会到小作者的心情,一意思一旦表达清楚,学生的感情就出来了。每个人都会带着喜悦的心情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运用多种手段指导学生朗读
埃克曼和弗里森的研究表明:面部表情往往传达情绪的性质,而身体则暗示情绪的程度。由此可见,无声的身体语言信息同样也充满了感情色彩。就像哑剧演员那样,虽然他们没有绘声绘色的有声语言,但是从他们的一举一动中,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他们所要表现的情节内容和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聋哑人的面部表情相当丰富,模仿能力很强,这说明他们的身体语言(一般指表情、动作)是十分丰富的。由此看来,指导耳聋学生巧妙地运用身体语言来演示,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是可以实现的。
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读看成是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也是学生掌握知识极为巧妙的工具。因此,指导聋生有感情地朗读不只是为了让他们读好几篇文章,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学生的自我感悟为主体。
聋生通过形象动作来演示课文内容,展现在他们眼前的不再是一些枯燥乏味的词语符号,而是一个个神形俱备的人物,一组组形象生动的画面。这样经常训练聋生凭借示范动作、面部表情朗读课文,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
3. 得当的训练,提高聋生的朗读能力
(1)训练中多鼓励、多肯定。很多聋生由于多种原因,坐在座位上朗读时,表情、动作都运用得不错,读得很有感情。可是,一旦站起来或到讲台前来读,就完全失去了那份“精彩”。所以,在训练过程中我努力做到多鼓励、多肯定,逐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我班有个学生,每次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的时候,他都认真地进行练习,而且读得很好。但是,每当我让他站起来读时,就变得很呆板。针对这种情况,我每次看到他在座位上读得很好以后,就有意让他站起来朗读;在评讲时,也总是先表扬他的长处,最后,再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逐渐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每次朗读时,都主动要求,进步很大。
(2)训练中尊重个性。身体语言同个人的性格、气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都带着个性的特点。因而在有感情地朗读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要求学生都要按照教师的范读,要让学生有发挥和创造的余地,这样学生才会有朗读的积极,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班还有一位学生,性格活泼、好动,每次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都会非常激动。在学习《今天我喂鸡》一课时,读到母鸡见到喂食、高兴极了这部分时,他一下子溶到文章中去了,边读边情不自禁地学着小鸡子的样子,做起了各种动作。尽管他不是按照我的示范去读的,但是,他的朗读更有自己的特色,更能表现他对文章的理解和自己的内心感情,所以,我带头给他鼓起掌来。
加强耳聋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训练,大大调动了学生的朗读兴趣,锻炼了胆量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了个性的发展,他们的情感体验也随之始于动情、逐步入情、进而移情,达到文与道、情与理、语言与思维的三者和谐统一的思想。
参考文献
[1] 《巧用信息技术,培养低年级聋生语文学习能力》
[2]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点滴体会》
收稿日期:2013-08-12
根据耳聋学生的自身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 在讲解中来读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一定要先把课文所要表述的意思讲清楚,要让每个学生明白课文向他们传达的是什么信息。在讲解课文时,可以边讲边读,边读边讲。做到讲中有读,读中有讲,两者相辅相成,互相结合。三年级第一学期10课《到海边去》,写了“我”到海边时、在海边玩耍、在海滩上玩耍、离开海边时依依不舍的心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中,可以围绕“从那句话可以看出作者是热爱大自然的?”这一问题,教师边引导边让学生朗读,找出问题的答案,使学生通过朗读和讲解,体会会到小作者的心情,一意思一旦表达清楚,学生的感情就出来了。每个人都会带着喜悦的心情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运用多种手段指导学生朗读
埃克曼和弗里森的研究表明:面部表情往往传达情绪的性质,而身体则暗示情绪的程度。由此可见,无声的身体语言信息同样也充满了感情色彩。就像哑剧演员那样,虽然他们没有绘声绘色的有声语言,但是从他们的一举一动中,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他们所要表现的情节内容和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聋哑人的面部表情相当丰富,模仿能力很强,这说明他们的身体语言(一般指表情、动作)是十分丰富的。由此看来,指导耳聋学生巧妙地运用身体语言来演示,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是可以实现的。
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读看成是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也是学生掌握知识极为巧妙的工具。因此,指导聋生有感情地朗读不只是为了让他们读好几篇文章,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学生的自我感悟为主体。
聋生通过形象动作来演示课文内容,展现在他们眼前的不再是一些枯燥乏味的词语符号,而是一个个神形俱备的人物,一组组形象生动的画面。这样经常训练聋生凭借示范动作、面部表情朗读课文,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
3. 得当的训练,提高聋生的朗读能力
(1)训练中多鼓励、多肯定。很多聋生由于多种原因,坐在座位上朗读时,表情、动作都运用得不错,读得很有感情。可是,一旦站起来或到讲台前来读,就完全失去了那份“精彩”。所以,在训练过程中我努力做到多鼓励、多肯定,逐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我班有个学生,每次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的时候,他都认真地进行练习,而且读得很好。但是,每当我让他站起来读时,就变得很呆板。针对这种情况,我每次看到他在座位上读得很好以后,就有意让他站起来朗读;在评讲时,也总是先表扬他的长处,最后,再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逐渐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每次朗读时,都主动要求,进步很大。
(2)训练中尊重个性。身体语言同个人的性格、气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都带着个性的特点。因而在有感情地朗读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要求学生都要按照教师的范读,要让学生有发挥和创造的余地,这样学生才会有朗读的积极,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班还有一位学生,性格活泼、好动,每次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都会非常激动。在学习《今天我喂鸡》一课时,读到母鸡见到喂食、高兴极了这部分时,他一下子溶到文章中去了,边读边情不自禁地学着小鸡子的样子,做起了各种动作。尽管他不是按照我的示范去读的,但是,他的朗读更有自己的特色,更能表现他对文章的理解和自己的内心感情,所以,我带头给他鼓起掌来。
加强耳聋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训练,大大调动了学生的朗读兴趣,锻炼了胆量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了个性的发展,他们的情感体验也随之始于动情、逐步入情、进而移情,达到文与道、情与理、语言与思维的三者和谐统一的思想。
参考文献
[1] 《巧用信息技术,培养低年级聋生语文学习能力》
[2]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点滴体会》
收稿日期:2013-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