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是一门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初中生物属于非中考学科,因此很多学生或者部分老师都把它视为“豆芽学科”,在学习时间的安排和分配上,都更偏颇于语数外。大家都要围绕中考这根指挥棒转,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学好并掌握基础的生物知识是每个人都必不可少的。平常生活中,种植花草、养殖动物、自身保健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要应用到生物学的知识。这是我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的自豪之处,让每个学生都具备生活必须的生物科学素养正是我的职责所在。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2011年,正式版)中明确指出了这门课程的三项基本理念,也提出了这门课程的三项具体目标。作为一线教师,搞好任教学科的教学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是基本职责。作为生物教师,基本职责是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努力实现生物教学的基本目标,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快快乐乐、轻轻松松地参与到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去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为了实现目标,教师必须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好三件事情。
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我所任教的地方是重庆市江津区的一所普通农村初中,前些年,生物这门学科与中考毫不沾边,所以生物似乎有点儿“受歧视”。要到半期考试、期末考试的时候,语数外的老师都会来找我“借课”,把生物课改上其他学科课。后来,区教委对中考进行了改革,取消了“一考定升学”的中考制度,从2010年起实行初中学生学业成绩结构评价制度。具体来说,中考成绩分为三个板块,七年级考查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科目,总分450分,学生考试成绩按10%计入中考成绩;八年级考查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地理六个科目,总分750分,学生考试成绩按20%计入中考成绩;九年级考查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品、历史、体育八门学科,总分800分,学生考试成绩按70%计入中考成绩。这样一来,打破了传统的中考模式,有利于学科教育的均衡发展,也为我们生物、地理等“豆芽学科”提供了有效保证。现在,我们区的每所学校都在强调“科科都是主科”,学生对生物、地理的学习也比以往更加重视。
但是,问题也迎面而来,同行们都为了中考,努力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潜意识里开始偏重升入普高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准备升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开始放任自流。他们忽略了“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学习生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好生物”,违背了教育工作者必须恪守的一项基本原则,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宗旨。所以,我们应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可能良莠不齐,有品行好的,有品行坏的,有成绩好的,有成绩差的。因为学生受天赋秉性、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思维方式、日常行为和学习成绩方面也存在千姿百态的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管出身贵贱、不管品行好坏、不管成绩优劣,一视同仁,给予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为每一个学生的生物学习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地得到发展和完善。也就是说,既要让每一个学生都通过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又要适应和满足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需求,通过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二、努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生物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禀特质,包括人们所掌握的生物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物科学能力、科学观以及科学品质等方面。科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必备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生命科学是科学的一部分,因此,生物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教师应该努力让所有的学生经过这门课程的学习,都有机会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
一方面,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包括好奇心、诚实、合作和创造力。生物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现象产生好奇,并将这种好奇心转变成对这门课程主动进行学习的积极态度。其次,教师应坚持要求学生真实地报告和记录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东西,从而培养他们诚实守信、忠于科学的良好品质。再次,团体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还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最后,教师要杜绝“填鸭式”教学,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另一方面,教师要丰富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知识是生物课程所规定的基本任务之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应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规律,对生物学的整体画面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了解现代生物学的进展,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在研究型学习或实践活动中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的问题,使学生具有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是知识领域中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三、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
科学探究不是仅仅属于科学家的方法和技能,教师应该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掌握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试想,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亲身经历了科学探究活动,那么,当他离开学校时,对生物学所形成的印象肯定会更加深刻。新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都有一些给定选题的探究实验,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了解科学探究的性质。在参与探究时,学生们应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更重要的是它的过程而不完全是结果。学生进行探究的真正意图,不仅在于掌握生物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让他们亲身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困惑于问题,如何假设问题的“答案”,考虑从哪些途径去解决问题,并以此渐渐地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的品质。
总之,生物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普及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是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想提高生物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努力钻研教材和课标,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工作的关键。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的三维目标。
初中生物属于非中考学科,因此很多学生或者部分老师都把它视为“豆芽学科”,在学习时间的安排和分配上,都更偏颇于语数外。大家都要围绕中考这根指挥棒转,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学好并掌握基础的生物知识是每个人都必不可少的。平常生活中,种植花草、养殖动物、自身保健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要应用到生物学的知识。这是我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的自豪之处,让每个学生都具备生活必须的生物科学素养正是我的职责所在。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2011年,正式版)中明确指出了这门课程的三项基本理念,也提出了这门课程的三项具体目标。作为一线教师,搞好任教学科的教学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是基本职责。作为生物教师,基本职责是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努力实现生物教学的基本目标,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快快乐乐、轻轻松松地参与到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去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为了实现目标,教师必须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好三件事情。
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我所任教的地方是重庆市江津区的一所普通农村初中,前些年,生物这门学科与中考毫不沾边,所以生物似乎有点儿“受歧视”。要到半期考试、期末考试的时候,语数外的老师都会来找我“借课”,把生物课改上其他学科课。后来,区教委对中考进行了改革,取消了“一考定升学”的中考制度,从2010年起实行初中学生学业成绩结构评价制度。具体来说,中考成绩分为三个板块,七年级考查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科目,总分450分,学生考试成绩按10%计入中考成绩;八年级考查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地理六个科目,总分750分,学生考试成绩按20%计入中考成绩;九年级考查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品、历史、体育八门学科,总分800分,学生考试成绩按70%计入中考成绩。这样一来,打破了传统的中考模式,有利于学科教育的均衡发展,也为我们生物、地理等“豆芽学科”提供了有效保证。现在,我们区的每所学校都在强调“科科都是主科”,学生对生物、地理的学习也比以往更加重视。
但是,问题也迎面而来,同行们都为了中考,努力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潜意识里开始偏重升入普高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准备升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开始放任自流。他们忽略了“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学习生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好生物”,违背了教育工作者必须恪守的一项基本原则,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宗旨。所以,我们应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可能良莠不齐,有品行好的,有品行坏的,有成绩好的,有成绩差的。因为学生受天赋秉性、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思维方式、日常行为和学习成绩方面也存在千姿百态的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管出身贵贱、不管品行好坏、不管成绩优劣,一视同仁,给予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为每一个学生的生物学习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地得到发展和完善。也就是说,既要让每一个学生都通过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又要适应和满足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需求,通过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二、努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生物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禀特质,包括人们所掌握的生物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物科学能力、科学观以及科学品质等方面。科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必备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生命科学是科学的一部分,因此,生物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教师应该努力让所有的学生经过这门课程的学习,都有机会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
一方面,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包括好奇心、诚实、合作和创造力。生物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现象产生好奇,并将这种好奇心转变成对这门课程主动进行学习的积极态度。其次,教师应坚持要求学生真实地报告和记录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东西,从而培养他们诚实守信、忠于科学的良好品质。再次,团体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还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最后,教师要杜绝“填鸭式”教学,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另一方面,教师要丰富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知识是生物课程所规定的基本任务之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应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规律,对生物学的整体画面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了解现代生物学的进展,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在研究型学习或实践活动中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的问题,使学生具有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是知识领域中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三、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
科学探究不是仅仅属于科学家的方法和技能,教师应该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掌握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试想,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亲身经历了科学探究活动,那么,当他离开学校时,对生物学所形成的印象肯定会更加深刻。新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都有一些给定选题的探究实验,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了解科学探究的性质。在参与探究时,学生们应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更重要的是它的过程而不完全是结果。学生进行探究的真正意图,不仅在于掌握生物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让他们亲身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困惑于问题,如何假设问题的“答案”,考虑从哪些途径去解决问题,并以此渐渐地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的品质。
总之,生物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普及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是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想提高生物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努力钻研教材和课标,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工作的关键。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的三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