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环境的动荡和顾客需求的复杂多变,制造柔性逐渐成为制造商在不确定环境和动荡的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的一个主要竞争武器。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回顾和总结,具体研究环境不确定性、制造企业柔性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来自珠三角的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利用SPSS16.0、LISREL8.7分析工具验证了环境不确定性与制造柔性及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
关键词:动态环境;制造柔性;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4428(2010)03-16-03
随着顾客预期、全球化竞争和技术更新的加速,制造商面临着越来越不确定的外部环境(Huber, 1984; Skinner, 1985; Jaikumar,1986; Doll and Vonderembse, 1991; Germain et al.,2001)。因此,如何在日益动态的环境中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成为企业的重中之重。为了探索促使企业在动态的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的原因,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对此做了相关的研究(Browne,1984;Lynch&Cross,1991;Sanchez R,1995;Li Gabriel O.Ogunmokun,2007)。但是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对于制造柔性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且多停留在理论阐述层面,相关实证研究很少。我国的制造企业在当今日益动态和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如何培育竞争能力,获取竞争优势,更好地参与国际企业的竞争是理论界和企业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从供应链的视角,基于中国国情(本文是基于中国珠三角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研究动态环境下制造柔性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理论推导与假设
1、制造柔性与竞争优势的关系
Henk W.Volberda(1997)认为随着企业环境变得越来越动荡,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再主要来自于专门化的惯例,而是来自于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即企业的高绩效要求企业具备极强的柔性化能力。此外由于顾客期望、全球竞争以及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得制造企业正面临着日益不确定的外部环境(Vonderembse,1991;Germain.,2001),因而制造柔性越来越成为取得竞争优势的武器(Li, Gabriel O.Ogunmokun,2007)。为了进一步详细研究制造柔性如何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能力理论和权变理论的角度来研究不同制造柔性变量之间的关系。Zhang(2003)[1]认为企业外部柔性包括产量柔性和组合柔性两个维度。产量柔性指制造系统在不同的总产出水平上都能获得效益的运作能力;混合柔性指制造柔性在给定的产能条件下有效地生产不同产品组合的能力;通过提高企业的产量柔性和混合柔性,可以更好地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内部柔性可以满足企业生产效率的需要,并不直接与市场需求和环境不确定性相关。通常内部柔性包括劳动力柔性、机械柔性、物料处理柔性和加工路线柔性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内部柔性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来影响外部柔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蒋峦(2004)[2]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重点论述了企业市场的连续先动优势、大规模定制优势和企业品牌优势。他认为在动态环境下,企业更强调对以往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竞争优势的主动的“破坏性的毁灭”,即在自灭自新中,通过连续短暂的优势创造,从而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由于顾客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不稳定,仅靠小而专和大规模生产已无法满足顾客巨大的个性化需求。这就要求把大规模、标准化与个性化、专业化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更好的满足顾客需求。因此,在动态竞争的条件下,大规模定制逐渐成为企业一个新的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品牌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有密切的关系,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之一,品牌能为企业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实力。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认为制造柔性和竞争优势之间具有紧密相连的关系。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外部柔性对竞争优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a:外部柔性与品牌优势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H1b:外部柔性与连续先动优势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H1c:外部柔性与大规模定制优势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H2:内部柔性对竞争优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a:内部柔性与品牌优势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H1b:内部柔性与连续先动优势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H1c:内部柔性与大规模定制优势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2、环境不确定性的驱动作用
在制造柔性的相关研究中,很多学者都是从环境不确定性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的。但不同的研究基于不同的研究背景和不同的环境对于这一关系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以环境不确定性作为原因变量对制造柔性进行的。Frazzled(1986)认为获取柔性是为了在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保持企业竞争力,是企业面对产品生命周期变化、竞争者进入、产品的需求变化、新产品引进、原材料和生产工艺等问题的应对措施。Correa(1994)则指出环境不确定性和产量的不确定性是由企业生产计划外的变化引起的,不管是从内部还是外部生产的不确定性都具有一种激发作用,成为企业追求制造柔性的原因。Ward等人(1995)具体研究了环境与制造柔性的关系,认为企业的环境会影响制造柔性。由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3:环境不确定性对制造柔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a: 环境不确定性对外部柔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b: 环境不确定性对内部柔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二、概念测量与研究方法
1、概念测量
本研究认为环境不确定性主要有动态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三个子变量组成。分别用U1、U2、U3表示,共21个测量子句。制造柔性主要由内部柔性和外部柔性两个子变量组成。其中,内部柔性(NR)由劳动力柔性、物料处理柔性及路径柔性、供应柔性、分销柔性及协调柔性测量,共24个测量子句;外部柔性(WR)由产量柔性和混合柔性测量,共9个测量子句。企业竞争优势主要由品牌优势,大规模定制优势以及企业连续先动优势三个子变量构成,分别用PY、LY和DY表示,共11个测量子句。
以上所有指标均采用李氏5分量表(Likert-5Points),给最高的赋值为5分,给最低的赋值为1分。
2、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对制造柔性及竞争优势理论做了较详细的概述,在理论概述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采用SPSS16.0、LISREL8.7作为实证分析的工具,对数据分别进行了信度与效度检验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对本研究的假设进行检验。
三、实证分析过程
1、信度与效度分析
通过各变量维度的问卷题数与标准化前值、标准化后值可以看出每个变量维度的信度都高于0.70,这表示本研究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值,可继续保留进行后续的分析。在效度方面,各维度的设计都参考相关文献且经过实务专家讨论和修正,所以具有相当高的内容效度。
2、结构方程全模型
根据上文检验结果,各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拟合良好,可在此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全模型。全模型也是本实证研究的最终结果,其相关的拟合指数都比较好,说明模型拟合良好。具体拟合指数见表1。通过模型可以看出,外部柔性对品牌优势、连续先动优势及大规模定制优势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系数分别为0.13、0.07和0.14,这与H1a、H1b及H1c不相一致,H1没有得到支持,即外部柔性对竞争优势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内部柔性对品牌优势、连续先动优势及大规模定制优势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系数分别为0.50、0.58和0.53,这与H2a、H2b及H2c相一致,H2得到支持,即内部柔性对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表1全模型拟合系数表
从上表可看出,RMR的值小于0.05,RMSEA的值小于0.08,GFI、AGFI、NFI、IFI、CFI等指标均接近或大于0.9,这说明整个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
3、环境不确定性对制造柔性的驱动作用
为了检验环境不确定性对制造柔性的驱动作用,即本研究的H3、H3a和H3b。本研究以行业类别、企业性质、销售总额及资产总额为控制变量,环境不确定性为解释变量,外部柔性和内部柔性为被解释变量做多元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
表2 环境不确定性对制造柔性各维度的驱动作用回归模型分析
注:N=381:*P<0.05:**P<0.01:***P<0.001
具体地,环境不确定性对外部柔性的回归系数为0.118,且在P<0.001水平上显著,环境不确定性对内部柔性的回归系数为0.225,也显著异于零(P<0.001),说明环境不确定性对外部柔性和内部柔性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从表2也可以看出,环境不确定性对制造柔性的回归系数为0.176,且在0.001的水平上显著。也就是说,环境不确定性对制造柔性有驱动作用,不确定性水平越高,企业越需要培养制造柔性能力。并且,在这一方程中,控制变量企业规模对制造柔性的回归系数也为正且显著异于零(P<0.001),说明企业规模对制造柔性有正向影响,亦即企业规模越大,可能越重视环境信息的收集,且有足够的资源与能力保证信息收集的全面及时性与理解的准确性。
综上,环境不确定性确实对制造柔性具有驱动作用,因此本文H3,H3a,H3b均得到验证。
四、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性在于利用实证的方法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并验证了制造柔性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相关关系。下面我们强调一下本研究从实证分析中所得到的主要发现。
1、环境不确定性、制造柔性及竞争优势的关系
我们的研究支持了环境不确定性对制造柔性的驱动作用,即环境不确定性越高,企业越需要较高的制造柔性;外部柔性对企业竞争优势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拥有较高的产量柔性和混合柔性并不一定能相应的增加企业的品牌优势、连续先动优势和大规模定制优势,这与Lynch,Cross(1991)认(下转第35页)
(上接第17页)为外部柔性直接与消费者需求相关,进而与竞争优势相关不符;内部柔性对企业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企业如果拥有较高的劳动力柔性、物料处理柔性、路径柔性、协调柔性等,就能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
2、环境不确定性、制造柔性对我国制造业的启示
在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中,珠三角首当其冲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作为其区域主导产业的制造业正面临着如何从危机中找到新的契机的重要问题和机遇,如何实现创新、转型和升级,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当今企业经营环境中,行业技术因素、供应商因素、竞争者因素及顾客因素对企业获得制造柔性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今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企业应该紧密地关注自己的生产流程,积极同供应商保持紧密的联系以及密切关注顾客的需求,挖掘有利的机会提高自身的制造柔性。
(2)内部柔性对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为我国制造业企业通过增强自身的内部柔性来获得高竞争优势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此,企业应该改进自己的制造流程,做好内部的流程管理工作,提高制造效率,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Qingyu Zhang a,1, Mark A. Vonderembse b, Jeen-Su Limc,2; Manufacturing flexibility: defining and analyzing relationships; among competence, capability,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3
[2] 蒋峦,蓝海林.基于动态环境的企业竞争优势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单培新,广东工业大学2008级企业管理研究生,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罗建中,广东工业大学2008级企业管理研究生,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关键词:动态环境;制造柔性;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4428(2010)03-16-03
随着顾客预期、全球化竞争和技术更新的加速,制造商面临着越来越不确定的外部环境(Huber, 1984; Skinner, 1985; Jaikumar,1986; Doll and Vonderembse, 1991; Germain et al.,2001)。因此,如何在日益动态的环境中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成为企业的重中之重。为了探索促使企业在动态的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的原因,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对此做了相关的研究(Browne,1984;Lynch&Cross,1991;Sanchez R,1995;Li Gabriel O.Ogunmokun,2007)。但是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对于制造柔性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且多停留在理论阐述层面,相关实证研究很少。我国的制造企业在当今日益动态和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如何培育竞争能力,获取竞争优势,更好地参与国际企业的竞争是理论界和企业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从供应链的视角,基于中国国情(本文是基于中国珠三角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研究动态环境下制造柔性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理论推导与假设
1、制造柔性与竞争优势的关系
Henk W.Volberda(1997)认为随着企业环境变得越来越动荡,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再主要来自于专门化的惯例,而是来自于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即企业的高绩效要求企业具备极强的柔性化能力。此外由于顾客期望、全球竞争以及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得制造企业正面临着日益不确定的外部环境(Vonderembse,1991;Germain.,2001),因而制造柔性越来越成为取得竞争优势的武器(Li, Gabriel O.Ogunmokun,2007)。为了进一步详细研究制造柔性如何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能力理论和权变理论的角度来研究不同制造柔性变量之间的关系。Zhang(2003)[1]认为企业外部柔性包括产量柔性和组合柔性两个维度。产量柔性指制造系统在不同的总产出水平上都能获得效益的运作能力;混合柔性指制造柔性在给定的产能条件下有效地生产不同产品组合的能力;通过提高企业的产量柔性和混合柔性,可以更好地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内部柔性可以满足企业生产效率的需要,并不直接与市场需求和环境不确定性相关。通常内部柔性包括劳动力柔性、机械柔性、物料处理柔性和加工路线柔性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内部柔性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来影响外部柔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蒋峦(2004)[2]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重点论述了企业市场的连续先动优势、大规模定制优势和企业品牌优势。他认为在动态环境下,企业更强调对以往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竞争优势的主动的“破坏性的毁灭”,即在自灭自新中,通过连续短暂的优势创造,从而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由于顾客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不稳定,仅靠小而专和大规模生产已无法满足顾客巨大的个性化需求。这就要求把大规模、标准化与个性化、专业化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更好的满足顾客需求。因此,在动态竞争的条件下,大规模定制逐渐成为企业一个新的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品牌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有密切的关系,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之一,品牌能为企业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实力。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认为制造柔性和竞争优势之间具有紧密相连的关系。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外部柔性对竞争优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a:外部柔性与品牌优势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H1b:外部柔性与连续先动优势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H1c:外部柔性与大规模定制优势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H2:内部柔性对竞争优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a:内部柔性与品牌优势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H1b:内部柔性与连续先动优势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H1c:内部柔性与大规模定制优势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2、环境不确定性的驱动作用
在制造柔性的相关研究中,很多学者都是从环境不确定性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的。但不同的研究基于不同的研究背景和不同的环境对于这一关系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以环境不确定性作为原因变量对制造柔性进行的。Frazzled(1986)认为获取柔性是为了在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保持企业竞争力,是企业面对产品生命周期变化、竞争者进入、产品的需求变化、新产品引进、原材料和生产工艺等问题的应对措施。Correa(1994)则指出环境不确定性和产量的不确定性是由企业生产计划外的变化引起的,不管是从内部还是外部生产的不确定性都具有一种激发作用,成为企业追求制造柔性的原因。Ward等人(1995)具体研究了环境与制造柔性的关系,认为企业的环境会影响制造柔性。由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3:环境不确定性对制造柔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a: 环境不确定性对外部柔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b: 环境不确定性对内部柔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二、概念测量与研究方法
1、概念测量
本研究认为环境不确定性主要有动态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三个子变量组成。分别用U1、U2、U3表示,共21个测量子句。制造柔性主要由内部柔性和外部柔性两个子变量组成。其中,内部柔性(NR)由劳动力柔性、物料处理柔性及路径柔性、供应柔性、分销柔性及协调柔性测量,共24个测量子句;外部柔性(WR)由产量柔性和混合柔性测量,共9个测量子句。企业竞争优势主要由品牌优势,大规模定制优势以及企业连续先动优势三个子变量构成,分别用PY、LY和DY表示,共11个测量子句。
以上所有指标均采用李氏5分量表(Likert-5Points),给最高的赋值为5分,给最低的赋值为1分。
2、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对制造柔性及竞争优势理论做了较详细的概述,在理论概述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采用SPSS16.0、LISREL8.7作为实证分析的工具,对数据分别进行了信度与效度检验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对本研究的假设进行检验。
三、实证分析过程
1、信度与效度分析
通过各变量维度的问卷题数与标准化前值、标准化后值可以看出每个变量维度的信度都高于0.70,这表示本研究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值,可继续保留进行后续的分析。在效度方面,各维度的设计都参考相关文献且经过实务专家讨论和修正,所以具有相当高的内容效度。
2、结构方程全模型
根据上文检验结果,各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拟合良好,可在此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全模型。全模型也是本实证研究的最终结果,其相关的拟合指数都比较好,说明模型拟合良好。具体拟合指数见表1。通过模型可以看出,外部柔性对品牌优势、连续先动优势及大规模定制优势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系数分别为0.13、0.07和0.14,这与H1a、H1b及H1c不相一致,H1没有得到支持,即外部柔性对竞争优势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内部柔性对品牌优势、连续先动优势及大规模定制优势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系数分别为0.50、0.58和0.53,这与H2a、H2b及H2c相一致,H2得到支持,即内部柔性对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表1全模型拟合系数表
从上表可看出,RMR的值小于0.05,RMSEA的值小于0.08,GFI、AGFI、NFI、IFI、CFI等指标均接近或大于0.9,这说明整个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
3、环境不确定性对制造柔性的驱动作用
为了检验环境不确定性对制造柔性的驱动作用,即本研究的H3、H3a和H3b。本研究以行业类别、企业性质、销售总额及资产总额为控制变量,环境不确定性为解释变量,外部柔性和内部柔性为被解释变量做多元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
表2 环境不确定性对制造柔性各维度的驱动作用回归模型分析
注:N=381:*P<0.05:**P<0.01:***P<0.001
具体地,环境不确定性对外部柔性的回归系数为0.118,且在P<0.001水平上显著,环境不确定性对内部柔性的回归系数为0.225,也显著异于零(P<0.001),说明环境不确定性对外部柔性和内部柔性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从表2也可以看出,环境不确定性对制造柔性的回归系数为0.176,且在0.001的水平上显著。也就是说,环境不确定性对制造柔性有驱动作用,不确定性水平越高,企业越需要培养制造柔性能力。并且,在这一方程中,控制变量企业规模对制造柔性的回归系数也为正且显著异于零(P<0.001),说明企业规模对制造柔性有正向影响,亦即企业规模越大,可能越重视环境信息的收集,且有足够的资源与能力保证信息收集的全面及时性与理解的准确性。
综上,环境不确定性确实对制造柔性具有驱动作用,因此本文H3,H3a,H3b均得到验证。
四、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性在于利用实证的方法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并验证了制造柔性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相关关系。下面我们强调一下本研究从实证分析中所得到的主要发现。
1、环境不确定性、制造柔性及竞争优势的关系
我们的研究支持了环境不确定性对制造柔性的驱动作用,即环境不确定性越高,企业越需要较高的制造柔性;外部柔性对企业竞争优势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拥有较高的产量柔性和混合柔性并不一定能相应的增加企业的品牌优势、连续先动优势和大规模定制优势,这与Lynch,Cross(1991)认(下转第35页)
(上接第17页)为外部柔性直接与消费者需求相关,进而与竞争优势相关不符;内部柔性对企业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企业如果拥有较高的劳动力柔性、物料处理柔性、路径柔性、协调柔性等,就能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
2、环境不确定性、制造柔性对我国制造业的启示
在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中,珠三角首当其冲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作为其区域主导产业的制造业正面临着如何从危机中找到新的契机的重要问题和机遇,如何实现创新、转型和升级,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当今企业经营环境中,行业技术因素、供应商因素、竞争者因素及顾客因素对企业获得制造柔性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今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企业应该紧密地关注自己的生产流程,积极同供应商保持紧密的联系以及密切关注顾客的需求,挖掘有利的机会提高自身的制造柔性。
(2)内部柔性对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为我国制造业企业通过增强自身的内部柔性来获得高竞争优势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此,企业应该改进自己的制造流程,做好内部的流程管理工作,提高制造效率,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Qingyu Zhang a,1, Mark A. Vonderembse b, Jeen-Su Limc,2; Manufacturing flexibility: defining and analyzing relationships; among competence, capability,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3
[2] 蒋峦,蓝海林.基于动态环境的企业竞争优势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单培新,广东工业大学2008级企业管理研究生,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罗建中,广东工业大学2008级企业管理研究生,研究方向:战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