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把课堂还给学生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8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曾到即墨28中参观过,当时就被他们“和谐互助”型课堂模式所吸引。“和谐互助”就是“和而共谐,助而互进”,课堂上通过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最终实现师生互助共赢。后来,笔者一直在反思,这样的课堂模式是否在任何学校都可以推行,这样的课堂是否真的事半功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验证,在这里,笔者要理直气壮地说一句:大胆把课堂还给学生。
  “大胆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句口号,我们也喊了很多年。但到底还了没有,还了多少,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底气。
  首先,把课堂还给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学家发现,每个人的感官通道优势都不一样,有29%的学生视觉占优势,有34%的学生听觉占优势,有37%的学生动觉占优势。如果一个学生是一名动觉学习者,你让他安安静静地坐着听课,那么他3个小时的学习效果都不如一个听觉学习者1个小时的学习效果。所以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发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坐着不动,静静地注视着教师或者黑板,而实际上他的思想早就跑到九霄云外去了。我们做教师的常常抱怨此类学生听讲不认真,精神不集中,其实这跟他自身的基因有很大关系。由此看来,我们的课堂通常会产生这样的情况:一部分学生听课效率高,学习轻松,成绩好;一部分學生听课效率不高,但课后能够做到及时复习巩固,成绩也比较理想;还有一部分学生,听课效率低,课后又不及时复习巩固,成绩就变得很差。这样的情况持续一段时间就产生了分化现象。而将课堂还给学生,就有效地避免了人与人之间由于个体自身的差异而产生的成绩差异。学生结合自身的条件,扬长避短,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将课堂还给学生,表面上说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关注到了每个学生,其实,它深层上更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规律。我们经常说,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所以说有效的学习都是个性化的。我们现在的大班教学不可能做到关注个性,将课堂还给学生,而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其次,主动获取知识比被动接受收获大。因为学习不是一种刺激—反应的现象,它需要自我调节。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因学生学习成绩差,于是找他谈话。教师说:“你看你上课不好好听,成绩考得这么差!”而学生的回答是:“老师,上课我认真听了,也听明白了,可一考试就不会了。”每当听到这种话的时候,我们总觉得学生满嘴跑火车,没一句真话。其实,他说的并不一定是假的。问题就出在他是被动接受知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只是对所学知识有短时的记忆,而不会真正地把它变为自己的东西。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知识的获取不能靠机械地学习答案,而是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去发现,去获取,从而达到目标。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的方式学习,恰好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认知规律。所以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确值得我们放心大胆地去推行。
  我们大家一直都在倡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只是我们一直在说,却没有付诸实践。而很多敢于尝试的人将它做成了具体的事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就成了我们模仿的对象。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做呢?一是我们没有胆量。因为现在大部分人在课堂上依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不但要听,而且还要静静地听,听完还要把教师说的牢牢记住。所有人都觉得课堂就应该是这样。它在我们的思维中已经形成了定式。没有强制性的措施,想迈出这一步,真的很难。我们害怕失败,我们总在想,失败了怎么办?我们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二是我们对学生没有信心。我们总想他会吗?他能做好吗?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有这些担忧。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再说了,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如果有疑问,他会请教老师或其他人,这种有疑而问是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它远远胜于被动接受知识的效果。而且,在课堂展示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重要的知识点不准确的情况,教师可以随时纠正,查漏补缺。我们根本没有必要担心重要的知识点会被漏掉。所以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心、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那样一定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活跃、轻松,效果也更好!
  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学成绩都证明了将课堂还给学生,不会让我们失望。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近年来,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然而,作为中职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却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学生、家长甚至有的中职学校错误地认为中职教育应以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方便学生就业为目标,语文等文化基础课程只是陪衬;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生源现实不容回避,他们大多是中考成绩一般的学生,普遍存在着文化知识水平偏低、学习习惯较差、意志力薄弱等特点,对学习非专业课程的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极端重视使用人才,使用人才极具艺术性.他不拘一格,广揽贤才,惟才是举,任人唯贤;他大胆选择德才兼备、精力充沛的优秀中青年人才充实干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的“做中学”理论,强调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这里的一件事就是作业.由此,我们认为作业不单纯是学生学习、练习的独立活动,同时也是教师指导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师生互动交流,共同成长的一个平台.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我们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承担着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重要使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也具有非
说起实验教学,一般的人都会迅速地想到数学以外的物理或者化学学科,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紧紧联系着实验,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今天,我们谈的却不是物理与化学,而是看似只需做题而不需实验的数学学科.数学需要创造,有时还需要必要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就会在不经意间生成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和成果.数学课堂虽不如语文课堂那样文采飞扬、诗情画意,但是也有它独有的魅力,那就是鲜明的严谨性和无限的创造性.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教学也非同以往,教学内容之广,涉及领域之多,实践性和交际性之强,都使得高中英语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英语教学的综合素质,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不但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而且也要真正地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对此,本人就结合自身英语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学生方面  1
SA8000,即"社会责任标准8000",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SA8000起源于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和社会组织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要求,并逐渐演变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
苏洵与欧阳修以文缔交,过去通常认为其目的与作用在于为苏轼兄弟应考作铺垫和在京城立足作宣传,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考察,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其影响与意义要广泛深刻得多;欧
新课程要求教师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使课堂变得更大、更活、更新。“一国两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通过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邓小
我国大陆劳动力供给远远超过劳动力需求.积极拓展境外就业,谋求国际劳务合作,是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劳动者收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渠道.应尽快提高对外劳务
本文详细了在TURBOC++编译环境下生成的图形程序运行在16色屏幕绘图状态时,调用图形块操作函数所涉及的位图信息在内存中的存贮格式,这对通过位图数据的处理实现对图形的操作提供了可能,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