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少女为何走上绝路

来源 :中学生心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tt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件:
  是朋友就一起去死
  
  5月31日下午,“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安徽省太和县张营小学五年级的5名女生,一同走出校门,朝着张营村西头一条3米多深的水沟走去。
  “我不想活啦。”13岁的王娟说,“我实在受不了他们的骚扰。”
  王娟的话,得到同伴的积极回应。另一个孩子王韵当即表态:“是朋友就一起去死。”
  在偏僻乡间,这5个孩子关系好得“像一个人似的”。“同生共死”,似乎成为她们友谊深厚最有力的见证。
  5人朝着深水沟快速行走。
  快到西沟了,女孩王黎突然感到害怕,劝其他4人不要去了。但是,没有人听,仍然义无反顾向目的地走去。
  眼看劝不了她们,王黎边哭边转身跑回村里喊人。
  然而,当村民们赶到时,他们看到的景象是:两名女生全身湿透在岸边发呆,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另外两名女生已经踪迹未见。
  大人们立即下水打捞。但为时已晚,两名女生王娟、王韵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与她们手拉手一起跳水的王紫、王童跳水前也开始后悔,会些游泳的王紫拼命划水回到岸边,并伸过一根麦草救回了王童。
  王娟的家人回忆,出事当天,一向勤快的王娟,在帮妈妈做完家务后,神情平静地上学。谁也没想到会出事。
  
  调查:
  是谁害死了如花少女
  
  连大人都“小心翼翼躲避唯恐不及”的水沟,缘何让孩子们“挺身跳入”?
  相关蛛丝马迹很快被发现。
  事发当日下午5时许,王娟用粉笔在同班同学张小兵和张晶晶(女)的课桌上写下这样内容:“张小兵我死是你害的”。人们还在王娟的书包里发现一封遗书。内容很简单,透露出她对哥哥的思念,希望哥哥早些回家,照张全家福“寄”给自己。遗书还说:“哥,你要记着,是张成和张晶晶害我的。”
  经调查,王娟、王韵、王紫、王童、王黎5名女生(平常关系很好)和张成、张小兵、张晶晶同是五年级学生。张小兵曾追求过王娟但被拒绝。5月29日,张小兵的同桌张晶晶在班里讲:“王娟与张小兵配。”王娟得知后非常生气。据王黎介绍,今年年初,班上的几个男同学,经常追赶、围堵她们,“说一些下流话、脏话”。无奈之下,个别孩子曾求助于家长和学校,但无济于事,反而使这些男同学更加“嚣张”。
  5月31日午饭后,王娟从家中带半斤白酒上学,遇到王韵、王紫、王童、王黎四位同学后,又从附近商店买来两瓶啤酒,5人喝完后到校上课。
  王黎说,之所以选择喝酒,是因为想用酒精麻痹自己,“借酒浇愁”。但是“愁更愁”之后,便想到了“死”。
  但据当地警方介绍,王娟班上的几个男生,虽对女生有挑逗性的语言,但不是直接导致王娟、王韵死亡的原因,从目前调查情况看,他们和学校都不负刑事责任。
  家长们则表示,“如果大家都没有责任,那么谁该为孩子们的死负责?”
  
  透视:
  责任究竟谁来负
  
  按照常理,当从老师那里难以得到有效“求助”后,孩子求助的对象应该还有家长。但是,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情绪和遭际根本“没有察觉”。仅有个别孩子向家里反映过被“欺负”的事情,更多的孩子选择了默默承受。
  原因为何?一名女生说:“与男同学关系的谣言,要是传到爸爸耳朵里,他会打我,还会把我关起来,不让上学。”
  告诉老师,老师没有解决好;向家长诉苦,反而可能挨打。男同学的“玩笑”一次次升级,女生们则更加惊慌失措。“可以肯定地说,把女生一步步‘逼’进水沟的,并不是‘骚扰’她们的男生,而是家长与学校都缺失的关怀。未成年人之间,容易受到彼此影响,一个女生产生了死的想法,其他女生会不自觉地产生从众心理!”安徽省心理卫生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黄志敏如是分析。
  “自杀者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所有的依靠都没有了,但是危险依然存在。”黄志敏认为,成年人可以自我排解,未成年人却多依靠家庭和学校。然而,家庭和学校不但没有成为女生的避风港,家长的粗暴与学校的“不力”,反而放纵了男同学的肆无忌惮,“小女生受不了长期的压力,最终她们只能选择最‘简单’的逃避方式——放弃生命。”
  据黄志敏分析,十二三岁的女生正处在“性懵懂期”,在乡间,“性”似乎成为极度敏感的话题,也因此,女生不敢对家人说受到“骚扰”,把面子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孩子不仅是家庭的,也是社会的。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除了传授知识,有时还要代替父母的部分职责,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挫折观。”
  但是,家庭关怀与学校教育的缺失,使得事件中女生面临成长的烦恼时,没有舒缓和化解的渠道,与她们交流最多的是小伙伴。倘若遇上同伴也身处这种困境,就会扩大她们的消极心理。这种交流不但达不到舒缓压力的作用,还会造成副作用。
  据了解,幸免于难的3名孩子,王黎已经决定辍学,在家帮助父母干活;王紫的母亲每天都要到学校接送孩子,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王童的父亲则表示,他正在考虑让孩子从此离开校园。(文中孩子均为化名)
  编辑/阿亮
  
  相关链接
  对“校园欺凌”态度:零容忍
  
  英国
  强制家长上养育课
  英国著名青少年问题专家阿尔·安斯利说,在儿童时代没有得到制止的行为,有可能会在他们长大成人后的生活中重演。我们的学校绝不能容忍有欺负人的现象存在,无论这种行为的动机是什么。对于本应为学生欺凌行为负责,但是却没有负好责任的人,学校不会坐视不管;法庭会强制家长接受养育课程,学习如何正确引导儿童。
  
  法国
  对“暴力玩具”说“不”
  法国人认为,小时候如果经常用玩具“模拟杀人”、用血腥解决问题的人,长大后难以成为爱好和平的好人,至少会远离善良与仁慈。
  
  德国
  启蒙第一课——善良教育
  在德国,对两次记过后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校方有权把他送到“不良少年管教部门”给予强制性管教。对孩子传授“善良教育”,是德国儿童接受人生启蒙的第一课。
  
  韩国
  学生可申请免费“保镖”
  韩国教育部决定,只要学生向学校或教育厅提出身边保护申请,政府就会安排“警卫”到学校或特定地点保护学生。
  
  美国
  执法机关介入校园
  从孩子们第一天上学,美国的学校就开始对儿童进行“人人生来平等”的教育,并坚决制止在校园内外打架、谩骂和使用侮辱性语言等。一旦发现有学生违反纪律,视情节严重程度,这个学生会受到警告、停课一到三天,或交由警察处理、接受心理医生治疗等。
其他文献
当我们远行那天,试想有3人送行。  1、第一个人从一大早就哭着不要你走,一直拉着你的手说会一直想你,约好每天联系若干次,把你送至门口,然后回屋子里去继续看他崇拜的偶像的电视演唱会。  2、第二个人帮你收拾行李,替你做好早饭,开车送你到机场,说:保重!然后回去工作。  3、第三个人默默地坐在离你很远的地方看着你,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你几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可是他思念你,时时刻刻为你担心,每天早中晚
期刊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果壳:  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决裂了。真的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现在她一副冷漠的表情,说她视我为空气一点也不为过。我多想告诉她,我是多么在乎这个朋友,可看到她坚定而冷酷的表情我的心就凉了,我只能选择放弃。果壳,你说,她怎么就那么狠心。  无泪的我    果壳想对无泪的你说:  果壳看完你的信,想到一首前段时间果壳一直在听的很好听的歌儿《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有一种友谊需要我们放
期刊
周教授打开多媒体课件,似乎很随意地问道:“这节是什么课?”  “心理学。”  “是不是第一次听心理学?”  “是。”  “好,那么我们先来做一个测试:请每人拿出一个本子,我问几个问题,你们如实地记录下自己的第一反应,我来预测你们的前途和命运。”  周教授是认真的吗?头一回听到老师这样上课,大家很惊讶,也很兴奋。  周教授说:“准备好了吗?一定要是第一反应,你想什么就说什么,说什么就记录什么,一犹豫
期刊
14岁,对异性交往充满好奇、敏感,知道点儿又不完全知道,想接近又不敢接近……    没人愿意和异性拉手    课前的热身活动:我让全班同学手拉手围成一圈,我喊口令“分家,分家,几个人一家”,几个同学就以最快的速度手拉手组成一家。活动中我发现个问题:全班围成的圈有两个缺口,男女生泾渭分明;分家时也总是男生一圈,女生一圈。我灵机一动,加了一个活动条件:分家后每组里必须有男有女。  结果,男生找男生,女
期刊
四叶草说自己的生活就像包裹着一层厚厚的茧,她孤独的躲在里面,看着别人开心,自己守着郁闷。她不甘心一直这样下去,她要逃出这个茧。  从小到大,班主任都说我“文静”,同学都叫我“淑女”,可我不喜欢这样的评价,真的不喜欢。虽然他们说的没错,在教室里,我的确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在学校里,我总会感到拘谨,不自然,也许看上去很糟。在家里就不一样了啊,家人都觉得我很活泼,可一到学校,我怎么也表现不出来亢奋,我不知
期刊
三毛,好像是从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尾随你跫跫的足音,这一路走来,平淡中蕴着无数的惊心动魄,看夕阳悄悄落幕,余辉中,是你茫然无助的侧脸。  你从不像鲁迅一样“呐喊”“彷徨”,用如戟的笔嘲讽一切猥琐与恶浊,你只是轻轻铺开一张泛黄的旧日历,上面圈圈点点的,是岁月给予的苍凉。你也不像张爱玲和张晓风那样,写“虞姬”,写“梅妃”,写得凄凄惨惨戚戚,你只是看着镜子里的那个人,把自己的生与死写在晚霞上,一瞬既逝后,你
期刊
窗外的那棵大榕树上的蝉一直在不停地鸣叫。也许在以往,我会觉得很烦躁,但是今天却不然。因为书上说,蝉是聋的,所以它们要不停地鸣叫,以证明自己的存在。环顾四周,大家都在奋笔疾书。不知道这是不是唯一证明自己存在的方式,但我知道大家都在冲,包括她。  一直以来,我都把她当作一个单纯的女孩,她会在端午节时,悄悄地塞给我两个大粽子:她会在我生日时,第一个送给我礼物;她还会在别人欺负我时,与我同仇敌忾……而今天
期刊
成长是件冗长的事,在成长的季节我发现了自己的年轻、智慧、能力……    叛逆    某一个午后,忽然在镜子中,我发现了自己嚣张的脸,还有那15岁,带些刻薄的叛逆……  不知谁给了勇气,我越发的大胆。上课,我会与同学一起起哄;回家,我与父母大动干戈;平时,我用刻薄的态度面对一切……静下来时,也会反思自己,克制自己的叛逆,但是,那叛逆似乎成了一棵狂长的树,无论如何,也剪不断自己总往外冒的树枝。  现在
期刊
真正中学生自己的心灵家园  更多精彩话题正在讨论中  欢迎访问本刊友情合作网站  “心海扬帆”:http://www.xhyf.net    话题发起人  ★纯净·霁雯  在班里有很多人嫉妒我,于是散发谣言,让同学们冷落我。甚至有人说我“独行侠”。的确,我学习在班里一直是第一名,在年级前五名,可也不至于那样啊!我现在处理不好我的人际关系,每天很不快乐。我该怎么办啊?    七嘴八舌    ★与你共
期刊
本期达人:刘婷  别号:大象(因停止跳舞后,苗条身段发福走样而得名)  毕业学校:吉林省实验中学  考入大学:法国自由电影学院  达人语录:这条路,选择时不是看它是否好走,只是因为我对它的深深热爱。    高考前,有人在刘婷的毕业留言薄上说了这样一段话:理想是鸡蛋,现实是石头,石头坚不可摧,但鸡蛋才有灵魂。你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敢拿鸡蛋碰石头的人。  是的,她不顾所有人的劝阻和嘲笑,放弃了名牌大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