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栏精神”薪火传

来源 :散文海外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jiei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旬邑马栏历经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三个重要历史时期,时间跨度达18年之久。在伟大的革命斗争中,以刘志丹、习仲勋、汪锋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关中分区军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孕育和形成了伟大的“马栏精神”。“马栏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源头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共咸阳市委关注下,“马栏精神”经过了多次提炼总结,最终以毛泽东主席当年为关中分区两位领导人的题词为依据,集中简练概括为“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群众谋福利”。“马栏精神”不仅充分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而且集中体现了党和政府、人民军队和关中分区军民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
  “马栏精神”代代传。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关中地区各个县政府是国民党反动派追击的重点对象,由于没有武装力量保护,时有遭敌袭击的风险,需要不停顿地转移驻地。据当年曾经在中共新正(旬邑)县委、县政府工作过的张西岷先生回忆,敌情紧张时,一天要转移几处地点。转移多在夜间,并且多是急行军,上坡、下山、过河,累得喘不过气来。近视眼和老弱干部还得别人拖着跑。到了小村庄,找不到房子,就只能住在民家院子或打麦场里。到了冬季或雪天,好几个人背靠背坐在院子里,盖着夹被,天再冷也不许架火,防止暴露目标。秘书科的干部还要在蜡烛下连夜办公,向上级写报告,向下级写通知、批指示等。办公用品很简单:铅笔、毛笔、复写纸、蜡纸、刻蜡纸的钢板、钢笔和油滚子。敌人合围时多在荒山上办公,秘书科的干部不站岗放哨,就这一点来说,优于其他部门人员。
  1947年正月二十八,胡宗南以七八个旅的重兵向关中地区发动全面的、大规模的猛烈进攻。关中所属各县全部陷入战火中。新正(旬邑)县委、县政府紧急部署,展开了全县范围的备战活动:整训民兵,配合军队坚守边防,传送情报,在各战略要地埋设地雷;后山各据点建立仓库,储备小麦、黄米和面粉,在无人家的山庄安装磨面磨子,设立锅灶;开展群众性的坚壁清野活动,将粮食以及生活物资和用具提前运光或埋藏,不给敌人留下任何生活物资;选择好群众撤退的路线和地点;县委、县政府在唐家山、四十亩台设立了后方,文件档案、大行李、老弱干部及家属等提前送到后方,县级干部轻装化,配发了枪支,准备应战。
  国民党反动派对马栏地区进行地面火炮轰击,天空飞机扫射轰炸,方圆五里之内,一片火海。关中地委指挥部队掩护干部群众主动撤退到山区坚持斗争。正月二十九,敌人占领关中地区政治中心、地委所在地马栏。三天后,敌人重兵进入东山和南山,开始搜山清剿。敌人沿用日本鬼子的手段,铁壁合围,一个不漏,占领山头,封锁沟口,用机枪、大炮对着梢林狂轰滥炸,炸得树枝落在地上。敌人一边炮轰,一边又放火烧山,干部从阳山转移到有积雪的阴山,饿了吃把粮袋里的干馍豆,渴了吃把雪,许多干部一天只能吃两口干馍。胡宗南军队撤走后,马栏地区的干部群众开始走出深山。凡较大的路旁树上都挂有被杀害的干部的头颅,到处贴满了戡乱布告和反动标语。昔日人欢马叫的村庄,夜里寂静得吓死人,房屋成了一堆堆瓦砾,人烟稀少,饿狗乱跑,好似兽铤亡群的古战场。这是国民党反动派对马栏地区人民群众的一次极其疯狂的血洗和报复。
  但是,英雄的马栏人民群众并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所吓倒。他们掩埋好亲人的尸体,擦干身上的血迹,又斗志昂扬地、积极踊跃地参加到支援人民解放军前线作战的伟大斗争之中,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马栏精神”的新篇章。
  1947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南下关中。关中分区专员公署“万万火急”的通知连续发出:保证3万多人的吃、住、带(装粮袋的粮食),不得贻误!马栏地区所在的新正(旬邑)县提前总动员,以较充足的物资迎接部队。县级干部组成十几个工作组,加强各兵站工作。时任县委宣传部部长的张西岷带人到较大的湫坡头兵站,人民群众纷纷行动起来,男女老少,加入磨面、碾米、做军鞋、绑担架、掏井、修泉、修路等支前活动中。湫坡头兵站到第三天上午已收集面粉、小米、小麦10000多斤,军鞋7000多双,担架100多副。当时老百姓一边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送公粮,一边哼着歌谣:“黄米饭,放金光。小米子,喷鼻香,肩挑毛驴驮,翻沟过山梁,快把公粮送前方。”
  1948年正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包围了宜川县城胡宗南的一个旅。国民党刘戡的29军杀气腾腾地急奔宜川解围,至瓦子街被西北野战军的部队包围,运输线被切断,靠空投提供5个旅的食品和弹药。而西北野战军的民众支援大军则从四面八方赶来运送军粮、军鞋,担架队整团、整营地开进部队的阵地,运输队从彭德怀的总部流水线般地运送弹药到各作战部队火线。三甲、北崖头、恒安周咀三处的炮声像闷雷一样地直吼,烟尘土雾,天成黄色,县政府的窗纸被枪炮声震破。新正(旬邑)县、区、乡干部全部加入支前,男女老少,连小脚老太婆都动员去接替战士身背的炮弹、布匹,耕牛全部驮了物资,车辆全部去马家堡彭德怀总部拉运炸药和汽油,这个场景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这就是人民的伟大力量!
  1948年2月下旬的宜川(瓦子街)战役是西北战场的一次恶战。西北野战军和国民党整编29军,双方兵力都是5个旅,但敌方的武器大大优于我军。战场艰险,全在深沟山林里战斗,双方指挥部的电话线多架在树上。激战四天四夜,戰场是越战越凶险,战士们展开残酷的白刃战,双方的伤亡都很严重。在千钧一发之际,西北野战军侦察到刘戡的指挥部设在凤凰山的一座小庙里。西北野战军指挥部即调358旅专破日本炮兵三角战术的老炮兵,只轰了3发炮弹,就摧毁了刘戡的指挥部,刘戡被迫自杀。敌人失去总指挥,群龙无首,阵地乱作一团,士兵纷纷弃枪溃逃,我军乘胜追击。第五天傍晚结束战斗,消灭国民党整编29军29000多人和被围在宜川城的国民党军队一个旅,共歼敌3万余人。宜川(瓦子街)战役从根本上改变了西北战场的形势。一个月后,驻守延安的胡宗南部队不战而逃,延安恢复了昔日的光彩。   因为在瓦子街战役中后勤保障工作出色,新正(旬邑)县支前群众、干部120多人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奖励。
  马栏地区人民群众支援人民解放军前线作战,主要的任务是组织担架队和运输队。担架队、运输队有长期和临时两种,长期支援前线作战时间为半年,临时为3个月以下。担架队、运输队按军事建制为营、连、排,每副担架5个人,运输队一人一头牲口,谁家人牵谁家牲口,担架运输队均派县、区、乡干部带领。长期队员年龄均在35岁以下,临时队员45岁以下。解放战争初期,担架、运输的服务基本按规定时间轮换。1948年战争规模越来越大,多在敌区作战,需要的担架、运输服务也越多,年龄和支前时间突破了原来的规定,长期队员年龄扩大到40岁,临时队员扩大到50岁。长期队员无人替换,就常年随军和部队一起发军装,配发武器,偶然也参加作战。陕西耀县城起初攻不下来,城东南角就是担架队后来攻下来的。湫坡头区担架队员好多人是青海解放后才回到家乡的。
  马栏民兵营有200多人,多系神枪手,他们配有机枪,主要任务是保卫地方治安、扰乱敌人、埋地雷、掩护群众撤退和配合正规部队作战。1947年在柳林子阻击敌人一个团时间长达一个月。哪里吃紧,哪里就有马栏民兵参战。其中赵德荣武工队的事迹名震遐迩。这个武工队成立于1943年,由7人组成,赵德荣任队长。他是电影《红河激浪》主角人物的原型。武工队的7名成员,个个都是孤胆英雄。他们长期活动在外线,有时出没于敌人纵深区域。主要任务是侦察敌情,捉拿国民党特务,打击顽固反共的乡镇长和保长,消灭小股敌人,迷惑敌人。国民党职田镇镇长文某带伪民团扰乱边区,武工队追踪侦察,将其捕获,1947年5月其被新正(旬邑)县政府判处枪决。
  1947年8月,关中军区司令部命令赵德荣武工队查清胡宗南123旅团以上军官名单。他们分成三个小组,深入彬县、淳化、旬邑,潜入敌人内部当挑夫、干苦工。活动时间长达七八天,基本弄清了敌军官代号和名字。新正(旬邑)县职田镇以南的万寿咀是我外线工作人员的主要交通线,敌人察觉后,即在该处设立一哨所,筑一高大的哨楼,驻一美械班的正规部队,对我外线人员造成障碍。新正(旬邑)县委命令武工队拔掉万寿咀的钉子,打通交通线。他们接受任务后,以半个月时间侦察了敌人的内部情况、装备及哨楼周围地形。一天半夜,他们每人背一块长木板,从一里以外爬行到哨楼外壕边,以闪电般的速度轻声架好通过外壕的木板,轻步摸上哨楼。队员高五一手捏住敌哨兵的咽喉将其扼死,查哨的敌班长又迎上高五,高五把未拉火线的手榴弹打进敌人的脑壳。7人全部拥进敌人的卧室,7把手电对着正在酣睡的敌兵。赵德榮抢持敌人的轻机枪,朝着敌人炕上的墙壁扫射,敌兵全跪倒在炕上喊饶命,屋里11个敌兵全部做了俘虏。第二天下午,赵德荣武工队全部穿着敌人的黄军装,押着俘虏兵穿越人群进入县政府大院。关中军区司令部专门派人来新正(旬邑)开了干部、群众大会,表扬了赵德荣武工队奇袭万寿咀敌军美械班的功绩。
  张西岷先生说:“要说苦,妇女在解放战争中是最苦的人。当兵的、支前的、当民兵的净是男人,农村的常住人口多是妇女,个别村子不是军属就是烈属。妇女担负起做军鞋、碾米磨面,提供军粮的任务,还要种田收庄稼及家务劳动。白天下地种田、碾米磨面,晚上做军鞋、军袜,任务繁重,还要保时间、保质量,一次接一次地完成下达的任务。在暗淡的油灯下熬多半夜,休息很短的时间,又接上第二天的例行任务。解放战争中妇女确实是半边天,她们的功绩不可磨灭。”
  (选自作者散文集《我从老区旬邑来》
  百花文艺出版社2021年版)
其他文献
它像一片枯叶般萎靡不振,苍黄,甚至有点焦脆,像过火的灰烬般,干旱持续了数月的南方,海水离得并不太远,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有时候,想象那些海水会像长着翅膀的云朵般,突然从海渊里升腾,并且会突然从无名处刮起狂飙来,横扫这干枯死寂的村庄和田野。它确实像荒原了,一大片长满了碱菀草和绒蒿的干涸田野上,除了无聊的风和阳光外,还有一些飞鸟失落的羽毛。许多年来,这里曾经是丰腴的水稻田,甚至它还在秋后种着红薯和花生
期刊
故乡上游的飞云江大桥建成的第五年,我从长沙赶回老家,同行的还有与我同窗四年的女友。  大巴车很久才能有一趟,好不容易出了站,扑面而来的一股股潮湿闷热的气息。夏末的热浪仍然劲头十足,像一面屏障紧紧将人裸露在外的皮肤包裹,让你一瞬间就感觉到了汗渍从毛孔冒出的油腻。已经是下午三点多,唯一的售票厅的小窗口围挤了一群人,可惜离我们最近的一班大巴已经开走了。这个消息宛如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围堵人群的热情,无奈和
期刊
那个叫大龙坪的乡村,群山环抱,风貌奇崛不说,还有谜一般的四条溪流。一条叫刘家湾的小溪,从文家荒的山脊上屠夫剖膘似的滑落下来;一条叫台子湾的小溪从漆树坳叠绕而下;一条叫黄莲溪的从张家池蜿蜒流淌,還有一条从七里口奔突而下的车沟湾。四条潺潺小溪相隔得那么近,一扭一扭地都奔流到村口了,似乎彼此之间都能听见水流的清悦之音了,却各自不管不顾,并没有合注赋形为河流。在人们惊愕的目光里,四条小溪分别归隐于村口的四
期刊
范稳,四川人,毕业于西南大学中文系,现任云南省文联副主席、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家,中宣部“四个一批”暨文艺名家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发表文学作品六百余万字,出版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十六部,代表作为“藏地三部曲”。曾获多个国内重要文学奖项,有多部作品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在欧美地区出版发行。  约莫二十年前,我开始了自己的西藏之旅。我在整个藏区前
期刊
一把锄头,一地草。锄头一生下来,就注定了和草是冤家——东边走,西边蹚,明晃晃的眼里容不下草。  人有毫毛,地有草蓂,草和地是相伴相生的。草见到地就亲,地见到草就热,草和地就这么纠缠了一年又一年,草打腰子从来就没有断过。只不过,有的地草多,有的地草少。有的地长这种草,有的地长那种草。就像人,不是这种潦草,就是那种毛草,一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草。  我家地里都是草。那时,我感到干得最多的就是到地里锄
期刊
2020年1月2日,《记住乡愁》第六季第一集“平遥古城”再次以同时段全国纪录片收视率第一的佳绩喜获开门红。至此,此档节目累计收看观众规模超过一百七十亿人次。对于这项工程,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提出表扬,高度肯定其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做出的积极贡献,中宣部部长评价称“《记住乡愁》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接地气的精品力作”。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让
期刊
清明前晚上又失眠了,失眠是近几年才有的事。清明节回老家上坟,是多年定例,习以为常,夜里所思,无非家庭旧事,无兴奋或牵念可言。思绪一如疯长的藤蔓,触须蔓延,无以收敛。每每至此,我便专注于墙上钟表的“嘀嗒”,或者悉心倾听自己的心跳,保持气定神闲,与“睡神”耐心周旋,以期将它骗入睡梦的“魔瓶”。凌晨两三点钟,蒙眬入睡,梦到了母亲,她坐在小时候老屋的炕沿上。我心想,母亲不是去世了吗?怎么又回来了?悲喜交集
期刊
我怀念家乡的牛毛细雨,就那种密密、绵绵、无声、像牛毛一样的细雨。扎在身上的时候,软绵绵的。如果更准确地说,它不是扎在身上,它是润,是一丝一丝的润意。就像人们说的,没有声音,有一点点凉、一点点寒意、一点点含在雾气里的那种雨丝儿。当你在田野里奔跑的时候,那雨一针一针地把你罩着,久了会有一点儿痒,真的,落在脸上的时候,有一点点湿意,凉意,很孩子气的痒意。而后,它一点点透,那湿气慢慢地浸润在你身上,等你跑
期刊
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年少有为,终归都是一生,终将都会被兑换成命运。但是,倘若从文学成就的角度去理解,我们便可以瞬间忘怀命运的公正与否,因为对于每一个写作者而言,生命不到最后一刻就无法评估其价值和意义,贫顿也罢,荣贵也好,无论是颠沛流离,还是顺风顺水,都是生活,而生命则是所有这些生活的总和。在整个唐代的文人中,我们似乎很难找出比杜牧更幸运的人了,无论是从出身来讲,还是从个人才华来看,他都算得上是一个被
期刊
故事从一封遗书讲起。  这是一封十分特别的遗书。一张淡黄色的毛边纸,纵14.5厘米,横13厘米,只有一个巴掌大小,信上的字迹娟秀,却挤挤挨挨、涂涂画画,随着时间流逝,字体已经有些模糊了。  “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信写得字字戳心、句句催泪,而字里行间又袒露着极高的境界和无限的信心。何等豪气干云的人,才能写出这样光明无私的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