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孖沙”速度
在上环的禧利街上,门面小,但并不难找,饭点时门口大排长队的那家便是。十来平米的店内,除却最里间的厨房和入口一小角的收银台外,只容得下五六张圆桌,所以在这儿拼桌是常事。好在店里的阿姨手脚极为利落,这边厢刚起身,桌上的残羹剩碟便不见了,前客人一只脚刚踏出店门,便有新客点上单了。用餐高峰时,速度就是茶餐厅的命门,阿姨们深谙其道。
不只翻桌,上菜也是争分夺秒。蔡澜偏爱九龙城街市三楼的乐园茶餐厅,一个原因就是茶点被直接从厨房送到餐桌,不像别家先是厨房交给传菜员,再由服务员端上桌,如此一转二转三的流程后,味道白会大打折扣。
孖沙的上菜速度堪比乐园,除了被日本杂志报道的叉烧煎蛋饭要现煎三蛋略微费时,花样却更多,一整面墙的菜单上分时分段地列有数十种套餐:上午七时至11时的早市供应火腿、餐肉、通粉等早餐;下午二时半至五时半的下午茶餐和特价粉面餐有西多士、三文治等茶餐厅标配;两者中间是长达三小时的午市,这会儿就是各类碟头饭的天下,一碟白饭加叉烧、猪扒等肉菜,再配上两根绿油油的时蔬,刚好够中环的上班族们Keep Fit。最后还有全天供应的常餐,分A、B、C三大类,大致是通心粉(意大利面、公仔面)、牛油多士加咖啡或茶的组合。
茶餐厅行当里,孑子沙并不能称得上楷模,因父母早年间买下了店铺门面,少了店租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二代掌柜梁老板尚不用太过勤勉苦撑,全天侯营业时间不过是上午七时至下午五时半。一般茶餐厅都是清晨五六时至第二日凌晨,在旺角等繁忙地区,有的甚至通宵营业。曾听闻元朗有家以瑞士汁(一种用豉油、冰糖、葱姜香料等调制的卤水)猪扒鸡翼闻名的茶餐厅,每日只与一家海鲜排挡共租一个店铺,茶餐厅做午市,到下午三点半,余下空档再留给海鲜摊营生。
虽营业时段、擅长菜式各有偏重,茶餐厅菜单因时而变,这一点都大同小异,但在不对的时间点不对的餐会被认为是件没眼力见儿的事。比如在下午茶时段进店,磨蹭一番后指着午餐菜单要干炒牛河,大概率就会招致阿姨的一记白眼了。不用反驳,我就亲眼见证了这事在孖沙发生。但对于与茶餐厅一起长大的港人来说,是断然不会有这些烦恼的,什么时段供应什么套餐他们早已烂熟于心,进店找地坐下,扫一眼菜单,“唔该,例牌”,店家便心领会神,送上他常点的菜式。
茶餐厅之味
菠萝油
菠萝包大家都熟悉,即“有着菠萝表皮的面包”,大多茶餐厅也都有供应,—般作为早市或者下午茶的点心。菠萝油就是将菠萝包横向切开,夹入一块厚切黄油。菠萝油要正宗,菠萝包最好新鲜出炉,冰鲜黄油切到一厘米厚度,一口下去,冰火两重天。
干炒牛河
粤菜里有干炒、湿炒的说法,湿炒是用芡汁湿炒,干炒则用豉油干炒。港式茶餐厅的干炒牛河食材主要是沙河粉和嫩牛肉,其他还会加些豆芽菜、韭菜黄等。蔡澜喜欢何洪记,其特别之处在于它舍得放猪油炒,“用植物油炒,就是把干炒牛河阉割了”。
三文治
三文治是茶餐厅的大头,有蛋治、腿蛋治、牛治(碎牛肉三明治)等。和其他三明治的不同在于使用方包制作,可以让顾客选择是否“飞边”(去掉面包的边缘),或加“烘底”(把白面包制成吐司)。有的大型茶餐厅因为供应量大,还有自己的面包工厂。
港式奶茶
港式奶茶是将泡好的茶放在铁制容器内几小时,以此保留茶叶的醇厚,然后用仿丝棉袋隔去茶叶,再加入奶及糖,口感上是先涩后甜。其中大受欢迎的鸳鸯奶茶是香港独创,大多时候是由七成奶茶和三成咖啡混合制成。
柠系饮品
茶餐厅的饮品几乎一半都与柠檬有关:柠茶、柠水、柠啡、柠蜜、柠乐、咸柠七……还有一款柠乐煲姜的热饮,大概是大陆可乐煮姜的灵感来源,说是有治感冒疗效。其他多半是冻饮,当然你也可以选择飞冰(不要冰)或少甜(不要太多糖)。
中西杂交
在香港这块地,茶楼、酒楼里多少还有些广州、上海的风情,茶餐厅则是“独独绝绝创制自香港此处”,有些老牌茶餐厅甚至伴随了好几代港人的集体记忆。它们能在畸形店租下坚挺数年,也靠街坊日常的帮襯,因而对熟客自是欢迎的,也不过分热络,默契早在日常交道里达成,需要时一点即可。反而是新客,要避免不熟悉导致的冷场尴尬,去之前最好对菜单有个基本了解,也做好心理建设,毕竟在人多事杂、一切以两倍速行进的茶餐厅里,新客因犯蠢被冷落是常事,若非要上升到“服务意识”高度,便是自己不够入乡随俗了。
作家马家辉和美食家欧阳应霁有个相似观点,认为香港是个“杂种”社会,说话是中英文Mix,吃的亦是华洋糅杂的食物,茶餐厅便是其中的典型。早年殖民时期,英国人下午茶之风盛行,港人受其影响发展出了自己的午歇食物,多是揉进了本地特色的一些仿西式快餐,比如奶酥面包或者柠檬红茶之类。如今茶餐厅食物的做法和名字也确有很多中西式杂交的印记,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多士,它其实是港人从烤吐司(Toast)音译过来的词,吐司抹上一层薄薄的牛油(黄油)便是牛油多士,把吐司浸足蛋液后放到锅里油炸,盛出后几片夹在一起放入火腿芝士,表层再涂满糖浆奶油或花生酱,便成了西多士(French Toast)。
茶餐厅里的黑话暗语
港式茶餐厅还有很多黑话暗语,比方说“三文治”就是三明治(Sandwich),鸡蛋三明治叫“蛋治”,“腿蛋治”就是蛋治里加了火腿,全称是火腿鸡蛋三明治。加强版的有,“奄列”即煎蛋卷(Omelette),“占多”即果酱吐司(Iam Toast),“柠七”“鸳鸯”就是柠檬茶加七喜和奶茶加咖啡的简写。终极版的还有“飞沙走奶”,即不要糖、不要奶,多用于咖啡,又叫“斋咖”;“食丁”就是把一般粉面底换成出前一丁,这种情况下店家一般会多收几块钱,和冷饮加冰加钱是一个道理。
如果你去的茶餐厅还是手写账单的话,更是“黑”话连篇,字都省了直接上符号,类似OT(柠檬茶,零与柠音近,T与Tea同音)、0勿(柠檬加蜂蜜)、用(云吞面,又叫细蓉,谐音蓉字)等,直叫人头大。 马家辉又调侃茶餐厅“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但这种混搭是欧阳应霁最割舍不下的香港精神,有点儿类似于港人对冰室的痴迷。从心理学层面来看,大众对一件事好不好的定义,很多来自初恋滋味,也就是说,事物的第一次体验,尤其在食物方面,很少有能比过妈妈味道或是成长环境饮食习惯的,所谓“生于斯,长于斯,食于斯。”
煮碗面给你吃
出前一丁
1986年由日清公司推出,次年进入香港,现有港版和日版之分。黑蒜猪骨味是很多港人的最爱。
营多捞面
来自印尼,在全球都有售卖。主要是捞面,酱料包很有特色,甜酱油、辣酱和印尼特色香料调制。
家乐方便面
以调味料起家,香港几乎家家厨房都有,有款速食意粉茶在餐厅用得多。
公仔面
上世纪60年代,公仔牌以“三分钟可以煮熟”深入人心,公仔面一度成为港人称呼即食面的代名词
很多港人的茶餐厅初体验就是在冰室,花格子的地板晃得人出神,天花板上的旧吊扇懒洋洋打着转,嗡嗡作響的老旧冷气柜里摆满了西米露、红豆冰、荔枝冰……这样的画面是很多中年人的回忆杀,也一度出现在黄金时代的TVB剧里,成为港剧迷们对茶餐厅的第一印象。如今冰室文化已然黯淡,除了“陈医生”“六叔”等港星加持的华星华嫂系列,很多都已消失在旧区老巷里。想要坐上卡座点份菠萝油和红豆冰,都要被划归到“重温旧梦”行列。
好在茶餐厅还用不着如此。在作家陈冠中的《香港三部曲》中,讲了个茶餐厅的故事,说的是美丽都大厦的金都茶餐厅因营生不好,老板申请了破产,熟客们听说后白发聚集,发起了一场茶餐厅保卫战。里面有句话,大致是说:如果茶餐厅都死,香港真系玩完。
饮茶去
美都餐室
许多经典TVB剧取景的地方,不远处就是油麻地警署,很多剧迷前来打卡。两层楼的建筑,外侧有一面墙的涂鸦,内里环境尤其复古。来得早,可以上二楼找个临窗位置,点份招牌的菠萝油和冻奶茶,看看马路对面庙街的人来人往,让人有种一秒穿越回香港黄金时代之感。
油麻地庙街63号地下(近地铁油麻地站C出口)852-23846402
兰芳园
香港现有四家店,很多人还是奔着结志街的中环老店而去的,半山扶梯中段的这间迷你小铺,与丝袜奶茶的兴起有些渊源。现在客流增大,口味自不如前,但若在附近闲逛,还是可以顺道去点上一份丝袜奶茶配猪扒包的。
中环结志街2号地下852-25443895
成记茶寮
传说中与海鲜档共用一个商铺的茶餐厅,开在元朗建业街街市地下,主营各类碟头饭,被附近街坊称为饭堂。开业有三十余年,价格虽有上调,但还是极为公道的,—份招牌猪排鸡翼饭四十港币出头,猪扒厚切,鸡翼嫩滑,分量也大,胃口大者也能食饱肚。
元朗建业街街市地下C8号852-24752517
乐园茶餐厅
这家算老街坊茶餐厅了,藏在九龙市政大厦里,楼下便是菜市场,因而比一般游客多的茶餐厅和气些,食材也大多是直接从菜市场到厨房,再到餐桌,足够新鲜。特色是在西多士上玩出了一些花样,例如,你可以点上一份有沙爹牛肉和阿华田夹层的西多士。
九龙城九龙城市政大厦3楼1号铺852-23823367
在上环的禧利街上,门面小,但并不难找,饭点时门口大排长队的那家便是。十来平米的店内,除却最里间的厨房和入口一小角的收银台外,只容得下五六张圆桌,所以在这儿拼桌是常事。好在店里的阿姨手脚极为利落,这边厢刚起身,桌上的残羹剩碟便不见了,前客人一只脚刚踏出店门,便有新客点上单了。用餐高峰时,速度就是茶餐厅的命门,阿姨们深谙其道。
不只翻桌,上菜也是争分夺秒。蔡澜偏爱九龙城街市三楼的乐园茶餐厅,一个原因就是茶点被直接从厨房送到餐桌,不像别家先是厨房交给传菜员,再由服务员端上桌,如此一转二转三的流程后,味道白会大打折扣。
孖沙的上菜速度堪比乐园,除了被日本杂志报道的叉烧煎蛋饭要现煎三蛋略微费时,花样却更多,一整面墙的菜单上分时分段地列有数十种套餐:上午七时至11时的早市供应火腿、餐肉、通粉等早餐;下午二时半至五时半的下午茶餐和特价粉面餐有西多士、三文治等茶餐厅标配;两者中间是长达三小时的午市,这会儿就是各类碟头饭的天下,一碟白饭加叉烧、猪扒等肉菜,再配上两根绿油油的时蔬,刚好够中环的上班族们Keep Fit。最后还有全天供应的常餐,分A、B、C三大类,大致是通心粉(意大利面、公仔面)、牛油多士加咖啡或茶的组合。
茶餐厅行当里,孑子沙并不能称得上楷模,因父母早年间买下了店铺门面,少了店租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二代掌柜梁老板尚不用太过勤勉苦撑,全天侯营业时间不过是上午七时至下午五时半。一般茶餐厅都是清晨五六时至第二日凌晨,在旺角等繁忙地区,有的甚至通宵营业。曾听闻元朗有家以瑞士汁(一种用豉油、冰糖、葱姜香料等调制的卤水)猪扒鸡翼闻名的茶餐厅,每日只与一家海鲜排挡共租一个店铺,茶餐厅做午市,到下午三点半,余下空档再留给海鲜摊营生。
虽营业时段、擅长菜式各有偏重,茶餐厅菜单因时而变,这一点都大同小异,但在不对的时间点不对的餐会被认为是件没眼力见儿的事。比如在下午茶时段进店,磨蹭一番后指着午餐菜单要干炒牛河,大概率就会招致阿姨的一记白眼了。不用反驳,我就亲眼见证了这事在孖沙发生。但对于与茶餐厅一起长大的港人来说,是断然不会有这些烦恼的,什么时段供应什么套餐他们早已烂熟于心,进店找地坐下,扫一眼菜单,“唔该,例牌”,店家便心领会神,送上他常点的菜式。
茶餐厅之味
菠萝油
菠萝包大家都熟悉,即“有着菠萝表皮的面包”,大多茶餐厅也都有供应,—般作为早市或者下午茶的点心。菠萝油就是将菠萝包横向切开,夹入一块厚切黄油。菠萝油要正宗,菠萝包最好新鲜出炉,冰鲜黄油切到一厘米厚度,一口下去,冰火两重天。
干炒牛河
粤菜里有干炒、湿炒的说法,湿炒是用芡汁湿炒,干炒则用豉油干炒。港式茶餐厅的干炒牛河食材主要是沙河粉和嫩牛肉,其他还会加些豆芽菜、韭菜黄等。蔡澜喜欢何洪记,其特别之处在于它舍得放猪油炒,“用植物油炒,就是把干炒牛河阉割了”。
三文治
三文治是茶餐厅的大头,有蛋治、腿蛋治、牛治(碎牛肉三明治)等。和其他三明治的不同在于使用方包制作,可以让顾客选择是否“飞边”(去掉面包的边缘),或加“烘底”(把白面包制成吐司)。有的大型茶餐厅因为供应量大,还有自己的面包工厂。
港式奶茶
港式奶茶是将泡好的茶放在铁制容器内几小时,以此保留茶叶的醇厚,然后用仿丝棉袋隔去茶叶,再加入奶及糖,口感上是先涩后甜。其中大受欢迎的鸳鸯奶茶是香港独创,大多时候是由七成奶茶和三成咖啡混合制成。
柠系饮品
茶餐厅的饮品几乎一半都与柠檬有关:柠茶、柠水、柠啡、柠蜜、柠乐、咸柠七……还有一款柠乐煲姜的热饮,大概是大陆可乐煮姜的灵感来源,说是有治感冒疗效。其他多半是冻饮,当然你也可以选择飞冰(不要冰)或少甜(不要太多糖)。
中西杂交
在香港这块地,茶楼、酒楼里多少还有些广州、上海的风情,茶餐厅则是“独独绝绝创制自香港此处”,有些老牌茶餐厅甚至伴随了好几代港人的集体记忆。它们能在畸形店租下坚挺数年,也靠街坊日常的帮襯,因而对熟客自是欢迎的,也不过分热络,默契早在日常交道里达成,需要时一点即可。反而是新客,要避免不熟悉导致的冷场尴尬,去之前最好对菜单有个基本了解,也做好心理建设,毕竟在人多事杂、一切以两倍速行进的茶餐厅里,新客因犯蠢被冷落是常事,若非要上升到“服务意识”高度,便是自己不够入乡随俗了。
作家马家辉和美食家欧阳应霁有个相似观点,认为香港是个“杂种”社会,说话是中英文Mix,吃的亦是华洋糅杂的食物,茶餐厅便是其中的典型。早年殖民时期,英国人下午茶之风盛行,港人受其影响发展出了自己的午歇食物,多是揉进了本地特色的一些仿西式快餐,比如奶酥面包或者柠檬红茶之类。如今茶餐厅食物的做法和名字也确有很多中西式杂交的印记,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多士,它其实是港人从烤吐司(Toast)音译过来的词,吐司抹上一层薄薄的牛油(黄油)便是牛油多士,把吐司浸足蛋液后放到锅里油炸,盛出后几片夹在一起放入火腿芝士,表层再涂满糖浆奶油或花生酱,便成了西多士(French Toast)。
茶餐厅里的黑话暗语
港式茶餐厅还有很多黑话暗语,比方说“三文治”就是三明治(Sandwich),鸡蛋三明治叫“蛋治”,“腿蛋治”就是蛋治里加了火腿,全称是火腿鸡蛋三明治。加强版的有,“奄列”即煎蛋卷(Omelette),“占多”即果酱吐司(Iam Toast),“柠七”“鸳鸯”就是柠檬茶加七喜和奶茶加咖啡的简写。终极版的还有“飞沙走奶”,即不要糖、不要奶,多用于咖啡,又叫“斋咖”;“食丁”就是把一般粉面底换成出前一丁,这种情况下店家一般会多收几块钱,和冷饮加冰加钱是一个道理。
如果你去的茶餐厅还是手写账单的话,更是“黑”话连篇,字都省了直接上符号,类似OT(柠檬茶,零与柠音近,T与Tea同音)、0勿(柠檬加蜂蜜)、用(云吞面,又叫细蓉,谐音蓉字)等,直叫人头大。 马家辉又调侃茶餐厅“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但这种混搭是欧阳应霁最割舍不下的香港精神,有点儿类似于港人对冰室的痴迷。从心理学层面来看,大众对一件事好不好的定义,很多来自初恋滋味,也就是说,事物的第一次体验,尤其在食物方面,很少有能比过妈妈味道或是成长环境饮食习惯的,所谓“生于斯,长于斯,食于斯。”
煮碗面给你吃
出前一丁
1986年由日清公司推出,次年进入香港,现有港版和日版之分。黑蒜猪骨味是很多港人的最爱。
营多捞面
来自印尼,在全球都有售卖。主要是捞面,酱料包很有特色,甜酱油、辣酱和印尼特色香料调制。
家乐方便面
以调味料起家,香港几乎家家厨房都有,有款速食意粉茶在餐厅用得多。
公仔面
上世纪60年代,公仔牌以“三分钟可以煮熟”深入人心,公仔面一度成为港人称呼即食面的代名词
很多港人的茶餐厅初体验就是在冰室,花格子的地板晃得人出神,天花板上的旧吊扇懒洋洋打着转,嗡嗡作響的老旧冷气柜里摆满了西米露、红豆冰、荔枝冰……这样的画面是很多中年人的回忆杀,也一度出现在黄金时代的TVB剧里,成为港剧迷们对茶餐厅的第一印象。如今冰室文化已然黯淡,除了“陈医生”“六叔”等港星加持的华星华嫂系列,很多都已消失在旧区老巷里。想要坐上卡座点份菠萝油和红豆冰,都要被划归到“重温旧梦”行列。
好在茶餐厅还用不着如此。在作家陈冠中的《香港三部曲》中,讲了个茶餐厅的故事,说的是美丽都大厦的金都茶餐厅因营生不好,老板申请了破产,熟客们听说后白发聚集,发起了一场茶餐厅保卫战。里面有句话,大致是说:如果茶餐厅都死,香港真系玩完。
饮茶去
美都餐室
许多经典TVB剧取景的地方,不远处就是油麻地警署,很多剧迷前来打卡。两层楼的建筑,外侧有一面墙的涂鸦,内里环境尤其复古。来得早,可以上二楼找个临窗位置,点份招牌的菠萝油和冻奶茶,看看马路对面庙街的人来人往,让人有种一秒穿越回香港黄金时代之感。
油麻地庙街63号地下(近地铁油麻地站C出口)852-23846402
兰芳园
香港现有四家店,很多人还是奔着结志街的中环老店而去的,半山扶梯中段的这间迷你小铺,与丝袜奶茶的兴起有些渊源。现在客流增大,口味自不如前,但若在附近闲逛,还是可以顺道去点上一份丝袜奶茶配猪扒包的。
中环结志街2号地下852-25443895
成记茶寮
传说中与海鲜档共用一个商铺的茶餐厅,开在元朗建业街街市地下,主营各类碟头饭,被附近街坊称为饭堂。开业有三十余年,价格虽有上调,但还是极为公道的,—份招牌猪排鸡翼饭四十港币出头,猪扒厚切,鸡翼嫩滑,分量也大,胃口大者也能食饱肚。
元朗建业街街市地下C8号852-24752517
乐园茶餐厅
这家算老街坊茶餐厅了,藏在九龙市政大厦里,楼下便是菜市场,因而比一般游客多的茶餐厅和气些,食材也大多是直接从菜市场到厨房,再到餐桌,足够新鲜。特色是在西多士上玩出了一些花样,例如,你可以点上一份有沙爹牛肉和阿华田夹层的西多士。
九龙城九龙城市政大厦3楼1号铺852-23823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