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不同术式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外囊完整剥离术、外囊次全切除术和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分为腹腔镜下外囊完整剥离术组(A组,n=14)、腹腔镜下外囊次全切除术组(B组,n=14)、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组(C组,n=12)。观察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中情况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残腔并发症及原位复发等术后指标。

结果

本研究40例腹腔镜下治疗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全部治愈,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三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费用,C组均大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C组均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住院天数A组小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和术后残腔并发症B组大于A、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外囊完整剥离术是腔镜下治疗肝囊型包虫的首选方法,其次可选择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对于术前评估腔镜下外囊完整剥离和肝部分切除困难的病灶应考虑直接开腹手术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未破裂Willis环远端动脉动脉瘤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11例)和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3例)采用PED治疗的未破裂Willis环远端动脉动脉瘤患者,其中单纯置入PED 10例,联合弹簧圈4例。14例均为单发动脉瘤;11例为初次治疗,3例为复发性动脉瘤
目的评价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ADA)的安全性和疗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8月至2019年3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采用FD治疗的22例(22个)VADA患者。其中复发性动脉瘤4例,破裂动脉瘤1例,未破裂动脉瘤17例。临床预后评估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影像学评估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标准。结果22例患者共置入24枚F
目的总结血流导向装置(FD)桥接技术治疗颅颈部复杂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探讨该技术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并发症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8月至2019年4月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采用FD桥接技术治疗的颅颈部复杂动脉瘤患者15例(15个动脉瘤)。其中5例采用Pipeline FD,10例采用Tubridge FD;7例行计划性桥接,8例行补救性桥接;9例采用由远端向近端桥接,6例采用由近端向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3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神经导航辅助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内镜组),另20例采用传统经鼻蝶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完全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结果、垂
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是导致婴幼儿残疾和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损伤机制与小胶质细胞密切相关。在发育性大脑中,小胶质细胞可以维持神经元的存活以及促进其死亡,同时也有助于突触的形成并参与其修饰,使未成熟大脑正常发育。作为颅脑损伤机制的核心成员,小胶质细胞在发育性大脑TBI急性期对损伤大脑主要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而其过度激活会加重脑损伤,严重影响神经元和突触的正常发育,最终干扰神经回路的正常建立。小儿大脑尚
期刊
施万细胞瘤病是神经纤维瘤病的第3种亚型,由于肿瘤多发且易复发,临床特征不明显,极易被误诊为2型神经纤维瘤病等疾病,给临床诊断和后续治疗带来挑战。研究发现,SMARCB1和LZTR1基因与其发病密切相关。本文报道了1例临床表现为全身多发包块、颅内有占位性病变的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对其行颅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学诊断为神经鞘瘤,取外周血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LZTR1强阳性,符合施万细胞瘤病的诊断特
期刊
血管内治疗在近20年来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方法。随着动脉瘤愈合机制的深入研究,动脉瘤治疗的理念从单纯的"瘤内填塞"向载瘤动脉"血管重建"、"血流重构"转变。其中,"血流重构"通过改善瘤颈部血流动力学促进载瘤动脉的修复及动脉瘤愈合,在动脉瘤的治疗中显示出极大的优势。随着血流导向装置性能的改进、技术的进步及经验的积累,"血流重构"将是动脉瘤治疗的必然趋势。
期刊
目的探讨影响床突旁动脉瘤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置入术后发生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2015年9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205例床突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所有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重建,测量动脉瘤的大小和载瘤动脉远、近端直径,选择合适尺寸的PED置入,必要时填入弹簧圈。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缺血性卒中,进一步采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证实缺氧可诱导胶质瘤细胞的逆分化或维持胶质瘤干细胞的干性而导致化疗抵抗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实验采用U87、GL261胶质瘤细胞株,经磁珠分选获得CD133+CD15+Nestin+和CD133-CD15-Nestin-细胞。分选的细胞经常氧-缺氧培养后行免疫荧光实验和免疫印迹实验检测CD133、CD15、Nestin、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进一步添加替莫唑胺(TMZ)
目的探讨Pipeline Flex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使用Pipeline Flex FD治疗的37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患者共45个动脉瘤(其中7例为串联宽颈小动脉瘤),分布于颈内动脉(38个)、椎动脉(3个)、大脑中动脉(3个)及大脑前动脉(1个)。动脉瘤最大径为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