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教学中道德引导行为的思考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ajiang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教学中道德引导行为的必要性,道德引导行为在专业课教学中的体现。要进一步提高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道德引导重要价值的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做到言传身教、深挖教材内容,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实现专业教学道德引导行为。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道德引导
  [作者简介]刘怀(1966- ),男,广东连平人,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王宜奋(1965- ),女,广东汕头人,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人事管理。(广东广州51044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题“高校教师专业教学中道德引导行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2009ZY041)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5-0089-02
  
  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
  一、教师专业教学中道德引导的必要性
  (一)专业课教学中道德引导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学校必须依靠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因此,在任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不单纯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对学生进行知识性和思想性的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远大理想,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专业课教学中道德引导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等正发生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趋于多样化、多元化。对处于多元文化交融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一方面风华正茂,思想开放,富于幻想,充满激情,具有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另一方面,他们涉世未深,缺乏实际生活的磨炼,情绪波动大,意志品质不成熟。如不及时引导或引导不当,他们极易或产生自我膨胀、妄自尊大、狂妄浮躁的倾向,或产生颓废、消沉的悲观情绪,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产生抵触或背离。
  (三)专业课教学中道德引导有利于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专业课教师有着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便利条件。教师的思想境界和人品作风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出來,对学生的影响都是相当直接和深刻的。另外,学生的思想感情受环境、条件等种种因素的影响,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各种类型的学生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而思想政治工作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人的思想发展变化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从这个角度说,任课教师最有条件做思想工作,最容易做思想工作,也最能切合实际、有的放矢地做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也最为理想。
  二、在专业课教学中道德引导行为的体现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6]16号)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协作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是德育教育中的永恒主题之一。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与发展都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悠久的历史过程,各学科史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学者先哲们探索真理、发明创造,以科学务实的精神百折不挠、奋力拼搏,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无穷的精神财富。通过在专业课学习中对学生进行追求真知的人物故事的讲解,激励学生为祖国为社会为理想而努力学习。积极开展专业活动,使学生在集体活动和交往中相互学习,从而增强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观念,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发掘和弘扬学科专业内容中辩证唯物论的哲学思想
  教师在专业课程的传授过程中,要注重挖掘学科内的哲学内涵,在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逻辑方法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探索科学真知,使学生学其知悟其道。在各种学科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把学科的知识体系完整、系统地介绍给学生,通过引导学生对学科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铸塑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引导学生树立哲学、创新、辩证的思维方式,从哲学高度去思索学习人生一些重大深层次的问题,提升自身素质,明确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三)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严谨作风
  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要体现科学家探索专业知识的科学精神。教师在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认知结构的同时,也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磨炼吃苦耐劳的品质,培育坚韧不拔的意志,在学习实践中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不懈探索的科学态度。
  (四)倡导学生树立人文精神
  李岚清在北大百年校庆的一次会议讲话中明确告诫我国高校师生,不能“精于科学,荒于人文”。人文精神能鼓舞大学生努力向上,充满激情,追求理想和幸福;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心灵,升华思想境界;可以引导大学生从更新、更高的角度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还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把学生培养成有善良之心、感恩之心的人,把他们培养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的人。
  (五)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学中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创造性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等。
  三、专业课程教学中道德引导行为的途径与方法
  (一)以身作则,行为世范
  唯有教师人格的高尚,才可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谈举止、文化素质修养、仪表形象都无时无刻不在感染和影响学生。因此,在整个专业课程教学中,要以德立身、自尊自律,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
  (二)结合专业学科特点,深挖教材内容
  教材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源泉,虽然各专业课教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目标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这些目标和内容都有其各自的学科门类特性,但教材也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合道德引导教育的依据和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落实道德引导教育的载体。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除了要加强专业学科的发展史、科学家生平等与德育有关内容的教育外,还要任课教师去挖掘和提炼,把蕴涵于教材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作风等德育内容提示给学生。另外,专业课教师要从不同学科自身特点出发,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结合高职学生特点进行引导
  正确分析和把握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增强道德引导实效性的重要方法。高职教育本身有其自身的特点,教育对象与大学本科的教育内容、方法、对象有所不同。在专业课教学中,道德引导应结合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深入了解和掌握高职学生的特点,本着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和帮助。
  四、加强专业课教学中道德引导的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道德引导重要价值的认识
   在学校里,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他们不仅可以通过授课渗透深刻的思想教育,而且其人格就是最好的教育资源。教师的思想、品德、态度、情感、作风、意志、性格等都从不同侧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专业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专业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特殊地位,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尤为明显,其人格品行对学生影响深远。历史上有许多卓有成就的杰出人物往往都得益于他们学生时代的老师的影响。因此,专业课教师要提高对教书育人、课程育人的重要价值的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思想教育工作落在实处,抓出实效。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的素质是提高课程教学中思想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性因素。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灵魂,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发展起支配作用,而且直接影响教书育人的水平,关系着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和情操,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因此,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同時也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另外要定期对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培训,鼓励教师通过学习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教学水平。
  (三)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
  江泽民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说:“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勇于创新是理性精神的最高境界,创新需要积极的思维。为此,教师也应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把道德引导教育真正融合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因此,在道德引导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材里的知识点,同时也要在教学方式上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勇于实践,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具有高尚道德情操、扎实专业知识和勇于创新的高技能人才。
   总之,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是进行道德引导的重要阵地。将知识传授与道德引导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专业课教师的作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积极主动地把道德引导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为培养合格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敏.浅谈专业课教师的德育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3).
  [2]方桐清,黄宝玲.试论高校专业课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J].煤炭高等教育,2007(9).
  [3]朱霞梅,蒋明明,栾春辉.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的思考和探索[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其他文献
1550光传输系统以其损耗小、传输容量大的优势,广泛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和运营,目前成熟的1550设备成本低、网络维护方便,并且组网灵活,这些优点使得用1550技术建设有线广播
[摘要]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通过对大中型制造业企业进行深入分析,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建构了工作过程导向、岗位能力渐进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引产入教、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关键词]数控技术专业 引产入教 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隋秀梅(1965-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专业建
本文关注英语新闻中体现的意识形态(ideology),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和批评语言学的观点从分类(classification)、转换(transformation)和情态(modality)的角度对英语新闻进行批评性分
期刊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发布《中国青年权益状况报告》。报告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的劳动权益从6大方面得到实现。这6大方面分别为:
从广电系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可行性出发,就广电移动互联网的接入、传输、终端及业务拓展进行了研究,并就基于高清的广电移动互联网的服务谈了看法。
北京现代职业学校是一所国家级的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该校前不久对自身教师队伍进行摸底调查后发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仅占学校教师的23%。对此,学校领导班子认为,这一现
根据静态的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劳动力、土地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在对外贸易中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同时进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按照这个原则发展起来的中国经济产
文章对河南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的职称、学历、专业、年龄基本结构和教学科研工作、师资培训、思想状况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师资队伍存在的学历偏低、科研意
贺绿汀的一生既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风骨,又具备了现代知识分子的“科学精神和批判精神”。他针对当时所写的不少关于音乐创作、文化建设的文章至今看来,仍然是快人快语,有很强的现实性。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作曲家杨立青说,作为一个音乐创作的晚辈,贺老在音乐创作方面犹如一座高山,令后来者学习不尽。贺绿汀的几百部作品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瑰宝,是外国音乐技法与中国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典范,几十年来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