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书馆是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文献采购中存在的有数量而无质量、采购工作随意而缺乏监管、馆藏结构不合理等带来的供求矛盾,本文提出高校图书馆应改革管理体制、增强服务意识、以教研为导向、开门办馆等对策。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采购 问题 对策
一、高校图书馆的角色及作用
教育部2002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一条就明确指出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图书馆的水准是高校综合竞争力强弱的晴雨表:很多时候,我们看一个大学的好与差,只要看它的藏书量就大致心中有数了。当然,量只是一个重要参照,更重要的是质,好的馆藏是一个大学育人的基础与根本,毕竟,大学的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的角色是做好向导,而学生,尤其是人文学科的学生大部分的时间还都要在图书馆度过,因此,也就有了人们熟稔的“泡图书馆”一说。尽管不能说凡是泡图书馆时间长的大学生成绩都十分优异,但毫无疑问的是优秀的学生没有不热爱泡图书馆的。既然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需要在图书馆度过,那么,图书馆的重要作用就不言自明。如果说这对于本科生还不是那么突出的话,那么,对于硕士与博士研究生而言则至关重要。本科生的学习往往集中于某一种教材,课外阅读量有限,经常借助教师开出的书目循序渐进地扩充自己的知识,而研究生除此之外还需要有更多的自主探索能力,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与科研能力。由于大学的连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节节攀升,这直接增大了就业压力,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脱颖而出主要还是靠扎实的专业本领,而这需要大学课堂与大学图书馆同时给予强劲的支持。对学生而言如此,对教师来说也是这样。以教学为主的教师不能总是抱着自己的教案“年年岁岁花相似”,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从图书馆汲取新的知识营养,否则,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不会引起学生多大的兴趣,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而对于以研究与教学并重、研究为主的大学教师更是举足轻重,读书、写论文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少了图书馆,他们就像断翅的小鸟,质量低劣的图书馆无法在其科研之途中助以一臂之力,从而使其走得更远。
二、高校图书馆采购中的突出问题
首先,全国高校尤其是那些近期升本的院校在扩招后有一段时间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在资金跟上后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同时也为达到教育部本科院校考评中的指标,因而短期内大批量进行采购,结果是图书总量大幅提升,看似达标。一旦学生入馆借书,棘手的问题就来了:原本是一个专业必备的书目图书馆却找不到,而一些长相相似但没有多少学术价值的书倒是买了一大堆。换言之,ABC的通俗读物占据了图书馆,而较有专业性的图书不见踪迹,这一点在地方院校图书馆中表现尤为突出。这种数量与质量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好还会愈演愈烈,因为目前图书市场的生产量呈加速度态势发展,且图书大幅度涨价,而高校已经过了本科评估的坎儿,债台高筑的高校在图书馆的投资上也不再像先前那样大方,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手头有限的资金,平衡好图书数量与质量的矛盾就成为摆在图书馆面前的课题与难题。
其次,从根本上说,导致图书馆有数量而无质量现状的原因是由于采购方式不科学,采购人员素质低,盲目性、随意性、主观性太强。第一种方式是采购人员手拿新华书目,勾勾画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不了解所勾图书的情况下胡乱拍板,采购的质量自然没有保证,而且很多时候新书目并不能涵盖全国所有出版社,如果仅是坐在办公室里就難以了解图书市场的真面貌。第二种方式是采购人员到了图书现场,如全国各大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新书订货会,面对琳琅满目的新书样本,凡是有过这类经历的人都会明白这需要采购人员有较强的体力与耐力认真翻看目录,仔细挑选,这是对工作人员的智力、精力与责任的全面考验。现实情况常常是逛不到一半,很多采购人员就体力不支,乱花渐欲迷人眼,接下来的选择就在不知不觉中粗放起来,乱点鸳鸯谱的事情就成了家常便饭。如果再往下追究,采购人员的这种作风实际上还是导源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因而仅凭个人喜好,一时兴起而随意购买。
再次,馆藏结构不合理。当图书采购回来后,采购工作实际上并未全部完工,只有将所购图书安排上架,这项工作才算真正结束。所以,能买来一定数量的好书固然重要,但接下来还要看能否予以合理的布局。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现在全国高校在扩招风潮中大都建有新校区,这就出现了如何合理配置新旧校区图书数量的现实问题。以某省师范大学为例,其新校区为本科生,而老校区为研究生,但某些专业性较强的图书经常是买了4册而只有1册放在老校区,这让研究生叫苦不迭。因此,针对不同校区不同学生的需要配置不同的图书档次与数量就显得格外重要。就这所大学而言,本科生所在的校区可以多配置所用教材以外的其他教材系列以及数量充足的专业必备书目,而最新出版的专业研究型图书则应保证研究生的供给。合理化的馆藏结构必须跟用户需求层次、学科结构紧密联系、相互对应,否则,资源的浪费就在所难免。
三、解决的对策
首先,改革管理体制,提高业务素养。众所周知,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如下现象:大部分工作人员往往是学校领导、教授们的家属,相比之下,他们缺少图书馆的专业素养,而现今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更是将他们远远甩在身后。如果这样的人员参与采购的话,其后果可想而知。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有序、全面推行管理体制改革,一方面招纳图书馆的专业人才,一方面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仅是职业操守、工作技能上的,更是不同专业素养上的。通过以上的两手抓,高校图书馆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凤凰涅槃式的新生。
其次,高校图书馆的馆长应清醒认识到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以服务高校师生的心态抓好采购。大学的图书馆因为购书量十分可观,因而成为出版商的座上宾。而购买图书时产生一定比例的回扣一直以来都是行业惯例。以复旦大学为例,馆长葛剑雄最近透露,出版社卖书给书商打折,而书商卖书给图书馆也打折,但账面上的售价却是按图书上的标价。500元钱以下的书可能就不会入账,发票也不到图书馆登记,一年下来,这样产生的回扣竟高达几百万。如果采购人员没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感,抵制不住回扣诱惑的话,那么,大学图书馆的采购将同基建一样滋生出无尽的腐败,最后遭殃的还是高校师生,还是高校自身。因此,增强服务意识刻不容缓,而增强服务意识最重要的是改变以往采购工作中的随意性,要以人为本,以科研为导向,所有的采购工作紧紧围绕科研来转。
再次,图书馆应开门办馆,拓宽采购渠道。采购工作既然要服务于科研,那么,就绝不能是馆长与采购人员脑袋一热,需要不需要都乱买一气,至于师生爱看不看不去管,相反,应该充分、认真听取广大师生的建议与意见,有针对性地购买他们特别急需的图书。采购人员可以通过图书馆信箱、论坛及专家咨询委员会等途径明确采购的具体书单,而购买时也不一定非要赶到图书现场,可以借助当今既方便又快捷的网上书店,如当当、卓越亚马逊等进行大宗采购。
参考文献:
复旦图书馆馆长晒经费开支,年拒几百万回扣.重庆商报,2011-3-14.
(责编 潘冰)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采购 问题 对策
一、高校图书馆的角色及作用
教育部2002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一条就明确指出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图书馆的水准是高校综合竞争力强弱的晴雨表:很多时候,我们看一个大学的好与差,只要看它的藏书量就大致心中有数了。当然,量只是一个重要参照,更重要的是质,好的馆藏是一个大学育人的基础与根本,毕竟,大学的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的角色是做好向导,而学生,尤其是人文学科的学生大部分的时间还都要在图书馆度过,因此,也就有了人们熟稔的“泡图书馆”一说。尽管不能说凡是泡图书馆时间长的大学生成绩都十分优异,但毫无疑问的是优秀的学生没有不热爱泡图书馆的。既然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需要在图书馆度过,那么,图书馆的重要作用就不言自明。如果说这对于本科生还不是那么突出的话,那么,对于硕士与博士研究生而言则至关重要。本科生的学习往往集中于某一种教材,课外阅读量有限,经常借助教师开出的书目循序渐进地扩充自己的知识,而研究生除此之外还需要有更多的自主探索能力,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与科研能力。由于大学的连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节节攀升,这直接增大了就业压力,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脱颖而出主要还是靠扎实的专业本领,而这需要大学课堂与大学图书馆同时给予强劲的支持。对学生而言如此,对教师来说也是这样。以教学为主的教师不能总是抱着自己的教案“年年岁岁花相似”,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从图书馆汲取新的知识营养,否则,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不会引起学生多大的兴趣,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而对于以研究与教学并重、研究为主的大学教师更是举足轻重,读书、写论文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少了图书馆,他们就像断翅的小鸟,质量低劣的图书馆无法在其科研之途中助以一臂之力,从而使其走得更远。
二、高校图书馆采购中的突出问题
首先,全国高校尤其是那些近期升本的院校在扩招后有一段时间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在资金跟上后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同时也为达到教育部本科院校考评中的指标,因而短期内大批量进行采购,结果是图书总量大幅提升,看似达标。一旦学生入馆借书,棘手的问题就来了:原本是一个专业必备的书目图书馆却找不到,而一些长相相似但没有多少学术价值的书倒是买了一大堆。换言之,ABC的通俗读物占据了图书馆,而较有专业性的图书不见踪迹,这一点在地方院校图书馆中表现尤为突出。这种数量与质量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好还会愈演愈烈,因为目前图书市场的生产量呈加速度态势发展,且图书大幅度涨价,而高校已经过了本科评估的坎儿,债台高筑的高校在图书馆的投资上也不再像先前那样大方,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手头有限的资金,平衡好图书数量与质量的矛盾就成为摆在图书馆面前的课题与难题。
其次,从根本上说,导致图书馆有数量而无质量现状的原因是由于采购方式不科学,采购人员素质低,盲目性、随意性、主观性太强。第一种方式是采购人员手拿新华书目,勾勾画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不了解所勾图书的情况下胡乱拍板,采购的质量自然没有保证,而且很多时候新书目并不能涵盖全国所有出版社,如果仅是坐在办公室里就難以了解图书市场的真面貌。第二种方式是采购人员到了图书现场,如全国各大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新书订货会,面对琳琅满目的新书样本,凡是有过这类经历的人都会明白这需要采购人员有较强的体力与耐力认真翻看目录,仔细挑选,这是对工作人员的智力、精力与责任的全面考验。现实情况常常是逛不到一半,很多采购人员就体力不支,乱花渐欲迷人眼,接下来的选择就在不知不觉中粗放起来,乱点鸳鸯谱的事情就成了家常便饭。如果再往下追究,采购人员的这种作风实际上还是导源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因而仅凭个人喜好,一时兴起而随意购买。
再次,馆藏结构不合理。当图书采购回来后,采购工作实际上并未全部完工,只有将所购图书安排上架,这项工作才算真正结束。所以,能买来一定数量的好书固然重要,但接下来还要看能否予以合理的布局。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现在全国高校在扩招风潮中大都建有新校区,这就出现了如何合理配置新旧校区图书数量的现实问题。以某省师范大学为例,其新校区为本科生,而老校区为研究生,但某些专业性较强的图书经常是买了4册而只有1册放在老校区,这让研究生叫苦不迭。因此,针对不同校区不同学生的需要配置不同的图书档次与数量就显得格外重要。就这所大学而言,本科生所在的校区可以多配置所用教材以外的其他教材系列以及数量充足的专业必备书目,而最新出版的专业研究型图书则应保证研究生的供给。合理化的馆藏结构必须跟用户需求层次、学科结构紧密联系、相互对应,否则,资源的浪费就在所难免。
三、解决的对策
首先,改革管理体制,提高业务素养。众所周知,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如下现象:大部分工作人员往往是学校领导、教授们的家属,相比之下,他们缺少图书馆的专业素养,而现今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更是将他们远远甩在身后。如果这样的人员参与采购的话,其后果可想而知。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有序、全面推行管理体制改革,一方面招纳图书馆的专业人才,一方面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仅是职业操守、工作技能上的,更是不同专业素养上的。通过以上的两手抓,高校图书馆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凤凰涅槃式的新生。
其次,高校图书馆的馆长应清醒认识到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以服务高校师生的心态抓好采购。大学的图书馆因为购书量十分可观,因而成为出版商的座上宾。而购买图书时产生一定比例的回扣一直以来都是行业惯例。以复旦大学为例,馆长葛剑雄最近透露,出版社卖书给书商打折,而书商卖书给图书馆也打折,但账面上的售价却是按图书上的标价。500元钱以下的书可能就不会入账,发票也不到图书馆登记,一年下来,这样产生的回扣竟高达几百万。如果采购人员没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感,抵制不住回扣诱惑的话,那么,大学图书馆的采购将同基建一样滋生出无尽的腐败,最后遭殃的还是高校师生,还是高校自身。因此,增强服务意识刻不容缓,而增强服务意识最重要的是改变以往采购工作中的随意性,要以人为本,以科研为导向,所有的采购工作紧紧围绕科研来转。
再次,图书馆应开门办馆,拓宽采购渠道。采购工作既然要服务于科研,那么,就绝不能是馆长与采购人员脑袋一热,需要不需要都乱买一气,至于师生爱看不看不去管,相反,应该充分、认真听取广大师生的建议与意见,有针对性地购买他们特别急需的图书。采购人员可以通过图书馆信箱、论坛及专家咨询委员会等途径明确采购的具体书单,而购买时也不一定非要赶到图书现场,可以借助当今既方便又快捷的网上书店,如当当、卓越亚马逊等进行大宗采购。
参考文献:
复旦图书馆馆长晒经费开支,年拒几百万回扣.重庆商报,2011-3-14.
(责编 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