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盐池县委、各级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走在前做表率,抢抓中央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支持和国务院“六项激励措施”等重大战略机遇,不断发挥凝聚合力、战斗堡垒、引领带动、产业支撑作用,推进了机关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共同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明显提升,贫困党员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
建机制抓落实,切实发挥凝聚合力作用
建立责任靠实机制。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包抓责任制,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各包抓1个示范村,分管领导包抓1~2个贫困村,科级干部和“驻村干部”包抓1~2个贫困户,74个县直机关党组织与贫困村“牵手共建”,不脱贫、不脱钩。
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创新建立了“1+4+9”重点工作推进机制,抓点带面、推动全局。建立扶贫开发联席会议制度,县委常委会每两个月听取扶贫开发专题汇报,每半年召开一次推进促评会,掌握情况,解决问题,推动落实。
建立考评导向机制。把脱贫攻坚纳入各级党组织及书记党建责任清单和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建立脱贫攻坚目标管理责任追究和“一票否决”制,对工作不力、考核不达标,特别是造假“摘帽”的,严肃追究乡镇党政“一把手”的主体责任和帮扶部门、联系乡镇县级领导、驻村第一书记的连带责任。
抓基层打基础,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优化党组织设置。紧扣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瞄准脱贫攻坚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采取“党组织+种植基地、养殖园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养协会、龙头企业”的“1+6”党组织设置模式,组建各类功能党小组132个,切实把党组织建在扶贫开发工作链上,以党建保障扶贫,以扶贫促进党建。
激发党组织活力。大力实施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双十工程”,每年选取10个先进村进行重点培育,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确定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进行重点整顿,树立典型样板、补齐后进短板,抓两头带中间,逐步消除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的障碍。近两年来,共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18个、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3个。
选优党组织班子。利用村“两委”换届选举契机,先后选拔了237名农村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连续举办三届村干部农业经济管理大专班,培养大专学历村干部262人。将村干部职务补贴标准由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倍调整为3倍。先后选派74名区市县优秀党员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发挥领头雁作用。
重引导强服务,切实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加强组织引领。各级机关党组织结合“民情大走访”、机关干部下基层、精准识别回头看等活动,全县干部职工3000余人次,深入102个行政村,为贫困村及贫困户“端盘子”、定调子、开“方子”,为74个贫困村制定了5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为精准识别的贫困户建档立卡,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实施精准化、个性化帮扶。通过“以强带弱、以城带乡”结对共建的形式,围绕发展特色产业,探索建立了曾记畔村互助资金循环发展、狼布掌村“1+1、1带1”扶贫双赢等先进基层典型,使村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
增强服务功能。紧紧抓住全区政务云试点县这一契机,结合智慧盐池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县乡村组四级便民服务网络。2014年以来,先后筹措资金20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0个、维修53个。认真落实村干部走访值班制度、积案化解包干制、县领导定期接访制,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强化示范带动。认真组织区市县乡79个单位157名扶贫开发驻村干部、123个部门(单位)1494名下基层干部,驻村开展制定规划、落实项目、协调资金、解决难题等“保姆式”服务。积极整合党(团)员创业致富资金、青年创业基金、农村妇女小额信贷资金,支持党员领办、创办、协办规模种养基地(园区)412个、家庭农场41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73家,引导广大党员争做致富带富帮扶先锋,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产业。
优化环境促发展,切实发挥产业支撑作用
优化发展环境。2015年以来,扎实开展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等28个专项整治行动,紧紧围绕联系服务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等方面建立健全了25项配套制度。认真落实村级组织“党群议事会”、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普遍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组织党员群众及时参与到扶贫项目的落实中,真正把扶贫项目办成惠民实事。
夯实发展基础。坚持走培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脱贫路子,围绕滩羊、牧草、甘草、小杂粮、黄花五大特色优势产业,探索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扶贫模式,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夯实脱贫基础,真正使贫困群众实现可持续脱贫。坚持走拓展内涵、创新方式的脱贫路子,更加注重激发群众的自主发展意识,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贫困户融入产业链条,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杠杆作用,组建成立了全区首家县级扶贫信用担保公司,聚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资源,实现由政府“单打独斗”向专项、行业、社会“协同作战”的转变。坚持走扶贫带动、合作共赢的脱贫路子,积极引进中民投公司与贫困村合作,大力实施光伏+党建等扶贫新模式,贫困村以闲置土地作为资产入股,在全县74个贫困村建设光伏电站,村级组织每年稳定收入20万元,持续收入20年,有效解决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空壳”的问题,提升村级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
提供政策支持。依托村级互助资金,创新开展了千村信贷、资金捆绑、评级授信、小额信贷、融资担保等8种金融扶贫新模式,确保贫困群众能享受到金融扶贫的政策支持。力争全年撬动扶贫小额贷款30亿元,贫困户户均贷款达到8万元,把金融扶贫“盐池模式”向全国推广。G
(作者单位:盐池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章 立
建机制抓落实,切实发挥凝聚合力作用
建立责任靠实机制。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包抓责任制,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各包抓1个示范村,分管领导包抓1~2个贫困村,科级干部和“驻村干部”包抓1~2个贫困户,74个县直机关党组织与贫困村“牵手共建”,不脱贫、不脱钩。
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创新建立了“1+4+9”重点工作推进机制,抓点带面、推动全局。建立扶贫开发联席会议制度,县委常委会每两个月听取扶贫开发专题汇报,每半年召开一次推进促评会,掌握情况,解决问题,推动落实。
建立考评导向机制。把脱贫攻坚纳入各级党组织及书记党建责任清单和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建立脱贫攻坚目标管理责任追究和“一票否决”制,对工作不力、考核不达标,特别是造假“摘帽”的,严肃追究乡镇党政“一把手”的主体责任和帮扶部门、联系乡镇县级领导、驻村第一书记的连带责任。
抓基层打基础,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优化党组织设置。紧扣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瞄准脱贫攻坚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采取“党组织+种植基地、养殖园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养协会、龙头企业”的“1+6”党组织设置模式,组建各类功能党小组132个,切实把党组织建在扶贫开发工作链上,以党建保障扶贫,以扶贫促进党建。
激发党组织活力。大力实施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双十工程”,每年选取10个先进村进行重点培育,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确定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进行重点整顿,树立典型样板、补齐后进短板,抓两头带中间,逐步消除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的障碍。近两年来,共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18个、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3个。
选优党组织班子。利用村“两委”换届选举契机,先后选拔了237名农村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连续举办三届村干部农业经济管理大专班,培养大专学历村干部262人。将村干部职务补贴标准由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倍调整为3倍。先后选派74名区市县优秀党员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发挥领头雁作用。
重引导强服务,切实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加强组织引领。各级机关党组织结合“民情大走访”、机关干部下基层、精准识别回头看等活动,全县干部职工3000余人次,深入102个行政村,为贫困村及贫困户“端盘子”、定调子、开“方子”,为74个贫困村制定了5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为精准识别的贫困户建档立卡,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实施精准化、个性化帮扶。通过“以强带弱、以城带乡”结对共建的形式,围绕发展特色产业,探索建立了曾记畔村互助资金循环发展、狼布掌村“1+1、1带1”扶贫双赢等先进基层典型,使村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
增强服务功能。紧紧抓住全区政务云试点县这一契机,结合智慧盐池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县乡村组四级便民服务网络。2014年以来,先后筹措资金20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0个、维修53个。认真落实村干部走访值班制度、积案化解包干制、县领导定期接访制,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强化示范带动。认真组织区市县乡79个单位157名扶贫开发驻村干部、123个部门(单位)1494名下基层干部,驻村开展制定规划、落实项目、协调资金、解决难题等“保姆式”服务。积极整合党(团)员创业致富资金、青年创业基金、农村妇女小额信贷资金,支持党员领办、创办、协办规模种养基地(园区)412个、家庭农场41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73家,引导广大党员争做致富带富帮扶先锋,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产业。
优化环境促发展,切实发挥产业支撑作用
优化发展环境。2015年以来,扎实开展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等28个专项整治行动,紧紧围绕联系服务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等方面建立健全了25项配套制度。认真落实村级组织“党群议事会”、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普遍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组织党员群众及时参与到扶贫项目的落实中,真正把扶贫项目办成惠民实事。
夯实发展基础。坚持走培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脱贫路子,围绕滩羊、牧草、甘草、小杂粮、黄花五大特色优势产业,探索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扶贫模式,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夯实脱贫基础,真正使贫困群众实现可持续脱贫。坚持走拓展内涵、创新方式的脱贫路子,更加注重激发群众的自主发展意识,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贫困户融入产业链条,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杠杆作用,组建成立了全区首家县级扶贫信用担保公司,聚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资源,实现由政府“单打独斗”向专项、行业、社会“协同作战”的转变。坚持走扶贫带动、合作共赢的脱贫路子,积极引进中民投公司与贫困村合作,大力实施光伏+党建等扶贫新模式,贫困村以闲置土地作为资产入股,在全县74个贫困村建设光伏电站,村级组织每年稳定收入20万元,持续收入20年,有效解决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空壳”的问题,提升村级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
提供政策支持。依托村级互助资金,创新开展了千村信贷、资金捆绑、评级授信、小额信贷、融资担保等8种金融扶贫新模式,确保贫困群众能享受到金融扶贫的政策支持。力争全年撬动扶贫小额贷款30亿元,贫困户户均贷款达到8万元,把金融扶贫“盐池模式”向全国推广。G
(作者单位:盐池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章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