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主学习”在我国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学习论域研究的新成果,另一方面又对当前我国整个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即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习探究习惯。
[关键词]: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高中全面展开,要适应新课程,教师自身要作很多转变,但新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是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因此,教师除了自身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需要改变外,如何尽快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也是广大教师的一个首要任务。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为我们的共识,但教师和学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惯性,如何及时的做好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这一点上教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实施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中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
一、创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激励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所以教师必须解除“传道、授业、解惑”的所谓“师道尊严”,从思想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用“学习”的理念改良“教育”的观念,以“学习者中心论”充实“教师导向论”,并在实践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经验、学习终身性培养等方面的特点,尽可能地采用启发式、诱导式、咨询式等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教师要放下架子,从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走下来,以学生学习伙伴的身份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其中,从而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学习过程让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索,集思广益,从而以极大的热情来寻求未知的世界。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能使学生能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不用担心老师的责骂,也不用担心同学的讥讽。这种状态学习效率率最高,最易产生灵感,见解最易独到。有了这样的氛围,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也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给方法,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要授之以方法。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知道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认识新事物、产生积极联想的途径。一堂好的语文课,主要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点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去实践运用。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策略,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就能焕发出无限生机,就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三、变换课堂教学模式,促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多媒体等作为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要做的就是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材、参考资料以及教师的个人经验是知识来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思维习惯了顺从接受,渐渐对变化和发展产生抵制,不肯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自己也忘记了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当然,讲授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如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利于控制课堂时间,利于同时向众多学生传授。
然而随着时代的發展,社会对人才要求,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阻碍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新课标的理念,要求教师也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教学的方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在课堂中主动、大胆、尽情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四、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质疑,提出不同目标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帮助学生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才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在教学中教师要区别教育,向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前进目标,并且具体辅导。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教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创造地学,做到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王正东,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保证开放教育质量[J],中国远程教育,2002(10)
[2]孙春成著,《给语文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出版社,2003.6
[3]刘盈,《开放办学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培养问题》,上海电视大学图书馆
[4]魏书生著,《语文教学》,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7
[5]《教学与管理》,2006年,(2)
[关键词]: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高中全面展开,要适应新课程,教师自身要作很多转变,但新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是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因此,教师除了自身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需要改变外,如何尽快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也是广大教师的一个首要任务。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为我们的共识,但教师和学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惯性,如何及时的做好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这一点上教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实施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中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
一、创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激励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所以教师必须解除“传道、授业、解惑”的所谓“师道尊严”,从思想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用“学习”的理念改良“教育”的观念,以“学习者中心论”充实“教师导向论”,并在实践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经验、学习终身性培养等方面的特点,尽可能地采用启发式、诱导式、咨询式等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教师要放下架子,从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走下来,以学生学习伙伴的身份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其中,从而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学习过程让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索,集思广益,从而以极大的热情来寻求未知的世界。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能使学生能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不用担心老师的责骂,也不用担心同学的讥讽。这种状态学习效率率最高,最易产生灵感,见解最易独到。有了这样的氛围,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也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给方法,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要授之以方法。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知道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认识新事物、产生积极联想的途径。一堂好的语文课,主要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点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去实践运用。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策略,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就能焕发出无限生机,就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三、变换课堂教学模式,促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多媒体等作为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要做的就是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材、参考资料以及教师的个人经验是知识来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思维习惯了顺从接受,渐渐对变化和发展产生抵制,不肯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自己也忘记了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当然,讲授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如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利于控制课堂时间,利于同时向众多学生传授。
然而随着时代的發展,社会对人才要求,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阻碍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新课标的理念,要求教师也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教学的方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在课堂中主动、大胆、尽情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四、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质疑,提出不同目标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帮助学生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才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在教学中教师要区别教育,向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前进目标,并且具体辅导。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教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创造地学,做到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王正东,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保证开放教育质量[J],中国远程教育,2002(10)
[2]孙春成著,《给语文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出版社,2003.6
[3]刘盈,《开放办学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培养问题》,上海电视大学图书馆
[4]魏书生著,《语文教学》,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7
[5]《教学与管理》,2006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