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 让幼儿活力四射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114292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由于年龄还比较小,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尤其在活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作为教师,在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来设计不同的游戏环节,考虑积极正面的引导,这样才能充分吸引幼儿注意力,达到让幼儿主动学习的目的,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幼儿园课程也应将教育目标和内容与游戏融合在一起,让教学和游戏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情商培育、交际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等。本文针对我园当前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力求探讨幼儿游戏化的教学策略。

一、当前游戏化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师相关认知不到位
  游戏化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将游戏灵活运用,并与课程内容相呼应,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观察中我们发现,我园部分教师存在观念上的错误,行为中并没有完全理解渗透游戏化课程的真正理念,单纯地认为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进游戏环节即可,导致最终呈现给幼儿的教学场景往往是混乱的,有时开展的游戏活动甚至跟教学内容本身毫无关系。虽然幼儿同样能玩得开心,但从教育本身来说,并没有起到任何的积极意义。
  2.游戏化课程建设类别太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高度重视对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这里的核心素养包含了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活跃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自理能力、人机交往能力等多个方面,而这些方面都需要教师从不同角度去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如果要应用游戏活动,也应满足幼儿相关能力的实践培养,比如以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为目标的情境表演类游戏活动。但从当前的课程建设状况来看,教师设置的类别还是太少,“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模式往往不利于幼儿从活动中得到发展,相关能力也不能针对性地有所提高。

二、幼儿游戏化课程建设策略


  1.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加深课程建设内涵
  我们推出游戏化课程最重要目的,是望通过课程建设让幼儿从中获得全方位的真实体验,并从中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但由于教师自身对游戏化课程建设的认知不足,导致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效果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加强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掌握游戏化课程建设的妙招和精髓。另一方面,作为幼儿园应该多为教师提供集中培训学习的机会,多与其他幼儿园交流沟通,共同进步,真正实现课程建设游戏化,在游戏中完成课程的理想状态。
  2.推出互动型游戏课程,促进课程建设生活化
  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时候教师在活动中提到的内容,无论幼儿是否理解,都会被动地说“听懂了”之类的话,但如果与幼儿深入交流就会发现,其实他们也是一知半解,这样长期下去非常不利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而互动不仅能最大程度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理解盲区,也能让幼儿及时反馈给教师,所以我认为有必要推出互动型课程。
  所谓互动型游戏课程,就是指让幼儿加强与教师以及他人互动沟通的游戏课程。一般建议教师采用模拟社会真实生活环境的方式设置出多个主题课程,然后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可以扮演生活中的各类人群,通过“拜访”友人、参加“商业活动”、进入“医院看病”、办理“银行业务”等一系列的主题情境,让幼儿感受到真实的社会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幼儿积极互动讨论,也要时刻关注幼儿是否完全融入到活动中。针对部分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交流的幼儿,教师必须及时干预指导,并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适用于他们的游戏,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游戏化课程的参与率。
  综上所述,幼儿园应进一步深化游戏化课程的建设,保证在教师积极向上的引导下,能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三观,确保幼儿园课程实施能与当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相匹配。新时代的学前教育必须以幼儿为主体,从他们的学习动机出发,客观对待幼儿游戏化课程,以期幼儿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育道路上,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意识,将游戏活动与课程建设有机融合,共同迸发出火花,努力为幼儿营造快乐的游戲氛围,圆满完成游戏化课程的建设和实施。
  (责任编辑:郭凯云)
其他文献
在学前教育阶段,绘本是幼儿输入语言的重要途径。在绘本故事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幼儿关注绘本细节,鼓励幼儿“输出”语言,续编故事,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一、实施说演结合方法,帮助幼儿理解词语含义  绘本是幼儿喜爱的一种学习载体,这种载体的形式是静态的,而表演则是幼儿喜爱的另一种学习载体,这种载体则是动态的。教师可以将表演与绘本结合在一起,借助绘本故事内容实施说演结合方
期刊
在一次大班餐前谈话中,幼儿对“花生是长在哪里的”产生了疑问。田里、树上、水里、山上,他们的答案五花八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科学领域指出:“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和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生动内容,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幼儿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及肢体动作的发展来认识世界,大自然中缤纷的色彩、时令的变化、富有生命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家园共育理念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将以往“教育家长”的重心转变为“家园平等合作”。家庭是幼儿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家园教育形成合力,对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园立足实际,积极找寻家园共育的有效策略及实施途径,通过理论引领、组织管理及方式创新,把教师与家长变为同行者,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实现了家园共育的新突破。一、理论引领转观念——实现家园
期刊
所谓日记画讲述活动,就是幼儿将每天的所见、所感、所参与的事情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对自己所画的内容进行讲述。日记画与绘画不同,绘画是静态的描述,而日记画是动态的记录。中班幼儿由于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在讲述过程中,他们并不能完全凭借记忆讲述自己在一天中经历的精彩片段,因此,他们需要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日记画”来帮助他们及时记录下自己难忘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为此,我将“日记画”这一幼儿易于接受的绘
期刊
作为一名一线幼儿教师,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所带班级的幼儿和家长。从小班幼儿入园到大班毕业,这三年之中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至关重要。能够获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会使老师在各项工作开展时都如虎添翼,同时也对幼儿的成长大有裨益。一、家长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进入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是幼儿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怀抱独自成长的过程,且3—6岁的幼儿年龄较小,思维发展还不完全,因此大部分家长在刚送幼儿入园时
期刊
在幼儿各阶段的教育中,大家往往会忽视情感教育。因为教育比较难把握,加上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很难在固定的活动中将情感教育的目标完全传递给每一个幼儿。而幼儿园的教育大多是在一日生活中进行的,所以在一日生活中实施情感教育应是最便捷且最有成效的。  我们常说幼儿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更重要的是启迪心智,引发探索,助力成长。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情感在成长中起25%的作用。如何最大化地发挥情
期刊
活动的开发与应用,对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活动体系的打造只有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具针对性、现实性及可操作性,从而促进教师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幼儿不断获得成长,推动园所可持续发展。  我园教师在“悦天性·启智慧”的办园理念引领之下,认真分析幼儿的现状、兴趣、特点以及园所周边的教学资源,将视野从“学科本位”回归“儿童本位”,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期刊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建议:“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中也指出:“每天应进行至少120分钟的户外活动,若遇雾霾、高温、高寒等天气,可酌情减少,但不应减少每日运动总量。”由此可见,保证每天适度有效的运动对于幼儿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期刊
我园的无锡市“十三五”规划课题“游戏精神观照下的幼儿水墨课程开发研究”实施两年多以来,我们在实践中思考着、研磨着、探究着,带着自我审视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寻找症结,在自我反思中剖析问题、“对症下药”,从遇到“游戏的瓶颈”到沉下心来观察幼儿后思考“水墨课程中真正的游戏精神应该是什么样的”,然后针对问题调整策略,让“游戏精神”变得宽泛而丰富,从而能更好地融入到幼儿水墨课程中,让课题研究真正和幼儿的发展相
期刊
案例背景  每年小班新生哭闹,不想上幼儿园的现象比比皆是。当孩子独自处于陌生环境中时,他们的情绪与行为反应其实折射出的是家长与孩子“情感联结”关系的质量,即“依恋”。根据依恋性质的评定可划分为:回避型、安全型、反抗型、混乱型。本文根据实际案例,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从多个角度探讨幼儿的反抗型依恋行为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策略,希望能够为教师对于反抗型依恋幼儿的干预带来一些帮助。一、个案分析与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