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备课是教学常规之首。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如何设计教学,突出教学重点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语文 教师 备课
一、把握課标与教材内容
1、准确解读新课标。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理念要求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实现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的学习注重落实“三维目标”,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课堂教学要重听说读写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在备课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深入钻研新课程标准,以此为指引进行教材分析、制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2、准确把握教材内容。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教师要对教材的体系结构、地位作用、目标定位等方面进行整体熟悉和把握。教师熟悉并准确把握了教材,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前后照应、整合内容、反复渗透,很容易抓住关键问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备学生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因此,备学生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备课时如何备学生呢,
1、全面了解学生。要做到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基本的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情感因素。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措施。
2、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起点。现在学生学习的渠道多了、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会超出我们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可能已经清楚了,我们认为很简单的不用教的,学生可能不会。如果我们按事先设计的内容教学,效果可能不佳。因此,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就必须把握准教学的起点。
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能力?掌握的程度如何?没有掌握的是哪些?
哪些新知识是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的?哪些需要教师引导和点播的......通过对学情的了解,确定哪些知识是重点探究的,哪些可以甚至不讲的,从而很好地把握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实施教学。
3、备学生发展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因此,课堂教学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学目标的问题。素质教育首先应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其次,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强调内化过程,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发展目标的协调一致。
4、纵观全班学生,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三、充分的备自己
教师备课千万不能忽视了备自己。所谓备自己,有两层含义:一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扬长避短,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教师备课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比如在教学中,教学内容、学生、教师三者要做到有机结合,和谐搭配,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靠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如何发挥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了。要求教师具有教学的灵活性即教学机智。所谓灵活性是指备课时要多设计几套方案,多考虑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样做:一是便于选择最佳设计方案,用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效果来推进语文教学之车顺利前进。二是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时,备有应急方案和挽救措施,不至于惊慌失措。把握备课艺术的灵活性,还要求教师备课时既要准确又要敏锐,不能太离谱,也不能太呆板,要根据教材、学生和自己的特长来灵活备课。
四、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好的导入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入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一个成功的导入环节,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首先,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其次,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最后,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诚然,选定教学重点的依据远远不止这些,课程标准的指导、教材章节题目的启示、课文反映形式的隐喻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备课的有益参考,囿于理论与实践的不足,权作引玉之砖吧!同样一堂课,各人着眼点不同,思路不同,使用的导入方法也就会不同。总而言之,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只要能提高的课堂效果就是好方法。
五、使用好《教参》
《教参》是他人对教材经过研究后得出的结论,仅供教师参考。虽然其中不乏高明之见,但也不见得句句都是真知灼见,《教参》本身也在不断修改,就是明证。有《教参》是好事,它像拐杖一样,可以帮助自己走路,但如果完全依赖《教参》,好事就是变成坏事,它会使自己失去独立行走的能力。所以,《教参》应当为“我”所用,合宜者取,不合宜者舍。要做到这一点,正确的做法是,自己先钻研教材,然后再看《教参》;如果倒过来,《教参》作者的观点就会先入为主,这是不利于教师独立思考的。
关键词 语文 教师 备课
一、把握課标与教材内容
1、准确解读新课标。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理念要求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实现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的学习注重落实“三维目标”,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课堂教学要重听说读写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在备课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深入钻研新课程标准,以此为指引进行教材分析、制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2、准确把握教材内容。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教师要对教材的体系结构、地位作用、目标定位等方面进行整体熟悉和把握。教师熟悉并准确把握了教材,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前后照应、整合内容、反复渗透,很容易抓住关键问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备学生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因此,备学生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备课时如何备学生呢,
1、全面了解学生。要做到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基本的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情感因素。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措施。
2、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起点。现在学生学习的渠道多了、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会超出我们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可能已经清楚了,我们认为很简单的不用教的,学生可能不会。如果我们按事先设计的内容教学,效果可能不佳。因此,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就必须把握准教学的起点。
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能力?掌握的程度如何?没有掌握的是哪些?
哪些新知识是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的?哪些需要教师引导和点播的......通过对学情的了解,确定哪些知识是重点探究的,哪些可以甚至不讲的,从而很好地把握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实施教学。
3、备学生发展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因此,课堂教学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学目标的问题。素质教育首先应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其次,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强调内化过程,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发展目标的协调一致。
4、纵观全班学生,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三、充分的备自己
教师备课千万不能忽视了备自己。所谓备自己,有两层含义:一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扬长避短,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教师备课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比如在教学中,教学内容、学生、教师三者要做到有机结合,和谐搭配,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靠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如何发挥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了。要求教师具有教学的灵活性即教学机智。所谓灵活性是指备课时要多设计几套方案,多考虑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样做:一是便于选择最佳设计方案,用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效果来推进语文教学之车顺利前进。二是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时,备有应急方案和挽救措施,不至于惊慌失措。把握备课艺术的灵活性,还要求教师备课时既要准确又要敏锐,不能太离谱,也不能太呆板,要根据教材、学生和自己的特长来灵活备课。
四、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好的导入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入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一个成功的导入环节,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首先,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其次,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最后,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诚然,选定教学重点的依据远远不止这些,课程标准的指导、教材章节题目的启示、课文反映形式的隐喻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备课的有益参考,囿于理论与实践的不足,权作引玉之砖吧!同样一堂课,各人着眼点不同,思路不同,使用的导入方法也就会不同。总而言之,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只要能提高的课堂效果就是好方法。
五、使用好《教参》
《教参》是他人对教材经过研究后得出的结论,仅供教师参考。虽然其中不乏高明之见,但也不见得句句都是真知灼见,《教参》本身也在不断修改,就是明证。有《教参》是好事,它像拐杖一样,可以帮助自己走路,但如果完全依赖《教参》,好事就是变成坏事,它会使自己失去独立行走的能力。所以,《教参》应当为“我”所用,合宜者取,不合宜者舍。要做到这一点,正确的做法是,自己先钻研教材,然后再看《教参》;如果倒过来,《教参》作者的观点就会先入为主,这是不利于教师独立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