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语文,我还有太多想告诉你们的,又觉得没必要再啰唆。你们会遇到更牛的大神,让他来告诉你们吧。最后一课,只想拜托大家一件事:请超越我!这是为人师者的终极理想。”高考前的最后一课,申鹏叮嘱学生。
申鹏,广东佛山石门高级中学语文老师,因带班风格硬朗又护犊心切,学生们都叫他“申爷”。
17年前,从山西师范大学毕业后,申鹏以十佳大学生和省级优秀毕业生的荣誉,加入这所珠江之滨的南粤名校,随即又响应单位号召,前往荒凉偏远、生源薄弱的南海狮山投身新校区建设。
如今,申鹏是佛山市教研中心组成员,但一直坚守教学一线,长期担任班主任。
这是属于他的麦田,他愿站在这里,看着孩子们奔跑,守望明天的到来。每送走一届学生,申鹏总会发表一篇《最后一课》,寄语学生。
“今年,是我第八次跟弟子们告别。”申鹏告诉《民生周刊》记者,高考前夕,广东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严峻起来,这场特殊大考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作为班主任,申鹏更是忧心忡忡,“最后几天,希望你们能沉下心来再看看书,要知道,读书永远是对抗焦虑的最佳方式。”申鹏在日志中写道。
做高情商考生
马颖诗是石门高级中学2018届毕业生。
“高考前夕,申老师在讲台上深情讲授最后一课的场景,历历在目。”在马颖诗看来,走进高三,就意味着一轮又一轮的刷题,不断巩固知识,难免枯燥乏味。这一“常规动作”,在申鹏这里,被彻底打破。
“申老师在讲解题目、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常常以一以贯之的幽默风格和文学素养,将知识点生动有趣地融入一个个故事,有逻辑、有条理地帮我们建立知识体系,提醒我们要胆大心细,做高情商考生。”
何谓高情商考生?“要学会猜为什么出这道题,领悟出题人的真实意图,尤其碰到非常规题目,要懂得跟命题者和阅卷人换位思考。”
在申鹏看来,高考是考生与命题者及阅卷人之间的“私密对话”,只有凝神聆听并从容表达,才能体会那种“邂逅知音”的快感。
“命题者不屑把考查重心放在需要机械记忆的点上,他们会在这场智力游戏中故意卖个破绽、留点线索,这才是解题真正的趣味所在。”申鹏告诉学生。
试题中遇到“新面孔”,怎么办?申鹏说,创新的前提是守正,不要担心命题者天马行空,为了拿捏好尺度,出题人可能比考生还要惶恐。所谓创新,要么就是常规考点“组团出道”,要么就是陈旧考点“重新包装”。
他告诉弟子:“保持细致与条理,足以随机应变。”
幽默智慧的表达、信手拈来的干货,申鹏带领班级实现一次又一次突破:2018届所教的两个班级,语文成绩分别夺得校平行班第一名和重点班第一名;2021届担任317班班主任,总分位居历史大类所有班级第一,班上的雷紫嫣同学以630分的佳绩成为学校文科状元。
在学生眼中,申鹏是一位有情怀的老师。马颖诗回忆,高三“保温考”结束后,申鹏带领全班同学一起,“书写”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他买了个钢铁侠头盔做储蓄罐,给我们布置下最后一道作业:每人给毕业5年后的自己写封信,聊聊此刻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期许。等5周年聚会时,我们再一起打开。”
这是继“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班级口号后,申鹏所教的历届学生又一个极具纪念意义的传承。
只需牢记一个真字
雷紫嫣,石门高级中学2021届毕业生,3年的语文课代表,两年的学习委员,今年石门高级中学的文科状元。
回忆起最后一课,雷紫嫣说:“申爷最后一课的状态与他第一课的状态很不一样:有些沧桑,有些疲惫……可能和他那段时间休息不好有关。见到他时,感觉他心情总是很低落,说话的声音、语调、方式,似乎与以往也不同。”
雷紫嫣说,她常会想起最后一课的那个下午,“我午睡醒来不久,看着申爷推门进了教室,他拿出黑色笔记本电脑,而不是一张卷子。全程默不作声,等人齐了以后,才开始说话。”
他说,本来已经老得矫情不动了,但很多人还是期待他聊些超越高考的话题,实在太忙,来不及整理,只能将这一年里零零散散记下的话,尽量有条理地讲给大家听。
“3年,申爷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即将走上战场,而他已经饱经风霜。”说这话时,雷紫嫣略带伤感,“毕竟,他对我们每一个学生,都付出了真感情。”
谈到3年来的最大收获,雷紫嫣说:“申老师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无论是知识上,还是人格上。”
留给她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句话:“你们只需牢记一个真字,便不会离真理和崇高太远。”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是申鹏一直以来坚持的人生信条。在他看来,保持真实比追逐崇高更为现实和重要。
这个夏天的最后一课,雷紫嫣的记忆定格在申鹏那句一成不变的结束语:感谢缘分,感谢大家,下课!
“这其实也是我想跟申爷说的,感谢缘分,感谢他,感谢他陪我们走过这3年,感谢他塑造了全新的我。谢谢,我最重感情的国文教员!”
罩护
“不需要太久,你们就会明白,你们今天在狂欢中离开的,其实是此后终生最为留恋的。”这是申鹏早在2013年毕业季的“预言”。 8年过去了,徐嘉城仍然记得申鹏在最后一课,引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金句,“申老师说,他自己是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他的职责是让我们远离那混账的悬崖。”
那时候的徐嘉城尚未读过这本书,听得似懂非懂。“感觉申爷说这话的意思是‘罩’着我们,不让我们受伤。”
聊起申鹏的“讲义气”,徐嘉城提到一件往事。高二时,同班同学锋文因打架学校对其进行劝退处理。
申鹏多方查证后发现,锋文当时打人,其实是在制止一场霸凌事件。顶着压力,他向对方家长和学校反复求情,最终保住锋文。
之后,锋文一路“逆袭”考上北航,成为一名飞行员,“这一切离不开申爷的‘罩护’。”徐嘉城说,多年后读完原著,才发现“申爷的这种‘罩护’不仅是对我们人身安全的保护,更是对我们内心信念的守护,他希望我们在磨炼成长时,不要忘记最初的理想和信仰。”
如今的徐嘉城已经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医生,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麦田守望者的故事,像黑暗中的一座灯塔,一直激励着他。
“身为医务工作者,疫情期间,我们面临大规模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任务,一想到我也如同申爷一般,守护着一些人,就感觉到幸福。”
徐嘉城说,希望申老师保重身体,期待有机会还可以再听他上一节语文课。
理想与现实
“是的,我老了。如果,我在你们这个年纪,能像现在这样珍惜时间,我的人生一定是另一种模样。”今年40岁的申鹏经常对学生说,“你正有翅膀,千万不要习惯爬行。”
3年前,送走上届毕业生的申鹏,陷入空前严重的职业空虚。虽然学生们高考成绩优异,他却觉得自己的使命不止于此。
为此,他先后远赴新疆和四川凉山,想在偏远的地方找回教育的意义。
“在凉山州支教的日子,收获很大。”申鹏利用周末时间,把11个贫困县全部走访了一遍,还陪前去采访的媒体,扛着摄影、摄像器材爬到悬崖村的顶上。他发现,那里的教学条件虽然受限,但孩子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如今,我终于懂得如何把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在教育领域,我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和实现价值的方式,所以我选择了回来。”
“为什么愿意多年守在这个岗位?”《民生周刊》记者问申鹏。
“人生最妙不可言的時段就是日新月异的青春,但岁月如梭似箭,任你焚膏继晷以绳系日,终不能回转;而教书匠的福祉在于,你可以不断参与到别人的青春中去,以最昂贵的生命做材料,雕琢最雅致的作品。与学生的相遇,就是与久别的青春重逢,这种邂逅令人疲惫,但更容易让人上瘾。”申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