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植物营养研究法课程教学探索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农业大学培养目标和植物营养研究法课程特点,对植物营养研究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总结了切实可行、效果良好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结果表明,通过教学改革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了解当前植物营养研究方法领域的研究热点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对进一步从事相近领域的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另外,课堂教学中引入相近领域研究进展与分析内容,对农业院校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和就业提供了有利帮助。
  关键词 植物营养研究法;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实践教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23-246-02
  植物营养研究法课程属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骨干专业课。该课程着重培养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合理进行科研选题、设计、实施和总结,不仅对今后继续深造,从事学术研究十分重要;而且对于面向产业及农业技术推广的学生也十分必要。由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具有很大的动态性与现实性,因此,教学内容也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不断更新、补充和完善,使课程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满足教学要求。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培养出具备扎实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人才,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1]。为此,笔者在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对植物营养研究法课程教学进行一些创新尝试和探索,旨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1 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学水平
  根据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建设一支由主讲教师负责、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团队,按一定比例配备实践教师,建立实施中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计划和措施。鼓励年轻教师顺应学校对在职学习的激励政策,合理安排自身深造的日程,并由课题组成员相互承担教学任务,为年轻教师深造提供机会。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开展社会实践,多与同行进行交流,让更多的教师参与有关教学方面的相关工作,不断积累教学素材。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加强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教学素材与教学资料,及时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提高课程的实用性与先进性[2]。
  2 完善教学内容改革,加快教学条件建设
  根据该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科学性。根据课程内容的发展和变化,不断修订和完善教学大纲等课程教学基本文件。具体改革措施包括:①更新教学内容,把最基本的与专业课程有联系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方法学的认识。②创新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师的科研成果、科研图书资料资源,不断引进最新进展,将学生的科研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有形地感知到所学知识的用途和价值。③通过进行阶段性测验、期中考试、课堂讨论等措施,提高教学质量。④引进新知识,由于一线教师均承担了大量的科研工作,从而可以有效将实践中获得的新知识引入教学中,形成以科研促教学的良好氛围。⑤完善多媒体课件,增加图片和视频,丰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教学条件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课程组以目前选用教材为主,逐步使用自己主、参编的教材,结合国外教材和最新科研成果,变静态教材为动态教材。公布网络学习资源站点和主要参考书、中英文专业杂志网址及获取方法,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开放教学实验室和教师科研实验室,组织科研设计和课外讨论,探索研究性教学的方法与模式。通过教学条件建设和利用教学资源的引导,使知识掌握性教学转变为创新研究性教学,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利用知识能力的效果,最终结合教学内容改革提升教学条件水平。加强实习基地、图书资料、教学参考资料、网络资源的建设,确保提供满足课程开设的良好条件。
  3 深化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建立课程网站,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践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传网站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开展案例教学,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加入了教师科学研究内容,生动翔实的材料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的吸引力。尝试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通过问题的铺垫引导,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开设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其掌握各种技术的基本操作,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讨论式与参与式教学能有效锻炼学生制作课件和演讲能力。在实验、实践教学过程中,注意综合使用现场教学法、演示法、参观法等教学方法,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促进其实践技能的提高[3]。鼓励学生针对生态学讲授过程中任何一个感兴趣的知识点,利用网络搜寻资源,脱离教材,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讲授30 min并录制备档,之后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准备报告的能力、自学能力、演讲能力,同时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
  综合利用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力争全程运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完善研制植物营养研究方法多媒体课件,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录像、图片等表现形式,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使教学信息的传递更加有效,加大教学信息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4]。逐步建立课程教学网站,全部内容上网开放,每年更新,逐步提高点击率。一方面加大教学信息量,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时常在课外通过网络与学生在线交流,及时解答疑难问题,进一步形成反馈式教学模式。
  4 结语
  植物营养研究法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完善的过程,目前通过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培养综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探索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该课程需要丰富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内容,以多种方式建立课程教学实习基地,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另外,该课程教材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应将最新研究成果及时体现在教材当中。为此,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对植物营养研究法课程的教学进行不断探索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适应农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肖荣英,李传保,胡汉升.土壤肥料学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729-12730.
  [2]李欢,刘庆.农业院校新型肥料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8):6102-6103.
  [3]赵孝芬,王发园.土壤科学网络资源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63-5964.
  [4]汤宏,王云生,李向阳,等.提高土壤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2):12805-1280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因素对冬小麦抗倒伏性的影响,为今后冬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测定国家旱地区域试验13个新品系株高、茎粗、第一节间长度、第二节间长度、茎秆二氧化硅含量。[结果]科遗12-6105、中麦39、太1305、长7080、长6990、众信5158、临旱5115这7个供试品系的抗倒伏性优于其他品系。[结论]培育矮秆、粗茎,第一、第二节间较长及第一、二节间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品种是预
或许是一种机缘,或许冥冥中的感召,纯属偶然,我在暌隔三十余年后,又回到了北京。北京城市的变化之大,几乎使我难以辨识,先前熟悉的街衢大都不知所往,连僻野荒郊的阜城门外都
在框架结构支设地下室剪力墙模板时,在竹(木)胶合板上钻直径12mm孔,穿对拉螺栓对剪力墙模板进行加固,在剪力墙施工完成之后进行上部框架柱、梁、板施工。梁、柱模板均为配好的
对于平面规则的超限底框砌体建筑,该文提出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通过在局部墙体增设钢筋网片混凝土面层,局部设置混凝土剪力墙和框架柱,部分墙体在楼层处增设钢拉梁,形成广义框架-
[目的]探讨覆盖方式、种子处理和播种深度对蒙古扁桃种子出苗的影响。[方法]播种试验采用覆盖方式、种子处理和播种深度3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每2 d观测1次,记录每个处理小区出
摘要 [目的]明确安徽省稻曲病菌菌株与品种的寄生适合度。[方法]从安徽15个水稻种植县(市)采集、分离并随机抽选24个菌株,采用人工注射接种诱病的方法,测定其在4个水稻品种上的致病力。[结果]不同菌株接种不同水稻品种后,诱发的稻曲病病穗率、平均穗病粒率和最高穗病粒率差异显著,菌株与品种互作特性明显。[结论]试验结果为稻曲病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水稻;稻曲病;致病力;寄生适合度  
摘要 对城镇文脉的城镇标志设计进行分析,以国内城镇为载体,结合社会学、设计学、哲学、传播学对城镇文脉定位、城镇标志设计的建构进行基础研究。紧扣城镇人文、自然景观、哲学等多个角度,分析城镇文脉与城镇标志建构的重要性,从文字的应用、图形的应用、文字与图形的综合应用角度,深入挖掘城镇标志设计蕴涵的文脉符号和造型元素的融合,以期为今后城镇文脉塑造、个性鲜明的城镇标注设计的建构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型城镇
节地型园林作为节约型园林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节地型园林中的垂直绿化途径已经成为城市园林绿化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垂直绿化的不同应
目的:探讨氟马西尼对异氟烷麻醉后苏醒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以供临床工作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全麻手术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异氟烷吸入麻醉。按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