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活化高效益的思品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kok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生活即教育,有生活就有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教育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在初中阶段,国家为了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而设置了思想品德课程。据此“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表述明确地写进了课程性质中,这一表述鲜明体现了思品课程的德育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及其课程的德育性,着力打造生活化、高效益的思品课堂。那么,如何打造生活化、高效益的初中思品课堂呢?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导入新课生活化,即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话题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如《家,温馨的港湾》一课,我在上课前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我想有个家》、《常回家看看》,让他们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感受家中的温情和快乐,体会家的重要性以及父母的关爱。听完歌曲之后,我随即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讲述最能体现自己家庭温馨的一件事,并画出自己的“亲情树”。这样,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我一同进入新课教学活动。
  二、创设情境生活化,即创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学生生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等实际情况,在课程内容中引入生活案例,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实施教学。这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思品学科知识和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思品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进而对思品学科产生亲切感。例如在《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交流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哪些诱惑?哪些属于不良诱惑?回忆自己曾经受到过哪些不良诱惑并谈谈对这些不良诱惑如果不能自觉抵制,会产生哪些危害?我们应如何抵制?这样就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交流已有生活经验的过程,成为拓展和深化生活经验、提升生活经验和能力、引导学生创造和体验生活的过程。
  三、创设教学问题生活化,即创设有思维含量的,学生颇感兴趣的教学问题。
  教材给予我们的只是一个话题,生活才是学生的真实世界。基于生活的感受而又不拘于生活的细节,是让课堂生活化的一个根本着陆点。为此,平时的教学可以充分注意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生活中选取情境,在有机提炼、再创造、深加工的基础上,设置能够引起学生注意、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思考、辨析、提升和回归,做到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例如,在《做情绪的主人》一课时,直接引入生活事件:期中考试后,今晚要开家长会了,而自已的考试成绩又不理想。在吃晚饭时,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你做事情的效果怎样?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又会怎样?像这样一开始就让学生直面自己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 思考情绪问题, 无疑有助于课题的展开。
  四、开展教学活动生活化,即围绕学生关注的生活中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捕捉学生身边的事和热点时事,并巧妙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一般情况下,学生对身边的事、重大事件是比较关注的,只要我们设置合理的生活情景,学生的情绪就能一下子调动起来,参与度明显提高,都能积极地参与问题的讨论。教师要善于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认真引导,要放得开,又能及时收得拢,通过启迪来激发学生探求真理的热情,激发他们从生活中寻求答案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让社会给我投赞成票》一课时,让我们把目光投向“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女孩孟佩杰”。孟佩杰是怎样承担责任的?孟佩杰为什么能承担如此重任呢?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也要承担责任,我们该怎么做呢?思想品德课的“生活探究”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地、能动地运用眼、耳、口、手、脑进行观察、分析、综合、类比、联想、概括归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新方法,从而形成概念,掌握基本道理,达到理想的德育效果。
  五、布置课后作业生活化,即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
  学生品德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连续性、系统性的教学行为,通过学生德行逐渐地发展和积累,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基于这种思考,一节课的课尾不能嘎然而止,而应富有创意地向生活实践中延伸,去体验生活多样化。例如,在《珍爱生命》这一课后,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养一个小动物或植物去实践、去体会。我们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所学内容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总之,打造“生活化、高效益”的思品课堂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源泉,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之中,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力争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让生活在课堂中再现,让课堂在生活中生动。
其他文献
摘 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新编教材的必修模块是“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这里所说的学科知识,就是指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因此,要掌握好学科知识,就必须搞好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  关键词:思想政治 概念 方法探索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新编教材,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删去了原教材中很多关于概念的定义,如《政治生活》中的“国体”、“政体”、“民族”、“宗教”等概念
期刊
摘 要:新课改环境下,农村初中数学教育存在诸多的问题,我们应该改革数学教学以适应学生学习的发展,应该大力培训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应该改善硬件以提供课改条件等等多方面着手提高初中数学教育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数学 思考  我国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学生生活环境、认知水平、社会经历与城市学生相比有较大差异;农村初中数学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且日趋老龄化;农村中学数学教师教育观依然
期刊
摘 要:“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道出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我试图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着手建设班级文化,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班级文化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道出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我试图从“物质文化”和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要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形成多维型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从多起点、多角度、多方向展开思维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要把最好的教育给我们的孩子,那么,这“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学习的培养。  一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紧扣重点,品读语言,以读为本,感悟语言,激活思维是养成使用语言良好习惯的必然需要。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文本 思维  全国著名学者、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先生说过一句话:“语文课起码应像语文课,最好得是语文课。”这句话一直以来引起我的深思。语文的本色是什么?语文课究竟该怎么上?  《鸟的天堂》安排在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十七课,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
期刊
随着身心发展和环境变化,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后,其人格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与幼儿相比,小学生的自我控制结构除坚持性、自制力、自我满足外,新出现了“自我管理”维度。研究发现,小学儿童在集体活动中所形成的责任感将逐渐对行为起支配作用。同时,只有借助于“活动”这样的载体,才能使儿童作为个体一步步建立起有益于自我完善的诸种人际、群际对象性关系,并构建起独特的自我意义系统。这些活动在个体自我形成和调节中不可或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已经施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实际情况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审视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依然处于困惑中,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的语文课,这是我们教师一直在讨论的问题,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问题。  一、树立新课程教学创新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究竟怎样使我们的语文课大受欢迎,有吸引力呢?师生要有文本
期刊
摘 要:要搞好农村中学的教育,必须得注重班级管理。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  关键词:班级管理 自我管理 竞争机制 和谐 家校联系  农村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农村中学教育又是整个教育的关键和难点。要搞好农村中学的教育,必须得注重班级管理。班级是学
期刊
摘 要:时代前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意识形态变化,离婚率上升,离婚重组家庭增多,重组家庭子女随之增加,研究对这种特殊结构家庭子女的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必须分析此类孩子的心理状况和家庭教育的现状,探究对此类孩子的应对教育策略,使之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离异重组家庭 孩子现状 应对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人们的意识形态随之而变,离婚已成为中国男人和女人的自
期刊
一、新时代下,对人才“德”的呼唤  世纪之交的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已见端倪,社会价值体系却处于新旧交替阶段,以往的道德体系在市场大潮冲击下显得脆弱不堪。纵观这几年的中学生,他们存在不同程度“德才”滑坡的现象。在他们身上,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明显,对时事、国事漠然,工作中职业道德有待提高,责任心不强,对各种人间亲情淡泊,不尊老爱幼,对师长亲人不尊敬,人生道路上遇到挫折时心理失衡崩溃……总总现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