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发于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术后屈光度误差及最佳预留屈光度

来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伴发于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术后屈光度误差及最佳预留屈光度。

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1年6月至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内障手术者61例(81眼)的资料,根据眼轴长度分为4组:A组(25眼),眼轴22~24 mm;B组(23眼),25~26 mm;C组(15眼),27~28 mm;D组(18眼),29~35 mm。术后1个月随访。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均比术前显著提高(P

其他文献
颈椎病是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手法治疗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常用方法之一,有研究表明手法治疗在改善颈椎病患者疼痛方面疗效显著,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临床对颈椎病患者脑结构及脑功能的可视化分析成为可能,从中枢角度提出的体感重塑学说成为研究颈椎病发病机制的新热点,基于中枢效应探究不同类型手法治疗颈椎病是手法研究的新方向。本文从调控大脑区域活动、改变默认模式网络、调节交感神经功能三方面阐述不同类型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中枢镇痛机制,发现手法治疗可通过加强中枢门控作用调节感觉运动整合过程的方式;或通过
背景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近年来逐步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改变了该病的治疗格局。大部分PD-1抑制剂相关研究排除了70或75岁以上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使得老年患者使用PD-1抑制剂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相对较少。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D-1抑制剂在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在甘肃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胸外科和肿瘤科接受PD-1抑制剂单药治疗的65岁及以上的晚期NSCLC患者,最终纳入符合
背景托伐普坦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应用广泛,但不同剂量的托伐普坦对老年CHF患者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7.5mg/d和15.0mg/d两种常用剂量的托伐普坦对高龄老年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2年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保健病房采用托伐普坦药物治疗CHF的高龄(年龄≥80岁)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托伐普坦应用剂量分为7.5mg/d组和15.0mg/d组。以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出现或至随访结束为随访终点。绘制Kaplan-Meier生存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盘上方造孔排液、内界膜瓣反转填塞及硅油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性严重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眼科2019年5月至2021年11月高度近视黄斑孔严重视网膜脱离32例(32只眼),均接受玻璃体切除术。所有患眼均为广泛性视网膜脱离,眼轴长度为(30.20±1.70)mm,其中13只眼合并脉络膜脱离。手术中行视盘上方1~2PD造孔,排出视网膜下液,制作黄斑孔周围内界膜瓣,并行内界膜瓣反转填塞黄斑孔,再联合硅油填充。观察患者视网膜复位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WF-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早期的效果和光学质量。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中高度近视41例(41只眼)的临床资料,结合其眼科检查及个人需求分为SMILE组21例(21只眼)和WF-LASIK组20例(20只眼)。光学质量检测采用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分析仪),泪膜稳定性检测采用眼表综合分析仪(Oculus分析仪)。对
目的探讨高速飞溅物导致眼外伤的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分析西安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急诊住院的眼外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外伤由高速飞溅物导致。分析眼外伤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21名患者,占同时期眼外伤住院患者的12.83%,男∶女为10.1∶1,年龄2~77(42.32±13.11)岁,其中40~59岁年龄段多见,均为单眼受伤。绝大多数患者来自农村(164例,74.21%),以体力劳动者为主(198例,89.59%),外伤多发生在工作单位(108例,48.87
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所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多模式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7年9月至2021年6月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继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者16例(30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眼底彩色照相、眼底红光照相、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分析其不同模式的影像学特点。结果眼底彩色照相检查,20只眼(66.67%)可见后极部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隆起病灶。眼底红光照相检查,所有患者均能发现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低反射病灶。SD-OCT检查结果显示30只眼(10
目的探讨经巩膜二极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TDCP)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ACG)持续性高眼压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眼科确诊为PAACG急性大发作期102例(106眼),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TDCP组50例(52眼)和小梁切除组52例(54眼)。所有患者接受全身和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持续升高。随访时间≥2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眼压,末次随访时使用降眼压药物的情况,术后并发
目的比较3种斜视手术切口对患者眼表环境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以信阳市中心医院眼科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斜视手术126例(126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改良Parks切口组)、B组(角膜缘梯形结膜瓣切口组)、C组(Swan切口组),每组42例(42眼)。对比三组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评分(CFSI)、泪液分泌试验Ⅰ(SⅠt)、眼表疾病评分指数(OSDI)、干眼症状评分、斜视角、并发症及总体有效率。结果术后1个月与术前对比,A组BUT差值(7.19±1.81
目的分析建筑工人角膜异物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长垣郭氏眼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建筑工人角膜异物280例(298眼)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246例(260眼)和预后不良组34例(38眼),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80例中,男性270例占96.43%。年龄30~50岁160例占57.14%。工龄10~25年109例占38.93%。切割工73例占26.07%、磨削工76例占27.14%。初中学历177例占63.21%。右眼受伤者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