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后的日记》
[印]克里希那穆提著 张婕译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09.8
定价:22.00元
“你曾经是否凝望过大海,凝望过广袤的山峰,在地平线上延展的喜马拉雅山脉,你曾经是否运用你的所有感官,凝望过一朵花?”这是20世纪最著名的精神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在他最后的时光里对生命的思索。
1983年,88岁的克里希那穆提,这位20世纪最著名的精神导师,来到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美丽的奥哈伊山谷,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在他的松木别墅里,每天清晨,他躺在床上,在不受任何打扰的情况下对着录音机进行口述。大师对世界最后的体察与省思,在此坦率而直接地表露无遗。今天这些口述录音都记在这本《最后的日记》里。
在这本书里,大师俨然一位亲厚温良的长者,和你絮絮交流他的人生体验。他关于爱与死亡的感悟,他只是满腔热忱,希望这个世界会因为每个个体的完善而更加美好。不同于常见的长者口气,“你必须”,“你最好”式的强硬,他的陈述娓娓道来,看待世事的态度尤其圆润,读来总能感受别样的温暖。
而大师在《最后的日记》里,很清醒地看到了许多人的脆弱、骨子里的懒散、妄图一蹴而就等弱点,他不厌其烦地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独立思考的意识,而不是迫不及待踩在他人业已走过的所谓成功之路上迷失自我。他始终强调独立于其他人事的洞察力及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希望每个人能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在行色匆匆地追逐这个世界时,也能够停下脚步,认真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认真思索怎样的人生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
大师希望人们能多问自己几个问题,那些或腰缠万贯、或扬名立万、或以各色方式站在各个巅峰上的人看上去是很美,但是那样的人生真的是你最想拥有的吗?你确定当你抱上和他手中一模一样的璀璨奖杯时,你就能绽放和他一样的灿烂笑容吗?如果不曾为一朵花儿停留,你又怎么能真正闻到那醉人的芬芳呢?借由他人的叙述,由想象带来的感知怎么能代替那带着自然恩泽的芳香刺激鼻腺的最初的感动呢?慢,停下来,听听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不要妄图复制他人的成功之路,更不要拿无谓的比较纷乱自己的心智,在这个越发复杂的世界力求保持更加单纯的自我,唯有这样,才能摆脱令人烦闷的羁绊,达到真正的心灵自由吧。
爱与死亡一直是大师关注的话题,在《最后的日记》里尤甚。盖因人类始终被爱与死亡困扰,能够做到怕爱而不去爱,怕死就当作其不存在吗?大师温和地告诉我们,对于爱与死亡,无需逃避,只因爱和死亡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我们目光所能触及的一棵小草一般,是构成这个世界的一部分。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绪,而死亡则是一种如自然规律般存在的终结,直面它们,而不是懦弱地逃避,才可能拥有更加开阔的人生。当你难过时,你可以哭,可以发泄,可以利用任何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来安慰自己,但是别不承认自己的情绪败坏。只有承认自己真的不好,将坏情绪尽数宣泄,才有可能慢慢变好。面对最让人纠结的爱与死,不也正是这个道理吗?如果不愿意领会失去的焦灼,而选择鸵鸟一般的逃匿,最终不是连“焦灼”这样的体验都会化作乌有吗?对于人类来说,最可怕的往往不是痛苦本身,恰恰正是失去直面痛苦的能力吧?
时刻不忘注意内心世界的积累,坚持用“自我”的感悟来看世界,更加勇敢地面对爱与死亡,以求抵达真正的自由,这些正是大师在《最后的日记》里给我们的谆谆教诲。待看完全书,又觉得因为本书温暖的笔调,似乎更加适合在冬日里细致捧读,穿着厚实的棉衣,边上有一杯暖暖的茶,整个人缩在沙发里,与这位睿智长者做最贴近心灵的交谈。不用问,那一定是最愉悦的阅读体验了。
[印]克里希那穆提著 张婕译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09.8
定价:22.00元
“你曾经是否凝望过大海,凝望过广袤的山峰,在地平线上延展的喜马拉雅山脉,你曾经是否运用你的所有感官,凝望过一朵花?”这是20世纪最著名的精神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在他最后的时光里对生命的思索。
1983年,88岁的克里希那穆提,这位20世纪最著名的精神导师,来到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美丽的奥哈伊山谷,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在他的松木别墅里,每天清晨,他躺在床上,在不受任何打扰的情况下对着录音机进行口述。大师对世界最后的体察与省思,在此坦率而直接地表露无遗。今天这些口述录音都记在这本《最后的日记》里。
在这本书里,大师俨然一位亲厚温良的长者,和你絮絮交流他的人生体验。他关于爱与死亡的感悟,他只是满腔热忱,希望这个世界会因为每个个体的完善而更加美好。不同于常见的长者口气,“你必须”,“你最好”式的强硬,他的陈述娓娓道来,看待世事的态度尤其圆润,读来总能感受别样的温暖。
而大师在《最后的日记》里,很清醒地看到了许多人的脆弱、骨子里的懒散、妄图一蹴而就等弱点,他不厌其烦地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独立思考的意识,而不是迫不及待踩在他人业已走过的所谓成功之路上迷失自我。他始终强调独立于其他人事的洞察力及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希望每个人能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在行色匆匆地追逐这个世界时,也能够停下脚步,认真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认真思索怎样的人生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
大师希望人们能多问自己几个问题,那些或腰缠万贯、或扬名立万、或以各色方式站在各个巅峰上的人看上去是很美,但是那样的人生真的是你最想拥有的吗?你确定当你抱上和他手中一模一样的璀璨奖杯时,你就能绽放和他一样的灿烂笑容吗?如果不曾为一朵花儿停留,你又怎么能真正闻到那醉人的芬芳呢?借由他人的叙述,由想象带来的感知怎么能代替那带着自然恩泽的芳香刺激鼻腺的最初的感动呢?慢,停下来,听听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不要妄图复制他人的成功之路,更不要拿无谓的比较纷乱自己的心智,在这个越发复杂的世界力求保持更加单纯的自我,唯有这样,才能摆脱令人烦闷的羁绊,达到真正的心灵自由吧。
爱与死亡一直是大师关注的话题,在《最后的日记》里尤甚。盖因人类始终被爱与死亡困扰,能够做到怕爱而不去爱,怕死就当作其不存在吗?大师温和地告诉我们,对于爱与死亡,无需逃避,只因爱和死亡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我们目光所能触及的一棵小草一般,是构成这个世界的一部分。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绪,而死亡则是一种如自然规律般存在的终结,直面它们,而不是懦弱地逃避,才可能拥有更加开阔的人生。当你难过时,你可以哭,可以发泄,可以利用任何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来安慰自己,但是别不承认自己的情绪败坏。只有承认自己真的不好,将坏情绪尽数宣泄,才有可能慢慢变好。面对最让人纠结的爱与死,不也正是这个道理吗?如果不愿意领会失去的焦灼,而选择鸵鸟一般的逃匿,最终不是连“焦灼”这样的体验都会化作乌有吗?对于人类来说,最可怕的往往不是痛苦本身,恰恰正是失去直面痛苦的能力吧?
时刻不忘注意内心世界的积累,坚持用“自我”的感悟来看世界,更加勇敢地面对爱与死亡,以求抵达真正的自由,这些正是大师在《最后的日记》里给我们的谆谆教诲。待看完全书,又觉得因为本书温暖的笔调,似乎更加适合在冬日里细致捧读,穿着厚实的棉衣,边上有一杯暖暖的茶,整个人缩在沙发里,与这位睿智长者做最贴近心灵的交谈。不用问,那一定是最愉悦的阅读体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