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两北六个杨树品种的抗寒性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uns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筛选在晋西北地区适地推广的抗寒性强的杨树品种,以6个品种当年扦插移植杨树枝条为试材,通过分析越冬期间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得出了6个杨树品种的抗寒性排序:C4>A20>K7>C38>C51>C15。
其他文献
摘要:以蓖麻籽中总蛋白为研究对象,对磷酸盐法提取蓖麻籽中粗蛋白过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硫酸氨饱和度为70%时对蓖麻籽中粗蛋白的提取效率最高;利用优化后的磷酸盐法对7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蓖麻籽中的蛋白质进行粗提取,并利用紫外分析法对所提取的不同生长阶段的蓖麻籽中的粗蛋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自植株授粉后到获取蓖麻籽的时间间隔越长蓖麻籽中总蛋白积累量就越高。  关键词:蓖麻籽;蛋白质;提取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以泰山23号小麦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灌水条件下氮钾互作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协调和足量有利于冬小麦籽粒产量的提高;灌水与不灌水各处理相比,增产效应显著,增产幅度达20.6%~27.1%;不同肥水配比对冬小麦产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与对照相比,不灌水施肥处理较对照增产15.4%~65.2%,补充灌水(底墒水、拔节水)施肥处理增产17.6%~63.9%。  关键词:冬小麦;灌水;
期刊
摘要:采用薄层色谱法检测蜂蜜中掺有的不同类型的果葡糖浆。果葡糖浆中的高分子糖经活性炭-硅藻土柱的富集、浓缩,再用(1+1)乙醇溶液洗脱,最后用薄层色谱法分离、检测。实验证明,薄层色谱法可检测出蜂蜜中掺入的F42和F55类型的果葡糖浆,而无法鉴别掺入的F90类型的果葡糖浆。  关键词:蜂蜜;果葡糖浆;薄层色谱;检测  中图分类号:S896.8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2
期刊
摘要:对长效缓释肥“长效因子”进行不同组方试验。结果表明:“长效因子”组方不同,长效缓释肥对水稻的效果也不同;在6个组方中,组方FE、FC、FF表现良好,穗粒数比不含“长效因子”的分别增加10.0粒、9.6粒和9.0粒,结实率分别提高19.2%、17.2%和14.9%,千粒重分别增加1.5 g、1.0 g和1.0 g,增产率分别为24.1%、16.19%和8.57%。  关键词:长效缓释肥;长效因
期刊
摘要:本试验以泰农18、济麦22为试材,研究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小麦生育期推迟,穗数逐渐降低,产量及千粒重先升后降,产量峰值出现在S2处理;泰农18随播期推迟穗粒数先升后降,而济麦22则先升后降,之后又升高。  关键词:播期;小麦;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2.1+10.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2-0083-03  近年来全
期刊
中图分类号:S823.9+12(20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2-0148-02随着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奶牛遗传物质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流通。北美、欧洲等地的优秀公牛冻精和胚胎在世界各地区的使用,促进了各地区遗传进展的大幅提高,缩小了不同地区奶牛遗传水平的差距,同时也造成了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奶牛群体近交系数不断增加。对于奶牛场来说,如果在使用公牛
期刊
摘要:于2011~2012年在山东省茌平县棉田中人为设置无草区和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阔叶类杂草、混合杂草自然发生区,研究了不同杂草群落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禾本科杂草区以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L.) Gaertn.]为主,总密度为338.75~505.13茎/m2,棉花产量损失为69.7%~69.8%;莎草科杂草区以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
期刊
河南省是我国油菜的主产省之一,处于冬油菜和春油菜区的交界处,南部的信阳市属于长江流域气候,也是农业部发布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的双低油菜的优势区域之一,其它地区属于黄淮流域。因此河南省培育的品种在全国有很强的适应性,尤其是品种的抗寒性是南方品种无法相比的。
期刊
摘要:研究了不同高压静电场处理对金针菇出菇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50 kV/m电场中,60 min处理2次可显著改善金针菇子实体性状,增产17.54%。  关键词:高压静电场;金针菇;子实体  中图分类号:S646.1+50.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2-0078-03  近年来,静电场的生物学效应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证明
期刊
桑树萎缩病主要发生于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地区的蚕桑生产国,在中国和日本蚕区的危害最为严重,特别是在中国的江苏、浙江、山东等主要蚕区,该病的暴发常对蚕桑生产造成毁灭性的危害,并且病害的防控极为困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