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就听说深圳观澜有个版画村,由上百年的客家村寨改造而成,结合版画艺术,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艺术家进驻,犹如世外桃源。荷池、油菜园、老屋碉楼、小巷曲径,再加上充满线条质感的版画艺术及三两艺术家行走村巷的身影,如此景致,恐怕世间难寻。于是决定前行,亲自去体会那与艺术零距离融合的村庄。
版画村位于深圳观澜。虽然深圳年轻,但观澜却是一个百年古镇,曾号称是珠三角的“小香港”,有观澜河川流而过,水流到达之处,两岸也随之丰饶起来,圩市热闹,货运频繁。传说清代乾隆年间,有名士路过观澜,大呼“好风水,此处好观澜!”当地人遂以“观澜”名之。
观澜还是我国现代著名版画家陈烟桥的故乡,如今改造成版画基地的牛湖村落,正是陈烟桥小时候嬉笑玩耍过的地方。一个版画家如果能亲眼见证自己的家乡变成了影响中外的版画基地,该是何等的欣慰啊。
一走进版画村,立马就被一种质朴的亲切感围拢,仿佛回到了儿时生活过的、散落在粤东地区的客家风情小村落里,那些斑驳的灰墙、瓦檐、一块脱落的砖块、一把剥离墙体的黄糖混粘的泥土……都在传递着记忆的细节。不过,版画村似乎又不同于一般的客家村庄,从细处看,才发觉它经过了艺术的修葺和包装,显得精致、干净、绿树成荫、格调高雅,而村庄本来具有的生活气息淡化了,艺术的氛围浓郁了起来。面对版画村,我们无论是站在村外,还是置身屋里,其实感受到的都是一种浸润在历史沧桑里的古旧意味,它如安详的老者,静坐村中,面对如织的衣着鲜艳的游人,兀自悠然,百年前静坐的姿势,如今依然保持着,还将继续保持下去……
走在版画村的深巷里,不由得想起戴望舒的诗句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版画村的巷子幽深、寂静,由古香古色的青砖铺成,落点雨水,还真仿佛是诗人笔下的雨巷。偶尔有游人走在巷子深处,会疑似走在梦境里,萦绕耳边的是来自百年前孩童嬉戏追逐的声响,都市的喧嚣在这里销声匿迹。巷子里,还可以见到不少残垣断墙,乍一看好像与整个村庄的雅致不太和谐,事实上,正因为如此,版画村才更具悠远的韵味和格调。这种残缺美的书写,是设计规划者精彩的一笔。试想,每一处断墙,其实都是一张嘴巴、一段语言,在与来人述说曾经的历史。曾经的房屋,岁月更迭,土崩瓦解;曾经的墙壁,还被保护在瓦片之下,倚挂着一把锄头、一身蓑衣、一顶斗笠、一个妇人温暖的后背……
村里每座老宅都是上百年的客家民居,都有着短巧却又结实的屋檐,这也是客家民宅建筑的特点之一。屋檐是屋顶的延伸,也是屋子与屋外世界的一种带感情色彩的联系。有了屋檐,民间的艺术似乎也找到了舞台,浮雕、壁画、飞檐、排水孔——那些栩栩如生的青蛙或鱼的造型……这些,都在屋檐下灵动着,并体现出自身价值,跟随老宅遗留在历史长河里。屋檐下,曾经是客家人下田前小憩的地方,如今还仿佛故人相盼,等候那人从田里归来吧。
屋檐下,走进门楼,就是客家民居的院子了,由柴门隔着,咿呀之间,走进走出,梦境一样的来往,在版画村就这样轻易地实现了。曾经的院子或许是古老而破旧的,堆放着沾满泥土的番薯、锄头和簸箕也在一边放着。我们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的,那时多想把院子拾掇干净,就如眼前的景象,可哪里做得到。
鸟瞰整个版画村,其实面积不大,当时大约就容几百人丁的样子。几条巷子便已经把村庄的所有建筑串联在一起了。唯有村子南北两端耸立着的两座碉楼,显出了突兀。碉楼高出普通房屋三四倍的样子,是当年为了防御外敌而建的,据称一座叫同心楼,一座叫报恩楼,里头还有两段曲折的故事呢……
不知不觉,已是黄昏时候,天上飘下一点细雨,沿着巷子离开版画村,半途遇到一女子撑着红色雨伞走过,看样子是居住在村里的艺术家,如此景象,让人痴醉。心想,曾经的油纸伞,已被眼前的红色雨伞代替,那个带着丁香一样结着淡淡愁怨的女子却不变其容貌,依然行走在巷子中间呢……
版画村位于深圳观澜。虽然深圳年轻,但观澜却是一个百年古镇,曾号称是珠三角的“小香港”,有观澜河川流而过,水流到达之处,两岸也随之丰饶起来,圩市热闹,货运频繁。传说清代乾隆年间,有名士路过观澜,大呼“好风水,此处好观澜!”当地人遂以“观澜”名之。
观澜还是我国现代著名版画家陈烟桥的故乡,如今改造成版画基地的牛湖村落,正是陈烟桥小时候嬉笑玩耍过的地方。一个版画家如果能亲眼见证自己的家乡变成了影响中外的版画基地,该是何等的欣慰啊。
一走进版画村,立马就被一种质朴的亲切感围拢,仿佛回到了儿时生活过的、散落在粤东地区的客家风情小村落里,那些斑驳的灰墙、瓦檐、一块脱落的砖块、一把剥离墙体的黄糖混粘的泥土……都在传递着记忆的细节。不过,版画村似乎又不同于一般的客家村庄,从细处看,才发觉它经过了艺术的修葺和包装,显得精致、干净、绿树成荫、格调高雅,而村庄本来具有的生活气息淡化了,艺术的氛围浓郁了起来。面对版画村,我们无论是站在村外,还是置身屋里,其实感受到的都是一种浸润在历史沧桑里的古旧意味,它如安详的老者,静坐村中,面对如织的衣着鲜艳的游人,兀自悠然,百年前静坐的姿势,如今依然保持着,还将继续保持下去……
走在版画村的深巷里,不由得想起戴望舒的诗句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版画村的巷子幽深、寂静,由古香古色的青砖铺成,落点雨水,还真仿佛是诗人笔下的雨巷。偶尔有游人走在巷子深处,会疑似走在梦境里,萦绕耳边的是来自百年前孩童嬉戏追逐的声响,都市的喧嚣在这里销声匿迹。巷子里,还可以见到不少残垣断墙,乍一看好像与整个村庄的雅致不太和谐,事实上,正因为如此,版画村才更具悠远的韵味和格调。这种残缺美的书写,是设计规划者精彩的一笔。试想,每一处断墙,其实都是一张嘴巴、一段语言,在与来人述说曾经的历史。曾经的房屋,岁月更迭,土崩瓦解;曾经的墙壁,还被保护在瓦片之下,倚挂着一把锄头、一身蓑衣、一顶斗笠、一个妇人温暖的后背……
村里每座老宅都是上百年的客家民居,都有着短巧却又结实的屋檐,这也是客家民宅建筑的特点之一。屋檐是屋顶的延伸,也是屋子与屋外世界的一种带感情色彩的联系。有了屋檐,民间的艺术似乎也找到了舞台,浮雕、壁画、飞檐、排水孔——那些栩栩如生的青蛙或鱼的造型……这些,都在屋檐下灵动着,并体现出自身价值,跟随老宅遗留在历史长河里。屋檐下,曾经是客家人下田前小憩的地方,如今还仿佛故人相盼,等候那人从田里归来吧。
屋檐下,走进门楼,就是客家民居的院子了,由柴门隔着,咿呀之间,走进走出,梦境一样的来往,在版画村就这样轻易地实现了。曾经的院子或许是古老而破旧的,堆放着沾满泥土的番薯、锄头和簸箕也在一边放着。我们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的,那时多想把院子拾掇干净,就如眼前的景象,可哪里做得到。
鸟瞰整个版画村,其实面积不大,当时大约就容几百人丁的样子。几条巷子便已经把村庄的所有建筑串联在一起了。唯有村子南北两端耸立着的两座碉楼,显出了突兀。碉楼高出普通房屋三四倍的样子,是当年为了防御外敌而建的,据称一座叫同心楼,一座叫报恩楼,里头还有两段曲折的故事呢……
不知不觉,已是黄昏时候,天上飘下一点细雨,沿着巷子离开版画村,半途遇到一女子撑着红色雨伞走过,看样子是居住在村里的艺术家,如此景象,让人痴醉。心想,曾经的油纸伞,已被眼前的红色雨伞代替,那个带着丁香一样结着淡淡愁怨的女子却不变其容貌,依然行走在巷子中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