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义转化生长因子β1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生物学作用

来源 :中国临床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w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认为转化生长因子β与瘢痕形成关系最密切,是关键的活性分子,可影响瘢痕形成的各个阶段.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的生物学作用,在理论上可减少瘢痕的形成.目的:探讨反义转化生长因子β1脱氧寡核苷酸对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伤口愈合中瘢痕生成的抑制作用,观察使用反义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有效给药途径.设计:自身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兰州军区总医院安宁分院整形科.材料:实验于2002-09/2003-07在兰州医学院解剖实验室完成.选择日本大耳白兔20只.方法:在每只兔耳腹侧面沿长轴避开可见血管,作两个1.0 cm×2.5 cm的长方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创面间隔1.5 cm,深达软骨表面,共80个,建立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模型.待兔耳创面上皮化后(平均20 d),在每只白兔左耳每个创面的上皮下用微量注射器局部封闭注射反义转化生长因子β1脱氧寡核苷酸5μL(1g/L),为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右耳每个创面下注射生理盐水5 μL,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注药后3,7,11,20,30 d 5个时相点切取瘢痕组织,每个时相点4只.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及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Ⅰ、Ⅲ型胶原mRNA的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染色.主要观察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和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纳入动物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各组中的右耳增生性瘢痕内均可见有炎性细胞浸润并有明显的白细胞浸润带,而左耳的增生性瘢痕经反义转化生长因子β1干预后虽也有炎性细胞浸润,但未见白细胞浸润带.②Masson染色见右侧耳的增生性瘢痕从伤后3周起均可见蓝染较深的胶原纤维,至第7周时仍可见蓝染的胶原纤维,外形粗大(宽度约为8~10μm),排列杂乱无章.而左耳经反义转化生长因子β1干预的兔耳增生性瘢痕在伤后3周时,虽然亦可见蓝染的胶原纤维,但到第6,7周时胶原纤维蓝染变浅并且纤细(宽度为3~5 μm),排列整齐有序.③原位杂交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Ⅰ型胶原mRNA、Ⅲ型胶原mRNA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降低.结论:反义转化生长因子β1能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增殖过程,使瘢痕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局部注射裸DNA治疗瘢痕的给药途径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大肠癌肝转移发生率高 ,对肝转移灶的处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本院对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 ,并进行长期随访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同时对影响生存率
肝脓肿在早年死亡率较高,随着医学的进步,近年来诊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死亡率已下降至11%~12%,但多发性肝脓肿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其死亡率仍高达20%~100%。近两年来我院外科共收治10
背景:葛根具有防治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血液病等多种生物学功效,其提取物对S180肉瘤及Lewis肺癌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目的:观察葛根总黄酮对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生
目的 为评价冠状动脉内麦角新碱激发试验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17例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者,行冠状动脉内麦角新碱激发试验,用冠状动脉造影判断有无冠状动脉痉挛。结果 9例
患者24岁 ,G2P0,孕39周 ,因阵发性腹痛12h于2000年12月16日入院。既往月经规则。入院体检 :一般情况良好 ,BP150/100mmHg,心肺听诊正常。腹隆 ,肝脾肋下未及 ,两下肢浮肿(+)。产科检查 :宫高33cm ,腹围96cm ,先露头 ,LOA
目的 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超促排卵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接受IVF-ET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全麻组(n=40)和硬膜外麻醉组(n=40),比
扩张型心肌病临床上以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心肌病,预后不良。为探讨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特征,我们对1994年2月至2001年10月
血清中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存在一直被认为是病毒复制的标志,且与传染性有关。以前主要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但由于PCR只能定性,对病毒基因无法定量,且检
期刊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其适应证越来越宽,近年来,我院ICU也较多地开展了床边血液净化治疗,包括血液灌流(HP)、血浆置换(PE)、连续血液净化(CBP)等,用于治疗各类严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