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师法制意识的现状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00233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具有较强的法制意识,是搞好法制教育及依法执教、依法治校的前提。国家已开展了几轮的普法教育活动,教师的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的现状又是怎么样的呢?07年和08年春,我们调查了我县五个镇的5所中心小学和15所村小100名教职工(包括部分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此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开座谈会5个,与会人数75人,均为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随访25人,大多数为老同志和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参加座谈与被走访人员均接受问卷调查,内容均为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常识,以及对学法、用法、守法的认识与态度等,现将有关情况作如下分析。
  
  一、 调查情况
  
  1.对教师依法治教和依法执教的态度:赞成的有74人,无所谓的26人。
  2.对于教育教学有关的法律名称全面了解掌握的有70人,了解很少的有30人。
  3.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内容掌握的程度:比较全面的仅4人,了解部分的有20人,不知道、不了解的有66人。
  4.当教师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所采取的态度:依法寻求帮助的有55人,找人帮忙的有35人,容忍退让的有10人。
  5.对教师进行普法教育的态度:认为有必要的91人,无所谓的9人。
  6.学校是否经常学习法律知识:经常学习的只有1所,时有时无的3所,还有16所学校几乎不学(上级要求学习的新《义务教育法》除外)。
  7.对教师自学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的态度:认为有必要的34人,认为有时间就学一点的55人,无所谓的11人。
  从上述的数据来看,教师法制常识和法制观念的现状十分令人担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老教师比青年教师要好些,中心小学教师的法制意识好于村小。村小情况比较严重,有些村小连一本完整的《新义务教育法》读本都找不到,其他有关的法律文件更是难觅踪影。
  
  二、 原因探析
  
  从与教师交谈的过程中,发现造成教师法制意识低下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经济、文化环境比较落后,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尤其是农村人不善于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加之人们先天性的对打官司有一种厌恶,而由于农村小学的教师绝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受当地风气的影响,也对学法、用法不够关注。有位老师更是“一语道破天机”:“学法用法,打官司,家乡人会笑话你的,何必自寻烦恼呢!再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至于上法庭吗?以后又怎么见人啊?”有些青年教师在毕业前虽受过师范院校基本的法制知识的培训,但参加工作后,由于环境的影响,也随波逐流不再学法用法。而50多岁的老年教师在“五五普法”前的几轮普法教育活动中,曾经作为教师在农村进行过法制宣讲,故而对基本的法律知识有所了解。
  2.教师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在绝大部分老师和学校看来,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学,只要把课讲好,学生能考出一个好成绩,学不学法律知识无所谓,有时间还不如去学一点教学理论或休息休息。同时教师固有的清高,致使他们在受到不法侵害时,总是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宁可退让或找人帮忙,也不愿运用法律来保护自我。
  在座谈中,我们还了解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小家庭一直住在学校教师宿舍里,因生源减少,该校撤并到中心小学,但由于中心小学住房紧张,这位老师一直住在原地未动。但在未经教育主管部门、国土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当地的村委会干部私自将这所学校卖给了私人办厂。买主要求这位老师搬出,老师不同意,买主于是将该老师告上了法庭,称这位老师强占民宅,要求被告立即搬出校园,并承担相关费用。这本是一桩村委会干部违规、卖主不懂法的荒唐买卖,状告老师也是一个典型的侵犯教师权力行为。但这位老师不是理直气壮地来积极应对这场官司,而是到处找人打招呼,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只好走上法庭。结果是赢了官司输了钱,用他自己的话说:以后再也不打官司了。
  3.普法基础差,措施不力。农村小学教师法制常识基础差是阻碍教师学法用法的重要原因。调查表明,大部分中老年教师都是以前的民办教师,他们没有受到过专门的普法训练,而且农村小学教师在校时间课业负担重,几乎没时间学习;回家后又要干农活,家务繁重,也没有时间学习,这一点在村级小学尤为突出。而青年教师在师范院校毕业前,虽说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参加工作后,长期不用、不学,将原本就十分有限的知识又忘却了。
  同时,由于学法用法与学生的升学、学校的升级达标以及教师职务的晋升晋级没有多大的关系,因此各学校并没有真正重视普法工作,只局限于一般性的号召,而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普法制度,没有必要的监督评估机制,没有将普法工作作为衡量和评价学校与教师的一项标准,这是造成农村小学教师法制观念淡薄的关键所在。
  
  三、 几点建议
  
  1.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各学校以及广大教师对普法教育的认识。普法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思想上的问题,可以想象,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法制观念低下,又怎么能使“祖国的花朵”增强法制意识呢?因而要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我国的法律法规,特别是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使每位教师了解普法的重要性。一是教师工作的需要。有一个守法敬业的教师才能教出一批守法敬业的学生。二是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需要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各种行为。三是个人的需要。只有知法懂法的人,才能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只有扎扎实实地搞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才能增强全民的法制观念。
  2.创造良好环境,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对农村的大环境,我们无法完全改变,但可以将校园建成普法的前沿阵地。在校园内进行普法工作,具体可采用如下形式:(1)定期举行法制知识讲座,同时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法律知识竞赛、“学法三分钟”、创作普法小品、收集身边的法律知识故事等等。(2)组织人员调查研究普法规律,为教师们学法用法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3)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可以利用假期举办普法培训班,为农村中小学普法工作培训骨干,同时在教材、师资、时间、场所上提供保障,杜绝那种形式上轰轰烈烈而实际效果收效甚微的走过场式普法。(4)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制定普法工作的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避免“一阵风”。(5)要及时表扬,推广普法工作做的好的学校和教师,树立学法用法的典型,营造良好的氛围,切实使“学法用法是教师工作的需要”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3.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提高认识,建立健全教师普法工作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监督、检查、评估机制。严格考核监督,并把教师法律知识的考核成绩记入学校和教师的业务档案,作为评价教师与学校的一项依据,把学校是否学法用法作为学校或教师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与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工作挂起钩来。
  责任编辑:白文军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不断深入改革的今天,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也是越来越多。利用情感来对学生进行感化,是非常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坚持做到营造一种渲染情感的阅读氛围,深入提炼课
李宗仁、黄绍骇、白崇禧建立的新桂系,在中国现代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试析“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的新桂系活动,同时探讨新桂系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的作用及其参
该研究以中华绒螯蟹MIH基因编码区序列的10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为研究目标,采用性状-基因型分析方法研究了MIH基因变异与河蟹性早熟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位于MIH
为鱼类养殖生产和苗种运输过程中溶解氧的科学调控提供理论依据,该试验采用密闭呼吸室法测定了20、22、24、26、28、30℃水温下额尔齐斯河银鲫幼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
档案文化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时期围绕档案及在进行档案工作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并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形成有关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行为方式和物化成果。人们之所以需要档案,就是为
鱼类早期培育是鱼类数量变化率最高的敏感时期,是鱼类人工繁殖与育苗的关键时期。笔者根据多年的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室内人工育苗生产经验,总结出对应黑鲪苗种早期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其在小学基础教育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人们已经逐渐改变了成绩决定一切的观念,开始重视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培养,小组合作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开始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教学理念;合理分组  小组合作教学是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完成教学
前不久,听到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学校管理者在课堂巡查中发现一位老师上课时间派学生到办公室拿东西,按规定就扣发了这位老师当月的津贴。粗一听,似乎这个学校的管理非常严格,非常科学,对于教师的课堂规定了许多的不准。但我们仔细想想,这样的管理与交通管理中的“电子警察”有什么两样。“电子警察”冷冰冰地安在你不易发觉的地方,不管你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只要你的车辆撞入了它的镜头,它就会摄下你,让你破费200元没商量
[目的]研究无皂乳液聚合反应动力学,为油脂类单体寻求一种新的绿色聚合方法,。[方法]在制备桐油衍生物(TOMG/MA)/苯乙烯无皂乳液的基础上,控制反应中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聚合反
在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师生们通过对家乡西固地区的学习,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于家乡的归属感。就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做一简单梳理,以便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