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师应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l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着重论述政治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深入的形势下,面对传统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模式,应不断反思;在取其精华的基础上,摒弃那些束缚学生发展的陈旧枷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使自己不断成长,以适应学生,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反思教师角色备课侧重点师生关系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而我们教师在长期从事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从主观经验出发进行教学。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面对一届又一届,一班又一班的不同生源,仅凭经验、认真是远远不够的,反思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角色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进行了好几年,很多教师仍然走不出传统的角色,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热衷于对政治知识归纳总结,梳理得井井有条、一丝不漏,然后传授给学生。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师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引而不发,不只是知识的传递,重要的是引导方法和思维,表现为一种思维的启迪。因此,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进而研究,也就是国外一直倡导的“行为研究”,即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反思以前的教学模式、教学行为,走出固有的旧经验、旧方法,才能改变我们长期形成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套路。我在“违法与犯罪的关系”这一重点知识时,利用了发生在我们扬州市的一个案例,围绕案例设计了三个问题:
  1.请你做法官,来辨别他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哪些行为是犯罪?说出依据。
  2.列出他走向违法犯罪的原因。
  3.这件事对你有何影响。
  学生熟知案例,积极主动参与,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主动性得以体现,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所学的知识,对于他们以后的行为也是一个警示。所以教师只有切实改变自己的角色,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摆脱教师“关怀备至”的说教束缚,真正地解放出来,学生才能主动地去思考、去辨别,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总结出结论真理,才能真正放飞他们的想象和思维。
  二、备课侧重点的反思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花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很多优秀的教案,无论从内容、形式、布局和时间上都是出类拔萃的,印证着教师们花费的心血。教师常常对授课内容驾轻就熟,但在对于学生这一层面上,备课内容远远不够。新课标要求,课程已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而体验课程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体验、感受、思考、领悟的过程。那么一堂好课应是学生积极参与、认知体验授课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不仅要体现因材施教,更要关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人施教,对学生的来源、生活环境、文化基础、知识结构乃至情趣好恶以及所授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储备都应属于备课范畴。当然这要求教师必须付出更多劳动,因此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课堂上学生们的参与度、接受能力以及教学效果。
  曾有这样一件怪事:一位十分优秀的教师带着自己的教案去某偏僻的乡村中学上示范课,结果上砸了,问起原因,说是当地学生不配合。到底是谁不配合呢?备课的侧重点是应该侧重于教材还是学生?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当时教师互动一个关于污染的话题,学生们感到茫然。教师启发,比如:光污染。学生们还是茫然。很多城市优秀的教师到农村中学去上示范课效果不尽人意,不能简单地说是学生不配合,因为优秀教案从大城市拿到小乡村,它本身已出现了缺陷,不适合这里的学生。学生们很想配合,但是由于知识结构链接不上,师生很难互动起来。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只有在备课中深入调查学生,精心地思考、研究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情绪、语言、情感、思想等,因为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三、师生反思的反思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然而在应试教育下,学校的氛围不容乐观。平时人们常说“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学校推行的教师评比、奖励、晋升等一系列考核机制中,班级学生考试的分数排名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有不少民办学校还据此进行末位淘汰,分数也成为任课教师的命根。不难想象,教师在面临着竞争、淘汰等各种压力,老师既有着父亲式的严厉惩罚又有着母亲式的唠叨。从早读到晚自习,处处时时全方位的看管、监督,难怪社会上流传着在现在的各行各业中“教师最累,学生最苦”的说法。学生把学校看成监狱,把自己比喻为犯人,老师就像是监狱长。教师为学生筹划一切、包办代替,表面上教师事事关心,实质上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教师走进教室,学生皱眉头;教师有事上自习,学生举手欢呼。我们不得不反思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然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那么改善师生关系迫在眉睫。
  改善师生关系首先要从教师自身行为开始。只有先改变自己,学生才会改变;学生有了改变,心境才会改变;心境有了改变,言辞才会改变;言辞有了改变,态度才会有改变;态度有了改变,行为也会改变;行为有了改变,彼此关系也随之改变。我班有位同学,况味是桀骜不驯,老师的话从来不听,更别说主动给老师打招呼。一次在市场我遇到他和他妈妈,我主动问候:“XX,陪妈妈买菜呢?”他扭向一边的脸转了过来,脸上的表情很尴尬。从那次以后,他的抵触情绪明显消减了很多,对老师和学习的态度也大有好转。他的变化源于老师一次意外的问候,他冻结心灵开始融化。初中生,正处于十三四岁的叛逆期,他们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有时甚至盲目地相信自己,简单地摆事实、讲道理已经很难打动他们,因此教师就应该反思以往的一些具体做法,试着适应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走进他们的群体,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真诚的回报,才能在情感上让学生接纳你。
  其次,改善师生关系要不断完善自己、展现个人魅力。光情感投入还不能保证长期赢得学生的认可,还要有过硬的实力。面对沉迷于网吧的学生,家长万念俱灰,认为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刚分来的班主任找到他,建议与他比赛打一场难度很高的过关游戏,学生在确认老师没有嘲弄讽刺的意思后,摩拳擦掌地对阵了,但出乎意料,一向自认为游戏高手的他,却惨败在教师手下,不由地心生佩服。第二天上课,这位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呼呼大睡,开始注意他的新班主任,老师幽默的语言、漂亮的板书、可亲的微笑,让他惊奇异常。他在心里叫道,这老师真棒,由原来的佩服上升到敬仰甚至崇拜,暗暗下决心:我要学他,以他为榜样。就这样被认为不可挽回的学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时就发展在身边对我感触很大,因此也在反省自己,如何更快更好的提升自己,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
  我在从事教学的同时,每时每刻都在反思,学习是学生的任务也是教师的任务,不断学习,向书本、向社会、向学生,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不断成长,与学生同喜同忧,良好的师生氛围使人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更能激发学习的潜能。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诚哉,斯言。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丁沟镇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大力推进,教育需要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实践性知识则成为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教学中的方方面面,不管是从教育理念到教学行为,从课堂教学到课后教学,从讲究教学方式、技能到让每个学生都与众不同,从课程评价到校本课程自我设计开发,都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探索与反思的交替行动中不断改进,不断开拓创新,提高自身的实践性知识,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
语文知识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天文地理、人文历史无所不及。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学好、教好语文,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信息获取渠道以加深知识的积累,而信息技术无疑成为当今社会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受时空限制,达到资源共享,快速灵活地获取信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教程中的普遍应用,它以其快捷便利、信息量大的优势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展
教师的课堂语言非常重要,一般而言,老师在上课之前,必须事先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不能临阵磨枪,更不能凭感觉随意发挥。但面对课堂上突然出现的情况或者“事故”,老师的语言便能看出老师的“真本领”来了。最近参加了学校的听评课活动,听了几位数学老师的优质课,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语引起了我的思考,给我很多启迪。现辑取几个场景,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恰当的运用评价这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初中语文课本荟萃了古今中外许多优秀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饱含着浓厚的人生气息,反映着作者对时代、对人生的认识和思考。语文课本的内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对于一个以汉语为母语基础的学生而言,经过老师讲解和点拨,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感知、领悟文本并不难,甚至可以获得超越文本的创造性解读;而对于一群以维语为母语基础、汉语底子薄弱、生活面狭窄、见识不丰富的内初班学生而言,我们的语文课本如同“空中楼阁”
自主学习作为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促进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因而自主学习不能停留在学习技能技巧的掌握及知识的学习上,更应关注学生对自身内在的了解与改进,包括学生的自我认识,内部动机的激发及认知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教学中,动态生成是重要理念,既发挥教师作用,也尊重学生生命发展、自由发展,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精彩纷呈。本文研究初中历史课堂动态生成的前提条件、基础保障和关键所在。  【关键词】动态生成 初中 历史课堂 研究  在新课程教学中,动态生成是重要理念,既发挥教师作用,也尊重学生生命发展、自由发展,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精彩纷呈。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打造动态生成的课堂,笔
随着课改兴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便不胫而走,风行海内,大小报刊充斥着这句话,大小会议,都在说这句话,有些人把它变成了自己的口头禅。  一  实际上,大家似乎没有认真推敲这句话。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字面意思是,给别人鱼,不如给别人捕鱼的方法,因为有了方法,什么鱼都能捕到。这句话的引申意思大致是,教知识,不如教方法,因为有了方法,什么知识都能获得。  这句话听起来极是诱人,这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所要求学生完成的四种基本能力。其中所说的“写”,一般而言最为突出的就是指作文这一内容。作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最为重要部分,作文不光在每次考试中都占重要的地位,毫不夸张的说,作文水平的高低将很大程度的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叶圣陶老先生就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然而,中学生作文的现状又怎么样呢?如果用三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假、大、
有人说,高三复习课的课堂是“百家讲坛”,不同学科的老师在有限的时间段里神采飞扬地讲着自己的观点,特别是文言文的课堂。老师以专题的形式讲着每一个考点,“学法归纳”,“技巧点拨”,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有时不得不佩服高三语文老师有那么深厚的古文功底。学生也觉得老师归纳得全面,点拨得到位,仿佛自己也真的得了什么“金手指”,可以用老师给的方法解决一切问题。可在做题的时候,问题就又出现了,有些同学用老师的方法
一、设计背景  开学初,我就接到一个任务:开设一节校级公开课。按教学进度正好赶上孙犁的《芦花荡》。《芦花荡》和《荷花淀》是“姊妹”篇,是孙犁的“诗体小说”的代表作。按着习惯,我反复阅读文本,深入思考,充分感受孙犁朴实而又清新的文字,把握文中那“鱼鹰”般干瘦的老头,融入孙犁作品中的诗意世界。  如何在这篇小说教学中,有更高的立意,能给学生更多丰厚的营养呢?我想起了暑假给孩子们布置的阅读作业。在学生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