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集团的含义和内部控制环境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分析了当前企业集团在公司治理、组织环境、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集团 内部控制环境 问题
一、相关问题概述
(一)企业集团的含义
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基础条件好、发展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赢利额大的企业为核心,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它成员企业或机构组建或形成的一定规模的集约化组织。它是一种企业法人联合体,不具备企业法人资格。企业集团是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资本纽带联结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集合体,其成员大多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二)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作用
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该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构成。控制环境作为其中的一环,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的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是其他因素构建的基础,为他们提供秩序和结构,在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控制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互为因果的依存关系,控制环境既是内部控制的对象和内容也是内部控制作用的载体和强有力的保证,具体表现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以企业为载体,企业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应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加强企业内外环境控制。
构成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因素并不是独立地产生影响作用,对于某个企业来说,环境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实际上是各因素间交叉或复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必须首先建立在对其内部控制环境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将控制环境纳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作为相对独立又极其重要的部分进行研究。应根据企业各自不同的内部控制环境,确定企业的内部控制模式,建立内部控制系统。
二、当前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法规不统一
我国许多组织或部门都对内部控制提出了要求,但只是侧重某一方面,没有涵盖内部控制的全部内容。总的来讲,财政部对内部控制进行规范,主要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证监会主要是为了防范上市公司、金融及保险机构的会计信息失真;国家审计署主要防范政府机关和国有事业单位资产流失和信息失真;中纪委和中组部主要防范领导千部贪污腐败等等。这明显存在着各自为政、就事论事的倾向,更不能从一个较高的层次来审视内部控制问题。因此,法律体制还不完善,法制化的程度、制度与制度之间的配套以及衔接还有待加强;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如遵纪守法、客观公正、敬业爱岗等还没有形成风气。
(二)公司治理结构方面
1.董事会功能的缺失
董事在公司管理团队任职的数量过多,即执行董事人数过多。因此,董事会对管理团队的监督在某种意义上是自己监督自己。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不过是给中小股民表面上的一个交代而己,几乎没有相互制约的力量。再者,董事会缺乏分工。2002年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并没有对董事会设立专门委员会提出强制性规定,只是指出“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只有少数企业按照国际惯例分设专门委员会,结果,对内部控制至关重要的内外部审计、薪酬激励机制等缺乏专门董事监督。
2.监事会监督不力
监事会监督不力的问题,既有法律不健全的原因,也有监事会自身的原因。首先,监事和监事会缺乏必要的独立性。监事人选由大股东控制,而来自公司内部的监事,其工薪、职位等由管理层决定。其次,监事会开展监督活动难以在法律上找到可操作的依据,例如监事会行使检查公司财务和对董事、经理执行职务时的行为进行监督的职权时往往需要律师、会计师的协助,而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监事会可以聘请律师、会计师,也没有规定聘请专业人员的费用承担问题,造成监事会行使职权无物质保障。第三,从监事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分析,多数监事缺乏法律、财务、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董事、经理的经营失误和背信行为难以判别和应对。因此,作为企业集团的监督机构,其地位受制于董事会和经理,其行动缺乏法律上的依据,其素质难以适应公司监管的要求,根本不能达到公司治理的制衡作用。
(三)组织环境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组织结构与权责分派体系不适应企业的动态环境
随着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及领导体制的演变,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迄今,企業组织结构主要的形式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一职能制,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矩阵结构等。一个组织如果只保持今天的眼光,今天的优点和成就,必将丧失对未来的适应力。因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维持现状,就不能在变化了的明天中生存。传统上,企业采用的正式组织结构通常是垂直的、职能化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形成了鲜明的等级制度,企业内部的所有信息趋于在等级结构中纵向交流,任何一个等级层次上的决策者都可能成为信息进一步交流的障碍;而职能化的部门设置又可能导致不同部之间各自为政,阻碍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当企业规模小时,这种组织结构的弊端尚不明显。随着企业发展,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组织结构的等级层次和职能部门会不断增加,结构复杂性大幅度提高,结果是企业管理效率降低,决策过程趋于官僚化。
2.信息系统不够完善
信息流是企业的神经网络系统。管理信息在企业中的流动有三个方向:一是向上流动信息,从基层到中层再到高层,这是信息的t[总过程;二是从上层向中层再向下层的向下流动信息,这是对战略、目标、方向的分解过程;三是水平流动信息,这是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过程。当前我国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从企业信息化进程看,信息系统建设水平目前尚处于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管理的阶段,呈现出“信息孤岛”严重,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发挥不出来的局面。二是企业管理水平及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都有待提高,企业普遍缺乏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原有的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责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系统的完善。
(四)企业文化缺失
我国的经济体制在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之后,有的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文化,造成企业内部组织文化的缺位和混乱。还有很多企业虽然很重视企业文化的创建和培养,但往往过多强调一些诸如形象设计、产品推广、文体活动等形式的文化上,只注重内部和短期的企业文化,而没有注重对企业文化内涵的发掘和继承发展,没有保持~种健康的文化氛围,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阻 碍了企业内部控制发挥作用。企业文化中少了一环紧扣一环的控制理念。这也是当前我国企业难以营造一个良好控制环境的原因之一。
(五)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风险控制意识淡薄
我国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相关制度比起中小企业而言已达到较高水平,也很完善,但这些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却是各有不同。甚至有些规章制度经常被束之高阁,尤其对管理当局缺乏约束力。缺乏有效措施保障内部控制的实施,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虽然我国大部分企业集团的管理者的风险意识较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已有所提高,但有些管理者对风险的应对意识薄弱,或者说风险意识不够,缺乏风险管理观念。有的企业管理者甚至没有弄清内控的真正涵义,把内控狭隘的理解为是一种财务控制,而没有将内控上升到企业整体管理的角度来考虑,使内控不能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
三、推进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建议
(一)强化外部社会环境的监督,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一方面,有关监管部门应该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进行约束,强化外部监督,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另一方面,加强国家法律约束来完善对公司经理层的约束机制,通过有关的法律特别是经济法律体系来规范经理人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通过这些约束机制,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使其意识到违规的巨大成本。企业也应自觉接受政府主管部门及社会机构的监督。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社会机构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定期评价,有利于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过程中容易忽略或较难发现的问题,从而有利于单位内部控制环境的自我完善。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强化董事会的核心地位
董事会在企业治理结构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内部控制的最高层,在整个组织框架中居于核心地位。这主要是由于其真正拥有对企业经理人员的聘任考核与解雇的权力,有充分发挥监控、引导和监督的职能。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在表现上还存在许多误区,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建立,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董事不懂事,经常只有一个“虚职”,且缺少必要的长设机构。企业必须明确界定董事会、審计委员会和高级管理者之间的责任,合理确定控制的授权范围、授权的层次与责任,避免出现责任真空。做到既能保证经营决策有效运作,管理制度有效贯彻,又能保证权力制衡得到落实。现阶段我国企业的董事会存在诸多的问题,企业要积极加强董事会的建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2.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指为企业活动提供计划、执行、控制和监督职能的整体框架。具体要考虑组织结构的适当性及顺畅性,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值得强调的是,要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对风险进行辨别、评估和管理。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在确定和优化组织结构的过程中,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一是管理幅度问题,即一个人究竟管辖、监督几个单位为合适;二是结构中的层级问题,究竟设几层管理为好;三是各层次的工作单位如何划分为最佳;四是各单位的职责与权限划分。组织结构应力求精简并具有弹性。
(三)建立健全信息系统
建立信息系统:一要健全、完善文件记录,使岗位职责、授权审批权限都有相应的准确表述,业务流程清晰明了,使每个员工都知道本人在处理业务时所处的地位及作业环节,业务程序文件记载正确及时。二要建立内部管理报告体系,使业务循环过程中的信息得到及时反馈,便于高层管理者适时监控,采取相应的对策。三要规范内部信息交换与通报,实现内部监控的信息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对内部控制所造成的影响。
(四)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1.建立内部约束的文化机制
首先,必须自我约束。企业自我约束的文化机制应当包括:自省,即对企业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反省和检查;自律,即以国家的有关法律准则来规范企业行为;自控,即遇事不乱、处变不惊,不受外界,干扰,始终坚持企业既定的发展战略。其次,必须采用契约与监督相结合的方法。第一,采用契约的形式明确各级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的权责利,对相应的工作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并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对优秀者予以奖励;第二,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如通过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等对其行为进行监督,以降低道德风险带来的非效率。
2.建立激励文化机制
首先,建立收入报酬激励机制。收入报酬激励在于使管理者的个人收益和行为结果紧密结合,产生一定的自我约束机制:其次,通过精神鼓励满足管理者的成就感,使其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动力;最后,建立、完善管理层的考核晋升制度。根据有关的政策和规定,定期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做出评价,以此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五)培养、提高管理者良好的综合素质及风险意识
1.树立良好的管理哲学和经营理念
管理哲学和经营理念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因素,管理当局对待风险的态度、对企业管理的重视程度、对报表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动等等,都影响企业内部环境。为了完善内部环境和应对新的外部环境。管理者要树立良好的管理哲学和经营理念,将适应时代特征的新管理理念、管理风格灌输给企业每个员工,以助于实现企业目标。
2.培养诚信和道德价值观
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影响着设计、管理和监督内部控制的其它要素。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都无法超越制定者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企业管理当局的行为对全体员工起到榜样和示范的作用,为此他们首先要诚信并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借以培育员工的诚信意识,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提升整个企业信誉。无论如何来形容一个企业家(经理)对企业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绝对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一个企业道德和价值观的基调。
四、结语
总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在合理的程度上提高企业运营的效果和效率、保护企业资产,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企业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控制环境在内部控制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内部控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过程中,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环境及其形成过程、条件和它的作用的深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有红、胡燕,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闭,会计研究,2004
[2]朱荣恩等,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应用效果的问卷调查[J],会计研究,2004.10
[3]丁瑞玲、王允平,从经典案例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必要性[J]审计研究,2005.5
[4]杨雄胜,内部控制的管理溯源解析:管理学的视角[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4
关键词:企业集团 内部控制环境 问题
一、相关问题概述
(一)企业集团的含义
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基础条件好、发展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赢利额大的企业为核心,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它成员企业或机构组建或形成的一定规模的集约化组织。它是一种企业法人联合体,不具备企业法人资格。企业集团是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资本纽带联结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集合体,其成员大多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二)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作用
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该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构成。控制环境作为其中的一环,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的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是其他因素构建的基础,为他们提供秩序和结构,在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控制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互为因果的依存关系,控制环境既是内部控制的对象和内容也是内部控制作用的载体和强有力的保证,具体表现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以企业为载体,企业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应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加强企业内外环境控制。
构成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因素并不是独立地产生影响作用,对于某个企业来说,环境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实际上是各因素间交叉或复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必须首先建立在对其内部控制环境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将控制环境纳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作为相对独立又极其重要的部分进行研究。应根据企业各自不同的内部控制环境,确定企业的内部控制模式,建立内部控制系统。
二、当前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法规不统一
我国许多组织或部门都对内部控制提出了要求,但只是侧重某一方面,没有涵盖内部控制的全部内容。总的来讲,财政部对内部控制进行规范,主要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证监会主要是为了防范上市公司、金融及保险机构的会计信息失真;国家审计署主要防范政府机关和国有事业单位资产流失和信息失真;中纪委和中组部主要防范领导千部贪污腐败等等。这明显存在着各自为政、就事论事的倾向,更不能从一个较高的层次来审视内部控制问题。因此,法律体制还不完善,法制化的程度、制度与制度之间的配套以及衔接还有待加强;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如遵纪守法、客观公正、敬业爱岗等还没有形成风气。
(二)公司治理结构方面
1.董事会功能的缺失
董事在公司管理团队任职的数量过多,即执行董事人数过多。因此,董事会对管理团队的监督在某种意义上是自己监督自己。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不过是给中小股民表面上的一个交代而己,几乎没有相互制约的力量。再者,董事会缺乏分工。2002年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并没有对董事会设立专门委员会提出强制性规定,只是指出“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只有少数企业按照国际惯例分设专门委员会,结果,对内部控制至关重要的内外部审计、薪酬激励机制等缺乏专门董事监督。
2.监事会监督不力
监事会监督不力的问题,既有法律不健全的原因,也有监事会自身的原因。首先,监事和监事会缺乏必要的独立性。监事人选由大股东控制,而来自公司内部的监事,其工薪、职位等由管理层决定。其次,监事会开展监督活动难以在法律上找到可操作的依据,例如监事会行使检查公司财务和对董事、经理执行职务时的行为进行监督的职权时往往需要律师、会计师的协助,而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监事会可以聘请律师、会计师,也没有规定聘请专业人员的费用承担问题,造成监事会行使职权无物质保障。第三,从监事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分析,多数监事缺乏法律、财务、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董事、经理的经营失误和背信行为难以判别和应对。因此,作为企业集团的监督机构,其地位受制于董事会和经理,其行动缺乏法律上的依据,其素质难以适应公司监管的要求,根本不能达到公司治理的制衡作用。
(三)组织环境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组织结构与权责分派体系不适应企业的动态环境
随着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及领导体制的演变,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迄今,企業组织结构主要的形式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一职能制,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矩阵结构等。一个组织如果只保持今天的眼光,今天的优点和成就,必将丧失对未来的适应力。因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维持现状,就不能在变化了的明天中生存。传统上,企业采用的正式组织结构通常是垂直的、职能化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形成了鲜明的等级制度,企业内部的所有信息趋于在等级结构中纵向交流,任何一个等级层次上的决策者都可能成为信息进一步交流的障碍;而职能化的部门设置又可能导致不同部之间各自为政,阻碍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当企业规模小时,这种组织结构的弊端尚不明显。随着企业发展,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组织结构的等级层次和职能部门会不断增加,结构复杂性大幅度提高,结果是企业管理效率降低,决策过程趋于官僚化。
2.信息系统不够完善
信息流是企业的神经网络系统。管理信息在企业中的流动有三个方向:一是向上流动信息,从基层到中层再到高层,这是信息的t[总过程;二是从上层向中层再向下层的向下流动信息,这是对战略、目标、方向的分解过程;三是水平流动信息,这是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过程。当前我国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从企业信息化进程看,信息系统建设水平目前尚处于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管理的阶段,呈现出“信息孤岛”严重,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发挥不出来的局面。二是企业管理水平及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都有待提高,企业普遍缺乏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原有的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责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系统的完善。
(四)企业文化缺失
我国的经济体制在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之后,有的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文化,造成企业内部组织文化的缺位和混乱。还有很多企业虽然很重视企业文化的创建和培养,但往往过多强调一些诸如形象设计、产品推广、文体活动等形式的文化上,只注重内部和短期的企业文化,而没有注重对企业文化内涵的发掘和继承发展,没有保持~种健康的文化氛围,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阻 碍了企业内部控制发挥作用。企业文化中少了一环紧扣一环的控制理念。这也是当前我国企业难以营造一个良好控制环境的原因之一。
(五)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风险控制意识淡薄
我国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相关制度比起中小企业而言已达到较高水平,也很完善,但这些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却是各有不同。甚至有些规章制度经常被束之高阁,尤其对管理当局缺乏约束力。缺乏有效措施保障内部控制的实施,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虽然我国大部分企业集团的管理者的风险意识较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已有所提高,但有些管理者对风险的应对意识薄弱,或者说风险意识不够,缺乏风险管理观念。有的企业管理者甚至没有弄清内控的真正涵义,把内控狭隘的理解为是一种财务控制,而没有将内控上升到企业整体管理的角度来考虑,使内控不能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
三、推进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建议
(一)强化外部社会环境的监督,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一方面,有关监管部门应该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进行约束,强化外部监督,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另一方面,加强国家法律约束来完善对公司经理层的约束机制,通过有关的法律特别是经济法律体系来规范经理人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通过这些约束机制,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使其意识到违规的巨大成本。企业也应自觉接受政府主管部门及社会机构的监督。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社会机构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定期评价,有利于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过程中容易忽略或较难发现的问题,从而有利于单位内部控制环境的自我完善。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强化董事会的核心地位
董事会在企业治理结构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内部控制的最高层,在整个组织框架中居于核心地位。这主要是由于其真正拥有对企业经理人员的聘任考核与解雇的权力,有充分发挥监控、引导和监督的职能。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在表现上还存在许多误区,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建立,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董事不懂事,经常只有一个“虚职”,且缺少必要的长设机构。企业必须明确界定董事会、審计委员会和高级管理者之间的责任,合理确定控制的授权范围、授权的层次与责任,避免出现责任真空。做到既能保证经营决策有效运作,管理制度有效贯彻,又能保证权力制衡得到落实。现阶段我国企业的董事会存在诸多的问题,企业要积极加强董事会的建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2.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指为企业活动提供计划、执行、控制和监督职能的整体框架。具体要考虑组织结构的适当性及顺畅性,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值得强调的是,要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对风险进行辨别、评估和管理。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在确定和优化组织结构的过程中,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一是管理幅度问题,即一个人究竟管辖、监督几个单位为合适;二是结构中的层级问题,究竟设几层管理为好;三是各层次的工作单位如何划分为最佳;四是各单位的职责与权限划分。组织结构应力求精简并具有弹性。
(三)建立健全信息系统
建立信息系统:一要健全、完善文件记录,使岗位职责、授权审批权限都有相应的准确表述,业务流程清晰明了,使每个员工都知道本人在处理业务时所处的地位及作业环节,业务程序文件记载正确及时。二要建立内部管理报告体系,使业务循环过程中的信息得到及时反馈,便于高层管理者适时监控,采取相应的对策。三要规范内部信息交换与通报,实现内部监控的信息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对内部控制所造成的影响。
(四)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1.建立内部约束的文化机制
首先,必须自我约束。企业自我约束的文化机制应当包括:自省,即对企业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反省和检查;自律,即以国家的有关法律准则来规范企业行为;自控,即遇事不乱、处变不惊,不受外界,干扰,始终坚持企业既定的发展战略。其次,必须采用契约与监督相结合的方法。第一,采用契约的形式明确各级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的权责利,对相应的工作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并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对优秀者予以奖励;第二,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如通过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等对其行为进行监督,以降低道德风险带来的非效率。
2.建立激励文化机制
首先,建立收入报酬激励机制。收入报酬激励在于使管理者的个人收益和行为结果紧密结合,产生一定的自我约束机制:其次,通过精神鼓励满足管理者的成就感,使其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动力;最后,建立、完善管理层的考核晋升制度。根据有关的政策和规定,定期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做出评价,以此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五)培养、提高管理者良好的综合素质及风险意识
1.树立良好的管理哲学和经营理念
管理哲学和经营理念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因素,管理当局对待风险的态度、对企业管理的重视程度、对报表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动等等,都影响企业内部环境。为了完善内部环境和应对新的外部环境。管理者要树立良好的管理哲学和经营理念,将适应时代特征的新管理理念、管理风格灌输给企业每个员工,以助于实现企业目标。
2.培养诚信和道德价值观
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影响着设计、管理和监督内部控制的其它要素。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都无法超越制定者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企业管理当局的行为对全体员工起到榜样和示范的作用,为此他们首先要诚信并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借以培育员工的诚信意识,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提升整个企业信誉。无论如何来形容一个企业家(经理)对企业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绝对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一个企业道德和价值观的基调。
四、结语
总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在合理的程度上提高企业运营的效果和效率、保护企业资产,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企业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控制环境在内部控制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内部控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过程中,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环境及其形成过程、条件和它的作用的深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有红、胡燕,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闭,会计研究,2004
[2]朱荣恩等,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应用效果的问卷调查[J],会计研究,2004.10
[3]丁瑞玲、王允平,从经典案例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必要性[J]审计研究,2005.5
[4]杨雄胜,内部控制的管理溯源解析:管理学的视角[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