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堂”般的孵化器,在投资人眼中是否极具价值?创新型的孵化器能否成大事?中国孵化器的前景将会如何?
《计算机世界》(以下简称“计世”)邀请了4位长期专注投资领域的投资专家和专业人士为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从官方机构延伸至民间资本,孵化器为许多有技术和想法的创业者们,提供了一个初期成长的机会。早期的孵化器带有更多的公益色彩,而今,投资机构的加入让它更多扮演着“市场化”的角色。
随着PE泡沫化,部分VC和天使开始关注早期项目,孵化器的模式也开始被他们所采用。对投资机构来说,市场才是直接检验项目生死的历练场。
计世:作为投资人,你会对孵化器这种模式感兴趣吗?为什么?
付淼:我们以前尝试过孵化器的模式。孵化器确实有它的优点,比如降低创业门槛、企业间的产业链协同关系等等。但是后来发现,孵化企业和完全独立运作的企业相比,成功率更低。
户才和:孵化器的热潮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但这个模式并不成功,90%的创业项目都会死。孵化器的应用模式成问题,自己都活不好哪还管得上别人呢?商业模式也只能是以“二房东”的身份收租金。打个比喻,家生猪和野生猪,哪个肉更香?肯定是野生猪。
醒客:孵化器是创业项目在天使期或者天使前期一种创业投资的模式,值得早期投资人关注。
童玮亮:当然感兴趣。孵化器能够让早期创业团队以低成本先运作起来,组建团队去做产品。我们会在行政层面去协助创业团队,等当他的公司成长到5~10个人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招一个行政专员去做了。
计世:国内孵化器的普遍成功率较低,如何改变现有的模式才能提高成功率呢?
付淼:成功率低的原因是因为孵化器的模式隐含了一个“反向选择”的机制。孵化器的标准广告语是“你只要专心做产品,其他琐碎的小事我们帮你打理”。其实,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往往是那些小事打理得如何。选择孵化器模式的创业者往往是那些对打理琐事有畏难情绪的人,这其实是创业失败的先兆。
另外,孵化器模式有信息交流、顺畅企业合作的好处,但是选择入驻孵化器的创业者往往对自身独立打造外部产业链小环境的能力没有信心,这也是创业者的大忌。
户才和:创新工场在拿到政府给予的大量支持以后,其他一些民间的小型资本孵化器就无法和他们竞争。投资是一种专业的行为,也应该让一些专业的人去做。许多创业者反映,希望整个创业环境有一些改善,比如减税、简化工商注册程序、创造更公平的环境、使创业成本降低、大量开放许可证等。这些都是不错的尝试。
醒客:孵化器的成功率低是因为早期创业成功率本身也很低,需要进入孵化器的团队往往连独立生存的能力都不具备,所以成功率会更低。
孵化器项目的成功标准很难统一,因为从事孵化器服务的大公司或者基金在孵化器上有不同的考虑,如果非要给出一个公共的标准,我个人觉得,经过孵化之后,如果能够独立经营就算成功,包括吸引到投资并可以独立运营。
孵化器还应该有这些方面的考虑,比如:人才培养,即使孵化项目失败,但人才培养出来了;试错,许多孵化器项目能够起到试错的功能,这对于大公司的创新项目发展很有好处;社会价值,孵化器对于创业的支持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让早期创业者得到更多的支持,因此,许多孵化器得到政府或者公益机构资助。
计世:有一种说法是创业咖啡将会消失,因为其运作资金没有继续得到后续补充,所以很快会走向消亡,你的看法呢?
户才和:创业咖啡交流场所并非稀缺资源,任何一个咖啡厅都可以找到成功盈利的方式。
醒客:如果只是当成一家特色的咖啡厅,如果能够实现现金流持平,持续经营是可能的,许多咖啡厅都是卖咖啡就可以生存并且盈利。如果是服务于创业的咖啡厅,咖啡本身又不能盈利,则需要考虑生存问题。
作为一种特殊的咖啡厅,即使在咖啡不盈利的情况下,也有生存下去的可能。创业咖啡厅节省了投资与创业之间的沟通成本,如果投资机构能够为此提供资助,那么咖啡厅的亏空能得到弥补则可以持续经营下去;另一种,咖啡只是载体,创业咖啡已经发展成为创投平台或者投资机构,能够在咖啡之外的创投领域获得收益。
童玮亮:不一定会消失,但是怎么才能够找到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是一个问题。我觉得车库咖啡做得很标杆,政府也给了很多支持,他们也有很多新的思路和想法。这一类如3W、必帮都在模索自己的一套方式。但是每个人的方式不太一样,我觉得车库就是一家分店都不开、坚持在那个地区并把整条街改造成“创业一条街”的模式。3W在深圳和上海开了一些分店,经常做一些活动,创业者和行业里的中高层、执行层之间的交流活动也会相对多一些。而必帮有自己的小孵化器,他们会帮你找到好的项目。每家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也在找适合自己一些路,我觉得应该不会有多大的盈利空间,但是我倒是觉得政府应该更多地支持这样的创业者创业。
计世:以往孵化器主要针对的对象都是科技公司,现在利基市场的企业孵化器在美国已经大量出现,覆盖了各种类型的业务。在你看来,国内外孵化器的现状有哪些不同?国内孵化器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付淼:国外的情况稍有不同,初创企业的短板通过外部资源补足的机制和渠道都比较畅通,孵化器着眼于培养企业的长处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国内的情况不太一样。作为创业者,尤其是年轻人初次创业,选择孵化器无可厚非,但是有大志者一定要清醒认识到“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越早离开孵化器越好。
醒客:随着国内PE投资泡沫化,许多投资机构纷纷往早期项目靠拢。对于早期项目,包括孵化器项目是好消息,也有助于孵化器形式做出规模化,形成产业链条。
童玮亮:戈壁只专注早期TMT项目,现在移动互联网软硬件结合这个方面我们会更为关注。我个人觉得市场化的孵化器会越来越多,这一类孵化器能够做大,我觉得政府也应该更多地去支持这一类孵化器。W
《计算机世界》(以下简称“计世”)邀请了4位长期专注投资领域的投资专家和专业人士为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从官方机构延伸至民间资本,孵化器为许多有技术和想法的创业者们,提供了一个初期成长的机会。早期的孵化器带有更多的公益色彩,而今,投资机构的加入让它更多扮演着“市场化”的角色。
随着PE泡沫化,部分VC和天使开始关注早期项目,孵化器的模式也开始被他们所采用。对投资机构来说,市场才是直接检验项目生死的历练场。
计世:作为投资人,你会对孵化器这种模式感兴趣吗?为什么?
付淼:我们以前尝试过孵化器的模式。孵化器确实有它的优点,比如降低创业门槛、企业间的产业链协同关系等等。但是后来发现,孵化企业和完全独立运作的企业相比,成功率更低。
户才和:孵化器的热潮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但这个模式并不成功,90%的创业项目都会死。孵化器的应用模式成问题,自己都活不好哪还管得上别人呢?商业模式也只能是以“二房东”的身份收租金。打个比喻,家生猪和野生猪,哪个肉更香?肯定是野生猪。
醒客:孵化器是创业项目在天使期或者天使前期一种创业投资的模式,值得早期投资人关注。
童玮亮:当然感兴趣。孵化器能够让早期创业团队以低成本先运作起来,组建团队去做产品。我们会在行政层面去协助创业团队,等当他的公司成长到5~10个人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招一个行政专员去做了。
计世:国内孵化器的普遍成功率较低,如何改变现有的模式才能提高成功率呢?
付淼:成功率低的原因是因为孵化器的模式隐含了一个“反向选择”的机制。孵化器的标准广告语是“你只要专心做产品,其他琐碎的小事我们帮你打理”。其实,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往往是那些小事打理得如何。选择孵化器模式的创业者往往是那些对打理琐事有畏难情绪的人,这其实是创业失败的先兆。
另外,孵化器模式有信息交流、顺畅企业合作的好处,但是选择入驻孵化器的创业者往往对自身独立打造外部产业链小环境的能力没有信心,这也是创业者的大忌。
户才和:创新工场在拿到政府给予的大量支持以后,其他一些民间的小型资本孵化器就无法和他们竞争。投资是一种专业的行为,也应该让一些专业的人去做。许多创业者反映,希望整个创业环境有一些改善,比如减税、简化工商注册程序、创造更公平的环境、使创业成本降低、大量开放许可证等。这些都是不错的尝试。
醒客:孵化器的成功率低是因为早期创业成功率本身也很低,需要进入孵化器的团队往往连独立生存的能力都不具备,所以成功率会更低。
孵化器项目的成功标准很难统一,因为从事孵化器服务的大公司或者基金在孵化器上有不同的考虑,如果非要给出一个公共的标准,我个人觉得,经过孵化之后,如果能够独立经营就算成功,包括吸引到投资并可以独立运营。
孵化器还应该有这些方面的考虑,比如:人才培养,即使孵化项目失败,但人才培养出来了;试错,许多孵化器项目能够起到试错的功能,这对于大公司的创新项目发展很有好处;社会价值,孵化器对于创业的支持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让早期创业者得到更多的支持,因此,许多孵化器得到政府或者公益机构资助。
计世:有一种说法是创业咖啡将会消失,因为其运作资金没有继续得到后续补充,所以很快会走向消亡,你的看法呢?
户才和:创业咖啡交流场所并非稀缺资源,任何一个咖啡厅都可以找到成功盈利的方式。
醒客:如果只是当成一家特色的咖啡厅,如果能够实现现金流持平,持续经营是可能的,许多咖啡厅都是卖咖啡就可以生存并且盈利。如果是服务于创业的咖啡厅,咖啡本身又不能盈利,则需要考虑生存问题。
作为一种特殊的咖啡厅,即使在咖啡不盈利的情况下,也有生存下去的可能。创业咖啡厅节省了投资与创业之间的沟通成本,如果投资机构能够为此提供资助,那么咖啡厅的亏空能得到弥补则可以持续经营下去;另一种,咖啡只是载体,创业咖啡已经发展成为创投平台或者投资机构,能够在咖啡之外的创投领域获得收益。
童玮亮:不一定会消失,但是怎么才能够找到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是一个问题。我觉得车库咖啡做得很标杆,政府也给了很多支持,他们也有很多新的思路和想法。这一类如3W、必帮都在模索自己的一套方式。但是每个人的方式不太一样,我觉得车库就是一家分店都不开、坚持在那个地区并把整条街改造成“创业一条街”的模式。3W在深圳和上海开了一些分店,经常做一些活动,创业者和行业里的中高层、执行层之间的交流活动也会相对多一些。而必帮有自己的小孵化器,他们会帮你找到好的项目。每家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也在找适合自己一些路,我觉得应该不会有多大的盈利空间,但是我倒是觉得政府应该更多地支持这样的创业者创业。
计世:以往孵化器主要针对的对象都是科技公司,现在利基市场的企业孵化器在美国已经大量出现,覆盖了各种类型的业务。在你看来,国内外孵化器的现状有哪些不同?国内孵化器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付淼:国外的情况稍有不同,初创企业的短板通过外部资源补足的机制和渠道都比较畅通,孵化器着眼于培养企业的长处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国内的情况不太一样。作为创业者,尤其是年轻人初次创业,选择孵化器无可厚非,但是有大志者一定要清醒认识到“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越早离开孵化器越好。
醒客:随着国内PE投资泡沫化,许多投资机构纷纷往早期项目靠拢。对于早期项目,包括孵化器项目是好消息,也有助于孵化器形式做出规模化,形成产业链条。
童玮亮:戈壁只专注早期TMT项目,现在移动互联网软硬件结合这个方面我们会更为关注。我个人觉得市场化的孵化器会越来越多,这一类孵化器能够做大,我觉得政府也应该更多地去支持这一类孵化器。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