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现实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素材
直面社会生活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使命。只有源于生活的素材才使得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现实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既有绚烂的阳光,又有灰色的阴暗。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取材于生活实例,体现时代性,敢于直面社会问题的焦点,在师生情感观点的碰撞中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透视本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思考的深度是思想品德课的价值体现
在信息社会,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信息已经超乎教师的想象。初中生身心渐趋成熟,其思维开始偏重理性思维,他们开始喜欢思考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在教学问题的设置中,由浅入深,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不仅要让其知道现有的,更要探讨富有争议的现象,培养学生正确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课堂教学环节简捷有效
要既展现教师的个人智慧,又提高学生的活动质量及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最大限度地优化简化课堂容量,把落脚点放小一点,放在一个点上。教师要把个人对教材的理解与处理与课程要求的重点相结合,带领学生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顺序,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4.把演绎与归纳方法结合起来
依据思品学科特点应多用归纳法,慎用演绎法。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帮助学生在体验、感受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实现学习目标。
5.培养思维能力更加到位
思品学科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逻辑思维等能力,能力培养经常在课堂中体现得不明显,要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有深度、有探索性的讨论问题,准确恰当地使用限定词,教师强化启发引导点拨评价用语力求全面、实用并婉言,达到设计问题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同时要有当堂即时反馈,强化能力训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6.弄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关系,思考怎样坚持静思、交流、反馈、点拨相结合
在当前的课堂模式下,自主学习即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学生通过阅读归纳、观察比较等方式就能获取知识的就不必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手段,合作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当学生自主学习不能解决时,教师或抓住时机指导学生合作,或进行必要的点拨,避免提出问题就讨论,使交流讨论出现泛化、表面化、形式化的状况。探究学习是途径,即探究新知的过程,要通过反馈了解学生已有知识与阅历,引导学生归纳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这是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提高能力,获取新知的过程。
7.明确评价课堂效果的标准
看课堂有效无效、高效低效的首要标准,不是看教师教没教,教得怎样,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学得怎样,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
7.1在初中课程体系中,思想品德课被定性为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它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其分类目标依次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
一堂好课要努力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融合。
一般来说知识的目标容易实现,也容易测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看不见摸不着,不好把握和测量,但它是思想品德课程最高层次的目标。
对每一个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人来说,我们不得不思考和回答:开设思想品德这门课的价值是什么?学生学习了这门课应该在哪些方面有发展?对他健康成长有哪些帮助?对他未来甚至一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我们可以反思:(1)学生从课上学到的最有用的东西是什么?(2)学生真正学到了哪些有益的学习方法?学生真正明白了哪些做人的道理?(3)我们的课可曾感动过他们的心灵?我们可曾与学生进行过真正的心灵对话?有多少次、多大程度上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感动?
7.2学生在初中学了三年思想品德课,若干年后,他学的什么知识可能已经忘了,但他是否养成了经常思考自己成长中的一些问题的习惯?他是否对社会生活事件(现象)、社会问题感兴趣,并理性地、辩证地发表看法?他是否对时事及政治生活感兴趣,并解释其中的一些背景?他能否用思想品德课的一些分析方法思考人生的问题?他是否知道与人相处的一些规则及伦理?会不会思考自己与周围生存环境、制度法规等的关系?总之,他是否因学习了这门课而使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生命价值有所提升?
8.合作探究有利于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堂
新课程要求学生合作探究,但如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灵活自如地运用合作探究,不让合作探究停留于形式是每个教育者要思考的最现实的问题。很多课堂教学设计中都有合作探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探究而探究,很浅显的问题也要探究,好像没有探究就不体现新课程理念。在合作探究活动的设计和操作过程中,我们是否应当注意探究活动的价值何在?如果只是为了共同得出一个“正确答案”,就只能是思考,而并非是探究。如果不经历学生小组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就只可能停留在平层,而不可能达到探究的目的,也就失去合作的价值和意义。
9.从教学目标来看,好的课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在一节课里,首先应该体现的是“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要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必须搞清它们在一节课中的地位:情感、态度价值观应是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尤其是思想品德学科,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能力目标应是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知识目标应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
直面社会生活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使命。只有源于生活的素材才使得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现实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既有绚烂的阳光,又有灰色的阴暗。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取材于生活实例,体现时代性,敢于直面社会问题的焦点,在师生情感观点的碰撞中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透视本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思考的深度是思想品德课的价值体现
在信息社会,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信息已经超乎教师的想象。初中生身心渐趋成熟,其思维开始偏重理性思维,他们开始喜欢思考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在教学问题的设置中,由浅入深,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不仅要让其知道现有的,更要探讨富有争议的现象,培养学生正确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课堂教学环节简捷有效
要既展现教师的个人智慧,又提高学生的活动质量及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最大限度地优化简化课堂容量,把落脚点放小一点,放在一个点上。教师要把个人对教材的理解与处理与课程要求的重点相结合,带领学生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顺序,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4.把演绎与归纳方法结合起来
依据思品学科特点应多用归纳法,慎用演绎法。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帮助学生在体验、感受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实现学习目标。
5.培养思维能力更加到位
思品学科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逻辑思维等能力,能力培养经常在课堂中体现得不明显,要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有深度、有探索性的讨论问题,准确恰当地使用限定词,教师强化启发引导点拨评价用语力求全面、实用并婉言,达到设计问题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同时要有当堂即时反馈,强化能力训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6.弄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关系,思考怎样坚持静思、交流、反馈、点拨相结合
在当前的课堂模式下,自主学习即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学生通过阅读归纳、观察比较等方式就能获取知识的就不必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手段,合作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当学生自主学习不能解决时,教师或抓住时机指导学生合作,或进行必要的点拨,避免提出问题就讨论,使交流讨论出现泛化、表面化、形式化的状况。探究学习是途径,即探究新知的过程,要通过反馈了解学生已有知识与阅历,引导学生归纳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这是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提高能力,获取新知的过程。
7.明确评价课堂效果的标准
看课堂有效无效、高效低效的首要标准,不是看教师教没教,教得怎样,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学得怎样,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
7.1在初中课程体系中,思想品德课被定性为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它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其分类目标依次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
一堂好课要努力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融合。
一般来说知识的目标容易实现,也容易测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看不见摸不着,不好把握和测量,但它是思想品德课程最高层次的目标。
对每一个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人来说,我们不得不思考和回答:开设思想品德这门课的价值是什么?学生学习了这门课应该在哪些方面有发展?对他健康成长有哪些帮助?对他未来甚至一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我们可以反思:(1)学生从课上学到的最有用的东西是什么?(2)学生真正学到了哪些有益的学习方法?学生真正明白了哪些做人的道理?(3)我们的课可曾感动过他们的心灵?我们可曾与学生进行过真正的心灵对话?有多少次、多大程度上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感动?
7.2学生在初中学了三年思想品德课,若干年后,他学的什么知识可能已经忘了,但他是否养成了经常思考自己成长中的一些问题的习惯?他是否对社会生活事件(现象)、社会问题感兴趣,并理性地、辩证地发表看法?他是否对时事及政治生活感兴趣,并解释其中的一些背景?他能否用思想品德课的一些分析方法思考人生的问题?他是否知道与人相处的一些规则及伦理?会不会思考自己与周围生存环境、制度法规等的关系?总之,他是否因学习了这门课而使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生命价值有所提升?
8.合作探究有利于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堂
新课程要求学生合作探究,但如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灵活自如地运用合作探究,不让合作探究停留于形式是每个教育者要思考的最现实的问题。很多课堂教学设计中都有合作探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探究而探究,很浅显的问题也要探究,好像没有探究就不体现新课程理念。在合作探究活动的设计和操作过程中,我们是否应当注意探究活动的价值何在?如果只是为了共同得出一个“正确答案”,就只能是思考,而并非是探究。如果不经历学生小组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就只可能停留在平层,而不可能达到探究的目的,也就失去合作的价值和意义。
9.从教学目标来看,好的课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在一节课里,首先应该体现的是“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要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必须搞清它们在一节课中的地位:情感、态度价值观应是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尤其是思想品德学科,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能力目标应是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知识目标应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