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评估(英文)

来源 :中国临床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_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新近研究表明,急性期各种原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脑保护措施中,轻度低温的作用受到特别重视,并推荐临床应用。但多限于实验研究和动脉瘤出血,做临床研究亚低温可能对重型颅脑损伤的脑血管痉挛期有重要影响。目的:以脑循环动力学指标变化观察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期的脑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十六医院神经外科和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全军神经医学研究所。对象:选择1997-07/1999-08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全军神经医学研究所收治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8例。同期筛选出24例正常人检测其脑循环动力学指标,作为正常组,所有被试对象均自愿参加本实验。方法: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予抗炎、止血、限液、脱水、支持、高压氧等治疗。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治疗组4-8 h内将肛温降至33℃左右,维持 3-5 d。监测项目:①伤灶脑水肿体积:每例患者伤后当天(0),1,3,7, 14,21 d各行1次CT检查,计算伤灶脑水肿体积。②脑循环动力学指标:于伤后当天(0,未治疗前),1,3,7,10,14,21天每例患者各检测1 次,其中最低血流速度和最低血流量是反映检测点远端脑血管供血状态和血流量的指标,脑血管阻力反映脑微循环通畅程度的指标,动态阻力反映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评估标准:伤后1周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判定意识恢复情况,3个月后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定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5分良好,4分中残,3分重残,2分植物状态,1分死亡)。4分以上为预后良好。主要观察指标:①对照组和治疗组动态脑循环动力学指标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②对照组和治疗组动态伤灶脑水肿体积。③对照组和治疗组伤后1周意识恢复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伤后脑循环动力学指标可划分为4个期,即低灌注期(0 d)、高灌注期(1-3 d)、脑血管痉挛期(4-14 d)、好转期(>15 d);而治疗组仅表现出3 个期,即低灌注期(0 d)、好转期(1-3 d)、恢复期(>4 d),未出现高灌注期。对照组和治疗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出现脑血管痉挛变化者分别是8例和2例(P<0.05)。②伤灶脑水肿体积:对照组在伤后第14天最大 (140.9±22.95)cm3,治疗组在伤后第3天最大(95.83±14.97)cm3,在伤后第 14天治疗组比对照组减少42%(P<0.05)。③伤后1周内转清醒率:对照组为22.2%(4/18),治疗组为55.6%(10/18)(P<0.05);预后良好率:对照组为38.9%(7/18),治疗组为66.7%(12/18)。结论:亚低温通过稳定重型颅脑损伤后脑循环功能,尤其是能平抑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高灌注,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从而明显减少伤灶脑水肿体积,改善预后。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电网安全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输电线路距离长、覆盖范围广,加之极端环境、人为破坏等因素都会影
高考中导数零点问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它是最几年来的一个命题热点,它能比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数学转化思想,较好地达到选拔人才的目的。文中精选了最近几年来在高考中出现
王家卫是当下华语影坛最杰出导演之一,他的电影在人物、叙事、类型几个方面继承了法国“新浪潮”所倡导的“作者电影”这一传统,并将商业因素成功融入“作者电影”,取得了由
为了研究一个低碳产品制造商(LM)和一个普通产品制造商(HM)构成的供方市场中,不同市场权力结构对低碳技术创新策略的影响,分别构建了LM为市场主导(LL)、HM为市场主导(HL)及无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前后血清钾离子浓度,并探讨影响其变化的临床因素。方法5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其是否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
背景外伤事故、肿瘤切除、退行性疾病导致骨骼肌损伤,会造成大面积骨骼肌缺损(VML),发病率较高,治疗方法却有限。虽然人体骨骼肌在损伤后有强大的再生能力,但是这种再生反应
<正>包政:法律不能直接影响企业内部的管理,也不能影响到企业的战略选择,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命题,因此,我们企业内部知识劳动成堆的地方首先是企
介绍了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聚酯装置上实施的酯化废蒸汽利用技术,包括酯化废蒸汽预热浆料、酯化废蒸汽推动溴化锂机组生产冷量。实施改造后的结果表明这些技术切实可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角膜厚度在青光眼诊断治疗中的地位不断突出以及近年来屈光手术的蓬勃发展,角膜厚度测量日益受到了学者的关注,测量仪器不断推陈出新,测量结果亦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