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的内在逻辑

来源 :理论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受”是影响意识形态建构有效性的重要节点.以“接受”作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与人民之间的接榫点,基于“读者视角”“期待视野”“内容优化”和“参与互动”的分析范式,分析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的内在逻辑可以发现,始终关注“人民的接受”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成功之道.“接受”的特点和客观规律启示我们,新时代提升意识形态建构实效需继续坚持人民视角,契合人民的期待视野,不断优化内容,创新话语体系与载体运用.
其他文献
党的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的体现,严密组织体系、凝聚组织能力是党的全面领导的内在需要.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作为政党结构与制度运行的重要基石,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不断提升其组织力质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然而,伴随社会风险的上升以及各种社会矛盾的日益凸显,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价值原则与实现农民美好生活的愿景之间出现了一定的偏离,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对发挥组织凝聚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
作为百年党史中的光辉文献,三个《历史决议》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的方法与智慧,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遵循;坚持阶段性总结与整体性思考相统一,实现历史叙事与重大历史结论的衔接;坚持正视历史与深挖根源相统一,敢于直面错误并剖析思想实质;坚持总结历史经验与推动理论创新相统一,将历史反思凝聚为党的精神财富与理论成果;促成历史共识与加强党内团结相统一,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纪律建设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早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探索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中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纪律建设理论,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纪律建设,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纪律建设理论为指导,根据中国各阶段的历史使命,历经起步与建构、发展与曲折、调整与变革、创新与完善,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党的纪律建设理论;积累了以严守政治纪律为首要、以严明党的组织纪律为基础、以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为重点、以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为抓手等丰富经验.
全媒体的快速发展促使信息传播呈现出“现象级”变革,实现了由以往的“人找信息”向“信息找人”转变,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新境遇.与此同时,全媒体场域中的多元思潮、推荐算法、“过滤气泡”“信息茧房”,不断遮蔽着作为“普遍适用参照点”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导力、整合力、传导力和效用力.为了进一步提高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实效,必须坚持一元主导、规范技术驱动、加大优质供给、提升媒介素养,构筑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突破路径,让全媒体服务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建设.
多角度地梳理了国内学界关于列宁俄国民粹主义批判研究的相关议题,即列宁为何批判俄国民粹主义、列宁对自由派民粹主义和革命派民粹主义的不同态度,以及列宁批判俄国民粹主义的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可能深化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重庆立足“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持续发挥“三个作用”和积极扎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打造台湾青年在中西部聚集地为目标,促进渝台青年深度融合,实现更好共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9月,有近2000名台湾青年来重庆实习就业,台湾青年在重庆设立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团队150余家.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被国务院台办授予“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就业示范点”.
期刊
算法推荐正在超越人工智能的技术范式,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新兴权力,这一权力形态在资本逻辑加持下,已经开始扮演起意识形态的角色.算法推荐的意识形态属性不断僭越主流意识形态的共识生成、认同建构、价值凝聚和议题设置,以致造成主流意识形态价值功能或被遮蔽的风险.规避算法推荐的意识形态风险,需要推动政府、平台、算法、公众、媒体等多元治理主体在社会主体层面、算法技术层面、意识形态层面的共管共治,形成协同治理的局面.
全球“三大赤字”危机的产生与西方文明中心论主导下传统“一元、等级、霸权”文明交往秩序自反性演化密切相关.世界休戚与共、命运相连的现实境遇,内在地要求批判和超越西方文明中心论宣扬的“普世价值”逻辑,倡导以“共同价值”为理念遵循和价值旨趣的文明互鉴论.文明互鉴论是新时代中国从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和不同文明共同发展的高度出发,顺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贡献的中国智慧.这一伟大智慧蕴含在共商中凝聚价值共识、在共建中促进共同发展、在共享中实现秩序正义的实践理路,必将推动世界文明交往秩序朝着多样、平等、包容、共赢的方向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一贯的理想追求,具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为此,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夯实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断筑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制度,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和格局;统筹城乡发展与区域发展,促进城乡共同富裕与各地区共同富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公共产品的均等化和可及性;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人
政府公信力是关系政府形象和政府治理效果的重要内容,既与民众福祉相关,也与社会稳定相联.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政府政务环境发生了新变化,所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行政伦理视角审视政府公信力问题,明晰其价值逻辑、主体逻辑及程序逻辑与政府公信力建设的相关性,剖析政府价值实然彰显状况及政府行为、政府程序等影响和制约政府公信力建设的行政伦理问题,并提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对策,对提升政策执行效果和增强广大民众政治认同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