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人文经典阅读课程的结合实践

来源 :文学教育(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ehappy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的教学理念要求高校教师将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课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由此,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业已成为高校外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人文经典阅读》入手,结合授课实践,探索课程思政与人文经典阅读课程的有效结合实践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倡导高校外语教师在努力提高专业水平的基础之上,提升综合学养和传统文化素养,从而切实推行课程思政的创新建设,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
其他文献
《雷雨》不仅是曹禺的巅峰代表话剧中的典范著作,更是高中版本教材共有的戏剧选篇.研读《雷雨》能拓展阅读视野增加阅读体验,对语文素养的提升和文化品味的形成也有积极作用.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戏剧板块教学却逐渐边缘,重视程度也日渐况下.课堂上的戏剧教学照搬常规流于形式,学生缺乏戏剧作品的情感体验.据此,以“趣味”游戏形式切入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因剧本台词直观显露剧中人物为角色代言,引导学生透过台词分析人物体会人性复杂是活动的最终目的.
哲学与思辨无处不在,它对于我们的学习生活有巨大的指导价值.将哲学中的思辨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升,以及养成个性化的阅读习惯.哲学中的对立统一基本规律让我们对阅读的各种关系有了清晰的认识,矛盾分析法让我们在阅读中,懂得抓住主体,教学有所侧重,根据文章体裁进行教学.
思维导图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在当前的初中教育教学中,发挥出了革命性作用.诗歌阅读课程中,教师积极地运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可以纠正学生传统的思维方式,增加学生的阅读学习体验,提高诗歌阅读教学效率,使得初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本文就从诗歌阅读教学实践方面着手,分析思维导图在诗歌阅读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希望能促进诗歌阅读教学的有效发展.
《秋天的怀念》是七年级所学的第一篇回忆性散文,史铁生用朴实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记录下自己患病前后复杂的心理历程及母亲平凡而又细腻的爱,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与愧疚,以及自己对生命不同的感悟.该散文在思想内容、结构分布、语言特色等方面都极具代表性,因此也被众多语文名师作为示范课讲授,文章以于永正、窦桂梅两位语文教育名师对《秋天的怀念》一课教学实录为例,对该课例展开比较研究,归纳二人在教学上的异同,阐明其教学风格.
韩国的现代主义诗歌是指受到由李箱,金起林,金光均等人主导的重视视觉形象的文学,三位作家的作品各有特色,也不约而同地反映了当时韩国社会发展状况,以及现代主义诗歌不同于之前文学的特点.通过分析三位作家的作品,了解其各自的特色,从而总结出现代主义诗歌重视形象,批判了现代文明的特点.
在史蒂文·霍夫曼的《穿越寒冬》这本书中,作者以严厉的口吻一个接一个地向读者或者说向无数想要尝试创业的创业者提出类似的问题,作为硅谷的著名投资人,投资的风向标与掌舵者,以亲身的经历表达不要惧怕风险,因为投资本身就伴随着风险,这两者是无法割裂的.
在小说《芳华》中,严歌苓描写了七八十年代文工团成员的生活,在其中成功塑造了何小曼这个悲剧性的边缘人物.本文运用精神分析学的相关理论展开研究,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何小曼这一人物形象的行为成因和内心世界进行了透视.
蒙古族汉语小说作为蒙古族汉语书写中的重要文学体裁,成为展示蒙古族民族生活的重要窗口.新时期以来,蒙古族汉语小说立足现实生活和时代背景,在题材方面摆脱以草原题材为主的单一模式,广泛地涉足其他现代题材,体现出了对时代声音、文化根源、环境保护的探索和深思,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文化苦旅》作为一部凝集中国文化体现中国风俗的散文集深受世界读者关注,巧妙精准地翻译此部作品不仅满足读者需求,更能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良好的平台,其中文化负载词是文章精华所在,也是翻译困难之处,本文通过分析其英译本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为译者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总结技巧,为助中国文化走出去积累经验.
“马工程”《外国文学史》教材于2015年秋季起在全国各大高校逐步使用.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呈现出改变“西化”倾向、回归文学作品等主要特点,强调对国外理论的吸收借鉴和本民族理论的坚持,主张在回归文本的基础上用创新的方法分析和评价外国文学作品.这对高校外国文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也要求外国文学课程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变成探究式教学.教师可通过设计探究问题、分组合作探究、总结探究成果等环节实施探究式教学,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运用微课、慕课、教学APP软件等各种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手段.同时,学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