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SK-3β信号通路探讨菟丝子对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来源 :中国药理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i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重要病理改变有神经元内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及神经元大量凋亡[1 ].Tau蛋白对维持神经元骨架功能至关重要[2].糖原合酶激酶3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作为重要激酶,其表达增多会导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从而产生NFTs,最终发生AD[3].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氟化钠(sodium fluoride,NaF)是否通过Fas介导的死亡受体通路导致心肌细胞凋亡,探讨氟中毒致心肌损伤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0.24、0.48、0.96 mmol·L-1 NaF处理H9c2心肌细胞,以制备NaF染毒细胞模型,以不加NaF的组作为对照组.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变化,用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和凋亡情况,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细胞中凋亡相关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NaF可抑制H9c2细胞增殖,改变细
目的 探究杜鹃花总黄酮(TFR)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STIM-Orai调控的G蛋白偶联钙库操作性Ca2+内流(SOCE)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CAO)组、TFR组、TFR+2-氨基乙基联苯基硼酸酯(2-APB)组、2-APB组,每组各8只.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IL-1、IL-6、TNF-α的活性;HE染色检测大鼠缺血脑组织的病理变化;TTC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梗死情况;Western blot和RT-qPCR分别检测脑组织STIM1、STIM2、Ora
目的 解析RCE-4诱导的凋亡和自噬在其抑制人宫颈癌Ca Ski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并探索增强其抗肿瘤活性的方法.方法 应用各种自噬和凋亡抑制剂、siRNA质粒作为工具,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分析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自噬抑制剂Baf A1与RCE-4协同效果最佳,联用后RCE-4对Ca Ski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由4.669μmol·L-1减小到1.368μmol·L-1,细胞凋亡率由49.96%增长到91.08%.Beclin 1 siRN
目的 观察银杏酮酯(ginkgo biloba extract 50,GBE50)对心室肌细胞钠通道和钙通道电流的作用及缺血/再灌时自发性钙波的影响,明确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方法 使用乌头碱诱导心肌细胞心律失常的模型,膜片钳技术测量和分析钠电流(INa),L型钙电流(ICa,L).激光共聚焦钙离子成像观察缺血/再灌注心室肌细胞钙波信号.结果 乌头碱可导致心室肌细胞INa和ICa,L最大电流密度增加,激活曲线左移,半激活电压增加,而25 mg·L-1 GBE50使INa和ICa,L最大电流密度减小,激活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联合GE O芯片预测雷公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核心成分及靶点.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提取雷公藤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基因,通过GE O芯片提取U C的差异表达基因,对药物与疾病的交集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和蛋白互作分析;构建雷公藤“活性成分-药物靶点”网络、“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及蛋白互作网络,以此筛选出核心成分及靶点,分子对接初步验证核心成分及靶点的结合活性.结果 共获得雷公藤28个活性成分,对应132个作用靶点;GEO数据获得UC差异表
目的 考察四君子汤含药血清(sijunzi decoction con-taining serum,SJZDS)对小肠上皮细胞增殖、多胺含量、核仁磷酸蛋白(nucleophosmin,NPM)及p53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四君子汤修复胃肠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SD大鼠制备SJZDS,MTT法检测细胞增殖,HPLC法检测细胞内多胺含量,RT-PCR法检测NPM及p5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PM及p53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20%SJZDS可促进给药24 h后
药物性肝损伤作为临床急、慢性肝病,会对患者的肝脏造成损伤,虽然该病可自行恢复,但严重的情况下也会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临床上做好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与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十分关键.
期刊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可能作用靶点及其信号通路,选取主要通路共轭亚油酸(CLA)通路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探讨TanⅡA对UC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GE O数据库,得出U C活动期差异基因,然后进行GO富集与KEGG通路分析,探讨TanⅡA可能作用的分子机制,再通过动物实验验其可行性.结果 通过GE S A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活动期差异基因170个,GO与KEGG分析筛选出了TanⅡA主要作用靠前的
目的 探讨耳聋左慈丸对H2 O2致小鼠耳蜗基底膜损伤模型miR-34a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C57BL/6J小鼠耳蜗基底膜的离体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H2 O2模型组(0.3 mmol·L-1)、耳聋左慈丸组(5 mg·L-1、10 mg·L-1和50 mg·L-1).q-RTPCR检测miR-34a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微管相关轻链蛋白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
下尿路感染刺激征属于慢性膀胱炎或者腺性膀胱炎常见症状,个别患者在进行抗炎手术后仍然存在尿痛、尿频、尿急等症状,临床上多采用植物制剂进行治疗.植物制剂具有抗炎、抗水肿,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舒张尿道平滑肌的作用,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等病症的临床治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