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法律法规”课程思政建设与创新实践研究

来源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bug_c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思政是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要求全员、全课、全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到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章以南京林业大学“广告法律法规”课程思政建设为例,从思想政治意识、教学大纲修订、教学手段创新、思政专题融合等方面探讨了该课程的思政建设方案和对策,为同类型课程思政改革和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广告法律法规;课程思政;創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11-0085-02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立德树人是高
  等教育的中心环节,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等教育强调“以本为本”,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石,将思政教育有机引入本科教育教学体系中,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责任担当、团队协作、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广告法律法规”是为广告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特色课程,主要向学生传授在广告的设计、制作、传播等过程中的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明确广告行业的红色警戒线,提升知法、懂法、守法的职业素养。在思政大旗的引领下,在日常教学育人过程中深度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寻求改革创新,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方面开展探索,探讨了该课程的思政建设方案和对策,为同类型课程思政改革和建设提供参考。
   一、强化思想意识
   在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专业教师作为骨干力量,自身要树立坚定的思想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将思政精神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
   首先,要统一任课教师的思想认识。课程思政是所有高校、所有学科、所有专业、所有课程都必须要推进和建设的一项任务,教师队伍里没有例外,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承担起相应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其次,要加强任课教师的理论学习。在思想认识高度清晰的情况下,任课教师必须深入了解课程思政,通过慕课网站、学习强国APP、线下培训、主题讲座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1],多元化、多渠道开展理论学习,明确什么是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实现课程思政的路径有哪些等。
   最后,要坚持优秀经验的学习分享。课程思政的建设是根据学科发展需求分批开展的,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开展分享活动,以老带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进程。另外,教学相长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教师将融入了思政内容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不断完善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效果。
   二、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开展课程教学的依据和基础,囊括了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时分配、考核形式等内容。只有课程目标和任务清晰,才能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将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既定的教学活动中有效传授给学生[2]。修订教学大纲要强化顶层设计,以顶层指导底层,以宏观引导局部,使得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够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井然有序[3]。
   “广告法律法规”作为广告学专业的特色专业课,在教学大纲的修订中,始终坚持“目标导向、育人为本”的原则,确定以“知法、懂法、守法”为教学目标,以模块化、专题式的课程设计为教学安排,以线上线下的融合教学渠道以及翻转课程的教学形式为教学方法,通过融合思政的具体案例与经验导入理论与实践知识。
   在课程大纲修订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课时安排,制定了每一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想要实现的思政目标,分为上、下两个教学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涵盖了广告法律法规的相关概念界定,包括“广告的概念、作用和价值”“广告法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实施时间和适用范围”“相关法律法规对虚假广告的规制与处罚”等模块,让学生坚定一个中国的政治立场,提高法律意识,树立职业道德。
   第二阶段结合广告法针对不同领域和类型的广告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包括广告中出现的“绝对化用语”“代言、代言人、代言形式”“国家利益、公序良俗、公共利益”“语言文字”“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声音权、隐私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品化权”“商业混淆、有奖销售、商业诋毁、价格欺诈、不正当竞争”“互联网广告、广播电视广告、研究广告、医药广告、化妆品广告、食品广告、农业生产资料广告、房地产广告”等模块,强化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专业的理念,树立广告文明意识,弘扬严谨求实的精神,维护良好的竞争机制,坚定文化自信。
   三、创新教学形式
   传统意义上的法律法规课程较为枯燥,教师向学生讲授法律法规相关条款的单通道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教学形式的需求,因此需要从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创新。在讲授“广告法律法规”课程时,运用了丰富的教学手段,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充分应用案例教学。在强调乐学的背景下,单纯地讲述法律法规不仅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容易出现假大空的现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广告相关的法律法规,本课程收集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如由于虚假宣传、不按照规定使用语言文字、使用了绝对化用语、触犯了权利人的名誉权等原因而被工商管理部门处罚的广告案例,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处罚原则,学生在观看、分析和思考案例的同时,就可以轻松理解相关的规定。
   其次,深度植入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指将课堂内外的时间重新分配和调整,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而不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习。本课程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广告法律法规的兴趣和主动性,引入了翻转课堂,通过布置课前任务的形式,结合MOOC平台、我要自学网等线上或线下学习途径,让学生自主搜索和学习相关主题的内容,形成学习心得,总结遇到的问题[4]。在课堂上,让学生角色翻转为教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讨论记录的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承担启迪、融合、引导、释疑的角色。    最后,全面创新教学手段。目前,较为普遍的教学手段是通过PPT的方式辅助展示和讲解知识点。尽管PPT的使用是教学手段的较大创新和突破,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但是单纯的PPT讲解无法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教学需要更多元手段的综合使用,才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本课程在PPT应用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的元素,让课堂不仅有教师的声音,还有生动的案例、丰富的画面以及美妙的音乐,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度。
   四、融合思政专题
   课程思政是全员、全课、全程的格局下将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到课程教学中去,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从而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5]。“广告法律法规”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和参与者,为了实现思政目标,结合相关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顺利开展思政专题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首先,坚定国家信仰和家国情怀。课程之初,讲述《广告法》规制的地域范围时,详细讲解我国的版图范围,强调“一点都不能少”的信心和理念,坚决维护祖国领域和主权的完整性。在课程进展中,讲述国家利益的内容时,带领学生学习国家领导人的经典语录,强调要维护军人的形象和威严,在广告中不可以违规使用国家领导人和军人的形象与言行,坚决维护国家形象,养成爱祖国、爱人民、爱行业的良好素养。
   其次,提升实事求是和诚信品行。这一部分专题内容主要体现在虚假宣传、绝对化用语使用和侵害权利人权益等方面。在进行广告宣传的时候,可以适当使用夸张的视听效果,但是不能脱离实际,使用虚假数据、特殊个案和歧义等方式误导消费者,时刻牢记实事求是的原则,将真实、有效的商品信息传达给消费者。另外,在使用代言人或者相关人物的肖像、声音、姓名、著作等权益时,一定要事先取得当事人本人或者经纪人的同意并签署书面合同,才可以在合同约束的范围内合理使用相关内容,养成诚实守信的商业素养。
   最后,强化广泛学习和法律意识。在深度学习《广告法》的基础上,本课程还带领学生系统学习了《刑法》《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宪法》等法律以及各级部门颁布的规定和办法中与广告法相关的内容,拓展了學生的视野,让学生明白法律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领域,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具备一定的法律能力,能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广告行为。
   五、结语
   在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框架下,本课程以教学内容为核心,引入丰富的教学手段,融合思政专题,通过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等教学形式,开展了“广告法律法规”的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超杰,郝敬虹.《设施园艺研究进展》课程思政建设[J].高教学刊,2020(33).
  [2]解小莉,薛海连,吴养会.农林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11).
  [3]王铭.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有效路径探究[J].高教学刊,2020(33).
  [4]林静,唐亚琴.“以学生为中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探析——以“形势与政策”课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1).
  [5]梁晓梅.《旅游学概论》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的路径与方法研究[J].高教学刊,2020(24).
其他文献
摘 要:具身认知理论开启了“第二代认知科学”。文章以具身认知理论为基础,具身型翻译教学将“脖子以上的学习”与“脖子以下的学习”相结合,融合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媒体、环境五个要素,为开展翻译教学提供创新思路。  关键词:具身认知;具身型教学;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11-0038-02   一、引言   随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的快速推进,当代社会飞速发展,工程与社会、自然的矛盾愈发显著,提高工程教育与课程思政因素的契合程度变得至关重要。在“大思政”背景下,育人理念、正确的价值观贯穿教育全局,对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以土木工程专业的“路基路面工程”课程为对象,研究其系列课程体系中课程思政元素的实践情况,并依据实践过程和效果,得出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元素特点,为工科相
摘 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通过对照融入、案例融入、实践融入等路径实现,在融入过程中,遵循适当、适量、适度三个原则,以期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认同感,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大学生对科学社会主义内容的理解与接受。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摘 要:在新时代思政教育理念“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指导下,文章以提升高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效果为目标,以经济学专业课“经济思想史”为例,以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为载体,通过课前思政素材的深度挖掘、课堂思政理念的互动实现、课后思政效果的及时反馈三个环节,研究有效提升高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效果的方式和路径,为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
通过分析成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制度、工作方法、工作量、沟通、工作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制度先行、创新工作思路、团队协作、加强沟通、提升自我和构建联动机制等方面举措,以期加强和改进成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为了提升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和思想道德水平,高校教师必须加强专业育人的教育实践工作.文章以“网络营销”专业课程为例,全面梳理课程学习内容,结合课程特征和学生特点分析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深入探索专业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的实践方法.
海南民俗文化是海南历史的“见证者”和“活化石”,是海南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和文化财富.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深入推进海南民俗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创新战略,不仅有助于推进海南国际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同、文化相融,还可以显著提升海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通过开展对海南民俗文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的研究、加强对话与倾听、借助多元化传播手段,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等多种文化传播途径,有效实现新时代海南民俗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对涂尔干教育学著作的忽视,使中国学术界普遍误读他的社会学思想,将他的学术形象僵化定位为功能主义者、实证主义者,甚至是保守主义者.要忠实地研读涂尔干的本意,理解他的整体思想,就不能遗漏他的教育学著作.需要回到涂尔干的教育学著作,重新认识他留给现代教育的思想遗产.在涂尔干主流社会学著作里没有处理的议题,如个体性与社会性、社会变迁与阶级冲突等,都可以在他的教育学著作中找到.涂尔干的教育学著作给读者提供一把正确理解他的社会学思想的钥匙.全面研读涂尔干的教育学著作,是重建涂尔干思想的关键环节.
摘 要:“金融学”是高校本科阶段一门典型的经济学类基础课,具有授课面广,实用性、普适性与趣味性强的特点。文章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基于“金融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文化素养、法治意识五个方面挖掘提炼“金融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从教学方法使用、基于OBE理念的教案修订等方面,探索“金融学”课程思政的改革路径,构建兼顾金融学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新教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既是时代提出的任务,也是“双一流”建设的内在逻辑与本质需求.文章基于新型导学关系探索高素质复合型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策略.导师应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前沿科学知识、科技创新成果、科研经验、科研方法融入教育教学活动,联合学校提供优质学术平台,严格科研训练,建立良好科研氛围,传授研究方法与技能,引导学生研究性、创新性学习,激发创新思维与意识,培养科学精神与科研能力.研究生应明确科研目标、加强自主学习、有效管理科研时间、保持学术追求、坚守科研规范、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视野、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