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当好课堂情感的调度员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感知特点,从最能激发他们兴趣、最能开启他们思路、最能拨动他们心弦的地方入手,采用恰当的方法,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当好课堂情感的调度员,有机地释放情感能量,不断地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一是信任学生 激发灵感
  
  中学生处于思想最活跃时期,情感丰富,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语文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情感正是联系双边活动的纽带。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教师们:“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与道德的典范。要珍惜这种信任,要是我们做教师的人在心里边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也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由此可见,师生相互信任,感情融洽,便能创造出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这个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感受是兴奋的,情绪是高昂的,因而可以促使学生加强记忆、思维等活动,而智力活动的成效又会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和乐趣。这样互相促进,就能保证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他们提供充分自由的思想空间和选择空间,从而营造一种具有丰富反应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教学气氛。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尊重学生的想象或别出心裁的念头,让学生知道他们的想法和观念是有价值的,从而变自己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引导,抓住阅读材料中最能“借题发挥”、“见仁见智”的地方做足文章。比如教学小说《项链》,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续写各种不同形式的结尾;教学《祝福》,鲁四老爷听说祥林嫂被婆家抢走以后愤愤地说:“可恶!然而……”“然而”什么呢?作者没有说,可启发学生揣测,同时可以让学生想象祥林嫂死去时的情景。这样,学生才能在主动探求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才能言为心声,敢于说真话;才能达到最佳阅读状态。此外,教师还要在思想、身体和生活上全面关心学生,处处想着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爱”是教育工作的润滑剂,是建立师生正常关系的桥梁。教师以满腔的热情去喜爱和尊重自己的学生,学生才会对老师有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尊重。这种喜爱和尊重往往会因人及“课”,从而真心喜欢上你教的科目。
  
  二是巧设情境 调动情感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中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即教学过程中引用有趣的例子、实验、离奇的事实,可以称作情感刺激方法之一。”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图片、影视、幻灯、音乐、语言描摹渲染等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再现课文中反映的生活情景,就能把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乐学,阅读教学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如在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时,教师可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奔腾的黄河图景,其次介绍黄河在历史上为哺育中华民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黄河的象征意义,再次介绍光未然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黄河大合唱》的,为什么这部伟大的作品在每一次民族危亡的关头,在每一次对国家忧患与民族自豪的表达中,它都成为最强音而震撼人心。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手段将它还原到中华民族所经历的历史情境中去,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光未然在行文中表现出来的强烈情感,以及他运用的象征手法所表示的巨大意义。再如教《乡愁》,课前在大屏幕上可以用台湾海峡作为背景展示课题《乡愁》,播放佟铁鑫演唱的《乡愁》、彭丽媛演唱的《故乡情》、费翔演唱的《故乡的云》、李谷一演唱的《乡恋》等乐曲,还可以用二胡曲《江河水》作为整节课的背景音乐。如果在上课时铺设出这样一种丰富的情境,再加上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语,学生的情感就会非常饱满。在此基础上,抓好有感情的朗读,就可以达到教师不怎么分析讲解学生也能理解课文内容的效果,从而培养起一种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三是言语传情 态势造情
  
  饱含感情的语言,其感染力是巨大的。叶圣陶先生指出:“当范读的时候,要把文字中的精神理趣在声音里曲折地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出深切的了解。”因而,语文教师在范读课文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读对句读,读出节奏,更重要的是要用“抑扬顿挫”之声,读出“酸甜苦辣”之味,读出“喜怒哀乐”之情,将文字信息化为有声有情的场景语言,去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如教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教师如能用沉静的语音、低缓的语调、哀婉的语气把作者那思念亲人、眷念祖国的无尽愁思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学生将在你传情的言语中与作者发生感情共鸣,从而准确而深刻地把握全诗的思想内容。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段的“三问三答”,由于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我与城北徐公孰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徐公何能及君也!”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教师只有惟妙惟肖地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感情,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范读激起的情感将会引导学生走入文章深处,让他们在无穷的兴味中受到感染,学到知识。
  要使阅读教学生动活泼,除了教师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还需教师加进表情、眼神、手势等“佐料”,以作渲染和配合。表情、眼神、手势能使讲析形神兼备,能将作品人物的声态、心理、言行作角色处理,让人物情感更直观地表露出来,进而把学生带到“忘我”境界,使其感情起伏与作品的情感脉搏相吻合。如:教学《最后一次讲演》这篇课文,教师的范读要充分体现这篇讲演愤激昂扬的语调和起伏强烈的感情,不仅要有语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而且要有必要的手势、表情和姿势。要通过进入“角色”的发自内心的真情宣泄,创设生动、逼真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情感层面深入到内在精神世界,以获得精神上的审美感受和思想上的启迪和教育。
  
  四是披文入情 引起共鸣
  
  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作品蕴含的情感基调,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带领学生进入文章特定的情境中,亲身体验文中的“情”,在心理上产生感受,感情上产生共鸣。如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时,就要让学生进入周总理逝世后的情景:“长夜无言天地悲,八亿神州泪纷飞。”人们伫立于半降的国旗下,佩黑纱,戴白花,悲痛欲绝……只有受到这样的情境感染,学生才能理解诗人从心灵深处发出的最沉痛的呼唤,从而在情感共鸣中领略作品的思想内容,进一步增强对周总理的爱戴和怀念之情。再如《祝福》中多次出现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而且前两次几乎相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对祥林嫂的三次不同的肖像描写各说明了什么?描写鲁四老爷家祭祀时四婶前后两次对祥林嫂的不同叫法(“祥林嫂,你放着罢!”和“你放着罢,祥林嫂!”)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两次写鲁四老爷的语言“可恶!然而………”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这些问题只有在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深刻领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后,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从而使学生产生对祥林嫂“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同时也激发学生对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卫道士的憎恨。
  
  五是融情于理 陶冶心灵
  
  阅读课具有“反映生活的巨大可能性,因而也包含着很大的教育力量。”“披文入情”的阅读过程,正是情感体验的过程,也是心灵陶冶的过程。特级教师于漪认为:“教师要努力运用语文佳作中包含的真挚感情,扣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教师要紧扣作品的文字,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激发起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这种情,应当是高尚的、健康的、向上的、火热的。”这里阐明了语言思想教育必须诉诸感情,使学生在动心动情中受到教育。但是,塑造学生灵魂还必须使之对事物的本质有理性认识。认识提高了,情感体验才会更深刻。现在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既有健康而丰富的情,又有正确而深刻的理,为思想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注重对学生情感的调动,又要注意理性引导,使情感与理性相互促进,在情与理的融合中使语文的思想教育获得最佳效果。如教《祝福》时,我设计了这么几个问题:a.祥林嫂是在什么时候死的?b. 祥林嫂是因为什么原因死的?c.通过祥林嫂的死,你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有什么认识?d.对照课文,联系实际,体会社会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有哪些优越性?通过这四个由浅入深、从古到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使学生明确并憎恨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同时也使学生更加热爱社会主义制度。这样就既达到了“授业”的目的,同时也达到了“传道”的目的。
  情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良好的情感能使人点燃智慧的火花,并能动员平时没有的体力和智力去克服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也说过:“情感淡薄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高度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单位:浙江东阳市横店高中
其他文献
我国近年来的语文高考,话题作文最受青睐。为此,笔者特谈谈话题作文的操作步骤。  题例:阿西莫夫是一位一生创作了470部著作而享誉世界的科普作家。1958年他毅然告别了讲台和实验室。“做我愿做的事,而不一定是最好的事。”这是他放弃教授职位的理由。有人说阿西莫夫“自我膨胀得像纽约帝国大厦”,他只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而“毫不谦虚”。对此,他说:“除非有人能证明我说的仿佛很自负的事情不属实,否则我就拒绝接受
美点赏析读叶灵凤的散文《江南的野菜》,只觉得亲切。随着轻缓而自然的描述,见景、见情、见性,境界全出。见景。挑野菜,好一幅江南风情图。暮春、田野、野菜,三三两两的挑野
自1964年以来,一冶电装工程公司用软轴扫管机清扫管内锈层已达数千米。其优点是:扫管的质量高。能使管口毛刺,管内锈层全部清除;工效高。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平均两工时可除
1965年十冶五公司三工地的主要施工任务是民用建筑工程。但机具设备不足,尤其是楼层的砖、砂浆的垂直与水平运输机具更为缺乏。严重地影响着工程的施工。我们以“穷则思变”
七冶电管加工厂长期以来,法兰生产存在着任务大与人力不足、生产方法落后的矛盾。在学习兄弟单位经验的基础上,试制了一台不划线钻孔胎具,经过110块法兰钻孔试验,效果很好。
别尔嘉耶夫认为,悲剧的发生同恶相关,并进而同善、同善恶的区分相关,而既有善恶之区分,便有善恶之未分,即所谓善恶彼岸。在善恶未分之彼岸者只能是原初的自由,它先于存在,是世界存在的最终根源,并是人的自由之所本。原初自由集精神、永恒于一身,而统治着世界的则是必然法则。人既拥有原初自由,追求无限、永恒,却又无时不在必然的牢笼中,悲剧即自由与必然的冲突对人的毁灭或裂伤。由于自由、精神是永恒的,是人生意义和人生命能得永恒的保证,故惟有不惧生命苦难而以自由和精神之信念同必然力量进行抗争,才是真正的克服悲剧之途。
摆脱各种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束缚,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生产上的各种科学技术问题,才能解释生产中的现象;也只有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去探索生产上的各种科学
前段时间有幸参加了无锡——新加坡中小学校长论坛,新加坡颜永成小学程爱玲校长的这样一句话时时让我回味,意犹未尽。她说:课堂中最高兴的是师生一起学习,分享经验。这不由得
今年我们的设计任务是大大地增加了,须要我们拿出革命干劲来,更多,更好、更快、更省地完成这一繁重而迫切的任务。我们是锅炉房及压缩空气站的设计者,认为不打破常规就无法
为了解MIEX树脂对高氯酸盐的去除效果及机理,研究了MIEX树脂投加量、pH值、初始浓度、反应时间、共存阴离子等对去除率的影响。当树脂的投加量为5 m L/L时,对Cl O-4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