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弘扬延安精神的路径探析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k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习总书记十分重视延安精神的价值与传承,2009年在陕西调研时讲:“伟大的延安精神教育和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2020年总书记再到陕西考察,重温延安精神时指出:“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而新时代如何有效地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是延安精神研究的重大课题。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是以陕北民间艺术为载体、是展示延安精神内核的艺术形式。新时代整合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的丰富资源,探析延安精神与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的关系及传承规律,探求利用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传承延安精神,是新时代传弘扬延安精神有效而合理的途徑。
  【关键词】 延安精神;红色文化;陕北民间艺术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4-0056-02
  课题项目:1.榆林市科技局项目:榆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编号:2019-kjj118);2.榆林市社科联重点项目:榆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编号YLSKGH2020-19);3.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榆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编号:18JZ068)。
  一、延安精神与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的内涵探析
  (一)延安精神的内涵
  延安精神是由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陕北革命斗争时期创造和形成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正如习近平2009年11月在陕西考察时讲:“伟大的延安精神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2020年,总书记再到陕西,重温延安精神时指出:“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
  延安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而且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不断丰富的思想精神。延安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延安精神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一种精神、一种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优良作风和风范。
  (二)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的内涵
  党在陕北经历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过程中,革命队伍逐步壮大、革命思想逐步成熟,革命文化逐步丰富。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是以党在陕北的革命实践为题材,以陕北民间音乐、舞蹈、文学、工艺美术等民间艺术为载体的,展现陕北红色文化精神内核的艺术形式。因此, 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是陕北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是以陕北优秀民间文化艺术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陕北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展。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的内涵包括陕北红色民间音乐、陕北红色民间舞蹈、陕北红色民间文学、陕北红色民间工艺等艺术门类及其蕴含的精神思想文化。
  二、延安精神与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的关系探析
  (一)延安精神与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的相关性
  延安精神与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发生形成的土壤同在陕北黄土高原。延安精神与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发展中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割裂的相关性。
  一方面,延安精神明确了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发展的政治方向。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是党在延安时期逐步形成,而在党的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的内容得到了丰富和发展。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上,集中解决了文艺创新发展中遇到的重要问题,诸如党的文艺工作和党的整个工作的关系问题、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普及与提高的问题、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问题等,这也集中反映了延安精神的内涵,特别是文艺创作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的创新发展坚定了明确的政治方向。
  另一方面,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进一步推进了延安精神的弘扬。陕北红色民间艺术在自身的传承发展中,也自觉推动延安精神的传承发展。延安革命时期,陕北新民歌的创作、陕北新秧歌运动、红色民间故事、红色剪纸刺绣等,用生动而丰富、喜闻乐见的形式体现了延安精神内涵。而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直至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红色文艺不断创新,新作品的创作,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了延安精神。
  (二)延安精神与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的相融性
  一方面,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延安精神与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具有相融性。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不断胜利离不开远大理想信念的支撑,而新时代党带领人民奋斗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延安精神和陕北民间艺术文化有着共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共同的红色文化基因、共同民族精神的根。因此。二者在崇高理想培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中具有相容性。
  另一方面,在文化自信培育中,延安精神与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具有相融性。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认同和坚定信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延安精神在文化自信培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而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是在实践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因此,二者融合,具有强大的文化推动力。
  (三)延安精神与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的一致性
  一方面,延安精神与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在社会整合功能上具有一致性。社会是由不同利益群体或个人组织起来的社会构成。社会整合其目的是通过思想凝聚、精神感召、组织动员等方式协调或规范不同利益群体或个人思想行为等,达到社会和谐的理想状态。延安精神与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都具有思想的凝聚力和精神的感召力,在精神层面使得社会成员达到共同的价值认同,从而实现社会和谐。因此,二者在社会整合功能上具有一致性。   另一方面,延安精神与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在社会记忆功能上具有一致性。社会记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具有时代标记的集体记忆。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陕北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的社会记忆。一提到延安精神,人们就会有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等社会记忆,而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是以文化艺术作品为载体来承载着陕北革命斗争的社会记忆,一听到《大生产运动》《东方红》,人们也会有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等社会记忆。
  三、 利用陕北红色民间艺术弘扬延安精神的路径探析
  延安精神是推进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前进的思想文化和精神动力。当前,各类思想文化交汇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而思想文化又处于一种不断变化更新的过程。新时代面临着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和激烈交锋,如何有效弘扬延安精神是延安精神研究的重大课题,如何坚守住中华民间艺术优秀文化的阵地,同样也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将延安精神与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融入发展,在实现陕北民间艺术文化沿着正确的道路传承发展,同时生动而有效地弘扬延安精神。
  (一)创作优秀的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的文艺精品 传承延安精神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一些陕北民间艺术文化团体也不断涌现,也利用陕北民间文化元素,创作出一些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文艺作品,使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陕北红色民间艺术的传承中,可以利用陕北民间文化艺术团体,对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重组整合,打造一些独特而有知名度红色民间艺术的文化品牌。比如“陕北红色民歌”“陕北红色剪纸”“胜利腰鼓”。也可以利用新创作手段,将经典陕北红歌、陕北说书、秧歌剧等进行改编,把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的经典曲目打造成适应新时代的红歌、红舞、红剧来传承延安精神。
  (二)将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引入教育體系 让青少年自觉传承延安精神
  当前,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是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西方文化的强势渗透,会导致青少年民族精神缺失、传统文化素养薄弱等问题。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兼有良好的思想信仰教育功能和民族文化传承功能。将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教育引入教育体系,积极开展红色民间艺术文化活动来传承延安精神是十分有效的途径。比如可以在第二课堂中学习陕北民歌、大秧歌、手工剪纸等融入陕北红色革命内容,也可以利用学校节日活动举办“陕北红色民歌演唱”“陕北红色故事演讲”“胜利腰鼓表演”等活动。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活动中,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国革命历程,感受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从而培养青少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等精神,进而成为国家进步发展的有用人才,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重任。
  (三)将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融入旅游文化 宣传延安精神
  近年来,以红色旅游为主题成为旅游文化蓬勃发展。将陕北红色民间艺术文化融入到陕北红色旅游文化发展,可以提升红色旅游的文化品位、促进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丰富红色旅游的项目内容、增加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宣传延安精神。比如,可以在陕北红色旅游的项目中融入学习陕北红色民歌、陕北说书、翻身秧歌、胜利腰鼓、陕北剪纸等项目,使游客在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中感受革命精神教育、体验民间文化魅力,寓教于游、寓游于教,在丰富纪念活动内容同时传播延安精神。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谭虎娃.延安精神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艾霞,女,陕西榆林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哲学。
其他文献
【摘要】 《离骚》中出现了大量的植物,它们种类多样且用途广泛,从多方面以不同的方式烘托了抒情主人公的高洁品质和不屈人格。在《离骚》植物的多种用途中,以佩饰出现最为特殊且意义深厚。但佩芳行为并非屈原独创,而是受到了先秦时期佩芳传统的影响。《离骚》中的植物佩饰有其特点,不仅能够起到装饰作用,体现佩戴者的审美情操,同时也是一种内在品质的外化,反映佩戴人的精神品质。  【关键词】 离骚;佩芳;植物  【中
期刊
【摘要】 悲剧冲突中,处于“两难”境况而遭到苦难与毁灭的悲剧人物,要么处于无从选择的两方冲突之中,选择任何一方都必须侵害、危及另一方;要么两方都是无法割舍的,放弃任何一方都是痛苦或毁灭;又或者是自己内心的欲望与道德、情爱之间的冲突对立,使自己陷入无从选择的困境。电影《投名状》《爱有来生》和《黑暗中的舞者》很好地表现了悲剧审美特性中的“两难”。  【关键词】 电影;悲剧美学;审美特性;两难  【中图
期刊
【摘要】 《海上扁舟》是斯蒂芬·克莱恩短篇小说中极具象征意义的名篇。从认识论意义的角度细读该小说,可以发现故事中四个身份不同的人海上遇难求生的历程是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对各自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对掌控自然的潜力逐渐了解的过程,故事中四人为生存而奋斗实则是为知识而奋斗。分析记者的心理活动可以总结出该短篇小说的认识论意义:人的认识具有局限性,即便对于亲身经历之事,人类的认识也是局部和片面的,面对自然,心中
期刊
【摘要】 侠客群体自《史记》记载以来,被历史家们斥为异端。而侠客的价值导向从古代的“德之贼”到如今“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变化,其中必有一合理化的过程。魏晋、唐初的游侠诗已然使侠客在文化价值上趋正,唐文人延续此价值在唐传奇中塑造了符合传统文化规范的侠客形象。唐文人笔下的侠客失去独立身份依附于权贵阶层,并被赋予异能剝落了现实属性,此外唐文人还改造了刺客“知报恩不知义”的缺陷,将义化的刺客纳入侠客群体
期刊
【摘要】 格雷厄姆·格林是二十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以压抑、恐怖、幽默为主基调。其中,他的英式幽默在引人发笑的同时,也引起读者深刻的思考。本文以《Beauty》为例,尝试解读他在字里行间流露的幽默色彩和复杂情感。这种幽默将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相结合,赋予了幽默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意义,给他的小说也蒙上一层独特而迷人的面纱。  【关键词】 格雷厄姆·格林;英式幽默;《Beaut
期刊
【摘要】 甘肃省武威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下辖凉州区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区,目前拥有44项列入四级名录的非遗项目。通过对这些非遗资源的活化和开发,可以推动当地经济文化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武威市;凉州区;非遗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4-0051-02  课题:此论文为甘肃省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院级课
期刊
【摘要】 流浪主题在中国文学史上始终不是主流和热门,但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股以流浪为主题的叙事文学创作热潮,这种诞生于特定社会文化转型背景下的漂泊主题叙事文学之所以能够被社会文化所接受并推崇,机缘在于社会转型造成众多人漂泊,尤其是知识分子群体的精神迷茫以及为寻求文学艺术自由而做出的精神出走,为文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素材并造成宏观的阅读需求。本文分析了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背景
期刊
【摘要】 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应先在“中国文化”的这个独特语境下展开了解与学习,它是构成中国文化中独特的艺术篇章,同时,它又背倚“中国文化”这座大山,随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完成一幅优秀作品所具备的在造型、笔墨、意境追求上的等等核心要素亦需不断精进。  【关键词】 山水画;创作要素;中国文化  【中图分类号】J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4-0
期刊
【摘要】 宗教祭祀是古代老百姓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开展祭祀活动不能没有相关组织,本文通过对大量碑刻的考察,希望揭示山西泽州地区宗教祭祀由邑义组织为中心演变为以社为中心的内在线索,并且探讨社如何由祭祀组织演变为地方基层组织。  【关键词】 邑义;社;层组织;祭祀  【中图分类号】B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4-0047-03  一、引语  
期刊
【摘要】 索福克勒斯是雅典三大悲剧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塑造了诸多的悲剧人物形象,这些悲剧人物大都有一个相似点:独立自主、顽强不屈。忒拜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戏剧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安提戈涅》中的女主人公安提戈涅就是其中之一,她坚强、勇敢、不畏压迫,是一个伟大的女性英雄人物形象。本文主要对《安提戈涅》的剧情、剧作中女性人物的思想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其中的法理与人性,以及笔者对女性主义的看法。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