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隐性教育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chen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显性教育,它是指通过直接的、有意识的、外显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自觉受到影响的教育。显性教育具有目标明确、过程可控、效率显著等特点和优势,由于它高效、可控,所以成为平时教育最常用的方式。但显性教育也有其自身的弱点,那就是显性教育的意图过于明显和外显,倾向于集体灌输,它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所以单纯的显性教育容易让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对于科学素养的培养,显然单纯依靠显性教育是不够的,它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加入隐性教育。隐性教育是通过间接的、无意识的、内隐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的教育,它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比较,它具有教育途径的开放性、教育方式的隐含性、教育影响的间接性、教育主体的自主性等特点。正是由于隐性教育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科学方法
  一般地说,科学方法的教育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显性方式重在让学生模仿和应用有关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对科学方法的操作训练中有意识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而隐性方式重在让学生感受科学方法并受到科学方法的启蒙和影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科学研究的策略和方法有初步的认识。
  由于显性方式需要学生对所学科学方法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和一定的理性认识,这就决定了在初中阶段学生通过显性方式所学的科学方法是十分有限的,隐性方式在科学方法的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原因有:1.科学方法大多隐含于教材中。例如对于一些微观物质或抽象物质的研究经常隐含着转换法,而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讲解又经常用到类比法。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方法教育因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接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2.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思维的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不满足于老师简单的说教和书本现成的结论。所以初中阶段科学方法的教学应该是显性和隐性相结合,一方面培养学生能模仿和应用部分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更广泛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有一定的认识。
  二、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财富,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包括求实精神、求证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等。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际上就是科学精神。所以素质教育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外还应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精神的内涵决定了其培养方式是间接的、内隐的,即隐性方式。我们可以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开掘出科学精神培养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讲解经典实验时增加有关物理学史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曲折、艰辛和科学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受到前辈科学家怀疑、求实、创新等科学精神的熏陶。
  我们还可以在科学方法的教育过程中渗透科学精神的培养。例如在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猜测和质疑,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在教育过程中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培养他们的求证精神和探索精神等等。
  三、科学觉悟
  科学觉悟是指对于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也指对科技成果的亲近感。这样的亲近感并不要求对相关科技成果有深刻的理解,它是一种内心愿意接近它、了解它的心理趋势。比如对层出不穷的电子产品,有些人表现出的是巨大的热情,他们对产品的型号、功能了然于胸甚至对简单的维修也无师自通,而有些人却漠不关心,甚至对新兴的科技产品内心存在抗拒。对科技成果的这种亲近感和中学的物理教育密切相关,如果教学的内容能注重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的方式更灵活多变,则有助于科学觉悟的启蒙;如果教学的内容一味强调主干知识而忽略了其他, 教学的方式是单纯灌输式,那么这种教育则是对科学觉悟的扼杀。
  由于科学觉悟是一种心理趋势,所以它的培养不可能被量化而只能是渗透式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应用隐性教育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扼杀一个民族的希望。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相互交织共同对人的成长产生作用的,两者缺一不可,其中隐性教育在科学素养的培养上更是具有不可获缺的作用。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做好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转化、渗透是教育的艺术,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生怕写作文,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于习作产生兴趣,点燃小学生作文兴趣的火花呢?本文结合自己的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究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培养 激发兴趣 情感 作文  小学生怕写作文,在学生当中似乎是个很普遍的现象。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习作时常常无从下笔、无话可说。那么,是什么问题导致在学生中出现怕写作文这一普遍现象的呢?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于习作产生兴趣呢?在多年的作文指导实践过程中,
期刊
摘 要: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只有注重引导学生很好地阅读课文,才能把握言语本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感受力,使学生的学习领悟之根深深地扎到语文土壤里,最终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语文学习 语文素养 阅读训练 言语本体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如果学生不能关注文中的人事、情感、智慧背后的“言语表达”,
期刊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的发展普及,当今社会已成为信息化的社会,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影响到我们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教育也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很喜欢上计算机课,特别是上机操作课,但是一部分学生在课堂操作的过程中,以“玩”、“乐”为主要的情绪支配,对游戏、上网聊天情有独钟,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或者干脆来个置之不理。面对这样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三大能力均被语文教师重视,不断地进行强化训练,而口语交际能力却被忽视了,这有悖于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原则。那么
期刊
摘 要:中学地理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组成,一贯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而今,更是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列入三大课程目标之一,其地位不言而喻。事实上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也是教学手段,对优化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学家卢家楣教授就指出:情感本身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这可以帮助解决情感表达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在地理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情感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提
期刊
我们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古典艺术是在封建制度下形成的,艺术家是为皇帝或上帝服务的。进入现代社会,艺术家要通过艺术表现自我,艺术的精神在于创造,艺术家发现了潜藏在生命里自由的欲望以及发现与创造的欢乐。契斯恰柯夫,苏派素描教学系统地传授了现实主义写实素描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察方法和描画方法,使中国的素描教学科学化、系统化、具体化,也培养了一大批写实的素描教师。中国的素描教学开始形成了以马克西莫夫和契斯恰
期刊
摘 要:通用技术课作为一门高中新开设的新兴学科,实际教学中面临一些难题,如学生缺乏基础、教学缺少素材和资源、教师专业不对口等等,作者旨在通过视频教学的探究,一定程度上改善目前的教学窘境。实践证明,视频教学的引入,既补充了教学中的不足,又拓展了学生视野,增长了知识和见识,不失为通用技术教学的一个有益补充。  关键词:通用技术 视频教学 高效课堂  通用技术课是一门高中新开设的新兴学科。自2004年以
期刊
摘 要: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音乐课堂就是我们的主阵地。上完一节音乐课很容易,要上好却需要我们动一番脑筋。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总结,我发现要上好一节音乐课要有良好的课堂秩序为基础,以灵活教学作保证,以鼓励评价来推动,德育渗透是关键。  关键词:秩序 习惯 兴趣 教学相长 鼓励 德育渗透  从事了几年的音乐教学,我发现有许多学生在上音乐课的时候总是带着一种来放松来玩的心态,情绪消极被动,态度自由散漫。作
期刊
当前社会,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探索研究的。  一、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期刊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生长成熟的关键时期,绝大多数“后进生”都是从初中阶段开始形成。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学校重要任务之一,是一件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而,我们有必要从后进生的心理特征、后进生产生的根源等方面深挖细究、分析透视,从而找出后进生转化的切实方法。  就这些问题,下面本人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与一般学生相比,后进生由于缺点错误突出,其心理特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