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恬静的海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hldd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有四个北海,一个是大不列颠群岛北部的北海,一个是苏武牧羊的那个终年冰雪纷飞的北海,一个是北京的北海,一个,则是古老骆越之地的北海,它在这四个北海中,是最温柔而恬静的。
  午后,一缕咸咸的海风钻进我的鼻腔,直入肺腑,顿感舒畅。我和我的朋友們提议去海滩玩玩,一场与海洋的聚会便这样开始了。
  从宾馆到海滩的路上铺上了一层薄纱,踩上去柔和无声。当那满心期盼的海滩像一张银色的云锦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不禁为之赞叹。我把脚陷在细腻的沙里,凉凉的海水浸没了它,几只顽皮的小螃蟹爬在我的脚背上,更是酥麻,还有微微的痒。
  当我把十分钟耗在沙坑里之后,我沿着滩涂散步,胸腔中充满了清新柔和的空气,不掺一丝汽油的刺鼻。闻到这样的空气,连头发丝也喜悦地翘起。微笑描在伙伴们的嘴角,空气中混入了他们连珠的妙语和久违的舒畅。
  北海的空气是清鲜的,而眼光所及的风景则是美味的。安恬的海面轻抛起一层层微浪,小水花因为轻盈,因此在浪尖处凝成一颗颗珍珠,又无声地落在海面。也许这里唱不出“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或“大风起兮云飞扬”。若是,想在北海细腻的滩涂和安恬的海面高歌,兴许是办不好的。唯有在海风的怀抱里,听浪花抛起里的那支古老的乐曲,感到洁白的浪花洗净了心里的忧伤和烦躁,感到它的节律悠长,延伸到海天一色的地方。
  不知不觉,早已日头偏西之时,夕阳在北海的上空也是与别处的壮美不同,有些像西湖雷峰日落一样。天边开始泛红,那抹艳丽反有些沉郁的红慢慢向整片蓝天蔓延。海浪仍是轻拍着岸边的礁石,而海水早已被夕阳染得深红,粼粼微光,随海浪的节拍律动着,律动着,直到夕阳划向它的宫殿安眠。海面又是一片深蓝。
  渔人归来了,拉着沙哑的嗓子,时不时唱上几句渔歌,大多时候,这傍晚的北海都是安恬的,踏在沙地上的脚步声想必在远处还清晰可辨。
  再过半个小时,温柔的夜色拥抱着沉睡的海,夜晚已至。海浪抚摸着我的脚背,“回家吧,孩子。”我听着海洋均匀的呼吸声,我不能再打搅着它,安恬而甜美的梦了,于是,我走了,脚步声作为对它的告别。
  银沙细浪,水清风吟,北海的恬静又是那么美妙,也许“拥有海的胸怀”指的便是拥有北海那样平和的胸襟和心境了。像北海一样恬静,细品云淡风清,想必也是妙事。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上个月,美红打电话给我,说他父亲九十五岁了,准备办个生日宴,让我无论如何回去一下。  回,我一定回!我斩钉截铁地说。我已退休,时间自由,何况是我老侄的生日。是的,过生日的信茂是美红的老爹,论辈份是我的老侄,论岁数他却比我年长三十多,平时我就跟着小辈叫他七兄。我们祖先从明末清初搬到红石村,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衍化出二十余代、两千余人,各房的繁衍速度各有快慢,于是就有六七代的差距。以小叔之尊去参加老侄
期刊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这是激奋人心、鼓舞人们奋勇杀敌上战场的爱国篇章。一种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精神跃然于纸上!  岳飞,字鹏举,
期刊
月,特别是中秋月,总成绝佳的情感寄托载体。这种期盼团圆的情结,古往今来,始终根植在人们内心深处,尤其是古代文人对月的一次次心灵解读,更为中华传统文化增添了丰厚的人文底蕴。  小时候在家乡,每逢中秋,明月空悬,一群小伙伴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手里拿着舍不得一次吃下去的月饼,追逐,嬉闹。曾经在阵阵凉风里,好奇的对着月亮上传说中的桂花树,望眼欲穿。那时的中秋节,与我们来讲就是一场盛大的狂欢,不识愁滋味的年
期刊
北流河,珠江流域西江干流浔江段的一条重要支流,又叫剑江、绣江、绣水,它发源于云开大山南部广西北流县平政镇上梯村与沙垌乡交界处的双孖峰南麓,全长259公里,其中藤县境内长82.5公里,是南方水上丝绸之路极为重要的一段。《永乐大典》2343卷《藤城记》中载“广右之地,西接八番,南连交趾,惟藤最为冲要”,北流河作为当时重要的岭南水道要塞,在沟通南北交往和中国通向海外当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历朝的文武官员、
期刊
“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多少风前月下,逦迤天涯海角。”“未经海角处,何以识天涯?”……这历代文人墨客吟咏不休的海角,位于广西合浦县。在这,保存有一座已逾千年历史的古亭—海角亭。据考证,广西合浦县的海角比起海南的天涯海角,还要早近800年。  一天,我带着好奇和尊崇,走进入合浦廉州中学校园,游访了这座历史名亭。海角亭前,修竹阿娜,古榕参天,亭院之中,白兰送香,逸情雅意。据元代范椁的《重建海
期刊
北方最不缺的就是杨树,我尤其喜欢夏天杨树的样子:油亮油亮的杨树叶在耀眼的阳光下哗啦啦地唱,和着那大太阳,仿佛有着永远唱不完的热情。  我的小村庄有大片大片的杨树林,所以记忆里的夏天满是清凉的绿色。  我有四个哥哥,两个姐姐。在我们家族平辈儿里,我是最小的女孩儿。  我的名字是大姐给起的。听老人们说起,我出生的时候,爷爷重男轻女,看我是女孩很生气,就没有给起名。后来要落户口,姐姐放学回家对我爸说:“
期刊
一座瓦房,一段历史,缕缕乡愁,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我的老家位于广西东部梧州市的小山村,那座青砖瓦房地处崇山峻岭,屋后是松树满目青翠,屋前竹影摇曳,一条小河在屋门前绕一个大弯。青色的砖黛黑的瓦片,充满艺术感的木制屋檐,老房子掩映在绿海中,更显凄凉和寂寞。这房子,据说是清初时期砌起来的,那时候,祖辈因为自家的一起官司赢了,而被遭到對方恐吓,不得不连夜从广东湛江逃亡谋生。当时逃亡
期刊
晴空朗朗,万里无云,湛蓝如洗。冥冥中有种力量指引着我来到这里。我静静地行走在大圩古镇鹅卵石路上,硬底皮鞋与卵石路的碰撞似乎能擦出耀眼的火花,激荡出咔嚓咔嚓声响,就像是叩开了古镇幽深的朱色大门。一个曾经被我忽略的世界在眼前豁然开朗!  难得休假,在单位里,时间不是自己的,身体不是自己的,有时,灵魂甚至也不是自己的,每天的时间被挤压得插不进哪怕一根细小的针线。好多年没来古镇了。  时光匆匆,如驹过隙。
期刊
此生独对绿色和粉色痴迷。当看到翠绿的树丛和翠竹便生出把房子建在此处的念想。当看到粉色身心就坠入祥和温馨的境地。也许,绿可以让我安静;粉可以让我心怡。烟雨四月,柳州的紫荆花盛开了、怒放了,我便自然而然地有了去赏花的冲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去过柳州,记忆中的柳州主色调都是灰色的,建筑物是灰的,工厂烟窗冒出来的烟也是灰的,感觉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高楼不多,街道也不是很宽阔,所以没有多大的印象。要说能
期刊
有时候,历史是通过那些朴实的存在而直抵内心的。  比如那口莲花井。  莲花井建在一个村子,广西藤县新马村,明督师袁崇焕故里,就在村的中部,袁崇焕纪念馆左侧荡舟山脚下。  井建得极妙,明砖所砌,状如莲瓣,中蓄碧水,祥卧山边,气势开阔,既具形美,又见智慧,巨心独具。  那是一口古井,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由一条条硬朗的石线和一块块厚实的明砖砌建而成。岁月的风蚀里,它历尽沧桑饱经风雨,却依然保持着原来的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