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止于至善,注定孤独的旅行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7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虎踞龙盘的金陵古都,有一所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东南大学,它的前身是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迄今已有110多年历史。东南大学素以工科见长,凭着严谨治学和勇于探索的优良学风,东南大学造就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综合实力在国内位居前列。
  枯黄的落叶是飞舞的蝶,飘过眼眸的刹那,带走了留恋与彷徨。曾经穿过的织满了夕阳的林阴小路,追寻着那一抹淡淡的微笑,绿肥红瘦间,都是绚丽多姿的青春,在季节的轮回里飞舞。
  如梦的青春
  人生总是要经历了,才有收获。因为高考,我来到了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古城;因为高考,我迈进了东南大学这所重点高校;因为高考,我得以在美丽的校园中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梦。
  我喜欢在夕阳里寻找青春洋溢的身影,无论老师在台上讲些什么,我都会面带微笑地听着。因为,我喜欢这样静静地坐在靠窗的一隅,用夕阳与窈窕的身姿编织最美的梦,这梦里有所有青春的色彩,我喜欢用青春的色彩装点丰富多彩的梦。但在这大学的校园里,最让我窃喜的,不是五彩斑斓的梦,而是我在编织着这些梦的同时,还可以把功课较好地应付。于是,我这个在思想上经常偷懒的人,在这个我还未曾读懂的世界里,依然算是个好学生。
  图书馆是我爱去的地方。在那里,我翻阅了很多文学名著;在那里,我第一次觉得原来文字是如此的奇妙;也是在那里,我邂逅了一个又一个让人佩服的名人……如果说大学校园是一个童话世界,那图书馆则无疑是这个童话世界的宫殿。在那converse官网里有一堆堆散发着墨香的书籍,王子和公主过着幸福的生活,无忧无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里的故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同行的日子
  如水的日子穿过大学校园那一排排杨柳,穿过那沁着馨香的花园,从我的指间飞逝。在时间的酝酿里,我与同学们的友情日益敦厚。
  在风景如画的九龙湖畔,在苍劲依旧的六朝松旁,我们迎着朝阳在操场边的小径上晨跑,我们披着月光从李文正图书馆结伴而归。还记得路边不断成长的柳树轻盈的舞姿,还记得月牙湾前的波光中荡漾着我们的身影。在东大,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股浓厚的学术氛围,更多的是一种传承已久的浸润到灵魂深处的人文精神。
  “止于至善”,每当看到校训的四个字,都有一种信仰和血液在胸口激荡,这是身为一个东大人的荣耀和追求。东大最值得自豪的并不是那些表面上看得见的,可以用数字去表示的成就,而是流传于口,传承于心的人文精神。110多年的风雨沧桑,沉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东大始终坚持着“止于至善”的作风,卓越追求,创造历史,以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为己任,稳健务实,自强不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许多曾与我们并肩同行的高校都偏离了自己本身的原则,时代在多元化发展,各种社会上不好的风气也侵蚀到了高校,学校之间互相攀比,不重视学生的培养而是热衷于外在的宣传。然而作为一个东大人,我很自豪自己的母校一直都是那么的纯净,那么的执着,“止于至善”这四个字从未改变,而且一直贯穿在各种实际行动中,这才是一个百年名校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还记得每晚灯火通明的焦廷标馆里上演的一场一场精彩的演出么?还记得场场爆满的人文大讲堂里各个领域的大师和学者们的精辟演讲么?还记得同学们在清晨的寒风中排着长队只为了聆听心目中的大师的教诲么?东大不仅是一座学术的殿堂,更是一个艺术与文化交融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不断上演着一出又一出的好戏,我们从其中接触和获得到了各种有思想、有新意的精神财富。我们有幸分享了杨振宁、丁肇中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奋斗历程;我们有幸体验到易中天、余秋雨、赵林这些文化大师们的哲学情怀;我们有幸欣赏到黄孝慈女士、六小龄童这些艺术大师们的精彩演出。从传统的京剧、昆剧等艺术形式,到青春偶像如韩庚、赵氏孤儿的全剧组的交流会;从国内的古典乐队组合,到比利时、美国等海外的交响乐团,无论是学者、科学家、艺术家、诗人,当他们站在东大的殿堂之上,总能够获得求知若渴的莘莘学子的热爱和倾心。
  展示的舞台
  东大的校园里充溢着的是创新和自由的空气,每个人都在努力地表现自己,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包罗万象的社团和协会,无论是体育运动爱好者、传统艺术爱好者、电子竞技爱好者等等,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和天地,相同兴趣的人可以在一起互相交流和学习。然而交流又不仅仅局限于社团内部,各个社团每个学期都会在学校的支持下举办各种丰富的校园活动,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社团风采,以自己的方式给东大学子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母校的精神力量如甘霖般浸润着我的心田,交融在我的内心深处不可分离,正是这种一脉相承了百年的人文思想精粹,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东大学子,百载文枢江左,东南辈出英豪,我们的身上已经不知不觉烙上了东大的印记,无论今后走到哪里,我们就是东大的精神与文化的一个又一个的化身。
  你只看到我的校名,却没看到我百年的历史。你有你的响亮名头,我有我的止于至善。你嘲笑我低调不露声色,我可怜你盲从没有原则。你可以轻视我的学校,我们会证明今后是谁的时代!东南大学,注定是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我是东大学子,我为自己代言!
  (转载自东南大学吧)
其他文献
在世界杯赛场上,各种看似盲目的信条无处不在,大到球队驻地选择,小到进场时先迈哪只脚。而当这样的信条成为一种惯常现象,人们就开始叫它魔咒。这几乎是和世界杯相生相辅的一个词,有世界杯的地方,就一定有种种诡异魔咒,有时候让你不得不相信,科学不是万能的。  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两场1/8决赛中,韩国队和美国队非常不幸地倒下了,有细心的人们发现,这两支队伍的一个相同点:他们都穿着白色球衣。穿白色球衣就赢
期刊
世界杯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足球比赛本身,这期间如果你不能和世界杯有点瓜葛,那简直就是一种犯罪。  世界杯和音乐其实颇有渊源,本来运动和艺术就是人类本能衍生出来的最积极健康的两大产物。每一届世界杯都会有不止一首主题曲,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之前并没有专门创作的主题曲,基本都是选出一支能够代表举办国文化的著名曲目,而从那一届开始,就有了新创作的专属曲目。然而世界杯不是格莱美,球迷毕竟不是歌迷,有人借世界
期刊
网友梦醒时分:  公务员工作的关键在于一个人的工作热情,而不在乎学历的高低。在实际工作中,一个心系群众的低学历者肯定比一个心中只有自己的高文凭者强,我们要的是政府办事人的服务,而不是文凭,所以,没必要把学历定得太高,何况,对于很多制度的执行者而言,也不需要非常高的学历。  网友太阳刚刚落下:  高学历绝对不等于高能力,招考公务员其实就是要招一些能为人民群众办事的人,能不用高学历的岗位就不应用,做一
期刊
网友爱¥也爱$:  真正的可笑至极!一个高中生就可以报考公务员!知识层次过低又如何能让思想走得更远呢?这不是凭空瞎想么?公务员毕竟不同于一般的职务,还是要以丰富的知识作为铺垫的,不是吗?没有一定的教育程度,请问,能力从何而来?  网友苏家有子非轼辙:  我本人就是一名在校高中生,并不是歧视高中毕业生,高中生学历不高,又没社会经验,凭什么做公务人员?是的,公务人员也许本身就不需要太高的学历,但太低的
期刊
2014年3月15日,湖北省2014年录用公务员职位表发布,网上报名也正式启动。今年基层岗位招聘需求增加,省直机关招录人数比去年少了77人,而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招录人数增加了856人。  本次公务员招考在学历、基层工作经验等方面放宽了限制。“大专及以上”这一学历要求的职位招录人数共1190人,比去年大幅增加。在部分乡镇(街道)级职位的招录要求中,首次将学历放宽为“高中(同等学历)及以上”。另
期刊
由于一位“西木博士”在媒体上的大肆推销,一种叫左旋肉碱的保健品成了近来国内最流行的减肥产品。  左旋肉碱是什么东西呢?它最初是从肉里分离出来的一种有机化合物,所以把它叫做肉碱。这种化合物有两种相似的结构,就跟左手和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又不重叠,分别叫左旋和右旋。只有左旋的那种肉碱在人体里才有功能。左旋肉碱分布在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中,和人体对脂肪的利用有关。人体需要“燃烧脂肪”,也就是要用到储存在脂肪中
期刊
1922年5月17日,刚在皇宫安装了电话的废帝溥仪,心血来潮,翻着电话本,到处给人打电话玩。他想起了他的洋老师庄士敦跟他提起的白话文运动的领袖胡适,想听听这个人“用什么调儿说话”,便拨通了胡适家的电话。接电话的正是胡适本人。溥仪《我的前半生》中回忆了当时他们通话的情景:  “你是胡博士呵?好极了,你猜我是谁?”  “您是谁呵?怎么我听不出来呢?……”  “哈哈,甭猜啦,我说吧,我是宣统啊!”  “
期刊
宫廷斗争的本质,是权力斗争,而且是关于最高权力的斗争。权力则很难被分享,最高权力尤其不可能被分享,因此,争夺权力的动机又往往演变成杀机。  康熙朝是清代最隆盛之时期,宫廷斗争也最激烈。为了传递或继承最高权力,父子兄弟之间,视同敌国,各人之行为,也充满鬼祟残忍的气息,史称“九子夺嫡”。  1676年,康熙就立二阿哥允礽为太子,谁知道30多年过去,康熙还不死,太子自己都快成老头了,仍不能即位,心急火燎
期刊
《简·爱》里,罗切斯特的妻子,真的是个疯子吗?  书里白纸黑字点名了她是个疯子没错,但是,不要忘了,这是一部第一人称的小说,作者是完全站在女主角立场上的,她觉得那位正室是个疯子毫不奇怪,用现在的话说,在所有厌烦了妻子的男人的口中,欲上位的小三的心中,正室都是一个不可理喻的女疯子吧?  看过一段关于这部小说的背景材料,说作者夏绿蒂做家庭教师期间,爱上了一位有妇之夫,心灰意冷地结束那段生活后,她写下了
期刊
美国宾夕法尼亚匹兹堡大学长老医院(UPMC Presbyterian Hospital)的科学家和医生,正计划进行一项无法提前安排的临床实验,该实验中研究者无法对参与者进行筛选,同时参与者还无法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参与者必须是十名受了致命刀伤、枪伤的患者,而且必须是在大量失血、心力衰竭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研究者称之为“紧急保护和复苏”技术,也就是科幻小说里所谓的假死状态。  该技术需要用冷处理过的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