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药治疗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uixia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学无“心肌炎”之病名,结合本病病位、病性及主症,主要归属于中医“心悸”、“怔忡”之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本病的某些症候的描述。如“心中儋儋大动”、“心惕惕如人将捕之”,并提出此病与天时不正,感受六淫病邪密切相关。东汉张仲景提出应用炙甘草汤、真武汤等有效方剂进行辨治,为后世辨证治疗本病奠定了基础。从此以后,历代医家多遵《内经》、《伤寒论》的临床思路治疗本病,并有所充实。如元代朱丹溪提出了血虚致病的理论,清代王清任对瘀血导致的心悸作了补充,明代张景岳还提出了“患此者速宜节欲房劳,切戒酒色”等护养措施。
  目前已得到证实的,如生脉散有提高心肌脱氧核糖核酸作用和抑制心肌细胞膜三磷酸腺苷活性;麦冬注射液能增强心肌耐缺氧能力;玉竹、生地具有强心利尿作用;苦参能抑制异位起搏点,使心肌的应激性降低等等。这些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中医中药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是确切的。
  
  病因病机
  邪毒侵心:外界六淫之邪毒侵袭人体,由表入里犯及心经。心气被阻,脉道涩遏,以致心之气血阴阳失调,或因心气素虚复感于邪,则邪毒乘虚伤其心经,入舍于心,神无所归,则惊惕不安,悸动不定。
  心血不足:若禀赋不足,或病后失于调养,或思虑过度等,伤及心脾,导致心血亏虚,使心失所养,而发惊悸、怔忡。
  心气(阳)不足:心之阳气,为心脏维持其生理功能,鼓舞气血运行之根本,若心气不足,心阳不振,搏动失常以致脉气不能正常衔接,搏动失其常度;又心气不足,难于摄纳神气,心神散逆可发心悸;心阳不足,气化不利,水液停聚,积于心下,也可上逆凌心发为心悸。
  肝肾阴虚:肝为心母,操用神机,肝阴不足,则肝阳上亢,肝木与心火相煽,内扰心神而致心悸;又“心本乎肾,上不安者因于下,心气虚者因于精”,肾精亏虚,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则心火自焚,扰乱心神,以致忧郁不宁,心神恍惚,惊悸不已。
  血脉痹阻:病至后期,心阳虚衰,不能鼓动血液运行,或因寒邪侵袭,其性凝聚,致血液运行不畅而渐至瘀阻,心脉痹阻,失其奉养之职,传导异常,引起心悸怔忡。
  
  辨证分型及治疗
  邪毒犯心:先有发热,全身酸痛,头痛,咽喉疼痛,咳嗽,流涕等症,数天后出现心烦心悸,胸部闷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脉来疾数或结代,心律不齐,舌尖偏红,苔黄厚腻。治法:清热解毒,祛邪宁心。处方:银花15g,连翘15g,板蓝根15g,苦参10g,羌活9g,太子参12g,丹参12g,麦冬10g,柏子仁9g,炙甘草3g。加减:发热甚加石膏、知母;咽喉疼痛加玄参、马勃;热毒深重加贯众、栀子、大青叶;胸闷塞感加瓜蒌、远志。常用成方:银翘散、桑菊饮、人参败毒散、参苏饮等。
  心脾血虚:心悸气短,动则加甚,平时经常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倦怠无力,纳呆腹胀,大便偏稀或溏薄,脉象细弱或见结代。舌淡苔薄。治法:健脾宁心,补血安神。处方:黄芪12g,当归9g,阿胶3g(另冲),龙眼肉3g,柏子仁12g,酸枣仁12g,茯神12g,生地15g,丹参30g,炙甘草6g。加减:心烦不寐者可加夜交藤、合欢皮;早搏频发者可酌加苦参;面黑舌紫血瘀加川芎、赤芍。用法:阿胶一味另炖,然后冲入煎好汤药中口服。常用成方:归脾汤、当归补血汤、参芪益气汤、保元汤 。
  气阴两虚:心悸怔忡,胸闷气短,低热,心烦,口干咽燥,盗汗或自汗,面色少华,失眠多梦,神疲乏力。舌质淡红或偏红,少津,脉细弱兼数或结代。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复脉。处方:知母6g,黄柏9g,生地12g,玉竹12g,麦冬15g,龙骨、牡蛎各20g,酸枣仁12g,柏子仁12g,党参20g,炙甘草6g。加减:心悸频,脉呈结代,重用炙甘草;午后低热加地骨皮;脑痛胸闷较甚加瓜蒌皮;失眠严重加服朱砂安神丸。用法:方中龙骨、牡蛎应先煎20~30分钟,然后放入其他药物共煎,每日1剂,分2次服。常用成方:可选炙甘草汤、生脉散、天王补心丹加减复脉汤等方。
  气滞血瘀:经常胸闷,心悸怔忡,心前区间隙性刺痛感,有时向肩背部放射,且痛处固定不移,颈部可见青筋暴露,口唇紫绀,舌质紫黯,边有瘀点,脉以细涩结代为主。治法:理气活血,宁心安神。处方:丹参30g,赤芍15g,红花6g,降香15g,郁金9g,薤白12g,瓜蒌12g,党参15g,炙甘草6g,山楂15g。加减:血瘀明显加桃仁、檀香;兼阳虚可酌如附子;心悸甚加珍珠母、龙齿等。常用成方:血府逐瘀汤、失笑散、丹参饮等。
  此外有些患者起病急骤,病势危重,可突然间出现面色苍白,汗冷肢厥,唇指紫绀,脉象微弱,血压下降等虚阳外脱的危重征象,此乃毒侵心脉,正难敌邪,以致正衰毒陷,阴竭阳脱。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有资料立此为一型,鉴于临床病例较少,故不另作分型,治疗遵回阳救逆大法。
  在心肌炎的治疗中,补气药之人参、甘草和滋阴清热之麦冬、生地四味药选用最多。究其因,盖人参能大补元气,具有安精神,止惊悸之功,甘草补脾益气,配人参更添补气之力;生地、麦冬向为清热滋阴之要药。《日华子本草》谓生地能“治惊悸劳劣,心肺损”;麦冬去心热,保神安五脏。补气滋阴药的大量运用,可见临床针对气阴两虚为主的病理变化而制定的补气益阴,生津定悸之治疗大法,是当前诊治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趋向。其次为温阳宽胸,化浊通痹之桂枝、瓜蒌、黄芪,活血理气导滞之丹参、当归等药的运用,都说明了中药的运用与临床分型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值得一提的是,板蓝根的使用,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中受到重视,以往该药多用在外感风热之证候。药理实验证明板蓝根具有较强的抗病毒的能力,临床亦显示本病初期,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加入一味板蓝根,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疗效。这不仅说明了中医的传统经验必须和现代实验相结合的重要性,亦为开辟一些新的处方用药思路(一药多途)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其他文献
目的:掌握南昌市孕产妇死亡原因、死因顺位变化趋势和死亡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7年孕产妇死亡率、前3位死因的变化和医
本文从体积法出发推求了以三个基本参数表达的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从理论上阐明了混凝土配合计算的本质是由三个基本参数确定集灰比的计算过程。文中还以1432组实验数据得出混凝
本文以典型史料勾勒了世界及我国混凝土技术发展脉络,以翔实数据评述了我国混凝土行业的沧桑巨变,展示了我国现代混凝土技术并提出了进取思路。
患儿2岁,女,既往身体健康,全腹阵发性腹痛1天,伴轻度呕吐,为胃内容物,量少,未排黏液血便。在本院查血象:WBC12.7×10^9/L,NO.8,大便常规未查。腹部B超示急性阑尾炎。查体:138.2℃,P120次/
处理原则    轻度妊高征:增加产前检查次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适当休息取左侧卧位,以解除增大的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胎盘的血液供应,摄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增加钙和铁的摄入,除全身浮肿者外,不必限制食盐,保证足够的睡眠,必要时给予少量的镇静剂。  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应住院治疗,治疗原则为解痉、镇静、降压、利尿、扩容、适时终止妊娠。药物解痉可用硫酸镁、舒喘灵;镇静可用安定、冬眠灵;
(1)背景: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是学习借鉴国外的模式,特别是澳大利亚的模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所创建出的一种以社区、家庭为服务对象,开展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康
摘 要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门急诊工作地规范化管理,减少医院感染。方法:总结我院门急诊管理的经验,确保门急诊的正常运行。结果:通过加强规范化管理,门急诊患者及医护人员无医院感染暴发情形发生。结论:综合医院规范化管理是防止医院感染的关键;做好人员的培训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严格检查督导是防止医院感染的保证。  关键词 规范管理 医院感染 综合医院  doi:10.3969/j.issn.1007-
临床资料    新生儿淋病眼亦称淋菌性、脓漏性结膜炎。它是最凶猛和破坏性最大的急性传染性眼病,可于发病后十几个小时内毁坏整个角膜,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失明。因此,应及时、有效、彻底地治疗,刻不容缓。患儿,女,15天,双眼流黄白色脓性分泌物13天。入院前,曾在当地卫生院治疗未见好转。门诊以“双眼淋菌性结膜炎”收入院。  入院检查:双眼红肿,球结膜充血(++),角膜上皮脱落。结膜囊内有大量黄白色黏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高、精、尖等复杂手术的开展。对手术室护士的知识结构和身体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士长时间
2004年6月19日~7月13日,黄河进行了第3次调水调沙试验.试验范围包括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3座水库在内2000km黄河中下游河道.试验充分利用上述3座水库汛限水位以上水量泄放的